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偏执性精神病临床50例
常见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二)临床亚型 青春型
一般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 要表现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思维 松弛,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好扮弄鬼 脸;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病人 的本能活动(性欲、食欲)亢进,也可有意 向倒错。幻觉、妄想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 诞,与病人的行为一致。
现病史:病人于2002年4月11日出现上班 发呆发愣,回到家后躺在床上不说话。4月 13日,病人与领导同事一起去昌平开会, 可是仍是呆愣,不与他人说话。
14日回家后诉头痛,其妻为之按摩后稍有 缓解,但仍躺在床上发呆。家人未在意,以 为病人工作累,过几天就好。
15日上班后领导看他常发呆发愣,便问病 人是否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出了什么事, 病人直说没事。因病人平时就不爱说话,领 导也没有在意,仍安排病人写文件。病人很 快完成且条理清楚,未见不当之处。
16日,病人回家较晚,家人问他是否加班了,病 人则说:出大事了,现在不能说,过两天再说。 再追问,病人则把门关上不见家人。
17日晨,病人哆哆嗦嗦,地叫妻子说:你要做好 思想准备,我要被单位开除了,我做了见不得人 的事。问究竟是什么事,病人则不予回答。当天 下午,上班后,病人对副科长说:憋死我了,我 得换个环境。
1 、精神分裂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详细了解病史、认真仔细地精神检查是诊断 的基础。如果病人处于疾病的前驱期,尚未 出现明确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则造成诊断的 困难。症状不典型时,可作临时性的症状学 诊断,而不要仓猝、轻率地作疾病学诊断 (有时只能作“可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对有些病人需多次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或对 病情进一步观察后方可作出诊断。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一)精神症状 4、人格的分裂状态 布鲁勒(E. 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 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虽 多种多样,但均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的不 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临床中常讲的 “知(认知)、情、意不协调”也是对人格 分裂的概括。也有作者将其描述为“自我-障 碍”,即“自我”的分裂和瓦解。
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
![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https://img.taocdn.com/s3/m/4b8878245a8102d277a22f00.png)
讲 座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汪志良 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 is,PP)一般指以持久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而无其他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精神病。
近二百年来,虽然许多精神病学家对PP 作了大量研究,但对它的概念、命名、分型范围,以及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paranoid schizophren ia,PS)的关系,至今仍有较大分歧。
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发表浅见。
历史的沿革Esquirol(1838)最早描述了一种固定的,具有相当逻辑性的系统性妄想主宰着病人的全部意识活动,且这种病理过程很少甚至不涉及人格结构的其他方面,乃命名为“单狂”[1]。
Kahlbaum(1863)首先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偏执狂的概念[2]。
Garnier等(1886)认为,慢性系统性妄想症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并指出这是一类建立于妄想性解释基础上的妄想性精神病,以妄想系统化、精神活动完整性和慢性演进为其三联症状。
Kraepelin(1893)将没有幻觉而妄想严密系统化的病例称为偏执狂,而将伴随幻觉的的系统妄想症称为类偏执狂,1913年他又在类偏执狂中划分出精神偏执症。
Nodet(1930)曾将偏执狂和精神偏执症予以区分,认为后者的妄想性质近似PS,而精神活动的完整性近似偏执狂[1]。
Caupp等(1914)认为偏执狂不同于PS,主要源于心因性因素,而kolle等(1931)认为偏执狂是PS的一部分[3]。
ICD-9和DSM-Ⅱ,虽然将偏执狂列于偏执状态的项下,但又指出本病可能是PS或偏执型病态人格的变异。
ICD-10虽然列出了“持久的妄想性障碍”疾病单元,但认为它们的病因可能是异质性的,与PS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偏执狂与PS是二组不同性质的精神病Mayer-Gross,kolle等学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偏执狂这组疾病,它们绝大多数是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亚型[1]。
诚然,偏执狂与PS都是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二者就妄想产生的基础、妄想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及有无伴随症状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偏执性精神障碍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 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
的现实性,主要为被害、嫉妒、夸大、钟情等。
严重标准: •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诊断标准
病程标准: •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6个月。
排除标准: •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
病例讨论
• 一天其妻子外出买菜,被患者跟踪,妻子只是与一位男性买菜的交流了几句 话,回来后遭受到患者的一顿暴打。因患者的暴力行为,妻子多次欲离婚或 控告他的家暴行为,可是每当此时患者总是痛哭流涕地跪在妻子面前认罪, 表示要改错好好待她。2天前因患者的嫉妒猜疑,再次打其妻子,妻子的家人 把患者带到医院要求给予住院医治不切实际的嫉妒。患者不认为自己有何精
• 入院精神检查:患者一般表现与正常人无异,智 能良好,记忆和情感无异常,能主动与医生接触 ,侃侃而谈,内容多是谈系统化的被害妄想,未 引出幻觉,否认有病,拒绝治疗,表示出院后仍 然要去控告领导及单位,即使受挫仍然要诉讼。
• 躯体及各种化验检查未见异常。
• 诊断:“?”
主要内容
• 一、概述 • 二、临床表现 •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 四、治疗
概述
•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 病前个性主观、固执、敏感多疑; • 常在中年起病,女性多于男性、病程迁移。 • 对他人或社会可能带来危害,应保持警惕加以防
范。
一、概述
• 又称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 是一组以较固定的持续性妄想为最
突出特征的精神障碍。
二、临床表现
• 妄想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 妄想具有系统性,内容相互关联或成套,妄想症
。 神问题,拒绝医治
• 诊断:“?”
偏执状态(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状态(偏执性精神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关于偏执状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公认的论点,可能是个人素质特点和某些诱发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在一定个性缺陷的基础上由长期持久的精神紧张所引起。
急性精神创伤可作为诱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据临床观察,患者病前个性特征有一定缺陷,如主观、自我中心、自卑、敏感多疑或固执等。
也有的以心理社会因素为诱因,如隔绝、移民、流亡海外或被俘等。
听力障碍也可能为促发因素之一。
听力障碍者由于人际交往之间难以得到相互理解,患者往往感到自己被人冷落、轻视。
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下,认为自己受到排斥,甚至感到被嘲笑,从而导致妄想出现(Tolle R,1997)。
【症状】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
常见的妄想是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形式。
妄想系统,但结构不严谨,牢固性不及偏执狂。
妄想接近现实,往往涉及家人、邻里和同事,一般不泛化。
本症患者多无幻觉,很少衰退。
被害妄想大多与诉讼妄想相关。
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而无休止地上告,意志很坚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偏执状态的症状有相当大的变异,在理解上学者们之间也不尽一致,这主要由于对本病缺乏确切的临床研究和长期的随访观察。
从“偏执”一词来讲,它包括了所有的妄想在内。
在众多的妄想中,不论其内容和性质如何,集中一点,都是患者对其生活处境和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且难以被说服。
精神偏执症(paraphrenia)这一名词已基本不用,但在临床中还会看到类似患者,这是从精神分裂症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患者(Kraepelin,1920)。
本病多发于中年患者,除占优势的固定妄想外,无精神分裂症的思维凌乱、情感平淡和意向缺乏等症状,可伴有幻听。
根据临床的突出表现,可分为4个亚型:①系统性精神偏执症(paraphrenia systematiea),这一型与偏执狂难以鉴别;②夸大性精神偏执症(p araphrenia expansive);③虚构性精神偏执症(paraphrenia confabulation);④幻想性精神偏执症(paraphrenia phantastica),这一型最为少见。
偏执性精神病的病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偏执性精神病的病因
导语:偏执性精神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患上偏执性精神病的病人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家人一定要协助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治疗疾病才行,很多朋友
偏执性精神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患上偏执性精神病的病人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家人一定要协助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治疗疾病才行,很多朋友可能会有所疑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就患上了偏执性精神病呢,偏执性精神病的病因到底是怎样的,此外偏执性精神病在临床上面的具体表现究竟如何,一起看下文的详细介绍。
病因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通常30岁以后起病,可能与遗传、人格特征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有关,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存在缺陷,如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好幻想、易激惹、拒绝接受批评、以及不安全感等。
在个性缺陷基础上,社会环境(如恋爱失败、升职受挫等)作用下逐渐起病,将事实曲解而逐渐形成妄想,妄想影响下,患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增加,从而进一步强化妄想内容。
临床表现
妄想内容及出现时间与患者生活处境密切相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现实性特点,不经仔细甄别较难判断究竟是妄想还是事实。
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和夸大妄想等,在被害妄想影响下,患者常常主动联系专业人士(如律师、信访部门等)寻求救援或解决问题,反复多次上访、举报或诉讼等;嫉妒妄想患者以男性居多,主要怀疑配偶对其不忠,因此患者可能跟踪、监视配偶,不定期检查配偶的衣物(如内衣裤、手提包及手机等),甚至出现暴力和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偏执性精神病健康教育内容

偏执性精神病健康教育内容
偏执性精神病在精神科临床并不少见,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坚持服药可以使疾病得到控制,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要遵守医院的休养员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在住院期间可以将您的想法与护士交谈,护士会帮助您分析,帮助您解决。
3.要尽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患者交往,与病友保持良好的关系。
4.尽量多参加一些工娱疗活动,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使您不被痛苦体验所困扰。
5.要多看一些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帮助自己认识疾病。
6.住院期间要配合医生、护士治疗,要按时服药,服药后如果出现某些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他们会帮助您解决。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患者简介:患者张某,男,30岁,因家人发现其行为异常,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人产生怀疑和敌意,于某年某月入院治疗。
患者自述近期情绪波动大,对周围人产生疑虑,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拒绝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病史回顾:患者既往体健,无长期慢性疾病史,无过敏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外伤史。
患者自述曾在某年某月某地遭受过一次人际关系冲突,导致其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和敌意情绪,之后情绪波动明显,对周围人产生了疑虑和怀疑,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
临床表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对周围人产生疑虑和敌意,拒绝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甚至对家人和医护人员产生攻击性行为。
患者自述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行为举止异常,言语紧张,思维内容固执,拒绝改变自己的想法。
诊断与治疗:经过临床精神科医生的详细询问和评估,患者被诊断为偏执性精神病。
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减轻其对周围环境的敌意和疑虑,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改变其固执的思维方式,增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感。
预后与护理: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情绪逐渐稳定,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敌意和疑虑逐渐减轻,开始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
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防止病情复发。
结语: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极度不信任和敌意,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和细心护理,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偏执性精神病的了解,提高对此类患者的关爱和护理水平。
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试行)一、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偏执性精神病(ICD-10:F22)。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以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为主要症候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2.精神分裂症病程至少1个月,偏执性精神病病程至少3个月;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4.无明确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伤人、外跑、自伤、自杀、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叮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49-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偏执性精神病(ICD-10:F2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心理CT(MMPI);(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4)胸片、心电图、脑地形图;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1.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备选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合于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2)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只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偏执性精神病临床50例
【摘要】目的:探讨偏执性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4
年3月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50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纳
入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药
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分散内观治疗。
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开始
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效果优秀效率为92.1%,与对照组的76.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辅助性药物治疗,偏执型精神病患者治疗效
果良好。
【关键词】偏执性;精神病;临床
【中图分类号】R74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28-01
前言: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类“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具有并前的病理性性格特征,在生活时间的袭击作用下发病,病后其活动开始增强,对家庭、社会均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患者的认识、情感、意识、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
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
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1.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参与调研人员的基本资料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3年一月至2015年一月在医院收治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50 例偏执性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6至50岁,平均年龄为36.42岁。
患
者性格内向沉稳27例,剩余23例都为性格开朗者。
将样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设为对
照组,另一组患者设置为研究组。
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
诊断标准》中提出的偏执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符合。
1.2治疗方案
对偏执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应在一定的药物基础上,侧重患者的心理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
用利培酮片治疗,温水口服后每次一片,一天三次,治疗周期为三个月。
偏执性精神病患者
安全感较弱,敏感多疑,对于善意的劝告也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与患者信任关系十分重要,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开展情感交流,为其讲解自身存在的病症特点、为及缓解方法,使其对
自身有一个系统、科学的了解,实时开展心理治疗的基础条。
在用药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
多余其他人交流,在于其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善意,缓解自身对他人的敌意,并
尝试去相信他人,将被动沟通逐渐转变为主动沟通。
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比较极端,主要是因
为其思维中非理性观念影响,所以,想要纠正这种偏执思想,要纠正这种偏执思想,要教会
患者进行自我分析,找出非理性观念并对其进行否定。
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对所
处环境及他人产生敌意和不信任感,使自己处于困境中。
因此,医护人员在通过与患者这种
思想的错误和可能对他人及自身造成的危害。
除此之外,在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播放一些
轻柔、和缓的音乐,有利于缓解患者对他人的敌意以及自身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
对
比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开始缓解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治愈度优秀:患者全部消失,回复自知力,妄想、偏激、固执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认知恢复正常,
能够独立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度参与社会活动。
治愈度良好:主要基本消息,自制力很大程
度上恢复,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治疗及格:患者症状有改善迹象,但恢复程度不打,自制力
有所恢复。
治疗不及格:患者症状无好转迹象甚至有恶化趋势。
2.结果
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早,42人治疗效果优秀,8人治疗效果良好。
总体治疗优秀治愈有效率达到84%,良好治愈有效率达到16%,总有效率
达到百分之百。
患者出院后随访,40人正常服药,社会能力恢复到常人水平,其余10人在
不同程度上减低服药量货已经停止服药,基本恢复正常社会能力。
研究组达到优秀治愈水平
的有23人,治愈度优秀效率为92.1%,对照组达到优秀治愈水平的有19人,治愈度优秀效
率为76.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以系统而牢固的妄想为主,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而不荒谬、其精神活动完好,一般不导致社会衰退。
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形式。
此
类患者均以“疑己迫害,反复诉讼”为主要症状,他们一般具有人格缺陷,如敏感多疑、固执、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劝说,易冲动等。
在一定生活事件精神受刺激下而缓慢起病,持
续进展,把任何事情都给予病态思维的理解,坚持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感到不满,不能
听从他人合理地劝说及解释,不断强化自己的观念,以致形成牢固系统的被害妄想,虽有一
定的现实基础,但已远远超出事实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3.2偏执狂
偏执狂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
多发于中年,男性约占百分之七十,脑力劳动者发生率较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病前大多具有特殊的个性缺陷,主观、固执、自负、敏感多疑、
易激动、自尊心过强。
但是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妄想联系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逻辑性,但也不是因为强烈的心因造成的,而且妄想内容基本上都比较系统化,在不涉及妄想部分基
础上,患者具备完整人格,大体上保留了社会适应能力。
这是此病与其他精神病存在的最大
差异,因此为了避免误诊,在确认患者病症时,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
从本病与精神分裂症
的遗传关系和随访关系结果看,其中大多数的病人最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而且家族中精神
病患者也多属于精神分裂症。
3.3类偏执狂
类偏执狂是由于不健全人格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临床特点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
化之偏执妄想,还有焦虑不安、紧张不宁的情绪障碍,人格相对完整,预后比较良好。
症状
主要为妄想,多为被迫害妄想,多为夸大妄想、钟情妄想等。
是对现实中某一事件的曲解。
人格保持完整,工作、学习和社会适应尚好,智能完好无缺。
结语: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经过三个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效率高达百分之百。
而且
在之后的三个月中,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会能力水平。
分散内观联合利培酮治疗偏执狂
性精神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治
疗和辅助性药物治疗,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天明.100例偏执性精神病临床治疗观察.[J].当代医学.2014,10(20) 86
[2]杨骏偏执性精神病56例临床治疗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