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溶液的形成》课件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练习
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B
()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练习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稀:硫酸_H__2_S_O__4_,澄清的石灰水_C_a_(_O__H__)_2 _,
稀盐酸__H__C__l __,
课本练习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下 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课本练习
在化学实验室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曾接触过许多溶液。指出下列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完成下表。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医用酒精
生理盐水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 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 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 。了解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是不同的 。掌握常见的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了解乳化的现象和原理 。 教学难点
课本练习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 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 现象?为什么?
课本练习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 高反应速率。 (2)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
(溶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
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
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
5.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1.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2.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①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②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 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答案:A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
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
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
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一
二
三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课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 蔗糖溶于水
溶质
溶剂
溶液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 水
注意:①m溶液 = m质+m剂 ②V溶液 < V质+V剂
3、根本特征 均一性: 指溶液任一局部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 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液
溶液 D、盐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在一起,
那么不是溶液了
考考你 ?
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参加某种物质后,原来 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 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那么参加 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请简述你选择此项的理由: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分子间隔 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右边液体压入左边。
在乙醇和水形成的溶液里,究竟 谁是溶质、谁是溶剂呢?
溶剂 溶质 振荡前 震荡后 静置后
现象 现象
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分层
均匀混合
乙醇和水互溶,
不分层 不分层 形成溶液
溶质
溶剂
↓
↓
【实验】①2ml汽油与5ml植物油混合
②5ml汽油与2ml植物油混合
↑
↑
溶剂
溶质
你能说出①②所得溶液里 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吗?
溶剂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H2O
注意
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反响后,生成的 可溶物是溶质。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相应的无水物 是溶质,结晶水是溶剂。如CuSO4.5H2O 溶于水后,CuSO4是溶质,水是溶剂。
初三化学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9.1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1.溶液、溶质、溶剂:(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
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3.溶液的用途:(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溶解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课件

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
一、溶液
实验9-1
图9-2 蔗糖溶液
探究思考: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
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
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 不稳定的混合物
2、宏观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3、乳化:将大颗粒分散成小颗粒的过程。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1、洗衣粉洗衣服 2、洗发水洗头发 3、洗餐具时滴加洗洁精效果更好
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 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原理是否相同?
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 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 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
练习: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 ) A、食盐 B、面粉 C、植物油 D、石灰石 2、 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D ) A、豆浆 B、果酱 C、矿泉水 D、蔗糖水
2、溶液的宏观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
处密度的大小( C ) A:A > B B: A < B C: A= B D: 不能确定
A B
练习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
一年时间后,KNO3将( B ) A:会沉降下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件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D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 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4)、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 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5)、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 液中进行循环的。
拓展:溶液的性质:
• (1) 某些物质溶入水后,使溶液具有了导 电性。
Ca(OH)2
C2H5OH I2
HCl气体
稀硫酸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H2SO4 汽油 酒精
溶剂
H2O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植物油
H2O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剂 质 现象 现象 现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水是溶液
④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课件

量、压强),溶质 不会从溶剂分离 出来。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注意:
1、 溶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
液。(如蒸馏水)
2、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NaCl溶液是无色 KMnO4溶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 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 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
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H2SO4,②澄清石灰水:Ca(OH)2
再见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 被海水覆盖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
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 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1、实验方案 (1)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 (2)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并 测出温度 (3)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讨论:溶液 蔗糖溶液 氯化钠溶液
溶质 蔗糖
质量+溶剂的质量
m(溶液)= m(溶剂)= m(溶质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问: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 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
探究实验(一):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洗涤剂的去污能力是否 与温度有关? 是怎样的关系? 设计实验证明.
设计实验:洗涤剂在热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两个沾有很多油 污的杯子,分别用加 了等量洗涤剂的冷水 和热水洗涤。
用热水 洗涤的 杯子更 干净。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学生实验
• 1、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粉笔灰、 植物油、食盐和硫酸铜晶体,各加入5mL水, 有什么现象?震荡后有什么现象?静置一 段时间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的物质
粉笔灰 植物油
食盐 硫酸铜晶体
震荡前
现象 震荡后
静置后
结论
实验现象
加入的物质
震荡前
② 食盐颗粒,你大的小预测
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③ 是否搅,你拌的预测
搅拌能加快. 食盐的溶解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 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温度影响
实验设计: 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等体积,不同温度的水,
分别称取等量,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 入烧杯中. 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 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分子(离子)的运动扩散到水中去了 问2:观察蔗糖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说明了什么?
相同,说明了溶液的均一性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问3:静置一会后,形成的溶液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 说明了什么? 不分离,说明溶液的稳定性
问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溶液是混合物 通过上面的问题,大家试着概括一下什么叫做溶液?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3)混合物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溶液的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里 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问: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液体物质有哪些?
可乐,雪碧,果汁,冰红茶,营养快线……
【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还能看到蔗糖吗?
现象
固体消失,成为红色透明液体
形成什么
形成了蔗糖溶液
氯化钠在水中又是怎样消失的呢? 问1:为什么蔗糖固体(氯化钠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温度高时, 洗涤剂的 乳化效果 好。
探究实验(三): 溶质溶解的快慢(即速率)与什么有关?
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
中溶解的速度.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
因素中,写出其中三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液速
度的影响;因素有:
① 温度,你的预测 温度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2有.由两试杯管二等、质四量或试的管,一不、三同中温的度现象的比水较;,可一以杯发为现什20么℃规律,? 结一论杯同为: 种物1溶0质0质℃溶在,解不向性同两的溶杯大剂水小里中与的加溶溶入质解蔗和性糖溶不(剂同直本到身不的能再 性溶质解有为关 止.),哪杯溶解得多?由此可得出什么?
探究实验(二) 水和酒精是否能互溶(课本P29)
3、洗涤剂能去油污。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 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 (这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如洗头发)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 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现象 震荡后
静置后
结论
粉笔灰 植物油
食盐 硫酸铜晶体
沉到水底
浑浊的液体 固体逐渐下沉
浮在水面 向水里扩散 向水里扩散
乳状浑浊液体
植物油逐渐浮 起来
均一的液体
均一、稳定的 液体
均一的液体
均一、稳定的 液体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
•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 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分层 上层为油 下层为水
水+植物油 及洗涤剂
分层 上层为油 下层为水
现象 振荡后
得到浑 浊液体
得到浑 浊液体
静置后
分层 上层为油 下层为水
不分层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不干净
干净
思考:从实验你可感知到什么?
1、不是任何液体相互混合,都能溶解的。
2、水与油混合(分层)不均一、不稳定,故不能 形成溶液。
序号 物质一
物质二
现象
1
水
碘
碘几乎不溶于水
2
水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溶于水,呈紫红色
3
汽油
碘
碘溶于汽油,溶液呈棕色
4
汽油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结论
由1、2、3、4可得水、汽油都可以做溶剂
讨根1.由论据试:你管一的、生二活或试经管验三,、想四一中想的现“象物比质较,溶可解以性发现的什大么小规律还? 与不外同界溶条质件在什同么一有溶关剂?举里例的说溶明解你性的不结同论.”
2、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30页表格.
【实验9—3】在盛有红墨水溶液(用红墨水是为了 显色,利于观察)的试管中,用滴管缓缓滴加约两 毫升乙醇。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分层 水 乙醇 上层为无色 都为红色
下层为红色
不分层 为红色
水和酒 精能互 溶
乳化现象
探究实验四
试管内加
入物质
振荡前
水 + 植物 油2-3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