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目录目录 (I)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象征手法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2)第三章人物象征的运用 (3)3.1 艾米丽的象征 (3)3.2 艾米丽之父的象征 (4)3.3 托比的象征 (5)3.4 荷默的象征 (5)第四章其他象征的运用 (6)4.1 玫瑰的象征 (6)4.2 房子的象征 (7)结语 (8)参考文献 (9)摘要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第一篇以杰弗生镇为背景的短篇小说。

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描述了旧南方的没落与衰败,揭示了南北方价值观的冲突,同时也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南方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试图通过对威廉·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等人物和玫瑰花、老房子这几个象征意象的具体分析,力图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以及福克纳的其他作品。

关键词:福克纳;艾米丽;象征手法IIAbstract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ists of the 20th century.A Rose for Emily is a masterpiece of Faulkner’s short fictions. It is the first short story of William Faulkner’s the Yoknapatawpha Cycle which is on the background of Jefferson.In A Rose of Emily, Faulkner uses a lot of exquisite symbols to describe the fall and decline of the Old South and to reveal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ld Southern values and the modern Northern values. At the same time, i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expres ses Faulkner’s irresistible affection mixed with hate for the Old South.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expressed by the images of Emily and other characters, a rose, the old house. So that readers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 standing of the novel and Faulkner’s other works.Key words:Faulkner; Emily; symbolism第一章引言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以描写美国南方悲剧故事而著名。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隐喻意蕴解读-2019年精选文档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隐喻意蕴解读-2019年精选文档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隐喻意蕴解读隐喻通常指的是借一件事物来讨论另一件事物,以一事物的具象特征来映衬另一事物的抽象特征。

这样,隐喻的运用就能更形象更清楚地表现事物外在的或内在的特征。

隐喻作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由来已久,用隐喻的方式来结构、描写、阐释人物和事件,可通过简单而直白、的表层意象将寓含于其中的复杂的主题意旨生动地突现出来。

现代文学作品常常依赖隐喻将一些抽象的主题或是复杂的历史内蕴层层剥开,让读者对其内涵一览无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越是伟大的文学家,越善于隐喻。

20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就可堪称是一位隐喻大师。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中隐喻技巧的使用无处不在,特别是其发表于1930年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1]里,其隐喻模式技巧的使用更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美国南北战争后南北双方新旧秩序的冲突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守旧、傲慢的美国南方女性因爱生恨,毒杀情人,终身与尸首相伴,过着隐居生活的悲剧故事。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个没落贵族女性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而实质上它隐含了作者更深层更隽永的寓意。

作者以主人公艾米莉这个命运跌宕起伏的人物为载体,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南方在社会大变革中特殊的历史和文化。

探讨文本中的隐喻对解读文本的深层内涵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从人物命运、人物矛盾以及主题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作者在隐喻背后所展现的耐人寻味的社会历史现实。

一、人物命运――历史的隐喻美国南方有它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内战前的南方人享受着蓄奴制带给他们的富足生活,讲究优雅的贵族文明,太平盛世,一片繁荣。

然而,一场南北战争不仅摧毁了南方人赖以生存的蓄奴制经济,而且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思想意识形态也轰然坍塌,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在历史变化的冲击下分崩离析,南方那优雅的贵族文化在战败的阴影和贫困的折磨中绝望而徒劳地挣扎着。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献给爱米丼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献给爱米丼的一朵玫瑰花》是20 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福兊纳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乊一。

该篇小说独特的叙事角度、经典的时序倒错法和浓重的象征色彩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诡秘而有吸引力的故事。

该小说题为《献给爱米丼的一朵玫瑰花》但却通篇未提“玫瑰”二字,那么小说是如何点题的呢? 玫瑰又有着怎样的特殊寓意呢?此短篇是以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为整个社会背景的。

美国南方以“骑士精神”和“南方淑女”闻名。

事实上,南方淑女的实质是深受清教徒思想影响的美国南方要求妇女安分守己,为男人、为传统服务。

在南方,传统、道德、觃范、秩序等一切以男性中心为原则的范畴,都是强加于女人乊上或者说潜入女性或公开或悄悄地维持效用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

南方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在寻求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作为南方人的集团意识乊间迚行小心谨慎的选择,在不远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在其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美丼的梦想和追求幸福的理想。

福兊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丼的一朵玫瑰花》以约兊纳帕塔法县城的杰弗生小镇作为背景,以第一人称参与者的角度———“我们”来观察和描述主人公爱米丼的一生,这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客观性、可信性和层次感,给读者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迚行想象。

“我们”代表的是杰弗生镇上除爱米丼以外所有的人。

这种安排,表明了爱米丼与镇上的人的格格不入,并且通过“我们”的叙述,可以看出爱米丼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性情怪异的人。

既然如此,为何在文章开头,全镇的居民又都去参加爱米丼的葬礼呢? 叙述者“我们”说她是一座倒下的“纪念碑”。

从这个角度看,爱米丼本身就不无讽刺地象征着一朵玫瑰,她本身就代表着南部联盟战士及所有南方传统忠诚卫道士所珍藏的回忆。

除了爱米丼,全镇没有人能够更好地代表南方联邦。

第一,因为她来自贵族家庭———格利尔逊家族,一个被全镇人认为“把自己身价抬得过高了点”的家族。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象征手法解读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象征手法解读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象征手法解读罗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 要]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大量运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旧南方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之间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旧南方陈旧、落后、愚昧传统观念的批判及内心复杂而又矛盾的南方情怀。

笔者试从象征主义的视角来探讨隐藏于象征之下作者耐人寻味的深意。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艾米莉;旧南方;北方[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20)07 0036 03 [收稿日期]2019-11-24 “象征”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将一物分割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来作为信物或者凭证。

事实上,象征是一种辨认手段。

黑格尔曾经提到:“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术语,“象征主义”最先由法国诗人莫雷亚斯提出,他于1886年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文学宣言”被看作是象征主义流派诞生的标志。

19世纪后半期,象征主义已在法国文坛崛起,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其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并迅速影响到世界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界线。

象征主义是以暗示和联想为基础的文艺创作,它认为文学艺术所要表达的并非为现实生活,而是意识所不能达到的超时间、超空间、超物质、超感觉的“另一世界”,这种事物只有通过象征方可表达出来。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930年,为其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所描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小镇格里尔森家族的命运。

作为家族族长的艾米莉的父亲,其父权倾向极为严重,为了维护所谓的贵族等级和尊严,他赶走了所有向艾米莉求爱的年轻男子,剥夺了她得到幸福的权利。

《献给艾米丽玫瑰》之隐喻赏析

《献给艾米丽玫瑰》之隐喻赏析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之隐喻赏析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它以时空跳跃的叙事模式、多元化的视角,精炼地描绘出美国南方的兴衰史,揭露了人性的复杂与邪恶。

福克纳借助艾米丽与荷默,真实映射出南方守旧传统与北方工业文明的激烈冲突。

文中的玫瑰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它不仅是献给艾米丽的,更是献给令人缅怀的南方故土,饱含着深深的眷恋。

玫瑰无言,但透过鞭辟入里的隐喻手法,我们听到了它无声的呐喊。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人物隐喻事物隐喻南北冲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玫瑰的诉说:故事梗概威廉·福克纳被视为西方文坛上的“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往往意象丰富、人物众多、视野多元、题材广阔,虚构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以小见大地映射着美国社会。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首次发表于1930年4月,也是作者在全国性杂志上刊登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作者虚构的小镇——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逊小镇上,女主人公艾米丽出生于南方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父亲的过度保护之下。

骄傲的父亲轻视所有上门求婚的青年,拿着鞭子一个个赶走,也断送了艾米丽的大好青春,她成为别人眼中孤僻、怪异的老处女。

父亲死后,艾米丽邂逅了来自北方的修路工荷默·伯隆,并付出了自己沉积的全部爱意。

然而由于门第的悬殊和舆论的压力,荷默最终萌生去意,绝望之下的艾米丽亲手毒死了情人并藏尸于卧室,与尸体相守了几十年光阴,直到她死后才真相大白。

整个故事悬念丛生、曲折离奇,隐约可见哥特式恐怖小说的剪影。

在短短的5000字之内,作者隐喻出内战过后南方种植园经济所受的冲击以及南方没落贵族的守旧心态,揭示南北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

隐喻手法几乎成为这篇现代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平凡的故事中富含深刻的象征意味,令人展开联想。

艾米丽是“一座纪念碑”,隐喻南方传统制度和道德观,她的悲惨经历预示着守旧传统的失败与没落;荷默隐喻北方文明,在内战后以新兴的文化侵入南方,影响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挂念,作者让艾米丽爱上了一个典型北方小伙,暗示着北方文明既新奇具有吸引力,又有其消极的特质从而注定主人公悲剧式结局;黑奴托比隐喻南方奴隶制度,起到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他一直守护着艾米丽直至她去世,托比的最终消失表明旧秩序下的奴隶制结束不可避免,随着贵族的消失,它终将走向灭亡。

《献给艾米丽玫瑰》人物象征性分析

《献给艾米丽玫瑰》人物象征性分析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人物象征性分析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使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刻画了艾米丽,赫默,黑人托比这几个人物形象,揭示了内战后美国南方守旧文化与北方工业文明的矛盾与冲突。

福克纳作为南方人,一方面缅怀南方的文明,另一方面又批判南方文明中非人道的旧制度。

玫瑰是爱情与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而福克纳却要为旧南方传统的化身艾米丽献上一朵玫瑰,表现了福克纳对旧南方传统深深的眷恋。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象征性;福克纳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发表的被誉为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艾米丽生活在南方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是一位典型的南方淑女和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化身,由于艾米丽的父亲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赶走了所有向她求婚的年轻人,而在她父亲死后,这位性格怪僻的姑娘爱上了一位北方来修路的工头赫默,她不顾世俗的反对,决心要嫁给他。

然而得知赫默无意与她成家的时候,为了留住自己的爱人,她用砒霜毒死了他。

“追求象征意义几乎是现代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由于巧妙地使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故事多层含义,往往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这篇小说中,福克纳就使用了象征手法来刻画人物,充分表现了美国南方守旧文化心态与北方工业革命文明中的冲突与矛盾。

本文通过对艾米丽,赫默,托比几个人物分析象征主义的运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和主旨。

一、艾米丽——没落的南方文明美国内战的结束标志着南方的辉煌已成为过去,然而,仍有许多人死守着南方传统,他们努力地保卫着南方习俗和“贵族”后裔,而艾米丽就被他们当作是南方“贵族”的象征。

在她的一生中,艾米丽被全镇的人当作纪念碑,是旧传统的象征,他们希望她永远地做一个代表着他们传统、义务、责任的纪念碑。

作为旧南方的最后一个贵族,艾米丽顽固,与世隔绝,抵制现代文明,她是南方转型时期典型南方人的代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象征意义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象征意义

四、冷酷内心的象征
荷默·伯隆抛弃了艾米丽,艾米丽并没有因此而 痛哭,而是用砒霜把伯隆毒死了,并与其尸体一起 过了四十年之久。艾米丽同时具备了普通女性人格 和特定年代的南方女性的人格,就是这种女性人格 与南方女性人格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小结:
艾米丽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是当时旧的南方传统与 新的北方理念斗争的牺牲品。她本身既象征着旧的传统道德 观念的受害者, 又象征着旧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沿袭者。作者 塑造艾米丽这一形象,就是要揭示出当时南方和北方在各个 方面的冲突与斗争带给人们的心理震撼和人民为之付出的代 价,同时赞美那种义无反顾的抗争中所透露出的人性的光辉。
二、南方贵族的象征
艾米丽作为没落的贵族,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高 高的的贵族精神,抱守着贵族式的生活: 生活在曾经考究的大街,高高抬起的头颅(她 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 时候也是如此),贵族式的生活用具(包着皮套子 的沙发,镶金的拐杖头,金表)。
三、勇于追求爱情的象征
三十岁风华已逝,青春不再的艾米丽不惜冲破了 清教思想,毫无顾忌地与伯隆驾车出游,在一片反对 声中勇敢地坚持着,承受着舆论的压力而丝毫没有不 退步。在这里,艾米丽象征着浪漫勇敢无惧的爱情, 象征着不屈不挠追求幸福的精神、人性美和个性美。
参考文献:
[1]顾红.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象征手法赏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7(3):379—380. [2]张炎,赵丹.用文学象征来展示社会—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象征主义手法的成 功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7) [3]朱振武.《一只献给埃米丽的玫瑰:福克纳短篇小说(详注本)》[M].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2010.91 [4]聂庆娟,范杰. 一部美国南部文明的挽歌——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J].莱阳 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 [5]薛晓瑾.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四川:剑南文学,2013 [6]王道水.象征手法在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运用[J].湖南:邵阳学 院报,2005. [7]焦春艳.浅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象征手法[J].黑龙江:鸡西大学学报,2011.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象征意义的解读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象征意义的解读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象征意义的解读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程忠若 张巧毅【摘要】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小说描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小镇上一贵族的日益衰亡,同时在种种原因下女主人公从绽放到凋零的过程。

玫瑰只在小说的标题中出现,但并未在文中真正的解释说明。

本文将从玫瑰一词出发,对其隐含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家庭因素、以及主人公对爱情观念的变化进行分析,试图使读者真正理解玫瑰的隐含意义,并且进一步对小说进行深刻地分析,向读者们传达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玫瑰 象征意义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对美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以独特的视角及艺术风格描绘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并记录了在南北战争之后,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中不同阶级碰撞和摩擦之后社会的新场景。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作为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描述的正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南方贵族的昔日辉煌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与衰落。

他笔下的女主人公艾米丽,便是这段新旧社会交替的牺牲品,整个作品散发了浓浓的悲剧色彩。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南方没落贵族家的小姐艾米丽,因为父亲的压制,赶走了所有追求她的青年人,导致她直到三十岁还未出嫁。

当父亲死后,艾米丽终于重获自由,同荷默相爱,但是故事并非就这样圆满结束。

当艾米丽的爱人打算离开之时,她无法挽留只能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将其留住,就是毒死自己所爱之人。

因为她相信死亡就不会带来背叛,所以她每天都同爱人的尸体同床共枕。

看似充满着恐怖色彩的同时,也显示着女主人公悲剧的一生以及病态的心理状态。

许多学者在研究作品时,通常从哥特视角以及悲剧命运角度进行剖析,从而使读者忽视作品题目中玫瑰所暗含的真正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因素对玫瑰一词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把握小说的主旨以及玫瑰的象征意义,以便读者更加准确把握和体会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象征意义[摘要]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美国伟大作家之一。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被视为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的杰作。

这部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主题,而其将所有写作技巧熔于一炉的创作手法则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他擅长借助诗歌的象征寓意来传情达意。

将联想,想象和深入的思想惯于自然和内心世界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这一作品中,威廉·福克纳恰当的运用了原型意象和主题的方法,与暗喻的象征方法融合一体,将福克纳的创造性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很有效地表达了出来。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小说;象征意义
威廉·福克纳,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19部长篇小说以及3部短篇小说集。

由于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小说多植根于“南方”,其中15部长篇小说与绝大多数短篇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而今,福克纳已成为一位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既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意识。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福克纳是一个地域性的作家,善于运用象征写法表达思想。

福克纳经常运用传统象征手法,寓言象征手法和非传统象征手法。

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非传统的象征写作手法。

象征寓意深刻,表达的准确清晰,对理解文章的深度有一定的
推进作用。

威廉姆福克纳用象征的手法将格尔森的房子和艾米丽格尔森的心理堕落,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转变以及不情愿接受现实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从历史年代方面比较时,格尔森的房子用来比作象征艾米丽女士的心理归属。

当年,格尔森的房子被描述成“那是一幢曾经漆成白色的方形大木屋,圆圆的顶阁,尖尖的塔顶,涡形花纹的阳台,尽显出浓浓的七十年代轻松愉快的风格。

”这种表述表达了房子建筑的不仅仅是为了入住的功能,而且也给城镇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在那个富足的女性的时代,艾米丽格尔森不具有反抗的力量,但是经常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服饰展现给人们。

小说中的大部分描述是因为他们的外表被认作是对他们的丈夫或者父亲的一种反映。

她的奢侈生活的表现被那些男人们任意地描述成给予旁观者看的一种富裕的印象。

艾米丽的父亲将她看做是一生的资产。

她的存在对于父亲来说就是一种装饰而已,犹如他们的奢华家庭一样。

在小说中,还有几处象征用法。

艾米丽本身就是古老的南方的象征。

她作为南方人的继承人和南方人的思想观点通过她自身的行为表达出来。

她的倔强,固执和无情的性格是南方后裔鲜明的特点和性格。

她拒绝接受社会在变化,拒绝相信自己进入了新的时代。

南方的继承人的特点也通过艾米丽的严厉和重复的方式阐述的。

整个小说基本上表达了在内战后美国南部的发展变化历程。

而艾米丽被看做是尊崇过去时代价值和古老南部生活方式的一座纪念碑。


老的南部人们一代一代的在旧的传统生活和方式中堕落和消亡。

当艾米丽死亡时,她和她的老房子也随之成为她们灭亡的一代人的象征。

荷默巴伦是对整个美国南部和格里森家族的反叛的代表。

美国古老的南方是传统的象征,而北方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着。

巴伦来自于北方,也代表着时代进步的人士。

在一些故事中,黑人有时候象征着死亡,其中,在本部小说中,黑色是对死亡和压抑的一种象征。

死亡在小说中通过艾米丽的父亲的死亡,巴伦和艾米丽自身的死亡贯穿起来,是个很普遍的字眼。

小说中大量细节都展示了荷默的离开对爱米丽造成的痛苦,但这些叙述并未超出读者的想象。

直到小说结尾处,读者才从梦中惊醒—是爱米丽毒害了她的恋人。

这样的结尾给了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比起一般的直接陈述,小说结尾恐怖式的处理给读者更大的心理冲击,这也达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男权社会,爱米丽意图反抗只会最终失败。

在小说中,爱米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生活状态,在父权制度统治下,女性的反抗是徒劳的。

通过哥特式小说的形式,作者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的黑暗与丑陋并强烈谴责南方社会中非人的传统道德观念。

这是造成女性反抗却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讲述了爱米丽小姐悲惨的一生,充满悬疑,耐人寻味。

许多批评家认为“它是美国哥特小说的一大杰作。

”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是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一个缩影,既代表了人们
对南方传统的怀念之情,又表现了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

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在当时社会都是的独一无二的。

作品中,还有很多象征用法都在福克纳的笔下运用的栩栩如生。

象征的用法也是本部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表达小说的寓意中起到了去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将杰斐逊时期美国的南方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情节并不复杂,却给读者留下深印象,成为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

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写作技巧都使这部小说更加耐人寻味,使之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陶洁主编.福克纳的魅力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fanlkner)著,张月译.村子[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3李文俊著.福克纳评传[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佳(1982—),男,吉林四平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英语,公安英语及英美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