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合集下载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病理病因,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偏执性精神障碍病因
*一、病因:
1.人格体质因素(20%):
偏执症状闻易发生在偏执性人格或素质比较敏感的人,具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容易激动,自尊心强,扑克命不凡自我中心,爱好幻想等特征,要强性格的基础上。

2.社会因素(40%):
环境中的精神病因素可能是起言不由衷的产因,社会隔离也与其发生有关,如难民,移民都较易发生偏执,Freud认为偏执症状来源于防御机制之否认与役射,一个人不会有意识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不信任,但却把它投射到他人。

3.遗传(5%):
临床数据统计显示该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偏执性精神障碍病因,偏执性精神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偏执性精神障碍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偏执性
精神障碍”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意识清晰、有较固定的持续性妄想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人格保持相对完整,社会功能相当程度上良好,则称为偏执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组疾病的名称,而不是一个疾病单元。

偏执狂:发病有关因素:1.个性特点:患者病情个性往往有主管、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嫉妒、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自我评价过高、对人吹毛求疵、强词夺理、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不坦率、情绪易激动和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素质忒点(这些个性缺陷,在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因素或内在冲突,自己不能妥善应对,而将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就有可能逐渐形成偏执状态,导致发病)。

2:遗传因素3:文化背景临床表现:患者外貌衣着整洁,日常活动无异常,可显露奇怪、多疑、偏执或敌意。

主要的症状为缓慢发展的系统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和意向活动,人格保持较完整。

所谓系统妄想,系指妄想内容固定,不泛化,思维逻辑形式是连贯的,陈述时可能有些亢长赘述,但不荒诞,有时近似现实。

妄想体系往往使患者有强烈心境或带有警觉性。

若不涉及妄想内容,患者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

患者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疑,难以听从他人的分析和解释:1.诉讼狂:较为多见。

患者坚持认为受到威胁和迫害,名誉被玷污,权利被侵犯等,因得不到公正的解决,而诉诸法庭。

威胁和迫害可能来自某个人,也或许时来自某些人有组织的精心策划。

患者的信念非常牢固,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情节更加复杂。

患者的诉讼有逻辑性,详尽而层次分明,见不到有什么破绽。

在诉讼的过程中若遇到阻力,则毫不后退,反而增加必胜信心。

一旦诉讼被法院驳回,则采取迂回对策,千方百计公之于世,请求社会上的声援。

可谓不屈不饶,为正义而奋斗。

由于患者有高度警觉性,可表现明显焦虑或易激惹。

2.色情狂:色情狂似乎以女性多见,尤其是未婚年纪大的女性。

患者表现对某一男性有强烈的色情感觉和持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念,认为对方在深深地爱着自己。

患者爱慕的对象可能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是著名的人士,但碍于客观情况,不敢公开表示恋爱心境,而采取一眉目传情方式表示心意。

偏执性精神病护理查房课件

偏执性精神病护理查房课件
他们可能会误解他人的行为,导致人际关系 恶化。
谁是偏执性精神病的患者? 识别方式
可以通过患者的自述、家属的观察及专业评 估来识别偏执性精神病。
早期识别对于治疗和干预极为关键。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病情恶化
一旦患者的妄想或幻觉加重,情绪不稳时,应及 时进行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可缓解症状,提供安全感。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治疗中的支持
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期间,护理干预可以帮助 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危机干预
在患者出现自伤或他伤危险时,需立即进行危机 干预。
确保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教育是减少误解与冲突的重要手段。
护理查房的目标是什么?
护理查房的目标是什么? 评估与监测
通过定期查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 。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护理查房的目标是什么? 团队协作
促进护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 护理计划。
团队合作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护理查房的目标是什么? 提升护理技能
偏执性精神病护理查房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2. 谁是偏执性精神病的患者?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5. 护理查房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什么是偏执性精神病?
定义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偏执妄想的精神 障碍,患者常常存在对他人意图的误解和强烈的 不信任感。
护理人员应通过倾听和理解来建立与患者的 信任关系。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概述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在一般人口中的数目不详,他们很少求助于医生,假如配偶或同事伴其往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辩解的态度,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

他们经常难以自拔,陷进难言的痛苦中。

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

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进从前的状态。

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

患病率为0.4%~1.6%。

多见于男性。

二病因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尽的家庭环境之中。

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2.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碰到挫折和失败。

如经常受欺侮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

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

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

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进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三临床表现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

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争正确的判定。

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瞧,拒尽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瞧念和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轻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试行)一、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偏执性精神病(ICD-10:F22)。

(二)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以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为主要症候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2.精神分裂症病程至少1个月,偏执性精神病病程至少3个月;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4.无明确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伤人、外跑、自伤、自杀、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叮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49-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偏执性精神病(ICD-10:F2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心理CT(MMPI);(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4)胸片、心电图、脑地形图;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1.选择原则:(1)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备选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合于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2)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只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简介*二、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三、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危害*四、偏执性精神障碍的高发人群*五、偏执性精神障碍的预防方法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简介偏执性精神障碍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

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原因1、病前的个性:具有主观、固执、敏感多疑、不安全感、好争论、自我中心、虽然吹毛求疵、强词夺理、爱空想、遇事专断、情绪易激动、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特点。

2、遗传:约有2%曾患有偏执性精神病。

3、心理社会因素:由于对重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不善应对,对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进而逐渐形成偏执观念,导致发病。

4、文化背景:4.1、性格的缺陷,使他们不能接受批评,不能事实求是地对待生活中的遭遇。

4.2、在遇到挫折时即加以曲解,常归咎于他人,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

4.3、久而久之,就认为是别人处处跟他作对,把各种事情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了病理性妄想。

5、多数学者认为:是在人格缺陷的基础上,遭受不良的精神刺激的影响发展而来的。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危害1、改变性格患者得病后,性格往往会发生某些改变,表现出诸多异常,是最明显的精神病的危害。

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爱发脾气,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

2、神经精神危害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于神经疾病的症状,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

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都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危害的表现。

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治疗
选用起效快、作用强副反应小的抗精神病药为主; 短期维持治疗,持续时间有待探索; 对情感性症状,如焦虑、抑郁可选用抗抑郁药,但剂量易
小,时间不宜过长,收效即可; 心理治疗可提高效果,尤其对旅途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士清
概述1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在 疾病同一次发作中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且常有反复发作的 一种精神障碍。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较急,可有不同的诱 因,间隙发作,缓解良好。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能较好适 应社会环境,部分有明显家族遗传史。
• 这组疾病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 妄想阵发。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
分裂样精神病:
指一组症状与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相同,但病程未达到 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
国外报道该病终身患病率约0.2%,年发病率0.01%,其 中2/3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约1/3经 治疗缓解或一直未达到分裂样的程度。
偏执性精神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士清
概述1
• 19世纪初德国医生Heinroth将此病命名为para noya • 1863年Kahibaum正式命名为paranoia(偏执狂) • Kraepelin将只有严密而系统的妄想症状,不具有幻觉等其
他精神病性症状的使用dimentia paranuoides(偏执性痴 呆);伴有幻觉的用paraphrenia;Bleuler将其命名为 paranoia schizophrenia(偏执狂分裂症)。 • 北欧和东欧的学者常用“偏执性精神病性反应” (paranoid psychotic reaction)命名这类障碍。 • ICD-10和DSM-IV用妄想障碍命名; • CCMD-3命名为偏执性精神障碍,其内包括偏执狂和偏执 状态

常见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

常见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

认知活动:
病人接触被动,起初警觉性很高,不愿意暴 露自己的想法;经过医生的解释后,对医生 的疑虑明显减轻。对话回答切题。未查出感 觉障碍、错觉、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自诉 想象是能听到声音说话,主要是议论自己, 没有想象时听不到声音说话。说自己做了一 件蠢事,当时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现在感 到后果太严重了,感到单位的同时都在议论 这件事,眼神言语都在影射、暗示他:他不 但对科长这样做,对其他同事也做了坏事。
情感活动:交谈过程中,病人显紧张、恐惧, 不时地搓手,表情焦虑,痛苦,自觉心情不 好,自己现在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认为他 们迟早要来抓自己的,情感流露与思维内容、 行为相协调,能进行一定的情感交流。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 或思维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 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 其它荒谬的妄想;
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 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 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二)临床亚型 紧张型
多起病于青年或中年。发病较急, 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 两者可交替出现,也可单独发生。临床 上以紧张性木僵多见。紧张型近年来有 减少趋势。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二)临床亚型 偏执型 为四型中最常见的类型,社区资料和住院病 人资料占精神分裂症病人一半以上。发病年 龄较晚,多在青壮年。起病初表现为敏感多 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最多见。可伴有幻觉,常为言语性 幻听,但整个病程中以妄想为主者占多数。 情感行为常受妄想、幻觉的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是指在精神疾病分类中未纳人或勉强纳人别处分类的精神障碍。这 些精神障碍虽具有其他某些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可能在遗传上有某种关联,但相互之间在临床表 现、病程和转归上并不存在真正直接的联系。因此,尽管存在许多分歧,但本教材仍单独列出。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包括: 1.持久妄想J性障碍。 2.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3.感应性精神障碍。 4.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第-节持久妄想性障碍 一、概述 持久妄想性障碍(pennanent delusional disorder )又称为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 ),是一组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的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持久妄想性障碍妄想 的内容变异极大,常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妄想的内容及出现的时间与患者的生活处境密切相 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患者人格保持完整,除了与妄想或妄想系统直接相关的行为和态度 外,情感、言语和行为均正常。起病隐袭,病程演进缓慢,甚至可持续终生。 持久妄想性障碍不能归类于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情感)性障碍等疾病中。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持久妄想性障碍的病因迄今为止尚未明了。家族流行病学调查(Kendler等,'1981年)显示, 持久妄想性障碍患者家族成员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0.6%)要明显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成员 (3.8% )。而持久妄想性障碍患者一级亲属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发生率(4.8%)要明显高于内科疾病以 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分别为0和0.8%),但其精神分裂症、分裂样人格障碍、情感疾病的发 病率并无增加(Kendler等,1985年)。基因连锁分析(DebnathM等,2006年)研究发现,HLA-A*03 基因与妄想性障碍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关联。生化研究(Morimoto等,2002年)提示,妄 想性障碍与多巴胶能活动亢进有关。认知和实验心理学认为,妄想性障碍患者倾向于选择性地提取 现实中可获得的信息,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作出结论和难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和动机 ( Fennig等,2005年)。与正常人比较,尽管作出可能性结论所需要的资料明显缺乏,但这丝毫不影响 妄想性障碍患者对自己所作结论的确信程度(Conway等,2002年)。从精神动力学的观点看,偏执被 认为是对可能威胁到患者自尊或自我的应激或挫折的→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三、IIffi.床表现与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持久妄想性障碍分为:①偏执狂;②偏执性精神病与偏执状态、;③其 131 黯 I321精神病学…脚 他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一)偏执狂 偏执狂(Paranoia)的病程发展缓慢,以存在持久、不可动摇和极为系统化的妄想为突出症状,思 维保持逻辑和条理,行为和情感反应与妄想保持一致,无幻觉。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夸大、疑病,也可 能与诉讼有关。 1.临床表现与分类偏执狂患者以被害妄想开始,继而渐出现夸大妄想。两种妄想交织在一起,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妄想系统性强,出现的内容与时间常与患者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关。患者常表现 为好诉讼和夸大自己的才智,或狂热地追求某种"理想且有→定现实性,他人常难辨是非。疑病妄 想与钟情妄想少见。 患者的人格不出现精神衰退,妄想一旦形成极难完全消失,虽然在进入老年期后可因体力或精 力逐渐衰弱而趋缓和。在冗长的病程中,患者的精神症状可因环境的影响而加重或减轻,但不会全部 消失,也不出现衰退。除了与妄想直接相关的态度与行为外,患者的情感反应和言行均可正常。如隐 瞒妄想内容,患者的表现可与常人无异。在整个病程中,患者始终没有幻觉。 患者以男性(约70%)、脑力劳动者和中年人居多。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偏执狂分为四种类型: ( 1 )诉讼狂(Litigious paranoia ) :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患者存在以遭受人身迫害、权力被 侵犯、名誉被站污等内容为主的被害妄想,为得到所谓公平合理的解决而反复诉讼。在法庭调查判决 中"不屈不挠毫不退让,甚至自己将材料公布于众。患者的诉讼理由或证据虽然繁多,但仍具有逻 辑性、层次分明、叙述详尽的特点。 ( 2 )夸大狂(Grandiose paranoia ) :患者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精力充沛、智力超常、才华出众、思维 敏捷、洞察力敏锐和具有了不起的发明与创造。 ( 3 )嫉妒狂(Jealous paranoia ) :患者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有第三者,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及 相应的行为。患者常采取跟踪、监视,或偷偷检查配偶的办公室、提包、信件等方法,甚至限制配偶的 日常活动,对配偶的内衣裤和隐私部位进行检查,以获取所谓的证据。 ( 4 )色情狂(Erotomania ) :常见于女性。患者坚信某→男性对自己充满了爱慕之情,但对方因种 种原因(如年龄较大、巳婚、社会地位较高等)不敢公开表达,而只能以暗递秋波或眉目传情的方式将 所谓真挚的感情流露出来。患者在大胆地表露遭到拒绝后,却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而非真正拒绝, 并坚信自己的推理与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临床上见到的老年偏执狂和夫妻间偏执狂均为偏执狂的变异。 2.诊断与鉴别诊断 ( 1 )诊断要点 1 )妄想为唯→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O 2)妄想内容固定、系统。 3 )始终不出现幻觉。 4 )不发生精神衰退,社会功能良好。 5 )妄想具有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假。 在WHO的ICD-lO、我国的CCMD-3中诊断偏执狂的标准基本一致。但在美国的DSM-N -TR中, 诊断偏执狂的病程标准只需1个月即可。 ( 2 )鉴别诊断:需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偏执型人格障碍等进行鉴别。 1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临床症状多以妄想为主,但其内容荒谬、离奇、泛化, 且不具有现实性的特点,常伴有幻觉,晚期常有精神衰退。 2)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征,但其并未达到妄想的程度,开始于童年、少年或 成年早期。其只是人格偏离正常,而非真正的精神病。 黯磁麟…第丸章偏执性及真他精神病性障碍II33 3 )中毒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可出现偏执,但均为继发于中毒或躯体疾病之后,详细的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有阳性发现。 4)心因性妄想症:因剧烈或长期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所致,妄想的内容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 密切相关,具有现实性和易暴露的特点。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症状可很快消失。 3.治疗由于偏执狂的发病率比较低,而且患者发病后通常很少主动求医,即使被迫就医,其对 治疗的依从性也往往比较差。因此,迄今为止,尚未有关于偏执狂治疗的系统性研究。日前对偏执狂 治疗的认识,大部分源于个案报道。Manschreck等(2006年)认为,药物治疗对将近50%的妄想性障 碍患者有效,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包括匹莫齐特、氟月底院醇等传统抗精神病药以及利培 嗣、奥氮平、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有人认为氯米帕明、SSRIs类抗抑郁剂以及ECT等对某 些类型的偏执狂有效。 心理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内容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疾病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防范风 险因素、现实指导和协助、认知治疗等。 (二)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a psychosis )与偏执状态(paranoid state )为同义词。临床表现与偏执狂 有极为相似之处,也以妄想为主要症状,但妄想的结构不如偏执狂那样系统、顽固和持久,常伴有幻 觉,多起病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之后,预后相对较好。 1.临床表现起病潜隐,发展缓慢,临床症状以妄想为主,多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的曲解 发展而起病,经病态的推理逐渐发展而形成妄想。妄想较为系统,但结构不严密,一般不泛化。妄想 内容往往接近现实,妄想对象多涉及家庭成员、邻居或同事。妄想、内容多为被害、夸大、嫉妒、诉讼和 钟情等。除妄想、外,并无其他思维障碍,可不伴有幻觉。如不涉及妄想内容,患者的情感反应是适切的, 人格保持可相对完整,工作、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良好,元智力缺损。随着时间的推移,妄想的结 构可趋向片段,但很少发生精神衰退。 患者常在中年(3û-40岁)起病,女性多见,且多系未婚。 2.诊断与鉴别诊断 ( 1 )诊断要点 1 )以妄想为主要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2)妄想内容具有现实性,相对系统、固定; 3 )可伴有幻觉; 4)社会功能保持良好,很少发生精神衰退; 5 )多见于中年女性。 ICD-lO、CCMD-3和DSM-N -TR已将偏执性精神病纳入偏执狂中。 (2)鉴别诊断:需与偏执性精神病进行鉴别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偏执狂、心因性妄想症 等疾病。 1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临床症状以妄想为主,但妄想内容荒谬、离奇、泛化, 常伴有幻觉,且有精神分裂症独特的分裂症状。 2)偏执狂:偏执狂的妄想与偏执性精神病的妄想比较,不但更为系统,而且顽固、持久。偏执狂 患者以男性多见,预后相对较差。患者的人格背景和生活处境在进行鉴别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心因性妄想症:部分心因'性妄想、症患者可有明显的妄想,妄想的产生与内容与不良的社会心 理因素影响有直接关系,预后良好。偏执性精神病与其不同的是,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妄

想仍持续存在并可能进→步发展。 4)躁狂症:偏执性精神病在出现夸大妄想时,需与躁狂症鉴别。前者虽有夸大妄想,但缺乏类似 躁狂症那样典型的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等症状,也缺乏感染力O 5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可出现偏执症状,但其发生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极其密切,且多发生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