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时序基础理论

系统时序基础理论
系统时序基础理论

系统时序基础理论

对于系统设计工程师来说,时序问题在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随着时钟频率的提高,留给数据传输的有效读写窗口越来越小,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限制里,让数据信号从驱动端完整地传送到接收端,就必须进行精确的时序计算和分析。同时,时序和信号完整性也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信号质量是确保稳定的时序的关键,由于反射,串扰造成的信号质量问题都很可能带来时序的偏移和紊乱。因此,对于一个信号完整性工程师来说,如果不懂得系统时序的理论,那肯定是不称职的。本章我们就普通时序(共同时钟)和源同步系统时序等方面对系统时序的基础知识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 普通时序系统(共同时钟系统)

所谓普通时序系统就是指驱动端和接收端的同步时钟信号都是由一个系统时钟发生器提供。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时钟系统的示意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前端总线的时序结构,即处理器(CPU)和芯片组(C hipset)之间的连接。

在这个例子中,驱动端(处理器)向接收端(芯片组)传送数据,我们可以将整个数据传送的过程考虑为三个步骤:

1.核心处理器提供数据;

2.在第一个系统时钟的上升沿到达时,处理器将数据Dp锁存至Qp输出;

3.Qp沿传输线传送到接收端触发器的Dc,并在第二个时钟上升沿到达时,将数据传送到芯片组内部。

一般来说,标准普通时钟系统的时钟信号到各个模块是同步的,即图中的Tflight clka和Tflight clkb 延时相同。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整个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过程需要经历连续的两个时钟沿,也就是说,如果要使系统能正常工作,就必须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让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如果信号的传输延迟大于一个时钟周期,那么当接收端的第二个时钟沿触发时,就会造成数据的错误读取,因为正确的数据还在传输的过程中,这就是建立时间不足带来的时序问题。目前普通时序系统的频率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原因就在于此,频率越高,时钟周期越短,允许在传输线上的延时也就越小,200-300MHz已经几乎成为普通时序系统的频率极限。那么,是不是传输延时保持越小就越好呢?当然也不是的,因为它还必须要满足一

定的保持时间。在接下来几节里,我们就建立和保持时间来分析一下时序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以及正确的系统时序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1. 时序参数的确定

对于时序问题的分析,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理解相关的一些时序参数的具体含义,比如Tco,缓冲延时,传播延迟,最大/小飞行时间,建立时间,保持时间,建立时间裕量,保持时间裕量,时钟抖动,时钟偏移等等,如果对这些参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就很容易造成时序设计上的失误。

首先要阐明的是Tco和缓冲延时(buffer delay)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Tco是指时钟触发开始到有效数据输出的器件内部所有延时的总和;而缓冲延时是指信号经过缓冲器达到有效的电压输出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看出,Tco除了包含缓冲延时,还包括逻辑延时。通常,确定Tco的方法是在缓冲输出的末端直接相连一个测量负载,最常见的是50欧姆的电阻或者30pF的电容,然后测量负载上的信号电压达到一定电平的时间,这个电平称为测量电压(Vms),一般是信号高电平的一半。如Tco和缓冲延时的确定如下图所示:

信号从缓冲器出来之后,就要经过传输线到接收终端,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的延时我们称为传播延迟(p ropagation delay),它只和信号的传播速度和线长有关。然而我们在大多数时序设计里面,最关键的却不是传播延迟这个参数,而是飞行时间(Flight Time)参数,包括最大飞行时间(Max Flight Time)和最小飞行时间(Min Flight Time)。飞行时间包含了传播延迟和信号上升沿变化这两部分因素,从下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两者的区别。

在较轻的负载(如单负载)情况下,驱动端的上升沿几乎和接收端的信号的上升沿平行,所以这时候平均飞行时间和传播延迟相差不大;但如果在重负载(如多负载)的情况下,接收信号的上升沿明显变缓,这时候平均飞行时间就会远远大于信号的传播延迟。这里说的平均飞行时间是指Buffer波形的Vms到接收端波形Vms之间的延时,这个参数只能用于时序的估算,准确的时序分析一定要通过仿真测量最大/最小飞行时间来计算。

上面只是对信号上升沿的分析,对于下降沿来说,同样存在着最大/最小飞行时间的参数,如下图。在时序计算时我们实际取的最大飞行时间是在上升沿和下降沿中取最长的那个飞行时间,而最小飞行时间则是取上升和下降沿中最短的那个飞行时间。

也有些时候,人们对信号的最大/最小飞行时间还有其它称谓,比如在Cadence软件中,就将最大飞行时间称为最终稳定延时(Final Settle Delay),而将最小飞行时间称为最早开关延时(First Swit ch Delay),如下图。

信号经过传输线到达接收端之后,就牵涉到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这两个时序参数,它们是接收器本身的特性,表征了时钟边沿触发时数据需要在锁存器的输入端持续的时间。通俗地说,时钟信号来的时候,要求数据必须已经存在一段时间,这就是器件需要的建立时间(Setup Time);而时钟边沿触发之后,数据还必须要继续保持一段时间,以便能稳定的读取,这就是器件需要的保持时间(Hold Time)。如果数据信号在时钟沿触发前后持续的时间均超过建立和保持时间,那么超过量就分别被称为建立时间裕量和保持时间

裕量。见图1-6-6,其中还考虑了时钟误差的因素。

每个器件的建立和保持时间参数,一般都可以在相应的DataSheet查到,对于设计者来说最大的目的是提高时序的裕量,这样即使信号完整性上出现一点问题,或者外界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系统仍然能正常工作,这就是一个设计优良的系统应该体现出的超强的稳定性。

系统时序设计中对时钟信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时序计算都是以恒定的时钟信号为基准。但实际中时钟信号往往不可能总是那么完美,会出现抖动(Jitter)和偏移(Skew)问题。所谓抖动,就是指两个时钟周期之间存在的差值,这个误差是在时钟发生器内部产生的,和晶振或者PLL内部电路有关,布线对其没有影响,如图1-6-7。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由于周期内信号的占空比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抖动,称之为半周期抖动。总的来说,jitter可以认为在时钟信号本身在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和不定的变化之总和。

时钟偏移(skew)是指两个相同的系统时钟之间的偏移。它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含了时钟驱动器的多个输出之间的偏移,也包含了由于PCB走线误差造成的接收端和驱动端时钟信号之间的偏移,比如在图1-6-1中所示,CLKA和CLKB之间的差异,CLKC和CLKP之间的差异均为时钟偏移,这些偏移量在时序计算中需要全部考虑。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概念,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时刻不能忽略信号完整性对时序的影响,比如串扰会影响微带线传播延迟;反射会造成数据信号在逻辑门限附近波动,从而影响最大/最小飞行时间;时钟

走线的干扰会造成一定的时钟偏移。有些误差或不确定因素是仿真中无法预见的,设计者只有通过周密的思考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来逐步提高系统设计的水平。

2 时序约束条件

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系统时序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条件。我们仍然以图1-6-1的结构为例,并可以据此画出相应的时序分析示意图(图1-6-8)。

在上面的时序图中,存在两个时序环,我们称实线的环为建立时间环,而虚线的环我们称之为保持时间环。可以看到,这两个环都不是闭合的,缺口的大小就代表了时序裕量的多少,因此设计者总希望尽可能增大这个缺口。同时还要注意到,每个环上的箭头方向不是一致的,而是朝着正反两个方向,因为整个系统时序是以时钟上升沿为基准的,所以我们时序环的起点为系统时钟clk in的上升沿,而所有箭头最终指向接收端的控制时钟CLKC的边沿。

先来分析建立时间环:

缺口的左边的半个时序环代表了从第一个系统时钟上升沿开始,直到数据传输至接收端的总的延时,我们计为数据延时,以Tdata tot表示:

Tdata tot =Tco clkb+Tflt clkb +Tco data +Tflt data

上式中:Tco clkb是系统时钟信号CLKB在时钟驱动器的内部延迟;Tflt clkb 是CLKB从时钟驱动器输出后到达发送端(CPU)触发器的飞行时间;Tco data是数据在发送端的内部延迟;Tflt data是数据从发送端输出到接收端的飞行时间。

从CLKC时钟边沿的右边半个时序环代表了系统时钟到达接收端的总的沿时,我们计为时钟延时,以Tclk t

ot表示:

Tclk tot =Tcycle +Tco clka +Tflt clka – Tjitter

其中,Tcycle是时钟信号周期;Tco clka 是系统时钟信号CLKA(第二个上升沿)在时钟驱动器的内部延迟;Tflt clka是时钟信号从时钟驱动器输出到达接收端触发器的飞行时间;Tjitter是时钟的抖动误差。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建立时间裕量的定义,得到:

Tsetup margin = Tclk tot – Tdata tot – Tsetup

将前面的相应等式带入可得:

Tsetup marin = Tcycle + Tco clka + Tflt clka – Tjitter – Tco clkb – Tflt clkb – Tco dat a – Tflt data – Tsetup

我们定义时钟驱动器(PLL)的两个时钟输出之间的偏移为Tclock Skew ,两根CLOCK走线之间的时钟偏移为TPCB Skew ,即:

Tclock Skew = Tco clkb - Tco clka;TPCB Skew = Tflt clkb - Tflt clka

这样就可以得到建立时间裕量的标准计算公式:

Tsetup marin =Tcycle – TPCB skew –Tclock skew –Tjitter – Tco data – Tflt data-Tsetu

p (1.6.1)

再来看保持时间环:

对照图1-6-8,我们可以同样的进行分析:

Tdata delay = Tco clkb + Tflt clkb + Tco data + Tflt data

Tclock delay = Tco clka + Tflt clka

于是可以得出保持时间裕量的计算公式:

Thold margin = Tdata delay – Tclock dalay – Thold time

即: Thold margin = Tco data + Tflt data + Tclock skew + Tpcb skew – Thold (1.6.2)

可以看到,式1.6.2中不包含时钟抖动Jitter的参数。这是因为Jitter是

指时钟周期间(Cycle to Cycle)的误差,而保持时间的计算和时钟周期无关。

对于任何时钟控制系统,如果要能保证正常工作,就必须使建立时间余量和保持时间裕量都至少大于零,即Tsetup marin >0;Thold margin >0,将公式1.6.1和1.6.2分别带入就可以得到普通时钟系统的时序约束条件不等式:

TPCB skew +Tclock skew +Tjitter + Tco data + Tflt data+Tsetup < Tcycle (1.6.3)

Tco data + Tflt data + Tclock skew + Tpcb skew > Thold (1.6.4)

需要注意的是:

1. 数据在发送端的内部延时Tco data可以从芯片的datasheet查到,这个值是一个范围,在式1.6.3中取最大值,在式1.6.4中取最小值。

2. 数据在传输线上的飞行时间Tflt data在实际计算中应该取最大/最小飞行时间参数,在式1.6.3中取最大飞行时间,在式1.6.4中取最小飞行时间。

3. 时钟的偏移TPCB skew和Tclock skew也是一个变化的不确定参数,一般为+/-N ps,同样,在建立时间约束条件1.6.3中取+Nps,而在保持时间约束条件1.6.4中取-Nps。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PCB设计工程师来说,保证足够稳定的系统时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量减小PCB skew和信号传输的飞行时间,而其它的参数都只和芯片本身的性能有关。实际中经常采取的措施就是严格控制时钟和数据的走线长度,调整合理的拓补结构,并尽可能减少信号完整性带来的影响。然而,即便我们已经考虑的很周全,普通时钟系统的本身的设计瓶颈始终是无法打破的,也就是建立时间的约束,我们在尽可能减少由PCB布线引起的信号延迟之外,器件本身的特性如Tco、Jitter、TSetup等等将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工艺水平和电路设计技术来不断提高数字器件的性能,但得到

的效果也仅仅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提升了系统的主频,在频率超过300MHz的情况下,我们将不得不放弃使用这种普通时钟系统设计。

二. 源同步时序系统

针对普通时钟系统存在着限制时钟频率的弊端,人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时序系统,称之为源同步时序系统。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大大提升了总线的速度,在理论上信号的传送可以不受传输延迟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种源同步时钟系统的结构。

1. 源同步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1-6-9是一个基本的源同步时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驱动芯片在发送数据信号的同时也产生了选通信号(Strobe),而接收端的触发器由该选通信号脉冲控制数据的读取,因此,这个选通信号也可以称为源同步时钟信号。

源同步时钟系统中,数据和源同步时钟信号是同步传输的,我们保证这两个信号的飞行时间完全一致,这样只要在发送端的时序是正确的,那么在接收端也能得到完全正确的时序。整个系统在时序上的稳定性完全体现在数据和选通信号的匹配程度上,包括传输延迟的匹配,器件性能的匹配等等,只要两者条件完全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保证系统的时序绝对正确,而对系统的最高时钟频率没有任何限制。

当然,对于任何数据接收来说,一定的建立和保持时间都是必须满足的,源同步时钟系统也同样如此,主要体现在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之间的时序要求上。最理想的情况就是选通信号能在数据信号的中央部分读取,如图1-6-10所示,这样才能保证最充分的建立和保持时间。

为了保证选通信号和数据信号相对保持正确的时序,在源同步时钟系统中是通过驱动芯片内部的数字延时器件DLL来实现(见图1-6-9),而不是通过PCB走线来控制,因为相比较而言,DLL器件能做到更为精确的延时,同时还可以受芯片电路控制,调节起来更为方便。

2. 源同步时序要求

前面已经提到源同步时钟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data和strobe信号之间的偏移(Skew)最小,引起这些误差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实际系统中各器件的时序参数Tco的不同,此外还有布线上引起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Skew对时序的具体影响,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时序图分析的方法来计算一下源同步时钟系统中信号的建立时间裕量和保持时间裕量。

首先考虑建立时间裕量:

和普通时序分析的方法一下,我们也是从建立时间环的角度考虑,参考1-6-9的结构图,我们可以作出驱动端和接收端的时序示意图(1-6-11)。

Tdata = Tco data +Tflt data

Tstrobe = Tco strobe + Tflt strobe + Tdelay

其中,Tco和Tflt分别代表数据/选通信号在器件的内部延迟和信号传输的飞行时间,Tdelay是指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之间的延迟,由系统内DLL延时器件决定,图中假设为一个时钟周期。

将上式带入建立时间裕量的计算公式:Tsetup margin = Tclk – Tdata– Tsetup

可以得到:

Tsetup margin =(Tco strobe + Tflt strobe + Tdelay)- (Tco data + Tflt data) – Tsetup

如果我们将数据和Strobe信号在器件内的延时差异定义为Tvb;将PCB走线引起的延时差异定义为Tpcb s kew:

Tvb = Tco data– (Tco strobe + Tdelay)

Tpcb skew = Tflt data – Tflt strobe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建立时间裕量方程:

Tsetup margin = - Tvb – Tsetup – Tpcb skew (1.6.5)

注意:公式1.6.5中Tvb是一个负值,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数据和选通信号的Tco相同的话,其大小就是- Tdelay ,也就说明数据信号必须提前于选通信号发送。

再考虑保持时间裕量,如图1-6-12,同样分析可以得到:

Thold margin = (Tco data + Tflt data + Tdelay) – (Tco strobe + Tflt strobe) – Thold

如果定义:Tva = Tco data – Tco strobe + Tdelay,为正值;Tpcb skew定义不变。则保持时间裕量的计算公式为:

Thold margin = Tva – Thold – Tpcb skew (1.6.6)

在公式1.6.5和1.6.6中,两个重要的参数是Tvb和Tva,Tvb表示“Valid before”,即数据在选通脉冲前有效存在的时间;Tva表示“Valid after”,指选通信号脉冲之后数据仍然有效持续的时间。这两个时序参数一般都可以在器件的datasheet上会找到。

和普通时钟系统相比,源同步总线在PCB布线的设计上反而更为方便,设计者只需要严格保证线长的匹配就行了,而不用太多的考虑信号走线本身的长度。当然,尽管源同步数据传输在理论上突破了频率的限制,但随着频率的提高,在控制Skew上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一些信号完整性因素带来的影响也越发显得突出,而且目前的高速系统设计中,往往综合应用了普通时钟和源同步时钟技术,比如对于地址/控制信号采用普通时钟总线,而高速的数据传输则是采用源同步总线。这些对于高速PCB设计分析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使用SpecctraQuest仿真时序问题时要注意

通常我们在计算时许问题时,一般重点遵循以下两个条件以保证足够的Timing Margin:

1. Tflightmax + Driver(Tcomax) + Skew + Jitter + Crosstalk + Receiver(Setup)< Clock Period

2. Tflightmin + Driver(Tcomin) - Receiver(Hold) - Skew - Crosstalk > 0

其中Driver的Tco一般可以从器件的Datasheet上查到。

Tco其实包括器件的内部逻辑延时和I/O缓冲延时(Buffer delay),一般通过加一个测试负载(通常为5 0ohm)来测量,即时钟信号到Driver开始至测量点信号上升到测量电平(Vms)的时延。[器件datasheet 上查到的Tco就是这个值]

我们通常想通过仿真工具,是得到最大/最小 Flight time. 在Cadence SpecctraQuest里面: Tflightmax一般被称为 Final settle delay

而 Tflightmin 也称为 First switch delay

分别指器件经过Buffer的输出波形达到Vms开始到接收端到达最大/小阈值电压的时间。

尽管Cadence也是这样定义的,但是在实际仿真中,如果默认仿真参数Buffer delay选From library的话,通常计算出的Final settle delay/First switch delay是从零时刻开始到接收端到达最大/小阈值电压的时间,也就是说里面已经包含了缓冲延时(是Tco的一部分),这样,如果我们再使用上面提到的公式1,2来计算时许的时候就会造成Tco中的Buffer delay被重复计算。

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修正仿真出来的Tflightmax和Tflightmin,减去一个Buffer delay.

有两种可能:

1.如果IBIS的测试负载和器件手册上注明的Tco的测试负载相同的话,我们可以通过Cadence工具直接计算出来,只要将Buffer delay设置为On-the-Fly模式下,这时仿真结果会自动计算出减去Buffer delay 后的真正的最大/最小Flight Time,也可以在其模型编辑器直接看器件的上升波形,测量其上升到Vms的时间,就可以大致确定Buffer Delay的时间,经过试验,发现两者计算出来的偏差在0.01ns左右。

2.如果IBIS的测试负载和器件手册上注明的Tco的测试负载不同的话,则可以用Cadence模型编辑器修改IBIS的端接负载和测量Tco的一致,然后从仿真出来的波形中得出Tco的测量Buffer delay。

几点疑问:

1. 选用On-the-fly模式除了在计算buffer delay上,其他方面和选From Library有何不同?好像对仿真结果没有什么影响(除了Help文档上说的On-the-fly时Driver只能加Pulse激励)。

2. 如果IBIS模型中没有提供Vms ,Cadence将如何计算?其默认值是多少?

3. 上面对时序以及Cadence工具的理解是否有误?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十章

答案10.1 解: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 Ω=++-==5)36(4i i i i i u R 时间常数

s 1.0i ==C R τ 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 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 V e 72.0)d d (66)(101t C t u C i t u -=-?Ω-=?Ω-=)0(>t 答案10.4 解: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A e 3e )0()(2/t t L L i t i --+==τ)0(≥t 电感电压 V e 24d d )(21t L t i L t u --==)0(>t Ω3电阻电流为 A e 236321 33t L u i u i --=Ω +?Ω=Ω= Ω3电阻消耗的能量为: W 3]e 25.0[121230 40 40 2 3 3=-==Ω=∞-∞ -∞ Ω??t t dt e dt i W 答案10.5 解:由换路定律得0)0()0(==-+L L i i ,达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A 54/20)(==∞L i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机器系统是个人-机系统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它是由人组成,而且有经济和政治运动的系统,另一方面有涉及计算机系统,因而它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你认为有什么分类方法? 依据信息系统不同的目标、特点,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是什么?有几种开发方式?各有哪些长处和缺点 系统开发方式有多种,企业组织应根据其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自行开发:通过自行开发可以得到适合本单位需要的、满意的系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缺点是开发周期往往较长。自行开发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技术力量,需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咨询。 委托开发:委托开发从用户角度最省事,但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管理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和督促。这种开发方式一般费用较高,系统维护比较困难。 联合开发:联合开发对于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有利,系统维护也比较方便。条件是企业组织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力量,合作双方要精密协作和配合。 购买现成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最省事。但很难买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软件。购买现成软件包需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4.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请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 三个成功要素: ?合理确定系统目标 ?组织系统性队伍 ?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问题与困难: ?系统分析阶段技术人员的人力耗费是很多的 ?开发信息系统不应当把买机器放在第一位 ?程序的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 第二章 1.管理的定义是什么?管理和其他许可在性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 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 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目标产出 2.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试几个实用的例子加以描述。

系统工程基础概述

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概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系统工程的概念,了解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理论,掌握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理解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工程的概念; 2、了解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3、重点掌握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 4、理解物流系统工程的概念、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系统工程方法论,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手段。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系统工程及其发展历程 1. 系统工程的定义 ?“系统工程”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主要提供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能够促进工程活动本身获得最佳效果 ?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学科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代表性的定义有 美国著名学者切斯纳(H. Chestnut):系统工程按照各个目标进行权衡,全面求得最优解(满意解),并使各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 的相互适应。 日本工业标准“运筹学术语”中指出: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 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 我国的定义: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 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 有效的成果。 该定义有三层含义: 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解决工程活动全过程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普遍性 2. 系统工程的特征 ?普遍性 系统工程不限于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系统都可以做为它的研究对象 ?全局最优性 系统工程着眼于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而不拘泥于局部的、个别的部分,以系统整体的最佳为目标。 ?相关性 系统工程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离不开事物本来的性质与特征。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 1、输电线路的网络参数是指(电阻)、(电抗)、(电纳)、(电导)。 2、所谓“电压降落”是指输电线首端和末端电压的(相量)之差。“电压偏移”是指输电线某点的实际电压和额定 电压的(数值)的差。 3、由无限大的电源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包含(强制/周期)分量和(自由/非周期)分量,短路 电流的最大瞬时的值又叫(短路冲击电流),他出现在短路后约(半)个周波左右,当频率等于50HZ时,这个时间应为(0.01)秒左右。 4、标么值是指(有名值/实际值)和(基准值)的比值。 5、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连接),在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基本 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接地)。 6、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电源是(各类发电厂的发电机),无功功率电源是(发电机),(电容器和调相机),(并联 电抗器),(静止补偿器和静止调相机)。 7、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 8、电力网的接线方式通常按供电可靠性分为(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 9、架空线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金具)构成。 10、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有(改变发电机端电压)、(改变变压器变比)、(借并联补偿设备调压)、(改变输电线路参 数)。 11、某变压器铭牌上标么电压为220±2*2.5%,他共有(5)个接头,各分接头电压分别为(220KV)(214.5KV)(209KV) (225.5KV)(231KV)。 二:思考题 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p2) 答: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以及负荷组成的系统。 电力网: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组成的部分。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动力部分的总和。 2.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和地理接线图有何区别?(p4-5) 答: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但难以表示各主要电机电器间的联系。 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但难以反映各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的相对位置。 3.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p5) 答:特点:(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密切。(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p7) 答: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设置的备用容量;可更合理的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的最大负荷,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可更合理的利用系统中各类发电厂提高运行经济性。同时,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减小,其波动对系统电能质量影响也减小。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高效率的机组。 5.我国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平均额定电压是多少?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 (p8-9) 答:额定电压等级有(kv):3、6、10、35、110、220、330、500 平均额定电压有(kv):3.15、6.3、10.5、37、115、230、345、525 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发电机母线比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接电源侧为额定电压,接负荷侧比额定电压高10%,变压器如果直接接负荷,则这一侧比额定电压高5%。 6.电力系统为什么不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压等级,而要设置多级电压?(p8) S 。当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导线答:三相功率S和线电压U、线电流I之间的固定关系为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一、电力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 二.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 电力网:由输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组成的网络。 电力系统:在电力网的基础上加上发电设备。 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 三.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多亿,占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生产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同时性,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各环节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过渡过程非常迅速,瞬间生产的电力必须等于瞬间取用的电力,所以电力生产的的发电、输电、配电到用户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 三是集中性,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无论多少个发电厂、供电公司,电网必须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组织纪律,职业品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四是适用性,电力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全社会所有人群,电能质量、电价水平与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密切相关。 五是先行性,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

四、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有220/380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随着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3 kV、6 kV、2 0 kV、66 kV也很少使用。供电系统以10 kV、35 kV、为主。输配电系统以110 kV以上为主。发电机过去有6 kV与10 kV两种,现在以10 kV为主,低压用户均是220/380V。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网的额定电压一致。实际上,由于电网中有电压损失,致使各点实际电压偏离额定值,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显然,用电设备应具有比电网电压允许偏差更宽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要高出5%,用于补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分为一次和二次绕组。对于一次绕组,当变压器接于电网末端时,性质上等同于电网上的一个负荷(如工厂降压变压器),故其额定电压与电网一致,当变压器接于发电机引出端时(如发电厂升压变压器),则其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对于二次绕组,考虑到变压器承载时自身电压损失(按5%计),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5%,当二次侧输电距离较长时,还应考虑到线路电压损失(按5%计),此时,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五、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直接接地或中性点经小阻抗(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的运行

系统工程作业及答案.doc

第一批次 [多选题]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技术包括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A:硬件 B:软件 C:固件 D:中间件 参考答案:AB [多选题]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 A:大系统理论 B:信息论 C:控制论 D:运筹学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从系统观点出发,全部环境因素应划分为: A:自然环境 B:人的因素 C:科学技术环境 D:社会经济环境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通常情况下,模型可分为 A:形象模型 B:概念模型 C:模拟模型 D:抽象模型 参考答案:AD [多选题]抽象模型是指 A:形象模型

C:数学模型 D:模拟模型 参考答案:BCD [多选题]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是 A:现实性原则 B:简化性原则 C:适应性原则 D:借鉴性原则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在随机网络中,输入侧的逻辑关系分别有A:与型 B:或型 C:非型 D:异或型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在随机网络中,输出侧的逻辑关系分别有A:随机型 B:确定型 C:网络型 D:概率型 参考答案:BD [多选题]按系统性质进行的系统仿真分为 A:离散型仿真 B:确定型仿真 C:连续型仿真

参考答案:AC [多选题]动态规划法的基本原理是 A:相变原理 B:耗散结构理论 C:突变原理 D:最优化原理 参考答案:AD [多选题]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A:计划决策子系统 B:控制协调子系统 C:执行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研究的是系统从原始均匀的无序状态发展成为有序状态,或从一种有序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有序结构,以及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化过程。 A:相变理论 B:耗散结构理论 C:协同学理论 D:突变理论 参考答案:AC [多选题]()是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上的突变。 A:突变 B:涨落 C:混沌 D:相变 参考答案:AD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题库

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电力系统是由(B)、配电和用电组成的整体。 A.输电、变电 B.发电、输电、变电 C.发电、输电 2.电力系统中的输电、变电、(B)三个部分称为电力网。 A.发电 B.配电 C.用电 3.直接将电能送到用户的网络称为(C)。 A.发电网 B.输电网 C.配电网 4.以高压甚至超高压将发电厂、变电所或变电所之间连接起来的送电网络称为(B)。 A.发电网 B.输电网 C.配电网 5.电力生产的特点是(A)、集中性、适用性、先行性。 A.同时性 B.广泛性 C.统一性 6.线损是指电能从发电厂到用户的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的(C)损失。 A.电压 B.电流 C.功率和能量 7.在分析用户的负荷率时,选(A)中负荷最高的一个小时的平均负荷作为高峰负荷。 A.一天24小时 B.一个月720小时C一年8760小时 8.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峰、谷负荷差越(B),用电越趋于合理。 A.大 B.小 C.稳定 D.不稳定 9.为了分析负荷率,常采用(C)。 A.年平均负荷 B.月平均负荷 C.日平均负荷 10.突然中断供电会造成经济较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或在政治上产生较大影响的负荷属(B)类负荷。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11.高压断路器具有开断正常负荷和(B)的能力。 A.过载 B.过载、短路故障 C.短路故障 12.供电质量指电能质量与(A) A.供电可靠性 B.供电经济性 C.供电服务质量 13.电压质量分为电压允许偏差、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C)、电压允许波动与闪变。 A.频率允许偏差 B.供电可靠性 C.公网谐波 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A) A.±7% B. ±10% C.+7%-10% 15.当电压上升时,白炽灯的(C)将下降。 A.发光效率 B.光通量 C.寿命 16.当电压过高时,电动机可能(B)。 A.不能起动 B.绝缘老化加快 C.反转 17.我国国标对35~110kV系统规定的电压波动允许值是(B)。 A.1.6% % 18.(B)的电压急剧波动引起灯光闪烁、光通量急剧波动,而造成人眼视觉不舒适的现象,称为闪变。 A.连续性 B.周期性 C.间断性 19.电网谐波的产生,主要在于电力系统中存在(C)。 A.电感和电容元件 B.三相参数不对称 C.非线性元件 20.在并联运行的同一电力系统中,任一瞬间的(B)在全系统都是统一的。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起到保护和安全控制的作用,因此首先应明确所要保护和控制对象的相关情况,涉及的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特点,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其相关概念。这是学习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本书内容的基础。 >>第一节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一、电力系统构成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所)、送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其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称为电力网,主要由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如图1-1中的虚框所示。电力系统和动力设备组成了动力系统,动力设备包括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等。 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多是三相的,且三相系统基本上呈现或设计为对称形式,所以可以将三相电力系统用单相图表述。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电力网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l所示。

图1-1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电力网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一次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还需要配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计量装置、通信和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等。 电力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和电气设备的作用如下。 (1)发电厂。发电厂是把各种天然能源转换成电能的工厂。天然能源也称为一次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等,根据发电厂使用的一次能源不同,发电厂分为火力发电厂(一次能源为煤炭、石油或天然气)、水力发屯厂、风力发电厂等。 (2)变电站(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具有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变换电压和交换功率等功能,是一个装有多种电气设备的场所。根据在电力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升压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根据设备安装位置,可分为户外变电站、户内变电站、半户外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

管理信息系统 (3)

管理信息系统 一、填空题(20’) 选择题(20’) 判断题(20’) 1、信息、数据、两者关系P12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指已被转化为对人有意义和有用的数据。 (2)什么是数据? 数据:是指尚未被整理成被人们理解和使用的形式之前的表示,是指发生于组织或组织所处环境中的原始事实和符号串。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是对人有用、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 判断: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是对数据加工处理后的结果。(T)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T) 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程度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T) 数据是人们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反映客观事物状态特征的符号。(T) 2、文化、外联网、内联网、互联网、万维网P15 (1)什么是文化? ①信息系统文化:从系统的技术、管理和组织维度来理解信息系统。 ②企业文化:即企业假设、价值观和做事方式的基本合集。 (2)什么是外联网? 企业内联网延伸到组织外部授权用户的专用网络称为外联网。公司利用外联网可以来协调与其他公司的业务活动,如采购、设计协作及其他跨组织的业务工作。 (3)什么内联网? 把公司内部不同的系统和网络连接起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内部网络称为内联网。 (4)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全球范围的“网中网”,通过采用统一的标准把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网络和全世界超过230个国家的近23亿用户连接起来。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统一”技术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可创建新产品、新服务、新战略和商业模式。 (5)什么是万维网?

万维网是基于互联网的一项服务业务,使用公认的存储、检索、格式化,以及以网页方式显示互联网信息的标准。网页包含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并和其他网页链接。 3、信息系统定义、包含部分、软件硬件系统作用、维度、维度内容及作用P12 (1)信息系统的定义 从技术角度定义为由若干相互连接的部件组成的,收集(或检索)处理、存储和发布组织中的信息的系统,用以支持组织制定决策和管理控制。除了决策支持、协调和控制外,信息系统还可以协助管理者和员工分析问题、进行复杂对象的可视化和创造新的产品。 (2)系统包含的部分 包含组织内或组织所处环境中的重要人员、地点和事情的信息。 (3)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作用 计算机软件:在信息系统中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一系列精细复杂的、预先编写的指令。 计算机硬件:在信息系统中输入、处理和输出的物理设备,包括各种尺寸和外形的计算机(包括移动手持终端),各类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以及连接计算机的通信设备。 (4)信息系统的维度有哪些? 组织、管理、信息技术。 (5)每个维度的内容和作用。 组织维度:包括人员、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 作用:组织是有结构的,由不同层次和专业任务组成,体现了清晰的劳动分工部门。通过其管理层级和业务流程来协调工作。 管理维度:领导层、战略及管理行为 作用:分析理解组织所面临的各种情境、做出决策并制定行动方案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应该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再造组织。 信息技术维度: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和通信技术 作用:帮助管理者设计新产品和服务、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的再定位和再设计方面,信息技术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电力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 二.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 电力网:由输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组成的网络。 电力系统:在电力网的基础上加上发电设备。 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 三.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多亿,占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生产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同时性,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各环节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过渡过程非常迅速,瞬间生产的电力必须等于瞬间取用的电力,所以电力生产的的发电、输电、配电到用户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 三是集中性,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无论多少个发电厂、供电公司,电网必须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组织纪律,职业品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四是适用性,电力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全社会所有人群,电能质量、电价水平与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密切相关。 五是先行性,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 四、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有220/380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随着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3 kV、6 kV、20 kV、66 kV也很少使用。供电系统以10 kV、35 kV、为主。输配电系统以110 kV以上为主。发电机过去有6 kV与10 kV两种,现在以10 kV为主,低压用户均是220/380V。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网的额定电压一致。实际上,由于电网中有电压损失,致使各点实际电压偏离额定值,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显然,用电设备应具有比电网电压允许偏差更宽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要高出5%,用于补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分为一次和二次绕组。对于一次绕组,当变压器接于电网末端时,性质上等同于电网上的一个负荷(如工厂降压变压器),故其额定电压与电网一致,当变压器接于发电机引出端时(如发电厂升压变压器),则其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对于二次绕组,考虑到变压器承载时自身电压损失(按5%计),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5%,当二次侧输电距离较长时,还应考虑到线路电压损失(按5%计),此时,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五、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MBA全景教程之十)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 第一讲 1.引言 2.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 3.企业管理者与信息系统 第二讲 1.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2.计算机系统组成部分 3.软件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三讲 1.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通信系统的网络功能 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概述 4.结构化开发方法总体思路 第四讲 1.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总体规划 2.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系统分析

3.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系统设计 第五讲 1.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系统实施 2.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3.原型法 4.面向对象的方法 5.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第六讲 1.数据处理系统 2.ERP系统的目标和意义 3.ERP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七讲 1.ERP系统的发展过程--闭环的MRP系统 2.ERP系统的发展过程--MRPⅡ系统 3.ERP系统的发展过程--ERP系统 第八讲 1.ERP的供应链管理 2.ERP电子数据交换 3.ERP业务流程重组 第九讲

1.ERP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2.ERP软件的功能 3.ERP软件的选择 4.ERP系统的实施 5.ERP系统的评价 第十讲 1.决策支持系统 2.专家系统 3.经理信息系统 第1讲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讲重点】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数据和信息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者 ◇管理者与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本课程共讲八个大问题分十讲讲完,这八个问题分别是:第一,概述;第二,计算机处理基础;第三,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

数据通信;第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六,数据处理系统;第七,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第八,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这些设备和其它的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来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德劳顿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电力系统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27题) 1、电网接线有哪几种方式? 答:电网主接线方式大致可分为有备用和无备用两大类。无备用接线方式包括单回的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有备用结线方式包括双回路的放射式、干线式、链式以及环式和两端供电网络。 2、什么叫电磁环网? 对电网运行有何弊端? 什么情况下还不得不保留? 答:电磁环网是指不同电压等级运行的线路,通过变压器电磁回路的联接而构成的环路。 电磁环网对电网运行主要有下列弊端: (1)易造成系统热稳定破坏。 (2)易造成系统动稳定破坏。

(3)不利于经济运行。 (4)需要装设高压线路因故障停运后联锁切机、切负荷等安全自动装置。但实践说明,安全自动装置本身拒动、误动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一般情况中,往往在高一级电压线路投入运行初期,由于高一级电压网络尚未形成或网络尚不坚强,需要保证输电能力或为保重要负荷而又不得不电磁环网运行。 12、电压调整有哪些方法? 答:电压调整的方法: 电压调整,必须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在不同的结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1)增减无功功率进行调压,如发电机、调相机、并联电容器、并联电抗器调压。 (2)改变有功和无功的重新分布进行调压,如调压变压器、改变变压器分接头的调压。 (3)改变网络参数进行调压,如串联电容器、停投并列运行变压器的调压。

13、什么叫不对称运行? 答:任何原因引起电力系统三相对称(正常运行状况)性的破坏,均称为不对称运行。如各相阻抗对称性的破坏,负荷对称性的破坏,电压对称性的破坏等情况下的工作状态。非全相运行是不对称运行的特殊情况。 14、电力系统谐波产生的原因?限制电网谐波的主要有哪些措施?答:高次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力系统中某些设备和负荷的非线性特性,即所加的电压与产生的电流不成线性(正比)关系而造成的波形畸变。 限制电网谐波的主要措施有:增加换流装置的脉动数;加装交流滤波器、有源电力滤波器;加强谐波管理。 15、何谓潜供电流? 答:当故障相(线路)自两侧切除后,非故障相(线路)与断开相(线路)之间存在的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继续向故障相(线路)提供的电流称为潜供电流。

系统工程原理学习总结

系统工程原理学习总结 1.系统工程的含义 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对系统工程的含义有过不少阐述,但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1978年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1977年日本学者三浦武雄指出:"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学不同之点在于它是跨越许多学科的科学,而且是填补这些学科边界空白的一种边缘学科。因为系统工程的目的是研制一个系统,而系统不仅涉及到工程学的领域,还涉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所以为了适当地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除了需要某些纵向技术以外,还要有一种技术从横的方向把它们组织起来,这种横向技术就是系统工程"。1975年美国科学技术辞典的论述为:"系统工程是研究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联系的元素所组成。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个元素之间及元素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系统能从总体上达到最优目标。在设计系统时,要同时考虑到参与系统活动的人的因素及其作用。"从以上各种论点可以看出,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间工程技术,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并取得实际成果,这与一般工程技术问题有共同之处。但是,系统工程又是一类包括了许多类工程技术的一大工程技术门类,与一般工程比较,系统工程有三个特点: (1)研究的对象广泛,包括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现象和组织管理等。 (2)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不仅要用到数、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还要用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医学等与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等有关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因此,系统工程形成了一套处理复杂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使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有系统的整体的观点。 (3)在处理复杂的大系统时,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因为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涉及到人,这就涉及到人的价值观、行为学、心理学、主观判断和理性推理,因而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大系统比一般工程系统复杂得多,处理系统工程问题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和哲理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两种明显趋势。一方面是已有学科不断分化越分越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另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向综合性整体化的方向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系统科学就是这后一发展趋势中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局部与全局关系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在内,能反映事物上述特征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这样定义的系统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系统也就成为了系统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对象。系统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它能把

电路理论基础试卷

二、简单计算填空题:(每空2分,2x14=28分) 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2.如图2所示电路中,电压U ab= V。 3.如图3所示二端网络的入端电阻R ab= Ω。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5.如图5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网络N,在其端口a、b接入电压表时,读数为10V,接入电流表时读数为5A,则其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 OC= V, R O= Ω。 6.如图6所示为一无源二端网络P,其端口电压u与电流i取关联参考方向,已知u=10cos(5t+30°)V, i=2sin(5t+60°)A,则该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Z ab= Ω,吸收的平均功率P= W,无功功率Q= Var。 7.如图7所示电路中,a点的电位V a= V。 8.如图8所示电路中,T为理想变压器,原边与副边的线圈匝数比为1:4,副边线圈接一48Ω的阻抗,则其原边的输入阻抗Z O= Ω。

9.如图9所示电路的时间常数τ=s。 10.如图10所示互感电路中,已知L1=0.4H,L2=2.5H,M=0.8H,i1=2i2=10cos500t mA, 则电压u2= V。 11.如图11所示电路中,已知各电压有效值分别为U=10V,U L=7V,U C=13V,则U R= V。 三、分析计算题: (必须有较规范的步骤,否则扣分,只有答案者,该题得零分) (1、2每题10分,3-6每题8分,共52分) 1.如图所示电路,求R为何值时它能得到最大功率P m,且P m为多大?(10分) 2.如图所示电路,试用节点法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P吸。(10分) 3.如图所示电路,试用网孔法求受控源两端的电压U。(8分)

系统工程基础知识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1、科学系统思想的形成: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用自发的系统概念考察自然现象,其理论是 想象的,有时是凭灵感产生出来。这种普遍的联系和整体性的思想,就是科学系统思想的实质。 2、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系统思想发展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理论。 a)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 的理论。代表人物为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b)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理论,信息与控制等是其 核心,他是继承一般系统论之后,有数学家维纳在20实际40年代创立的。 c)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提取、变换、存储与流通等特点和规律的理论。20世纪60 年代中国科学家学森对系统理论和系统科学的发展有独到的贡献。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1、系统的概念及特点: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系统作为系统原 理论、系统工程和整个系统科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2、系统的定义:系统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 和环境的整体。 3、系统的四要素包括:简称要、环、结、功 a)系统及其要素 b)系统和环境 c)系统的结构

d)系统的功能 4、系统的一般属性简称:整、关、环、目、层 a)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b)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 具有互动关系, c)环境适应性: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 境的变化,并在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除了三个基本的属性之外,系统还具 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5、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a)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 b)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性质的要素所构成 c)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 d)由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 6、系统的类型简称:自然和人造、实体和概念、动态和静态、封闭和开发 a)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所自然形成的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 定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 b)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由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 成的系统。概念系统: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 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物质基础,概念系统往往是实体系统中 枢神经,指导实体系统的行动或为之服务。 c)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动态系统是系统的状态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静态系统则是 表征系统运行规律的模型中不含有时间因素

系统工程学理论知识大总结

系统工程学理论知识大总结

系统工程学理论知识大总结 第一章 1.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 集合性,系统是由许多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系统这特征称为系统的“集合性”。 关联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一特征称为系统的“关联性”。 目的性,系统总是具有特定的功能,管是自然系统还是人造系统,系统的存在都具有特定的,即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人创造的大中型改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一特征称为“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总是存 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 适应环境。 例子(了解) A 集合性 a )计算机系统:硬件(CPU 、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软件、DBMS 等,应用软件),人(user ,操作人员) b )人体系统:脑、四肢、躯干、各部位 c )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工人、教室(建筑物)、设备(教学仪器、科研设备)等 d )汽车:发动机、传动制动系统、轮胎、车体等(司机?) B 关联性 a )人体系统:头脑、四肢、躯干、各部位。骨骼、肌肉、血管、神经连接起来。头疼的原因:感冒、血压不正常、神

经衰弱、心脏供血问题等 b )计算机系统:各个硬件之间相互联结,硬件与软件之间,软件与其它软件之间。 硬件,操作系统,编译软件、DBMS 等,应用软件,人 c )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工人、教室(建筑物)、设备(教学仪器、科研设备) 教师 -------- 学生 (教学,教与学) 教师、学生 -------- 设备 (实验、科研;学习、实践) 教师、学生 ------- 教室 (上课、办公) C 目的性: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工厂则以生产各种产品、获得利润为目的;汽车的功能:交通运输 D 环境适应性:一个工业企业的环境:原材料市场、技术与劳务市场;产品销售市场、协作单位、竞争单位;政府有关业务管理机关;所处自然地理位置和周围商业、治安的社会条件。 企业必须经常了解同类型企业的经营动向、有关行业的发展状态、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等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的经营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3.系统工程: 就是指要依据系统的观点,运用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方法,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组织管理,以求系统与环境的协调和系统整体长期运行的最佳效果。 4.系统工程的特点: (1)系统工程不同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等。它不以某一专门的技术领域为对象,而是跨越各专业领域,研究各行各业中系统的开发、运用等问题。 (2)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工程系统,而且涉及社会经济、环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答案

10 标出图1-10 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自测题(一)----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在答题区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A)。 A、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C、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D、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A)。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特级负荷。 3、对于供电可靠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所有负荷都应当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B、一级和二级负荷应当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C、除一级负荷不允许中断供电外,其它负荷随时可以中断供电; D、一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应尽可能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停电。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B)。 A、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厂用电率、网损率、电压畸变率 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C)。 A、配电线路; B、直配线路; C、输电线路; D、输配电线路。

6、关于变压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对电压进行变化,升高电压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降低电压满足用电的需求; B、变压器不仅可以对电压大小进行变换,也可以对功率大小进行变换; C、当变压器原边绕组与发电机直接相连时(发电厂升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D、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额定电压一般应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1倍。 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A)。 A、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燃料消耗率、建设投资、网损率; C、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D)。 A、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少; C、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D、联合电力系统不利于装设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 9、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是(D)。 A、交流500kv,直流; B、交流750kv,直流; C、交流500kv,直流;; D、交流1000kv,直流500 kv 。 10、用于连接220kv和110kv两个电压等级的降压变压器,其两侧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为(D)。 A、220kv、110kv; B、220kv、115kv; C、242Kv、121Kv; D、220kv、121kv。 11、对于一级负荷比例比较大的电力用户,应采用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为(B)。 A、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B、双电源供电方式; C、单回路放射式接线; D、单回路放射式或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12、关于单电源环形供电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供电可靠性差、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质量好; B、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及线路检修(开环运行)情况下都有好的电压质量; C、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电压质量,但在线路检修时可能出现电压质量较差的情况; D、供电可靠性高,但电压质量较差。 13、关于各种电压等级在输配电网络中的应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D)。 A、交流500kv通常用于区域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B、交流220kv通常用于地方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C、交流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通常用于配电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