伤寒论判断是非题

合集下载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1一、单选题1. 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1.5分】A. 吞服药末B. 与诸药同煎C. 单煎另服D. 一半入煎,一半吞服E. 另煎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正确答案是D2. 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1.5分】A. 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 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 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 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是D3. 某女,两年来头汗溱溱,虽寒冬腊月安静之下亦汗出不止,汗出以前额为多,饮食、二便如常,无其他不适。

面色晃白,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治宜【1.5分】A. 桂枝汤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 栀子豉汤D. 桂枝加附子汤E. 小柴胡汤正确答案是A4. “往来寒热”意指【1.5分】A. 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B. 先发热,后恶寒C. 先恶寒,后发热D.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E. 发热与恶寒间日出现正确答案是D5. 少阴病猪苓汤证的病机是【1.5分】A.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B. 阴虚有热,水气不化C. 肾阴不足,热扰胸膈D. 郁热未清,留扰胸膈E. 阳虚寒盛,水气泛滥正确答案是B6.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1.5分】A. 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B.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C.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生甘草D.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E.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正确答案是D7. “胸中窒”意指【1.5分】A. 胸中有疼痛感B. 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 呼吸不畅,胸中有压榨感D. 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 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正确答案是E8. 少阴病阳回自愈的脉症是【1.5分】A. 脉暴微,手足反温B. 脉暴出,下利不止C. 脉微细,吐已下断D. 脉微细沉,身反发热E. 脉沉微,不烦而躁正确答案是A9.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分量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1.5分】A. 厚朴二两B. 枳实三枚C. 大黄六两D. 芒硝三合E. 甘草二两正确答案是E10. 下列方剂中具有清热除烦,宽中消满功效的是【1.5分】A. 栀子豉汤B. 栀子厚朴汤C. 大承气汤D. 栀子干姜汤E.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正确答案是B11. 四逆汤证有【1.5分】A. 恶寒蜷卧,下利肢厥,汗出脉微B. 下利止,亡血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正确答案是A12.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试题五套

伤寒论试题五套

一历代伤寒注家及著作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第一的倡议者是谁?A. 喻嘉言B、吴仪洛 C.黄元御 D. 方有执 E.章虚谷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色是A.着重运气学说B.着重经络学说C.着重药性理论D.重申类证鉴识E.重申治法分类3.陈念祖字修园,一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A.进行了系统说明研究B.全面商讨了此中的证治规律C.因其语言浅易,易于朗读,而使之广为流传D.联合自己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E.进行了简要讲解(二)B型题A. 《伤寒直格》B. 《阴证略例》C.《伤寒补亡论》D. 《伤寒例钞》E.《伤寒证治准绳》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3.由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是:(三) X 型题1.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色是:A. 按证分类,重编伤寒B.初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C.伤寒温病,划分异同D. 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子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E.以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2.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以下贡献:A. 以症类证 B.三纲鼎峙 C.以经释论 D.始创八纲 E.以论证经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色表现为:A. 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B. 按证分类,重编伤寒,排列六经诸证C.重申正气,着重摄生D.辨证分型,对常有症状进行鉴识,为伤寒症状鉴识诊疗学之倡议E.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倡议“脉在证先”看法。

4.倡议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峙学说的医家有:A. 喻嘉言B.吴仪洛C.周扬俊D. 周学海E.方有执5.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看法有:A. 力倡六经经界说B. 重申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D.博采众家,逐条讲解伤寒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6.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A. 正治B.斡旋C.反治D. 救逆E.权变7.伤寒学的教课方法和手段波及:A. 电化教课B.多媒体教课C.网络远程教课D.实验教课E.临床议论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朱肱《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_____,以为不识 _____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 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A.王叔和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 ?《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 A 、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缺乏C、风湿束表 D 、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 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 A 、脉浮B、脉数C、脉促D 、脉滑 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 、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10. 头汗出的病机是: A 、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2 分,共 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 、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四、填空题:〔每空 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那么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那么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那么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伤寒论测试题

伤寒论测试题

伤寒论测试题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测试题--凌云、张静远、周春祥、马俊杰、赵鸣芳、濮文渊、孙松娴主讲第一章绪论1单选(3分)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林亿C.王叔和D.成无己2单选(3分)《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单选(3分)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4单选(3分)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 C.直中D.合病5单选(3分)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D.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6多选(2分)《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7多选(2分)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8多选(2分)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B.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C.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D.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9多选(2分)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手足传10多选(2分)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B.祛邪扶正,分清主次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中风证1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2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3“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A.止汗B.发汗C.固表D.解表4桂枝汤证的“自汗出”均由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A.B.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伤寒证1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脉阴阳俱紧”意指A.寸、尺脉俱紧B.寸、关、尺脉俱紧C.寸、尺脉俱浮紧D.寸、关、尺脉俱浮紧2据35条,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必见之证A.呕逆B.发热C.恶寒D.体痛3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鉴别要点是A.脉浮紧与浮缓B.恶寒与恶风C.身痛有无D.汗出与否4太阳病,,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优质伤寒论相关知识考核试题与答案

优质伤寒论相关知识考核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相关知识考核试题1.<<伤寒论 >> 说的“反复颠倒",相当于什么疾病。

[单选题]*A、冠心病B、高血压病C、食管反流*D、慢性胃炎2.下列药物哪个是厥阴经的主药?()[单选题]*A、桂枝B、大黄C、鳖甲*D、黄苓3.大承气汤中作用于植物神经促进肠道蠕动的药是什么?[单选题]*A、大黄B、芒硝C、枳实厚朴*4.中药药效的双向调节取决于哪些因素?[单选题]*A、证型,剂量*B、炮制,产地5.太阴脾虚治疗消化道气化功能异常的是哪个方剂?[单选题]*A、黄茜建中汤B、补中益气汤*C、甘草干姜汤6.木瓜煎,木瓜用量一般是几克?[单选题]*A、15B、30-60*C、60-90D、107.平脉法最初谁提出[单选题]*A、孙思邈B、陶弘景C、巢元方D、张仲景*E、刘完素8.当归四逆汤证,若有久寒,宜加()?[单选题]*A、艾叶B、吴茱萸生姜*C、D、乌梅9.汗出后热不退,身不凉,脉不静是何种外感?[单选题]*A、伤寒B、中风C、颉*10.阳虚型便秘大便停留在哪个解剖部位?[单选题]A、升结肠*B、横结肠C、降结肠D、乙状结肠11.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型头痛不能大剂量应用哪味药[单选题]*A、菊花B、龟板C、川莒*12.咳而遗尿,宜()[单选题]*A s麻黄汤B、小青龙汤C、丸D、五苓散*13.独处藏奸,由谁先提出(1 [单选题]*A、叶天土B、李时珍C、张景岳*D、张从正14.脉象为浮大,缓无力的脉象是哪条经的特点?[单选题]*A、太阴经*B、少阴经C、厥阴经15.哪条经,属于多气多血()[单选题]*A、阳明*B、太阴C、少阴D、少阳16.厥阴病欲解时()[单选题]*A、03-09 时B、09-15时C、Ol-O7 时*D x 23-05 时17.寒体人见"其背恶寒",大汗,大热,大渴,脉洪大时应选则何方?[单选题]*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玉女煎D、附子汤18.痛风引起的脚趾肿痛可以大剂量应用哪味药对症治疗再随证加减?[单选题]*A、土茯苓*B、猪苓C、川苜19. 口渴,失眠,水逆伴烦燥的蓄水证代表处方为?[单选题]*A、温胆汤B、猪苓汤C、五苓散*D、真武汤20.脉得诸乳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用?[单选题]*A、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B、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D、小建中汤21.下面哪些属于阳明腑实的特点? *A、沉而无力B、沉而有力*C、大便秘结*D、手心潮热汗出*E、热结旁流*22.中医的疾病模型有哪些()*A、六经辩证*B、八纲辩证*C、脏腑辩证*D、三焦辩证*E、卫气营血辩证*23.太少两感的处方是()*A、桂枝汤B、麻黄附子细辛汤*C、麻黄附子甘草汤*D阳和汤*E、四逆汤24.外感病汗出而解从哪些方面判断? *A、热退*B、脉静*C、身凉*D、小便利E、大便利25.先秦时期和汉唐中医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

伤寒论试题

伤寒论试题
热痞证包括哪两个方证?两者有何异同
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两者虽同属热痞,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病机仅为胃热气滞,其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与里热证如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组成。治以泻热消痞。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大黄泻热和胃,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泻中焦实火。并用麻沸汤渍,取其气之轻扬,以清上部无形之热。与之相比,附子泻心汤证病机为胃热气滞,兼有卫阳不固。主证除热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等证外,又见卫阳不固之恶寒汗出。治以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方用附子泻心汤。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以沸水浸渍少顷,取其气以清上部之邪热,附子别煮取汁以扶阳固表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寒湿背恶寒,辨证要点是口中和,主症背恶寒。方中炮附子温经回阳,去湿止痛,配人参温补元阳,扶正祛邪,配白术温补脾阳,化湿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湿,佐芍药通络止痛,共奏补阳化湿,温经止痛之功
试述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的异同
两证均以四逆为主症,故两证所用主治之方均以“四逆”名之。但两者的病机却不同。四逆散证之四逆乃阳郁气滞不达四肢所致,故称为“气郁致厥”。其证即无阳虚阴盛之虚寒证,又无阳热内郁之热证,且四逆程度较轻,治以舒畅气机,透达郁阳之法。四逆汤证之四逆乃阳衰阴盛、四肢失煦使然,且四逆程度较重,故称“寒厥”,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恶寒蜷卧,脉沉微等症,治当回阳救逆
何为坏病?其治疗原则
坏病指因为失治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治疗原则是:观其脉症,知其何犯,随证治之(临床意义:是辨证论治的原则)
何为“蓄血证”《伤寒论》中见于什么病证?
即瘀血证,大多是素体下焦血行不畅,内有瘀滞,当太阳病不解表热内陷,则热邪与瘀滞相搏,从而形成“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见于桃核承气汤(如狂、少腹急结)抵当汤(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抵当丸(少腹满、小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非判断题:1.太阳温病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

答案:对。

2.太阳经输证既是葛根汤证答案:错。

3 •凡脉浮者,均是太阳病。

答案:错。

4.凡恶寒者,均是太阳病。

答案:错。

5.太阳病传变与时日密切相关。

答案:错。

6.风家,指常患太阳中风的患者。

答案:错。

7.桂枝汤证就是太阳中风证。

答案:错。

8.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是指阳气浮盛,而阴气柔弱。

答案:错。

9.只要方药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即称桂枝汤答案:错。

10•桂枝汤组方要点是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例相等。

答案:对。

11•桂枝汤证的自汗出”均由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

答案:错。

12•患者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亦为桂枝汤证答案:对。

13•凡桂枝汤证,其脉必浮缓。

答案:错。

14.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是指服桂枝汤的副反应答案:错。

15.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

答案:对。

16.桂枝加附子汤既是桂枝汤与附子汤的合方。

答案:错。

17.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属于内伤杂病的范畴答案:错。

18.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答案:错。

19.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伤寒表虚,兼内有郁热。

答案:错。

20.大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发热,葛根汤主之。

答案:错。

21.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不固,营阴失守。

答案:错。

22.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汗之有无及脉之浮缓与浮紧。

答案:对。

23.葛根汤的方药组成是:麻黄汤加葛根。

答案:错。

24.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束表,内有水饮。

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转为口渴”者,表明寒饮已消,是病欲解之佳兆。

答案:对。

25.小青龙汤的方药组成是:麻黄、芍药、细辛、生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答案:错。

26.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因各取原方一半量而得名答案:错。

27.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答案:错。

28.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治法为小发其汗答案:错。

29.坏证是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30.原文病人身太热”,中的太”字当大”讲答案:对。

31.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药物相同。

答案:对。

32.坏病的治则是急急扶正。

答案:错。

33.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所以然者,阴阳俱虚因下后复汗致阳亡阴伤。

答案:对。

34.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病的治则。

答案:错。

".的病机是是针对表里同35.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用四逆汤的目的是回阳救逆答案:错36.发汗吐下后,心烦,”伴少气者,用栀子甘草豉汤治疗。

答案:对。

37.发汗吐下后,心烦,”伴呕者,用栀子生姜豉汤治疗。

答案:对。

38.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干姜汤治疗39.栀子厚朴汤的病机是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答案:错。

40.栀子干姜汤的病机是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答案:错。

4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应见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证。

答案:对。

42•葛根黄苓黄连汤证应见发热、脉浮数。

答案:错。

43•葛根苓连汤证的下利应伴里急后重。

答案:错。

44.汉代的度量衡一兩是二十四銖。

答案:对。

45.栀子豉汤中心烦”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的病机均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

答案:对。

46.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加桂汤主之。

答案:错。

47.桂枝甘草汤服法是分温再服。

答案:错。

4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答案:对。

4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等。

答案:错。

50.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乘虚上逆。

答案:对。

5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茯苓先煎、用量独重的目的是健脾安神。

答案:错。

52 .桂枝加桂是桂枝汤又加桂枝二两组成的。

答案:对。

53.炙甘草汤由甘草、生地黄、桂枝、麻仁、生姜、大枣、人参、阿胶组成。

答案:错。

54.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结。

答案:错。

55.炙甘草煎煮时,需要清酒七升。

答案:对。

5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病机是:心阳虚弱,心神不敛。

答案:对。

57.真武汤由茯苓、芍药、干姜、白术、附子组成。

答案:错58.干草干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脚孪急,筋脉失养;而芍药甘草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吐逆。

答案:错。

5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干姜附子汤主之。

答案:错。

60.小建中汤中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

答案:对。

6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答案:对。

6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用生姜的目的是温胃止呕。

答案:错。

63.茯苓四逆汤证与甘草干姜汤证共同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

答案:对。

64.真武汤证的病机特点是少阴阳虚,阴液不继。

答案:错。

65.结脉属阳,代脉属阴。

答案:错。

66.清热止利,和胃降逆是黄连汤的功效。

答案:错。

67.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苓加芍药而成。

答案:错。

68.黄连汤中桂枝的功用是平冲降逆。

答案:错。

69.结胸证本虚标实,证属虚实挟杂。

答案:错。

70.脏结证病邪内盛,其证为实。

答案:错。

71 .结胸证与脏结证都以胸胁脘腹疼痛拒按为临床特征。

答案:对。

72.寸脉浮主邪热内陷胸腹;关脉沉主痰水停于中焦。

答案:错。

73.大结胸证与湿热发黄证均可见但头汗出”一症。

答案:对。

74.结胸三证”是指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和小陷胸汤证。

答案:错。

75.大柴胡汤证为热结在里”;大陷胸汤证为水结在胸胁答案:对。

76.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与大黄同煎。

答案:错。

77•大陷胸汤证涉及阳明腑实者可见潮热,谵语的表现。

答案:错。

78•大陷胸丸即大陷胸汤改汤为丸,药物组成完全相同。

答案:错。

79 •结胸证皆属里证、热证、实证、阳证。

答案:错。

80.攻下破结是治疗结胸证的主要方法。

答案:对。

81.大陷胸汤证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均可见沉紧之脉。

答案:对。

82.寸脉浮,关脉沉是小结胸证的脉象特点。

答案:错。

83.三物白散是因方中三味药物其色皆白,又为散剂而得名答案:对。

84.寒实结胸证的治法是攻补兼施,温脏散结。

答案:错。

85.脏结证的治疗可采用温散寒邪,攻逐痰水之法。

答案:错。

86.心下痞”是五苓散证的主证之一。

答案:错。

87.大黄黄连泻心汤就是由大黄、黄连两味药物组成。

答案:错。

88.麻沸汤即开水。

答案:对。

89.噫气即暧气。

答案:对。

90.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

答案:对。

91 .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剂量而成。

答案:对。

92.半夏泻心汤去黄苓、黄连加旋覆花、代赭石,即为旋覆代赭汤。

答案:错。

93.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剂量,另加生姜,即为生姜泻心汤。

答案:对。

94.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得小便利”者为愈后不良。

答案:错。

95.附子泻心汤证的治法是泄热消痞,扶阳解表。

答案:错。

97.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出现下利不止为脾胃虚寒,中气下陷所致。

答案:错。

98.甘草泻心汤的功效是:和胃降逆消痞。

答案:错。

99.旋覆代赭汤证的临床证候是:腹中痛,心下痞硬,欲呕吐,肠鸣下利。

答案:错。

100.热痞证的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

答案:对。

101 •心下痞、呕吐、下利、噫气不除均为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

答案:错。

102.半夏泻心汤方与黄连汤方的药物组成比较,其区别是:前方有半夏无黄连, 后方有黄连无半夏。

答案:错。

103.生姜泻心汤证的治法是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答案:错。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功效为补脾温中,固摄止利。

答案:错。

105.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呕而肠鸣,心下痞,下利。

答案:对。

106 .阳明病的证候均属实证、热证。

答案:错。

107.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导下通便。

答案:错108.无汗、小便不利是导致发黄的主要因素答案:对。

109.病至阳明,则不可能再传它经。

答案:错。

110.胃家”是指胃而言。

答案:错。

111.胃家实是指阳明实证而言。

答案:错。

112.阳明病的外证可见于阳明热证和实证中答案:对。

113.脉大为阳盛内实之征,仅见于阳明热证。

答案:错。

114.阳明病的特点是不恶寒反恶热,不可能见恶寒。

答案:错。

115.心中懊憹,饥不能食是胃阴虚有热的独特表现答案:错116.脉见浮滑,即为表里同病。

答案:错。

117.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即可诊为阳明腑实证答案:错118.白虎加人参汤证可见恶风、恶寒。

答案:对。

119伤寒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亦不可与白虎加人参汤。

答案:对。

120.猪苓汤证属里证,不可见浮脉。

答案:错。

121.调胃承气汤证可不出现腹痛、便秘。

答案:对。

122.脉滑而疾”是小承气汤证的主脉。

答案:错。

123.大承气汤证可见大便不硬反易。

答案:对。

124.大承气汤用于急下时,主要是攻下燥热,而非攻下积聚答案:对。

12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热实腹满的特征。

答案:对。

126.脾约证就是麻子仁丸证。

答案:对。

127.茵陈蒿汤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错128.谷瘅有湿热、寒湿之分。

答案:对。

129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

答案:对。

130.茵陈蒿汤证属湿热发黄。

答案:对。

131.谵语与郑声都属实证。

答案:错。

13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是热在气分。

答案:错。

13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除了清热利湿外,还能解表散邪答案:对。

134.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加剧是属上焦病证。

答案:对。

135.脾约证的病机是胃热肠燥津亏。

答案:对。

136.阳明病,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答案:对。

137.阳明病,用小承气汤后,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之答案:对138.阳明蓄血证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

答案:对。

139.热入血室是邪热侵犯血分的病证。

答案:对。

140.栀子柏皮汤证是湿热发黄轻证。

答案:对。

141.阳明病见固瘕,可攻下。

答案:错。

142.阳明病可以有寒证。

答案:对。

143.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中均有大黄。

答案:错。

144.阳明蓄血证与太阳蓄血证的治法、方药是相同的。

答案:对。

145.谷瘅当有发黄的症状。

146.少阳病的成因,主要由他经传入。

即因太阳失治误治,邪传少阳,或因三阴正气来复转出少阳。

答案:错。

147.少阳中风证病机即与风邪有关也与火气有关。

答案:对。

148.小柴胡汤方中和解少阳之邪热的首要药物是柴胡。

答案:对。

149.小柴胡汤去滓再煎之法,是为了调和药味。

答案:错。

150.少阳柴胡证若兼虚寒腹痛者,宜先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再投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答案:错。

151 .若太阴虚寒腹痛而脉弦者,以小建中汤,温中补虚,而腹痛不除时,可再投以小柴胡汤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