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导读的作业

合集下载

传统经典导读大作业

传统经典导读大作业

问道终南我是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整日淹没在复杂的程序或是信号中快要窒息,所以一直很喜欢读书,后来就想像作家们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艺术的写出来,于是对文学有产生了兴趣。

在这学期的经典导读选修课上,我感觉找到了归属一般,真正听到了些关于文学的东西。

我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开始于第一节课上老师所讲的《诗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外貌美丽,心地善良女子,使君子们所追求的对象。

“逑”字由求字和走之底组成。

前者代表追求,后者代表曲折的道路。

而逑字的意思是配偶,曲折的追求才能组成配偶,这是多么美妙呀!我对老师所讲的《论语》中“温”字的重要性很有感触。

总结如下:温是一种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不仅要持续的学习,更要时常复习;不仅要去认识新的东西,还要去加温固化了的东西,不能思维拘泥,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还要使其适应当下。

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念念君子,温其如玉”,或者像孔子一样“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不过分热情,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因厌恶而憎恨。

保持一颗温和的心,能让生活变得因随心而美好。

温也是一种为人方式。

温良恭俭让是美好品德。

色思温,见得思义,对待父母温为孝,对待朋友温为义,由此可见为人温是一种善,能让我们走向“仁”。

正如老师所说:温是《论语》文化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意义很广泛。

通过我们的发掘,将它的意义现代化,并得到现代社会的认可,提高现代人的修养,便是它最大的意义。

以上是我以温为例讲述自己在经典导读课中的一点收获,老师还讲解了其他许多经典,我都受益匪浅。

也领略到了很多自己之前不曾见识的文化魅力,这让我对读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非常感谢。

电子工程学院02124025李**。

西方文学经典导读作业

西方文学经典导读作业

西方文学经典导读作业《西方文学经典导读》作业1.读一本小说,写出故事梗概,1000字以上。

2.读一本小说,大二的过程中,哪一部分使你较存有感慨,写点你的观后感,1500字以上。

【《呼啸山庄》故事梗概】一八零一年,洛克伍德拜访他的房东――希思克利夫先生,打算租住在他的画眉田庄。

分享这一片荒凉。

还没踏进门就一直遭到冷待,甚至于惨遭六只大小不一,年龄不一的狗的进攻。

山庄里边的约瑟夫,哈里顿,希思克利夫之子的遗孀――小凯瑟琳都是脾气古怪之人。

洛克伍德心里想着:这真是一户糟糕的人家。

洛克伍德原本以为自己找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好地方,却遇到这么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跟人。

他通过丁恩太太的叙说,了解起这个古怪的山庄。

希思克利夫是呼啸山庄的老主人老恩肖外出时捡来的街上弃孩。

老恩肖特别喜欢希思克利夫,爱他甚过自己儿女亨德利、凯茜。

亨德利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而凯茜却在同希思克利夫的相处中相爱起来。

后来。

老恩肖先生离世,亨德利回家奔丧的同时,也带了一个妻子回来,这令大家尤为诧异。

已婚的享德利成了呼啸山庄的主人。

他开始阻止希思克利夫和凯茜的交往,并把希思克利夫赶到田里去干活,不断地差辱他,折磨他。

后来凯茜跟希思克利夫闯进了画眉田庄,结识了林敦夫妇,同他们的儿女埃德加、伊莎贝拉成了好朋友。

在交往中,埃德加喜欢上了凯茜。

而与此同时,希思克利夫则内心忧愤。

他发誓要对享德利进行报复,他心中的野性和愤恨全部对准享德利。

卡瑟琳停留于希克厉和埃德加的爱情之间,她真心快乐希思克利夫,但又真的与一个仆人成婚,有失身份。

当埃德加向她示爱时,想起他的可爱和富于,便应允了。

但在她灵魂深处,非常明白自己弄错了,她还是快乐着希思克利夫。

希思克利夫怨恨不已,投奔。

后来林敦夫妇相继得热病而死去,在他们死后三年,卡瑟琳同埃德加成婚了。

亨德利弱不禁风的妻子在产下儿子哈里顿后便死,亨德利丧妻之后便一直陈腐,对儿子漠不关心。

几年后,希思克利夫启程,形象小变小,再次闯进凯茜的生活。

八下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练习与答案

八下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练习与答案

《经典常谈》练习与答案一、填空题1、《经典常谈》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

2、《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很大影响。

3、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

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和。

二、连线题读书目的选择的篇目对古代文学感兴趣《<诗经>第四》对历史感兴趣《<说文解字>第一》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战国策>第八》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朱自清撰写《经典常谈》时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结合原著分析《经典常谈》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3、朱自清写《经典常谈》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4、为什么说《经典常谈》学术写作的境界,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答案:一、填空题1、朱自清传统文化经典2、《说文解字》《周易》《史记》《春秋》《诗经》《论语》等3、广度普及性和通俗性二、连线题三、简答题1、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

朱自清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

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2、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媚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例如写战国时期的说客:“他们销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同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像这样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书中还有很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

书行文活泼,语言诙谐,采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
盎然。
返回
(3)2023年已逐渐进入尾声,趁此时机,小浦在朋友圈里发 了一条极具《昆虫记》特色的新年祝福: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萤火虫:萤火虫 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一盏灯,在黑夜中,照亮前 方的行程。2024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萤火虫吧, 带着自己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自己的心暖暖 的,也给周围的人带去希望。
5. 《神秘的池塘》中描写到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 贝壳动物:_田__螺_______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 岸边;___水__蛭_____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 身躯,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 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___蚊__子_____。
6. 在作者笔下,___杨__柳__天__牛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 “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被毒蜘蛛咬伤的 ____小__麻__雀____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 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请你参考小浦的祝福性或特点。(提示:蝉
、蟋蟀、隧蜂……)
示例: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蝉:地下四
年的黑暗,才换来阳光下大约五个星期的放声歌
唱。2024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蝉吧,如果在阳光
下,那就尽情歌唱,享受生命的美好;如果所遇
的是黑暗,也学着多一点隐忍与等待的耐心。
返回
二、名著阅读 1. 阅读《昆虫记》中的文段,结合原著,回答问题。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 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 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 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1)“它”指的是哪种昆虫?“可怕的敌人”是如何毁灭 “它”的家族的?

(完整版)《经典著作导读》测验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经典著作导读》测验试题及答案

第一周《周易》导读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12.00/15.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8-03-08,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坤卦 B. 泰卦 1.00/1.00 C. 乾卦 D. 离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长女 D. 中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河图 B. 先天八卦图 1.00/1.00 C. 后天八卦图 D. 64卦图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中而不正B. 只有正 C. 只有中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5单选(1分) 周朝崇尚的颜色是得分/总分 A. 白色 B. 黑色0.00/1.00 C. 蓝色 D. 红色正确答案:D你错选为B 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大吉B. 有喜 C. 有庆 D. 元吉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7单选(1分) 伏羲氏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 1.00/1.00 B. 洛书 C. 河图 D. 后天八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8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 A. 后天八卦 B. 先天八卦1.00/1.00 C. 发明六十四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单选(1分) 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得分/总分 A. 相时而动 1.00/1.00 B. 有些人 C. 可有可无 D. 边防巡逻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0单选(1分) 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体现的思想是:得分/总分A. 兄妹情深B. 婚姻包办0.00/1.00C. 礼贤下士D. 靓女先嫁正确答案:C你错选为B 11单选(1分) 周易中,周的含义,不正确的有?得分/总分 A. 指周朝 B. 指周普 C. 周是一种姓1.00/1.00 D. 既指周朝,又指周普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12单选(1分) 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下面哪句话思想更加接近:得分/总分 A. 知识便是美德 B.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00/1.00 C. 女子无才便是德 D.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3单选(1分) 泰卦九二爻辞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其中,用冯河,是说:得分/总分 A. 鼓励徒步过河 1.00/1.00 B. 不能徒步过河 C. 重用冯河这个人 D. 只要能过河就行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4单选(1分) 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得分/总分 A.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B. 礼尚往来 C. 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0.00/1.00 D. 舍小求大正确答案:A你错选为C 15单选(1分) 乾卦中,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指得分/总分 A. 龙在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潜伏的时候,不要有所作为。

专题2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作业

专题2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作业

专题2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1.为了激励同学们研讨原著、品析人物,校团委拟组织“赏对联、品人物”有奖竞猜活动,请你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正确答案。

下列五副对联是同学们依据《三国演义》内容收集的,选项中人物与对联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至诚之动,孚及豚鱼,虽阿瞒莫敢不服;大义所归,坚如金石,惟使君乃得而臣。

①醉酒不醉心,觥筹竟可擒刘岱;用武兼用智,释素才得换严颜。

①千古曲直,尽在谁敢杀我;半生起落,可叹时不容君。

①镝惊九日,岂识将军一箭一后羿;功成一岭,几如神技百失百由基。

①浇园种菜,隐介藏形,怕说破天言玉带;煮酒观梅,装愚弄蠢,巧掩藏壮志豪情。

A.诸葛亮张飞黄忠魏延曹操B.关羽张飞魏延黄忠刘备C.关羽赵云魏延马岱曹操D.诸葛亮赵云黄忠曹休刘备2.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

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3.《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歇后语:故事情节:4.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攻打袁绍期间,曹军远道而来,又逢荒旱,粮食接济不上。

管粮官询问曹操。

曹操便叫粮官王垕改用小斛分发军粮。

接着曹操暗暗派人探察士兵情况。

当发现激起众怒时,他一刀杀了王垕,借王垕的人头来压军心,众怒始解。

B.袁绍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抵押的玉玺,于是就想称帝,主簿阎象认为此事绝不可行,而袁绍则说:“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C.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回许都后,曹操表奏孙策有功,封为逃逆将军,赐爵吴侯,派遣使者拿着诏书到江东,谕令孙策防剿刘表。

D.曹操联合刘备进兵徐州。

不料曹操的使者被陈宫捉住,得知刘备连结曹操,吕布遂起兵进攻刘备。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练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练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
③它向着天空举着前肢,就像人举着手臂一样, 摆出一副祷告的姿势。
名著导读专练
【乙】 ①说真的,这昆虫可真漂亮,全身呈浅绿色, 另有两条白色的带子沿着身体两侧。它的身材得天 独厚,修长匀称,大大的双翼薄似轻纱,是蚱蜢类 昆虫中最优雅的。 ②这就是为什么在夜深人静、昆虫的音钹早已 停止的时候,树梢上会时而传来惊恐的叫声。那是 某只一身淡绿的强盗刚刚逮住了睡梦中的蝉。
语言诙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读起来情趣盎 然。“语言庄重质朴”理解错误。故选D。
名著导读专练
6. 《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关于萤火虫的 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萤火虫是素食主义者。 B. 萤火虫可以自由控制它的发光器。 C. 雌萤火虫的灯光是用来迷惑天敌的。 D. 萤火虫的卵不能发光。
名著导读专练
【点拨】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昆虫记》一书,其艺术
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亦 有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 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 选段中,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 有情感有性格。找出这些句子,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C. 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大众 对科学的了解。
D. 《昆虫记》中,蜘蛛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 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点拨】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做巢穴的盖子”
的应是切叶蜂。
名著导读专练
5. 下列与《昆虫记》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花了三 十年时间创作的科普著作,共十卷。 B.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 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 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名著导读(一) 《经典常谈》

名著导读(一) 《经典常谈》
【示例】《关雎》兼用比和兴,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鸟的行为来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第二章以水中左右飘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关雎》的比兴手法运用使得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
2.(2023·江苏盐城期末)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他写这本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请从下面的四个章节中任选一章,谈谈你的阅读收获。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C.《〈尚书〉第三》 D.《〈诗经〉第四》
3.(2023·河南南阳期中)通过读《经典常谈》,我们大体了解了《诗经》的“六义”。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比兴手法,请你结合所学具体内容(《蒹葭》《关雎》《回延安》等)和链接材料,举例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示例】①浏览“扫”读。即拿到新书后,第一时间浏览这本书的目录,初步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②兴趣“引”读。如本书共计13篇,不按顺序阅读,而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③按需“点”读。可概括平时的学习、生活需要,选准探究目标,直奔主题,选点阅读。④同学“赛”读,可以举行经典阅读交流活动,大家分别上台,说一说自己阅读最多、感受最深的经典名著,从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一) 《经典常谈》
1.(2023·河南新乡期中)阅读《经典常谈》,完成下面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著作导读笔记(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节选)手稿笔记马克思的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写的《国民经济学》为前提,批判了私有财产,揭露劳动异化并指出摆脱异化的出路。

当时的西方学者认为私有制是最好的,但是马克思认为私有制造成异化自由和竞争造成异化。

“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说竞争导致垄断;“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这便是劳动的异化,也就是说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反过来控制工人、压迫工人,是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对工人的异化,工人控制现实世界的能力在削弱。

工人的这种现实化并不承认这是工人的创作过程。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就是工人的劳动。

但是我认为工人的劳动并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资本、土地、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也具有价值。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用来批判资本主义。

说明工厂手工业被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厂工业的工人变成机器、失业的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的这种时代限制了人的自我能力实现的满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说明马克思时代机器对人的异化,对技术的异化。

“异化”这个词最早是黑格尔使用,黑格尔所指的是精神的外化(异化)、积极的外化(异化),让精神世界更丰富的不对抗的外化。

而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消极的、对抗的。

自我异化,马克思强调工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与自己的对立,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实现。

费尔巴哈认为人创造了上帝,人崇拜自己。

“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马克思认为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动物不能超越自身能力,而人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懂得规律、跨越自己种的尺度,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但是在工人被资本家严重剥削的那个时代,工人的“生活本身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

所有的工人生活中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生存,而且只能够满足生存。

我认为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资本家高强度压迫工人的时代。

在现代虽然这种压迫、剥削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人们为了要生存下去也会忽视这种存在。

(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笔记费尔巴哈·路德维西是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

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

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

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

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笔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因此,如果说经典作家通过对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而超越了以往的哲学的话,那么,异化劳动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就构成了这一批判的不同探索,其中的继承和突破也就不言而喻了。

著作具体说明了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

第一次经典地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初步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期最有价值的科学巨著之一,它进一步发展了《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对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熟。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

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

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说,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

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这一内容,马、恩在上述表述中是阐述得非常清楚的。

马、恩在指出整个历史的基础的同时,还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和“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同等意义的概念,这不仅说明了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原理。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

在上述表述中,马、恩以“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恩还明确指出,只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才能够完整地描述其全部过程及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具体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中,马、恩向我们指出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不能从范畴、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这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观念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察,就能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错误的观念及一切唯心史观的谬论,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翻这一社会基础,以致消灭由之产生的错误的观念和唯心史观的谬论。

这里,马、恩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在上述表述中,马、恩明确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整个历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同时,马、恩还指出,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

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