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报

合集下载

福报的由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福报的由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一个人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就算有些不顺利的事情,也会逢凶化吉,慢慢好起来。

不仅如此,还会给后世子孙带来很多吉庆。

下面的故事正是这一因果规律的真实写照。

嘉靖年间,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妻子喻氏。

夫妻俩养蚕儿,开绸机,是个小户儿。

一日,在卖完蚕丝往家返的途中,施复拾到一个小小银子包儿,约有六两多重。

心里高兴,盘算着用这银子凑本钱,再添绸机。

后来他转念一想:“如果是客商的,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该多么焦急!倘若是个小经纪,或是与我一样苦挣过日,这两锭银乃是养命之根,一旦丢失了,一家老小,怎么过活,说不一定招致卖女卖子、葬送性命”。

随后转身又回去,等失主来找。

他忍着饥饿等了半日,才见到失主来寻。

原来是一个村子的后生失落的。

那后生要拿一半酬谢他,施复不肯,后要给他一两买果子,又请他去饭馆喝酒,施复一一谢绝。

也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

施复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妻子。

妻子说:“这件事做得好”。

夫妇二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

此后,施复每年养蚕,大有利息,而且福报不断,源远流长。

有一年养蚕,施覆没处买桑叶,十分焦躁,就开船和邻居一起过湖去买。

天已傍晚,来不及过湖,就把船移进一小港泊住,准备晚饭,施复神差鬼使地自愿上岸讨火种。

碰巧遇到了当年丢银子的失主。

那位后生叫朱恩。

两人谈得投缘。

施复说:因缺了桑叶,要往洞庭山去买。

朱恩说:“我园上桑树不曾增一棵两棵,如今不但够了自家,还余下许多,正好赒济了老哥之用。

这桑叶却像为老哥而生,可不是个定数?”施复道:“就如你我相会,也是个定数”。

二人就在堂中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之后两下又联了姻事,愈加亲热。

朱恩夫妇准备好的菜肴来款待恩人,又要杀鸡。

施复连忙上前扯住道:“这菜饭就已是盛情了,且此时鸡已上宿,我来又害他性命,于心何忍!”朱恩夫妇也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朱恩取下一扇板门,用凳子支个铺儿给施复。

夜间,众鸡忽然乱叫起来,像被什么咬住一般。

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

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

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上周在约朋友吃饭时,他说最近很倒霉,做什么事都不顺,所以不打算出门。

说自己在同一天,忘记拿钥匙,丢了手机,迟到并撞到领导,做到一半的工作电脑蓝屏,所以打算回家冷静一下,转转运。

我朋友这种情况,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但是这到底是运气呢还是人为的呢?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不顺,但是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够化解。

能够化解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有福气,有好运,而没有解决掉的就被归为运气差。

佛教认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在一次祈福时曾遇到一位高僧,他的开示让我顿悟:其实很多事情的转机和发展取决于自己,福报和好运都是人多行为带来的。

所以生活中那些顺遂好运的人,其实也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种下了善因。

高僧说:“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

”01懂得知足高僧用星云大师曾说说过的话告诫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万事万物,知足常乐。

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都来自不知足,从而便会心生不满,如果能够懂得知足,生活也会顺利许多。

面对生活中种种诱惑的时候,总有些人能够适可而止,但是大部分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总是贪婪的想得到更多,于是便会滋生烦恼。

本该属于我们的那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东西不属于我们,若是非要强求,最终只会贪心不足蛇吞象,过度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使人心烦意乱,那么麻烦自然会找上门来。

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那么我们就能知足常乐,自然也会少许多烦恼和麻烦。

我有个发小,曾经自己经营一家小型的装修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后来迷上了网上赌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和老婆吵了几次以后,决定收手。

结果不甘心自己赔钱,总觉得有希望赢,就偷偷在玩,最后彻底输光了。

老婆孩子都走了,房子车子也都没了,现在还欠了很多债,在外面四处逃匿。

最后落得如此结果,就是因为他沉迷赌博,并且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赢回来,在欲望中不断沉沦。

福生无量天尊什么意思

福生无量天尊什么意思

福生无量天尊什么意思一、“福生无量天尊”就是对天尊们的感谢与祝福。

《道藏》中其他提到这几个字的经书里,也基本都是类似的语境。

可把它简单理解为,赞美天尊,求天尊赐福。

二、福生无量天尊意思是:福(福报)生(生于、来自于)无量天尊(上天无数的天尊)。

三、“福生无量天尊”并不是指具体某位天尊,“无量”只是一个虚指的数量词。

四、在传统的道经中“福生无量天尊”这种名称在自古以来的道经中是一直存在的,同时也能成为一个具体位格的指代。

五、《道法会元》记载:“适伸启白福神,一切神祇,和送瘟司、退散病源……志心称念:福生无量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意思是众神灭瘟祛病,斩妖除魔,使得人间清平,家家吉祥,如意平安,而那些承受了诸神福佑的人,就会在这个时候跪地叩头,称颂福生无量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六、所以,现代道教中倡议道友之间见面使用“福生无量天尊”,作为打招呼的敬语,其含义如同“祝您有多得不可计量不可思议的福报”,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合理的。

七、常念一句“福生无量天尊”的种种妙处:第一,天尊加持,所在之地土地城隍皆护佑此人。

第二,智慧明净,所做所行皆是天意,行天之意,无所畏惧。

第三,平安相随,常年奔波之人受得四海大龙王护佑,舟车平安。

第四,财源广进,正财,偏财,禄神常伴。

第五,广传道音,功德无量,常庇福荫,灾祸远离。

第六,渐生气力,皆受天星照耀,气力渐增。

第七,寿命长久,阴司众等,闻听天尊尊号,皆嵇首而礼。

第八,死者超度,死者闻生时亲属能够常念天尊尊号,生出诸端妙处。

第九,地域安宁,尊号声起,五路瘟神皆远离,地域安宁福无量。

第十,死时超脱,常念天尊尊号,死时一念生起救苦救难太乙天尊,即能前往东方青华常乐界。

福生无量天尊,尊号响起,万邪避忌,诸病离身。

做人是有因果报应的文案

做人是有因果报应的文案

做人是有因果报应的文案
1.人这辈子,要知道什么是底线,要知道什么是良心,要知道什么是原则,更要知道如何去敬畏,不能突破。

2.生活有时候真的很脆弱,唯有保持敬畏之心,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这辈子,活得要问心无愧。

3.曾子说过:“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4.人性本善,希望我们能够坚守本性,坚守底线,播种善良,才能收获福报。

5.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因果的,好人有好报,坏人始终会受到惩罚的,人生本是因果报应,谁都逃不掉。

6.人在做,天在看,人这辈子,始终要秉承一颗善良的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7.人这辈子,始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的,谁做了什么事情,都是逃不掉的。

8.人做好事,即使善报来得晚一些,但是始终不会缺席,而人做坏事,想要瞒天过海,其实是逃不掉的。

9.人这辈子,始终要走正道,即使正道有些坎坷,但始终是光明的。

不管我们遭遇什么样的处境,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底线是不可以被破坏的。

10.若是做了没有底线的事,自己的良心也会受到谴责,会更加不安,因为做亏心事会使人心虚,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在精神上患得患失。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善人,为官的如孔孟之道,积德行善必有后福,《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在中国文化中。

一个人如果心存善念去做善事的话是会得大福的,但是一旦犯了恶业,这一生就再也没有什么福可享了。

当然我们做过不好的事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你把那些恶人给消灭掉了,他最后可能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所以人必须要好好地去行善积德。

否则是会招来灾祸的!因为它叫因果关系!那么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吧。

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因果关系第一:因果是个概念,那这个概念呢?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有善心的人或人行前的行为都是善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哪怕很小的时候做了善事也会受到别人的嫉妒,但是如果你长期积累形成了习惯而且很难改变。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只要你经常做善事就没问题了。

而且很容易得福报,因为只有多做善事才能获得更多福报。

第二:因为因果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好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因果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应该要好好去做善事,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灾祸和恶果的出现和发生!我们都不想遇到坏事,因为我们心里总是想着坏事或者是一些不好的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做好一个善恶有报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善事做了之后是会给你带来好处的!如果说这个事情能成好的话呢?所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把这种因果关系给消灭掉呢?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啊!二、善恶之报人们都会对这种因果报应进行一个总结,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就是你做过恶事的,你现在在某个地方做善事的时候,是被那一些人或者是说一些坏人给攻击的。

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那个阶段,最后受到这些报应,所以说呢,善恶之报,早知道也无妨,何必一定要去做呢?一个人如果在当时也是没有勇气做善事的时候,当时那个时候你没有那么多钱财,还有很好的人脉资源能够帮助到你,其实后来也很好。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自己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话他就不会做这个恶事的时候呢?他就会变得很善良的人。

你的福报不够,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

你的福报不够,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

你的福报不够,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福报和财富实际上就是因果关系,因为有了种福报的因,所以才能收财富的果,故此佛家总是强调福报的重要性,认为人活一世,什么都可以少,唯独福报不能少。

有福报才能坐拥财富,没有福报,就算人生获得了财富,也终归是守不住的。

佛法有曰:人的命运就是因果业力,三世循环。

广种善因,未来自然命运顺坦,福报深厚。

而福报缘浅的人,就算人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也往往守不住。

有的人通过努力打拼,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笔财富,结果却在守业的时候败坏掉了。

就算自己守住了,来日也会在子孙后裔的手中亏空。

而这就是福报不够的原因所导致的。

相较于积财,人们更应该重视的其实是如何“积福”。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财富,背后若无福报加持,就容易变得骄奢淫欲,蛮横自傲。

不懂得行善积德,积累福报,那慢慢所有的福报享受完了,所谓的富人也就变成穷人了。

因此,很多人之所以可以成就,跟他的德行和福报不无关系。

一个只会赚钱却不能修缮福报的人,即便他坐拥金山银山,最后也是无福消受。

而一个有福报的人,即便他不向财富走去,财富也会向他走来,有多少福报就能守得住多少财富。

01财运旺的人,其他方面却难如意有财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财富太多了,却也不见得有多么享受。

就好比那些有钱的富豪就时常会问自己:自己明明很有钱,但为什么身体欠佳,感情坎坷,家庭不和。

事实上,一切不顺的根源实则是因果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财运旺的人,此消彼长,其他方面就多半不尽如人意。

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人的福报不仅仅表现在财富方面,其实它包括五个不同层面:第一家庭,第二儿女,第三事业,第四身体健康,第五要有修行的智慧。

而我们总是片面的把金钱当成福报的唯一,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为什么说财运旺,其他运势就会跟着减弱呢?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所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指现实中那些不懂得惜福培福之人。

这种人相较于常人而言,确实财运过旺,但是在得到财富的同时,也往往弄丢了很多淳朴的本性。

积累大资粮(福报)的根本诀窍

积累大资粮(福报)的根本诀窍

三个公共福‎田:积累大‎资粮(福报‎)的根本诀‎窍!‎如今在‎学佛的人群‎中存在两种‎情况:有些‎人对佛法的‎信心非常虔‎诚,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佛法的教育‎,虽然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些善事,‎但往往都流‎于形象上,‎没有得到很‎大的功德;‎而有些人虽‎然学佛多年‎,也懂一些‎佛法的理论‎,但目光一‎直盯着高深‎的大法,从‎来没有踏踏‎实实地积资‎净障。

‎每一个‎修行人都想‎积累广大的‎资粮,怎样‎才能积累广‎大的资粮呢‎?如果能把‎握住几个要‎点,则会轻‎而易举地积‎累资粮。

这‎些要点是:‎一、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二、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三、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供养。

以‎下我们分别‎宣说。

‎首先,‎欲求广积资‎粮者应当在‎一切时处精‎进供养。

‎对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见到任何‎悦意的对境‎时,都要将‎其供养阿弥‎陀佛,并发‎愿令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见到悦‎意的外境,‎如公园里的‎鲜花,蓝天‎上的白云,‎路边的清泉‎,外出旅游‎时能见到优‎美的自然风‎景,到商场‎购物时能见‎到精美的商‎品……在见‎到种种悦意‎的外境时,‎道友们不要‎轻易放过,‎这其实是积‎累资粮的大‎好机会,大‎家应该马上‎将其供养三‎宝。

不仅无‎情法可以供‎养,甚至人‎也可以供养‎,《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当‎见到俊男美‎女时,要作‎意将他们供‎养三宝。

此‎外,当自己‎得到一件新‎东西时,也‎要首先供养‎三宝,然后‎自己再享用‎。

比如得到‎一件新衣服‎时,先在空‎中甩一下,‎心里想或者‎口中说“供‎养三宝”,‎再观想三宝‎将衣服赐予‎自己使用。

‎许多藏族人‎都有这样的‎习惯。

前几‎天我和几个‎藏族人吃饭‎,一个人佩‎戴了一件精‎美的银饰,‎另外两个人‎见到后,马‎上异口同声‎地说:“真‎好看啊!供‎养三宝!”‎这‎里讲在见到‎悦意对境以‎及得到新东‎西时都要供‎养三宝,这‎是要大家养‎成随时随地‎作供养的习‎惯。

人生最尊贵最圆满的福报功德智慧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

人生最尊贵最圆满的福报功德智慧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

人生最尊贵最圆满的福报功德智慧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
文/仁德上人
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舍身舍命放下一切的执着,要见性成佛?因为佛没有我。

菩萨们要认真的体会一下,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要万缘放下,追求见性成佛呢?
明明知道见性成佛必须要舍身舍命舍我,舍掉自己一切的钱财地位和所有自己拥有的荣华地位,舍掉自己最最最喜欢的情爱名利钱财权,舍尽自己所有无量劫修出的成绩成果成就,舍弃自己已经达到取得的神通神变、神妙神奇等等。

自己无量劫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全部彻底地放下,追求见性成佛的无上佛道,这是为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无量无边的诸佛追求要达到的果报呢?
因为在这个整体的全部的宇宙法界,唯有诸佛达到了空我无我忘我的至高无上的圆满境界。

所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明白了宇宙法界的真理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

着相有我所追求有为有相的一切一切果报收获,都是梦幻泡影、都是虚幻不实的假相。

只有明心见性不着相,才能达到人生最最最究竟圆满的智慧,才能达到最最顶尖无上的般若大智慧。

只有真正的明白人、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选择宇宙法界最最最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不着相没有我我我。

能够不着幻相,知幻离幻,身心化空,没有我我我,才是宇宙法界最最最顶尖无上的大功德、大福报。

无上的功德、无上的福报就是不着相没有我我我,也就是见性成佛,也就是不着幻相,能够知幻离幻,身心化空,没有我我我。

心空无我,才是宇宙法界最最顶尖无上无比的至高无上、至尊至大、登峰造极、最尊最贵最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

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

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果大树没有了,众人也就失去了庇护。

就家庭而言,家长没有福报,家庭就很苦,小孩要念书、做任何事都很艰难。

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负责人没有福德因缘,这个公司就很难发展,员工也很苦。

相反的,如果负责人有福,就能庇荫众多的员工;福报大,所庇荫的人就更多。

中国人常说,福禄寿三星高照。

福是福德、福报,禄是官职、位阶、月俸,寿是寿命长远;福禄寿都具足,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很有成就;否则,这一生都是坎坷,诸事不顺。

(一)中国人常说,福禄寿三星高照。

禄就是官位、爵位、职位,有官位的人就称为有禄位,执事便是一种禄位。

福是生活的经济能力,生活所享用的种种都是福报。

寿,寿命要长远,身体要健康,这就属于寿。

福禄寿齐全,能有这三样就很欢喜了。

现代的人觉得福禄寿还不够,还要加一个喜,要多生贵子才是喜,都是在欢喜当中也是喜,能双喜临门就更喜。

而这些都要靠我们平常努力,因为这是一种果报。

人人都欢喜这种果报,可是多数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而不知道在因当中去努力。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看到不好的环境、坏的果报,只想赶快逃避,希望得到一切好的事情。

菩萨则不然,菩萨知道遇到好事情是过去种的因,现在更要在好境界当中加倍努力;遇到困难、遇到坏的事情,也是过去所种的恶因,就要惭愧、忏悔,面对现实去突破,这就是菩萨的智慧。

如果每一个人都愿意从因当中去努力,未来一定可以达到福禄寿喜,成就好的果报。

(二)佛法讲,不但要修福德,还要修智慧。

一般人会认为有吃、有住、有玩就够了,为什么还要修智慧?智慧就是正知正见,假使有福报却没有智慧,就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福报、累积福德,福上增福。

社会上也有一些很富有、却缺乏智慧的人,他们以放纵的方式在享用福报,拚命地追求,甚至于造业、犯法。

事实上,就算是逃避了法律,侥幸得到了财富,最后还是没有好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非常重要。

有钱时,知道运用钱财修善法,去培福、造福,不断地累积福德资粮;有权势,就要会用权,以权势造福社会、利益大众,这就是修善积福。

反之,如果运用权利胡作非为,就是在造恶业。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一方面要修善法,广集福德因缘;二方面要修智慧,知道明辨是非。

掌握住这两个原则,人生就会越走越光明,越来越有福报。

如果不知广积福德,也没有智慧分辨对错,一定会遇到许多障碍。

无论从历史人物的遭遇,或是社会上种种现象,都是如此。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依照这个真理去做,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如果违背这个真理,到处造作恶业,最后终会自食恶果。

(三)「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佛法不但是真理,而且是真理当中的真理。

生命是无穷尽的,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这一生的努力不仅造福这一生,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

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显得鼠目寸光,浅视短见。

佛的智慧广大圆满,洞悉一切因缘;能观察到过去、现在、未来。

人人都有佛性,所以,要有佛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深入佛法,从生活上实践佛法的道理,必定能有所成就。

了解佛法后就知道,人有过去、现在、未来。

在无限的时间当中,我们的生命是很长的,有这种认知的人绝对不会自寻短见,因为知道人并非死了即一了百了。

而且,生命的空间也很广大;佛经里面讲,东西南北上下、十方世界,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

生命的时间、空间是如此延伸和广大,能够体悟到生命的无量,心就能得到自在。

(四)佛法讲人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明白此理,便能体会生命中时间与空间的无量、广大。

一般人不了解,去看相、算命,推算今年流年不利,东方不能去、南方不能去、北方不能去,生存的空间越缩越小。

佛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朝着修福、修慧的方向和去努力,福德和智慧具足,就有无穷尽的时间、空间可发展。

有的人对这个道理半信半疑,或者根本就不相信,以为人死了就没有未来。

有这种观念的人,只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目光短浅,因此心量也就越来越狭小。

要扩大心量,就必须要从知见上来端正,胸襟广大,人缘才会广大,事业才会扩大。

人的福报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不会短命,也不会遭难。

如报纸上曾刊登,在一次大型空难前,有一个人本要搭乘这班飞机,但是他的名字排不上去,这个人再去争取坐这班飞机,结果航空公司安排他坐另外的小飞机到目的地,当时这个人心里觉得不舒服,但只能无奈接受。

不久后传出空难的消息,他才知道自己很幸运,没有搭上这班死亡的飞机。

一般人会认为这是巧合,其实在佛法来讲,这个世界上的点点滴滴、所有一切,都在因缘果报中,依此道理慢慢去观察,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佛法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五)这个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修善法就是善因,善法成就,就是善业,善业成就,一定得到福报,因缘果报的道理是绝对的。

就佛法来讲,修善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

一般人喜欢找人改命、改方位、改风水,其实一切皆有因缘果报,想靠他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作法便流于胡涂、颠倒。

想要改变命运就要从修善法做起。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斌去攻打四川宜滨县,临行前,陈抟仙人告诉曹斌:元帅你是中年得志,但是晚年不好,你可以多做一些善事改变命运。

曹斌到了宜滨县之后,打了胜仗,城里的百姓、士兵全都投降。

当时曹斌的参谋建议,关起城门,将所有的百姓、军人都集中在城里,然后放火烧城,以绝后患。

曹斌想起陈抟仙人的劝告,不但没有放火烧城,还下了一道命令: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所有士兵不能夺取一分一毫。

对于战俘,不可以损伤、不可以杀害;战俘如果愿意留在宜滨,划分田地供其开垦;想要回自己家乡的,就发放路费,让他回家。

这个政策颁布下来,所有宜滨的人对曹斌大元帅都十分感激。

(六)当时,宜滨县的百姓为了纪念曹斌,建了曹公庙来感念他的恩德。

等到曹斌带领军队回到朝廷后,又碰到陈抟仙人,陈抟仙人一看他就说:「大元帅,你的相变了,晚年的运一定很好,将来一定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你的命运有这么大的改变,想必是做了很大的善事。

」后来,曹斌果然官居高品,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他活到九十多岁,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都为国家立下功劳,可说是子孙腾达。

曹斌把屠城转为善法,保住黎民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为他们安顿好生活,减少了社会的乱源,这就是修善法。

佛法中提到,公事门中好修行。

一个平民百姓修行,影响的是一个小范围;如果是一位公司里的董事长,乃至于是镇长、县长、一国的总统,愿意发心积善修德,利益的人就更多。

这样不仅是发展了事业,同时也累积了善法功德;能多修善积福,必定是功不唐捐。

(七)历史上有很多修善改变命运的记载,证明人能够修善积福,一定是功不唐捐。

佛法中提到,修善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积极的修善法是开源,消极的修善就是惜福、节流。

惜就是爱惜,譬如一个人有五百万台币,假使每天吃喝玩乐、追求现代享受,很快就会耗尽这些钱财,以后的岁月为了维持生活,可能就会衍生种种问题。

但是,如果能够节流、节省花费,这五百万就可以用很久。

人的福禄寿是过去的努力,过去种因,现在受果;这一生能享用一百万、五百万、一千万,是过去修善积福累积下来,那是与生俱来,一般人说先天所带来的。

所以,要改变命运,要靠自己现在的努力,才能改变未来的果报。

如果不知努力,这一生只能随着因缘果报流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就要从惜福、修福做起。

(八)累积福德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节流是日常所需尽量不浪费,开源是要积极修善法,就能有好的助缘。

而上班族要怎么做才能修福德?举例来说,公家的东西就要用于公务,大部份人会忽略公司团体的电话,无论是公事、私事都使用,这就错了;谈论公事,是正当的,不会减损自己的福报,如果假公济私、讲私人的事,就是在耗损自己的福报,因为这在无形中犯了偷盗戒,盗用公家的时间、用具、电话费及其它资源。

佛经讲,偷盗的果报是将来贫穷下贱;打电话是一件小事,一通电话没有多少钱,但是日积月累就很可观了。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修福、修德的机缘,注意自己的行为,不浪费公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积自己的福德。

又如,上班工作的时间,假设是八小时,这八小时是否认真做事?有没有挪用部分时间办私事?有没有迟到、早退?时时反省对工作是否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就是布施了个人的时间、体力、智慧给公司,这些都是自己所修的福报。

惜福,就是爱惜自己的福报;修福,就是开创自己的资源。

明白这个道理,在做人做事上就找到了方向,日常生活能够落实,任何地方都是道场、都是佛法、都能修行。

(九)惟觉老和尚开示:佛法是不看相、也不算命,但是「相」与佛法也有关系。

譬如说佛有三十二相,佛陀的相好,是过去修善积福成就的果报;一般人只要有其中一相,福德因缘一定非常俱足。

佛的鼻相庄严,鼻高且直,有许多人为了让自己的鼻子高挺,去开刀动手术、去隆鼻,虽然也鼻相庄严,可是那是人为的,不是修善修出来的;也有人喜欢割双眼皮、整容,用种种人为的方法改变外观,但因为不是自然福德成就的,就有许多副作用。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修善法得来的,所谓相由心生,佛陀不但相好庄严,而且福慧具足。

一般人重视相貌,只图表面好看;仔细观察,有些人相貌很好,这一生却不一定有福报,烦恼也很多,这是因为心中没有善法,平时未能广修福慧;即使相貌美好,也没有福报可以享用。

所以,人生必须修善才能改变命运。

佛法告诉我们一方面要修善,二方面要检讨、反省,使自心清净、慈悲、柔软,即便相貌不好,但是具有亲切、和蔼、高贵的气质,也会成就好的助缘,这要靠我们自己努力,从内心改变自己。

(十)相是过去的业因所成就,从相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福报;假使过去没有修,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不但能改变命运、福报,也能改变相貌。

在历史上有三个人纵理纹入口,分别是邓通、周亚夫与裴度,照理说这三个人都应该饿死,可是前面两个人饿死,裴度并没有饿死。

汉朝的邓通,官居上大夫,经常随伺在汉文帝旁边。

邓通是个佞臣,专门讨好汉文帝,很受皇帝宠幸。

某天,一位相士告诉邓通:「您的纵理纹入口,将来会因贫穷饥饿而死。

」邓通就跟汉文帝报告此事,汉文帝回答:「饿不饿死的权利在我,我让你富贵你就富贵,我让你饿死你就饿死。

」于是,汉文帝将四川的铜山封赏给邓通。

这座山出产铜矿,邓通就用铜来铸钱、流通,可以说是富甲天下。

汉文帝驾崩以后,他的儿子汉景帝继位,汉景帝知道邓通是个奸臣,所以登基后颁布了只有国家才能铸造钱币的法令,以邓通造铜钱中饱私囊,触犯国法的罪名,没收邓通所有财产,免去官职,将其关进监牢,而且不供给三餐,邓通就活活被饿死了。

第二个是周亚夫,他是很有才能的一个大臣,当时皇帝忌妒他的名望与才德,甚至担心他将来会篡夺皇位,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关到监牢,不久,周亚夫即因绝食而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