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汽车检测技术作为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汽车安全性和性能的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合格的汽车检测技术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与需求分析汽车检测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常规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工作。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汽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等。

- 汽车传感器与执行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动马达等。

-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故障代码读取、故障现象分析等。

2. 汽车检测技术实践操作- 常规检测:包括发动机性能检测、底盘检测等。

- 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故障代码读取与解析、传感器检测与更换等。

- 汽车维修与保养:包括机油更换、滤清器更换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借助模拟实训设备和虚拟仿真软件,提供更真实的汽车检测环境,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教学评价与考核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

可以采用以下考核方式: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汽车检测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考核: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为了保证汽车检测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应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包括:1. 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和工具,提供真实的汽车检测环境。

汽车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汽车检测技术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涵盖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故障诊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汽车检测技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检测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基础知识1. 汽车工作原理: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2. 汽车电子技术:讲解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排查方法,以及电路图的解读和分析。

3. 汽车传感器与执行器:介绍常见的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氧气传感器、节气门执行器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故障排查方法。

三、故障诊断1. 故障诊断基础:讲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故障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故障代码的读取和解读等。

2. 传感器故障诊断:介绍传感器故障的常见现象和排查方法,如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比较、传感器电源和接地的检查等。

3. 执行器故障诊断:讲解执行器故障的常见现象和排查方法,如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信号的检测等。

4. 故障诊断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四、仪器设备1. 检测工具:介绍常用的汽车检测工具,如多功能诊断仪、示波器、电压表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检测设备: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使用,如发动机分析仪、底盘动态检测仪等,以及它们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五、实践训练1. 故障模拟实验:设计一系列故障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故障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

六、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能力考核: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考核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论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汽车检测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检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检测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内容1. 汽车基础知识: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汽车故障诊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各种检测设备和工具来诊断汽车故障。

这包括使用电脑诊断仪、示波器、多用途表等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和排除。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解读故障码和传感器数据。

3. 汽车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检测和修复电路故障,包括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电路图和电气图纸进行故障排查。

4. 汽车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检测和维修传动系统故障,包括变速器、离合器、差速器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调整和保养传动系统。

5. 汽车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检测和修复悬挂系统故障,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转向系统等。

6. 汽车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的关键,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检测和修复制动系统故障,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泵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调整和保养制动系统。

二、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汽车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汽车检测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各种检测设备和工具,进行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教师可以提供实际的汽车故障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汽车故障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故障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汽车检测课程作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对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论述。

一、课程目标汽车检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的能力,掌握汽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内容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基础知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载通信系统等。

2.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讲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包括故障代码读取与解析、传感器与执行器测试、故障模式识别等。

3. 汽车电子设备与工具的使用:介绍常用的汽车电子设备与工具,包括诊断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和运用这些设备的能力。

4. 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解决: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汽车故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汽车安全与环保知识:介绍汽车安全与环保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调汽车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汽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2. 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验室实训与实地考察:通过实验室实训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汽车检测工作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四、评估方式1. 学习笔记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完成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与实训成绩: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管理1. 课程类型: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的专业课2. 学时:723. 先修课: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4. 后续课:5. 制定人与制定时间:杨书姣 2009年2月二.课程目标1. 能力目标(1)能够掌握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方法及缸密封性检测的方法(2)学会使用示波器学会使用车辆的四轮定位仪(3)能够掌握电喷发动机的检测程序及方法(4)学会使用车用油耗计、底盘测功试验台和声级计(5)能够掌握检测线各工位检测设备和检测项目,检测工艺路线和检测工艺程序,微机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6)锻炼宏观看待事物、细节处了解事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知识目标(1)明确汽车诊断参数、诊断标准、诊断周期,检测设备的测量误差与精度,检测设备的基本组成;(2)熟知发动机检测中各检测原理和各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3)了解底盘检测原理和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4)明确整车检测中各检测原理和各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5)熟知汽车检测站的检测程序及方法三.教学模块及教学方法1. 教学模块的划分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有效组织教学,我们将汽车检测具体分成6个教学模块(子项目),具体内容见下表。

2. 教学方法(1)学生为主体以汽车构造为基础,从发动机、底盘、电控系统、整车及检测站等诸多方面明确汽车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全方位了解汽车检测技术,并且培养他们的善于思维、手脑并用的学习能力。

(2)教师为主导不断地指出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适时的总结知识,弓I导他们巩固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弱项,学习中的难点!争取做到各个知识点各个掌握。

(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法由于本课程有很强的实操性,应该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实物,或是利用图片动画。

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为今后工作需要打好基础。

四、能力训练项目表。

《汽车及发动机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及发动机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知识分析解决复杂 题的能力。
能力,但缺乏系 的能力,有一定
实际工程问题的能
统性。
的系统性,但系
力;
统性方面存在断
点。
4. 通 过 课 内 外 项 目 研究,使学生具备 运用计算机和测试 系统开发软件解决 汽车及发动机测试 系统中遇到的实际 复杂问题的基本技 能,能够完成研究 报告和研究答辩, 具备通过口头或书 面方式表达自己的 想法,进行项目规 划和项目研究的基 本专业素养。
代测试技术的发展 术 发 展 及 其 在 汽 车 及 发 动 机 车及发动机领域 在汽车及发动
历史、重大技术突 汽 车 及 发 动 机 领 域 的 发 展 与 的发展与应用、 机领域的发展
破的背景与影响; 领 域 的 发 展 与 应 用 的 重 要 事 重要事件和重大 与应用、重要
应用、重大技术 件 和 重 大 技 术 技术突破等主要 事件和重大技
题的基本技能, 试技术复杂问
基本能够完成研 题的基本技能,
究报告和答辩, 基本能够完成
具备一定的专业 研究报告和答
素养,有一定的 辩,具备一定的
系统性,但系统 专业素养,但缺
性方面存在断 乏系统性。
点。
1. 具 备运 用计 算机和测试系 统开发软件解 决汽车及发动 机现代测试技 术问题的基本 技能,能够完 成研究报告和 答辩,具备本 专业的基本专 业素养。
现代测试技术和技 手 段 完 成 项 目 手 段 完 成 项 目 理论和技术手段 项目研究和应
术手段完成项目研 研究,不具备应 研 究 和 应 用 综 完成项目研究和 用综合知识解
究的能力,培养学 用 综 合 知 识 解 合 知 识 解 决 复 应用综合知识解 决复杂工程问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力求使学生对汽车检测站、发动机技术状况、底盘技术状况、整车技术状况、汽车排放污染物、汽车噪声、汽车仪表照明系统、汽车车轮定位检测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汽车检测诊断能力。

教学要求主要是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了解汽车故障的分类,掌握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理论教学阶段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以便增加学生对零部件和构造的感性认识。

操作实习时不能弄虚作假,走过场,应付了事,一定要认真按照实习要求和实习内容进行。

有条件的教学班应增加操作实习的时间和内容,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实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典型结构出发的“举一反三”能力。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基础是汽车构造,包括轿车构造,在掌握构造的基础上,并通过汽车修理实习,才能达到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

后续课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基本教材:谢剑,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2参考教材:谢佥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2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一、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重点:汽车检测与诊断基础知识难点:汽车检测与诊断设备教学内容:二、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重点:曲柄连杆机构与配气机构的检测与诊断难点:点火系统检测与诊断教学内容:三、底盘的检测与诊断重点:传动系检测与诊断难点:制动系检测与诊断四、课内实践教学安排(不含实验)(一)、采用启发工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讨论课、现场教学等方法使学生获利感性认识。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木知识,学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诊断参数和正确使用汽不检测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全面讲述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的检测与诊断技术和汽车整车的检测技术;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整车的检测与诊断的慕木知识和职业技能。

3、通过实训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学会汽车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

4、培养学生观察汽年常见故障现象的能力,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和故障形成的原因,准确査找故障的部位并给予排除;5、使学生熟知汽车检测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规定,为职业岗位提供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本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1、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计划;2、G 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以及汽车借后技术服务企业对汽车检测诊断的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

3、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4、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专业教学计划。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及以职业岗位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需要为依拥而设定的。

前导课程:在开设该门课程Z前,学生必须通过《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与设备》、《汽不维护与保养》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支撑;在修课程:并为后续《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和《汽千维修质量检验》等课程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2051 课程英文译名:The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testing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开课学期:5
学分: 2 学分;总学时: 32学时;理论课学时: 24学时;
实验学时: 8学时;上机学时: 0学时
先修课程:《汽车工程导论》、《电工技术基础》
教材:《汽车测试技术》,唐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参考书:【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3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建立测试系统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静、动态信号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汽车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有关汽车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系统分析、传感器技术、信号变
换与传输以及计算机测试基础。

2.熟悉有关典型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使用。

3.初步掌握试验设计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汽车测试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内容
2.测试技术的基本内容
3.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章信号及其分类(2学时)
1.信号的分析及描述
2.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3.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4学时)
1.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
2.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
3.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4.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
第四章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测量电路(6学时)
1.传感器的分类
2.常用传感器
第五章信号调理、处理与记录(2学时)
1.电桥
2.调制与解调
3.滤波
4.信号的放大
5.信号的显示与记录
第六章测试误差分析(2学时)
1.误差的基本概念
2.随机误差
3.系统误差
4.误差分析
第七章静态、动态测试数据的处理(2学时)
1.静态测试数据的处理
2.动态测试数据的处理
第八章微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2学时)
1.微机测试系统
2.通用串行总线
3.虚拟仪器与系统
第九章测试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学时)
1.发动机参数的测量
2.汽车振动的测试
3.汽车动力学的测试
五、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对于重点章节,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布置2~4道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期末笔试成绩80%,试验报告和平时的大作业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