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旅游地产:从新加坡克拉码头看历史街区如何与商业完美融合

合集下载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02
新加坡港口经济现状
货物吞吐量
总结词: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近年来,新加坡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 置和先进的港口设施。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吸引了大量国际货物 运输。
主要进出口货物
总结词:多元化
详细描述:新加坡港口的主要进出口货物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化学品、石油产品等,呈现出口多元化特点。这些货物主要 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情况分 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5
目录
• 新加坡港口概述 • 新加坡港口经济现状 • 新加坡港口经济发展策略 • 新加坡港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新加坡港口未来展望
01
新加坡港口概述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是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枢纽 。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成为全球 最繁忙的转运港口之一。
口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加坡港口可以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技术,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港口运营过程中的排放等措施,提升
新加坡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05
新加坡港口未来展望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港口设施升级
计划投资扩建和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包括码头、 航道和仓储设施,以提高货物吞吐能力和效率。
节能减排措施
新加坡港口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装卸 流程等,降低港口能耗和排放。
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 型港口,实现港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04
新加坡港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竞争对手分析
全球港口竞争激烈
新加坡港口面临着来自其他国际港口 的竞争,如中国香港、韩国釜山和迪 拜等。这些港口也在不断提升基础设 施和服务水平,争夺货源。

商业地产培训课件ppt

商业地产培训课件ppt

新天地北里
新天地南里
上海新天地
*
©2009 易居中国 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新天地/建筑设计
旧城改造 保护建筑重建
南里新建购物中心
北里中心广场保留建筑
北里入口重建建筑
新建建筑
重建建筑
保留建筑
图示说明:
石库门标志保留
改造后石库门
石库门阳台
石库门建筑雕饰
新天地在改造过程中主要以保留建筑外层表皮,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的方式使其具有商业功能,在我国尚属首例: 由于石库门建筑部分已经涉危,不宜以结构顶起后的方式改造,方案以拆除部分房屋,并将砖块用于外墙的修补和支弄的铺地; 按其内部按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重新打造,配置自动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系统、宽带互联网系统、污水处理、消防系统等;
垂直交通组织
4. 商业公共空间——中庭
思考: 商业体为什么需要中庭?
中庭作为商业体重要的空间节点,是很好的缓冲空间
中庭在大体量集中型商业和商业街中被广泛应用
上海恒隆广场
上海南方商城
上海-海上海商业广场
上海大拇指商业广场
恒隆广场
正大广场
中庭为半开敞形式
尺度较大、丰富、宏伟、开朗
通高空间易形成宏伟感,利用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形成交错、动态、层次丰富的空间
上海新天地
酒吧餐饮为特色招商引擎启动新天地
*
©2009 易居中国 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新天地/业态分布
业态
租户数
租户 比例
典型租户
餐饮/酒吧
43
54%
上海锦江拉丁餐厅/璐娜西餐厅
服饰专卖
5
6%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1. 欧州成功案例 (3)1.1 英国伦敦里维尔城改造案例分析 (3)1.1.1 背景概述 (4)1.1.2 改造方案设计 (5)1.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7)1.2 瑞士苏黎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8)1.2.1 背景概述 (9)1.2.2 改造方案设计 (10)1.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1)1.3 法国巴黎马雷区改造案例分析 (13)1.3.1 背景概述 (14)1.3.2 改造方案设计 (15)1.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7)2. 美洲成功案例 (18)2.1 美国纽约下城酒吧街改造案例分析 (19)2.1.1 背景概述 (21)2.1.2 改造方案设计 (21)2.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3)2.2 巴西里约热内卢老城改造案例分析 (24)2.2.1 背景概述 (26)2.2.2 改造方案设计 (27)2.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8)2.3 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城中心改造案例分析 (29)2.3.1 背景概述 (30)2.3.2 改造方案设计 (32)2.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33)3. 亚洲成功案例 (34)3.1 韩国首尔兴京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36)3.1.1 背景概述 (38)3.1.2 改造方案设计 (39)3.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0)3.2 新加坡莱佛士初创区改造案例分析 (41)3.2.1 背景概述 (43)3.2.2 改造方案设计 (44)3.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5)3.3 日本东京神田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46)3.3.1 背景概述 (48)3.3.2 改造方案设计 (49)3.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50)4. 总结与展望 (52)4.1 国外旧改成功经验总结 (53)4.2 对中国旧改的启示 (54)4.3 未来发展展望 (55)1. 欧州成功案例汉堡市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文商旅模式大起底(多案例)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文商旅模式大起底(多案例)

随着传统住宅市场陷入低迷,企业纷纷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一系列文旅地产、产业地产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深入。

但是文商旅到底是什么东东,特点和案例有什么,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什么是文商旅复合地产文商旅地产定义:通过文化主题脉络,满足消费客群新消费需求,极具个性化的主题型商业地产模式。

文化作为营造者和价值提升器,诠释的是项目的个性和主题。

旅游作为客流驱动者,带来的是消费需求;文化则作为营造者和价值提升器,诠释的是项目的个性和主题。

因此从商业地产而言,商、旅、文三者扮演不同的角色。

旅游地产中的“都市文化休闲街区”,从商业地产的角度看,往往就是一条“文化商业街”。

从文商旅跨界视角的分类方法,其实可以分为“文化综合体”、“商旅文街区”、“文化旅游大片区”三种类型。

无论何种形态,旅游文化往往都和商业互为表里,即使在度假类型的文化旅游大片区中,“有了充足的人流,也可以建购物中心,把商业装在文化旅游的壳里面。

二、文商旅三结义——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1.以文带旅通过文化注入旅游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及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带动旅游的兴盛。

2.以旅兴商通过旅游促进商业的繁荣。

以旅兴商是指通过旅游项目带来更多的消费客群,人气的聚集能更好的提升项目的影响力。

3.以商成文通过商业组合完美文化要素。

消费需要的多样化正推动着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三大功能的积极融合。

剧场、博物馆、画廊等业态进入文商旅街区,形成与其他购物形态的差异化,又能深化文化主题。

三、用案例说话——文商旅分类和案例1.古典型文商旅项目特点: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岁月洗礼,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本上是“天然而成”。

以古城、古镇、古街为依托,修旧如旧,形成特色风貌区。

承继历史文脉,保持原有风貌,融入现代元素。

2.古典型文商旅地产的个性和共性:个性诸如:反映出鲜明的区域历史文化和习俗、风情;布局和建筑形态等外显形式各有千秋等等.共性诸如:都依托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商业、旅游、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单就商业论商业,就地产论地产)3.项目举例:古典型文商旅地产(1)古典型文商旅地产——豫园“庙、园、市”“释、道、儒”“商、旅、文”——这就是豫园地处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700多年来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上海的根”,是上海特有的人文标志和文化名片。

新加坡克拉码头

新加坡克拉码头

个性 时尚 国际化
医院主题酒吧
蹦极
商展
互动
新加坡商业考察
克拉码头 Clarke Quay
·时尚环保定位 诠释全新空间
ETFE顶棚 ——好像很多把太阳伞把街道遮盖起来 “天使之翼”——喷射自然风,达到街道降温的效果 沿街旱喷 ——充分利用了商店内部空调的冷冻水
新加坡没有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气候潮湿 炎热,如果露天范围都采用空调降温,将产生 巨大能耗。因此,克拉码头采用了被动式环境 控制(passive environmental control)的方式, 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的 条件下,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
新加坡商业考察
克拉码头 Clarke Quay
﹒主题定位:新加坡的时尚地标和国际旅游观光点
休闲+旅游;本地客+游客 一.建筑标志化——跳跃的建筑色彩、不同建筑材质的融合、 标新立异的构筑物、 色彩绚烂的光电效果。
新加坡商业考察
克拉码头 Clarke Quay
二.业态规模化——餐饮45% ,娱乐20%,酒吧20%,零售4%,创意产业办公11% 餐饮部分
新加坡商业考察
克拉码头 Clarke Quay 码头天棚材料选择了可再循环利用的ETFE膜,这造型独特的膜制遮阳设施,象一把把巨大透明的遮阳伞,把建筑、步行街、 行道树全部遮盖,起到了遮阳、挡雨的作用。如此巨大的透明“帐篷”引入自然光线,让街道保持自然风貌,又使码头的休闲商
业活动不受气候的影响,而夜晚绚丽的色彩,则更是极富魅力。
克拉码头 Clarke Quay
设计单位: Sparch Architects 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 项目地址: 位于新加坡河与里巴巴利(RiverValley)路 获奖情况: 2006年Clarke Quay在由东南亚能源 研究中心的节能表彰中,荣获第一名

港口功能发展案例研究

港口功能发展案例研究
经验二:重点带动:多个重点项目,以点带面
重点项目营造体验峰值 引入国际化娱乐项目,结合节点性公共空间,以立体交通整合整个海岸资源,产生 1+1+1>N的联动效应
经验三:传统保留:延续传统行业,通过改造延伸或升级
保留传统体现地域特色 结合现有特色诠释区域定位,有效利用传统设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延伸,体现 地域化,进而实现与周边地方的差异化发展
举措四:改造原有二手市场功能,形成艺术创造与展 示空间,丰富区域价值品味
举措五:以滨河为核心,圈层式划分功能板块,形成 以餐饮娱乐为主,涵盖办公、零食的复合功能。
餐饮 酒吧

酒店

购物
游乐
餐饮酒吧
俱乐部
功 能
大型零售
办公
大型娱乐
案例研究:功能发展模式
深圳前海
坚持产城一体化开发 打造自由信息港
实行多方面的深港合作 制定知识密集型产业目录 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经验四:圈层布局:以滨水为核心,圈层式发展
圈层发展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根据临海距离与发展条件,确立土地价值,将娱乐、文化、餐饮休闲等功能设置在 价值高地,可涵盖办公、零售等复合功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案例研究:旅游开发模式
坎昆-生态保护型
墨西哥的旅游胜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 尤卡坦半岛东北段海滨,总占地60平方 公里,20公路长海岸线,以白沙滩为主
案例研究:功能发展模式
横滨港
一个洋溢历史风情、亲近大海的开放性的城 市人文环境和休闲空间 一个现代商务、文化及居住多功能的中心滨 水区
商业贸易
商务会展
科教文化
休闲旅游
横滨MM21位于东京湾南侧的横滨市内,既是横滨摆脱东京卧城形象、 发展自立商务核心区的要求,又可向南翼疏解东京商务办公的巨大压 力。该项目建于原城市中心附近滨海景观地区,总用地186公顷,总 建筑面积300-400万平方米,规划就业人口19万

文旅融合下历史港口景观保护更新研究——以英国利物浦港口为例

文旅融合下历史港口景观保护更新研究——以英国利物浦港口为例

化氛围,丰富了港口城市的旅游内容,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1利物浦港口的发展历史18世纪末,地理位置的优势让利物浦迅速发展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港口城市之一,并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都市。

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港口设施扩建、改造,至19世纪末,利物浦默西河沿东岸修建成了长达十公里的封闭式船坞群。

20世纪中期,由于船坞容量和淤泥堵塞等问题,利物浦大部分码头、船坞迅速萧条。

加上二战期间的多次空袭,城市内部和许多船坞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战后重建仍无法让利物浦重新振作。

到20世纪90年代,利物浦沦为欧洲最贫困的城市之一,曾经辉煌的码头、船坞等工业遗迹成为城市发展的沉重负担。

2利物浦港口景观更新模式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后,利物浦开始积极探索城市复兴之路。

早期由于因循守旧,多年来始终没有挖掘出自己的优势,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

在近三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利物浦从观念转变开始,其核心是开发城市、港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城市经济复兴;主要采用了“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展开政府与私人组织的合作;坚持遗产引导的再生模式,完好地保护了工业建筑遗产。

经过一系列城市复兴实践,不仅整合了城市肌理,还通过水系构建港口文化,使滨水地带与城市相互连接,利物浦港口开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如今,以阿尔伯特船坞为主的利物浦港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滨水前沿,其占地7.5英亩(约3.04 hm 2)。

改造后的船坞分成外部码头展示区和内部文化艺术展示区。

以坎宁半潮船坞为视点,沿码头岸线望向远处的建筑,高耸的烟囱和柱状塔楼依然矗立,独特的红色仓库群围绕在船坞四周,港口大厦和利物浦大厦成为背景,形成了强烈的海事特色。

摘要 针对历史港口景观不断被破坏的现状及景观同质化问题,文章以英国利物浦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景观保护更新模式,提出我国历史港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文章从利物浦港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港区滨水景观改造、人文景观的修复与打造、文化旅游的融合等方面分析其具体的保护更新模式,总结出以港口景观承载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协调港口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历史港口景观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景观更新策略。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以新加坡城市规划为例拥有马六甲海峡这一无法复制的自然禀赋和高科技、高端服务业的集聚,新加坡的产业优势毋庸置疑。

但是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这却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地方:土地面积仅714平方公里,只比珠海的香洲区稍大,有人称为“跑步一不小心就会跑到马来西亚”的国家,人口和产业却高度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要容纳7300人。

但是经过数十年来不懈科学规划的建设,新加坡却已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究竟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密码是什么?珠海党政代表团经过连日的实地考察,得到了不少启示。

从花园城市到“可感绿化”夜幕低垂,在新加坡海滨湾地区,从最繁华的金沙娱乐城56楼楼顶往下看,只见遍布着数十棵25-50米不等的“超级树”。

这是新加坡政府特意“栽种”的环保人造树,在钢筋搭成的“树干”上,攀援着各种绿色植物,原来这是新加坡解决绿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垂直花园”的妙着。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人造树同时承担着收集雨水、太阳能发电、通风管道等作用,为周边101英亩的温室、226000种植物提供生态能源。

这样的奇思妙想在这里并不鲜见,在机场通向市区的道路两旁,则根据新加坡赤道国家日照时间长的特点,种植了树冠覆盖面积大的“雨树”,偌大的公路竟看似林荫道,没有高速公路常见的炙热和耀眼,给人平添一股清凉感,城市绿化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某个树种“列队”在路边,而是高矮、颜色、姿态各自不同的上百种花草树木错落种植。

“相比珠海,新加坡土地面积小,但可以通过绿色空间的多样化,将绿地分散在各个市民有明显感受的地方,让市民和游客一出门就真切感受到绿地,而不是采取集中建设几个绿地公园的方式。

”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刘太格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据介绍,新加坡还从绿色空间吸引鸟类和其它生物的角度看待绿化,“要吸引更多人才落户,不仅要绿化城市,还要把野生动物也引来。

目前路两旁种植的树木品种单一,但并不适合鸟类玩耍,它们喜欢更错落和多样的绿色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有生命力的现代商业形式在于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兴盛即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成为解决当前千城一面的现象、打造城市名片的极好方式。

然而,能够真正打造出既受游客拥趸、又受业界膜拜的历史街区却是难上加难.新加坡克拉码头作为新加坡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保护性改造开发,于2006年底完工,如今,已实现了当初将其打造成为新加坡首要的餐饮娱乐生活景点的愿景,本文将以之为参照案例,对此类项目的操作关键进行初步总结.克拉码头位居新加坡国家的中心区位,坐落在里峇峇利路和新加坡河旁,总占地50多亩,曾是海上商贸货运交易之地。

克拉码头历史街区由五座保有19世纪原貌的彩色建筑组成,每幢建筑拥有超过60间仓库和店屋,显现出当年码头和仓库历经沧桑的内涵。

但是,克拉码头改造开发给予外界的最大震撼就是,原来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还可以这样创新——01传统VS现代克拉码头的再造开发在原貌修复保护旧建筑的同时,充分根据现代城市的需求对建筑空间外部色彩、灯光、景观,进行了现代创意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协调融合、营造出适合现代城市风貌的独特氛围空间。

老仓库建筑砖瓦材料与玻璃、钢框架、塑料顶棚等材质的强烈对比,正是克拉码头乐于呈现的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而追求时尚、展现个性的特质,也在这群建筑中给自己写下了最完美的诠释。

02 跳跃的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和建筑本身互相依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而没了色彩,建筑就少了增饰,因而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

在普遍的商业建筑应用中,建筑物的墙体都强调运用过渡色,以淡雅色彩为主。

而克拉码头则反其道而行之,用色极尽大胆,暖红色的墙体,配以草绿色的门窗;粉色和天蓝色交织的墙面,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迪斯尼乐园,充满童趣和活悦。

不同的区域也顺应着不同的颜色而区分开来,这些美丽却不张扬的颜色不仅将克拉码头装点得美轮美奂,而且它们也犹如夜晚从餐厅或酒吧内飘出的活力动感的音符一样,将这里的休闲氛围渲染得更加浓郁。

而商业的识别性,也在这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鲜艳色彩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03 光与电的梦幻克拉码头改造的最大创意,在于对现代光电的设计应用。

五彩缤纷、变幻多姿的彩光照明技术,真正让克拉码头的夜晚“越夜越美丽”。

五栋建筑在各色灯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即使稍有距离,也会在这灯光的指引下,成为人们视线的聚焦点。

克拉码头的天棚是它的一大特色,绵延不绝的排布几乎覆盖了整个码头区域,来为气候多变的新加坡遮风挡雨。

白天的顶棚,通透无奇;而一到夜晚,它也开始绽放出迷人的魔力,随着节奏,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极具风情。

人类与生俱来便拥有“向光性”,克拉码头的商业地标效应在这些灯光的映衬下,即刻间得到展示。

加之原本就透视的玻璃幕墙内映衬出的点点星光,休闲氛围在克拉码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04 丰富的业态构成曾经的克拉码头,秉承着传统业态配置特点,着重于零售购物,辅以餐饮、娱乐,缺乏的商业特色。

2006年开始的二次改造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外观的改造,更是对于业态的一次大调整,将原本所占比重最大的零售购物这颗大树几乎全部“砍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餐饮和娱乐项目。

“餐饮45%、娱乐20%、酒吧 20%、零售4%、加之少量办公”组成了如今的克拉码头的业态结构。

可以说它极富创意的改造成就了如今这一堪称经典的商业作品,使其跃然成为了新加坡最顶尖的餐饮娱乐休闲广场。

在娱乐部分,克拉码头除了成功引入伦敦的Ministry of Sound这一世界级的娱乐场所,还引进了其它几个国际时尚娱乐品牌,同时利用周边绿化区引入G-max蹦极跳等娱乐项目。

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行,开业伊始,便轻松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国内外顾客纷至沓来。

在餐饮方面,克拉码头更像是一个世界餐饮的集聚地,有瑞士料理、波斯料理、日本料理、中华料理、古巴料理、印尼料理,不定时地还会举办德国啤酒节等风格各异的活动来吸引人们的驻足。

05 绿色节能环保设计克拉码头在开发中充分运用现代环保科技的创新,实现了对微环境的改造:【扇风系统】面朝河流的克拉码头通过运用“文丘里效应”导入自然风,即当空气从一个比较广大的空间流向比较狭窄的端口时,产生的吸风作用使空气流动自然加速。

加之每个顶棚都装有风扇装置,使得风在到达克拉码头的过程中自然加速,促进街道上空气的流通,既实现了生理上的凉爽感觉,也有效发挥了节能作用。

【“水立方”天棚】码头天棚材料选择了可再循环利用的ETFE膜,这也是北京“水立方”的膜结构使用材料。

造型独特的膜制遮阳设施,像一把把巨大透明的遮阳伞,把建筑、步行街、行道树全部遮盖,起到了遮阳挡雨的作用。

如此巨大的透明“帐篷”引入自然光线,让街道保持自然风貌,又使码头的休闲商业活动不受气候的影响。

【降温“喷水池”】克拉码头喷水池内的水全部来自于地下,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当河面的风吹拂而来,码头的温度会瞬间下降。

创造这舒爽宜人的28摄氏度恒温。

克拉码头摒弃了将产生巨大能耗的露天空调降温,采用了被动式环境控制法,在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的条件下,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的“环保心”。

新加坡克拉码头保护改造实例,带给了我们关于国内历史街区、古镇开发的思考和启发。

早期比较成功的案例,如丽江古镇、凤凰古镇、成都锦里街区等,还有没有继续创新开发的可能?新古镇如大同古城、平遥古城等再造开发还有没有新模式、新思路?现有特色街区如成都宽窄巷子、乌镇等还有没有新的业态创新?本文便在此基础上给与了更多借鉴和分享。

第一对于历史街区、古城镇保护开发的理念要创新。

充分理解历史传统街区建筑等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价值作用,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纯古的东西要保护好,同时也要利用好。

要“以古带今”,利用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吸引带动现代城市发展。

在此宗旨之上,任何创意设计都不为过,而不能不顾及现代城市、现代生活、现代消费模式的变化,一味的强调古、建成一片假古董。

第二不能只重建设形象,不重视持续运营。

现在国内大多历史街区和古城古镇主要由政府主导进行开发,开发中重视形式大于经营、或者疏于后期的管理,导致古城镇很难有持续发展。

需要不断地根据城市发展、内部经营状况进行持续的开发调整。

不仅定期对老建筑外观进行修缮、刷漆;还要对内部经营业态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久的吸引力。

第三整合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品质,才能实现国际营销、吸引国际消费。

克拉码头的设计团队、内部业态核心旗舰店都是国际知名品牌机构。

一方面国际团队保证了项目的特色、标志、和品质;另一方面是他们带来了国际化的市场客群。

同时通过市场客群的宣传效应,实现了项目的国际营销和知名度。

而国内历史街区和古城镇开发,对国际资源整合能力更弱,导致真正持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功项目极少。

第四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与“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国内历史街区与古城镇开发过度求古,不敢在技术或者形式上进行创新,尤其是忌讳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认为是对古城镇形象的破坏,继而对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就更加缺乏。

但事实上,现代科技的合理应用,不仅没有影响、破坏古城镇形象,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古城镇氛围和舒适度,让历史街区更具魅力特色。

第五把握历史街区开发的三大关键环节和阶段。

一是建筑空间复建创新,打造独具文化内涵和形象特色的建筑,如克拉码头老仓库建筑与滨河“莲叶伞”、街顶“水立方”等形成了克拉码头独有的形象标志;二是开发经营业态的复活经营,构建具有独特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业态组合。

三是通过历史街区项目开发带动周边城区整体发展。

克拉码头区区五十亩地的开发,已经带动了周边方圆3平方公里的整体发展。

对比国内历史街区的开发发展,在远期带动发展战略方面,很多项目都考虑极少。

综观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历史街区都有这样的几个基本的成功要点:1、大部分位居城市中心地段地段论在历史文化街区这类产品中,是个必然的存在。

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型,是沉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产物。

在农耕文明或者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时代,码头集市、工厂市镇就是当时最重要的城市聚集地。

随后中国多数城镇的发展,都是在这些老城的基础上进行同心圆式的扩张。

直到近20年内,因快速城镇化大潮的需要,才出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格局。

这种新规划格局就是通过拉开城市结构,兴建基础设施,从而建立现代化的城市都会。

对比近10多年兴建的新城,老城的功能在逐步衰退。

办公、展览、贸易、会展、居住等现代化的功能移至新城,老城功能受制于拆迁压力巨大、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因而逐步转变为文旅、商业聚集的场所。

而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老城功能的集中体现,是不同于新城建设的城市名片。

这里,苏州的建设案例就是个典范。

2、承载着浓郁的城市文化,具备功能的多样性在国际城市规划名著《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对多样性的必要性有段精彩的论述:“一个历史场所的美感应当是由许多建筑的组合并列产生的,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栋就能单独作用的结果。

”其实,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立面形态方面,更重要体现在业态的多样性上。

历史街区的多样性从旅游角度来看,就是给游客更多“淘”的趣味。

在当前城市微旅游爆发的时代,淘各种城市文化的东西,收获眼界和惊喜,将个人从繁琐单调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体悟所在城市的精华与特色,就是一种惬意的微旅游方式。

3、建筑修旧如旧,保护性创新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手法,往往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拆除后再开发。

这是过往最常用的手段。

建筑大师梁思成上书北京政府,要求保护老北平城的故事,就是这种模式最好的记忆。

但是,相比欧洲的历史保护,中国太多的经典已经被这种粗暴的开发模式抹灭。

第二,建筑整治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功能。

修旧如旧,并在如旧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和现代时尚的元素,是所有历史文化街区通行的操作模式。

第三,不做硬件调整,直接改变现有功能。

这是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在操作中,要求建筑的结构、设计模式与即将装入的功能相统一,这种成功配对的概率较低。

4、业态内容大幅置换,与时尚潮流贴近历史文化街区的前身多数是城市的商品集市、庙会、漕运码头、老城厢、工业城市的厂房遗址所在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业态变迁,新兴的商业大多集中在新城核心商业带,原先的商业集市逐步衰退。

改造历史街区首先是整体功能定位的转换。

这种定位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改造成文旅街区;第二,改造成新型居住、办公和商业混合社区。

因此在呈现方式上就有了区别。

文旅街区偏重的是展示功能,体现的是热闹与繁华的氛围;而居住和商业区则以酒店、SOHO、LOFT公寓、特色商业为主,是一种改良的生活方式。

5、商业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经济基础决定文化形态,没有盈利模式的开发是不可能成功的。

目前来看,有几种通行的商业模式:第一,整体租赁,投入资本改造提升,依靠后期成功运营的租金价差,补足前期投入,并获得项目操作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