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感冒良方

合集下载

防风通圣‖“寒包火”,外面有寒邪...

防风通圣‖“寒包火”,外面有寒邪...

防风通圣‖“寒包火”,外面有寒邪...此为个人行医日志,看病读书有感而发,不针对任何个人。

作者赵岩,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

感冒发热第12篇有一种治疗感冒发热的中成药,不仅可以用来治疗感冒,还可以用来减肥,并且不仅中国人用,日本人也用,这种药就是防风通圣颗粒(丸)。

这是一张古方,来源于防风通圣散,是金元时期名医刘完素先生创制。

这种感冒药什么时候可以用呢?通俗来讲就是“寒包火”的时候用,外面有寒邪,身体内部又有热邪。

肌表受了风寒,一派风寒的表现,如发热、恶寒、无汗、身体疼痛。

而体内又有火热之邪,比如口干口苦、口臭、咽喉疼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不通畅。

这个时候,单纯用热药解表或者单纯用凉药泻火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双管齐下才有效。

防风通圣散就可以双管齐下,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生姜、桔梗发散风寒,解表,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清泻内热,大黄、芒硝、滑石、甘草给热邪以出路,由大小便而出,当归、川芎、芍药疏通血滞,白术健脾。

这种情况现代社会很常见,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平时由于饮食油腻辛辣,营养过剩,导致容易上火。

一受凉感冒,就形成这种“寒包火”的状态,外面有风寒症状,里面又有上火症状,如前文所述,此时就可以用上防风通圣颗粒。

但是,这种药一定要平时体质壮实才可以服用,如果平时体质偏弱,就不能服用,这个要注意。

防风通圣的减肥运用最初是源于日本,许多人服用后体重减轻,但是服用周期很长,一般都在3个月至半年。

后来又有学者拿来做研究,证明防风通圣的确有减肥降脂的功效。

后来许多国人也拿来减肥,许多商家也把它当做中药减肥药销售。

但是,防风通圣颗粒减肥只能用于“实胖”,这种人体质壮实,便秘,平时火气旺盛,长痘痘,而“虚胖”的肥胖,平时乏力气短、食欲不佳、大便稀溏,是万万不可以用的。

其实防风通圣颗粒能治疗的疾病有许多许多,只要属于“寒包火”,都有一定疗效,但是这些疾病现代说明书上都没写。

中成药的主治与西药不同,西药写的都是明确的疾病,而中成药的主治是中医“证”,包涵了许许多多的疾病,只要对证都可以用。

三味药轻松治愈寒包火感冒

三味药轻松治愈寒包火感冒

三味药轻松治愈寒包火感冒
禅茶夫中医小课堂第375期
朋友们大家好!
寒包火指肺有郁热、复感外寒所致的感冒,常见症状多为寒热并见,既有恶寒,体痛,咳嗽,鼻塞等表寒现象;又有口干渴,尿黄,大便干燥等里热现象。

今天老王给大家推荐一个代茶饮的好方子。

轻轻松松治好。

组成:
紫苏叶5克,蒲公英5克,生甘草3克
制作:
将三味药代茶饮即可。

功效:
苏叶能够解肌发表,疏风散寒,对于寒包火感冒能够起到提壶揭盖的功效,把表寒散出去。

蒲公英能够清热去火,苏叶辛温,蒲公英寒凉一些,生甘草被誉为国老,调和诸药。

加减:
如果怕冷,全身酸痛,不发汗,这是表寒严重,可以把蒲公英降为3克。

如果嗓子疼严重,黄痰,黄鼻涕这是热重,可以把紫苏叶降为3克。

轻来轻去的患者一两天就好了,严重的几天也好了。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祝福天下人身体康健。

如果您有问题可以留言,
大家相互探讨,利益苍生。

扫码即可沟通。

感冒缠身原本实用的方法、良药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感冒缠身原本实用的方法、良药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感冒缠身原本实用的方法、良药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很多人都有过感冒缠身的体会,无论怎么治,无论吃什么药好像都不管用,原本常用的良药似乎全失效了。

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感冒确实不同寻常,它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属于“寒包火”型的病症。

“寒包火”又名“寒包热”,指的是本来就有肺热的情况,又感染了风寒引起的病症,因此兼有风寒和风热的不适,即“表寒里热”。

什么是“寒包火”?寒包火即表有寒邪、内有郁热,表现出既有大便干、舌头红、高烧、口渴、咽痛的热证,也有怕冷、畏寒、流清涕的外寒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很多家长朋友就不知所措了,无法辨证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或是寒热夹杂。

其实都不是。

这种比较明显的外寒内热,就是我们常说的“寒包火”。

那它是怎么引起的呢?多发于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此时昼夜温差较大,还常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因此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发期(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人体易出现头晕、发热头痛,恶寒无汗、易倦、全身不适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反应。

如果饮食上过于肥甘厚腻、穿着过于厚重等,也会使得体内的内热无法宣泄,越积越多,更会加重“寒包火”的病情,除了会引起寒包热咳嗽、寒包热哮等病症,还会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

一般来说,有可能是因为体内之前的热邪还未散尽,又感受了寒邪。

也有可能是因为病人体内本身就有郁热,还没及时清热就感受了寒邪。

这种听上去很复杂的寒包火其实并不难治,总的思路就是解表散寒的同时清热解毒——散寒和清热同时进行。

表里都要解,寒热都要清。

解表寒时可以用风寒感冒颗粒,清里热时可以用银翘解毒片。

两种类型的药同时用,之间间隔半小时。

具体用药可以自由组合,思路只要是一个解表散寒的药+一个清热解毒的药就可以了。

中药汤剂有:张仲景先生《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

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

(具体可以咨询医生)那小儿推拿要如何调理“寒包火”呢?【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寒包火”感冒,一个中成药搞定

“寒包火”感冒,一个中成药搞定

“寒包火”感冒,一个中成药搞定典型症状:发热、怕冷、口干苦、大便干、嗓子疼、鼻腔热等。

除了风寒、风热感冒,还有一种很常见、但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感冒,就是表寒里热型感冒,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寒包火”。

这种感冒的起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外感寒邪,如果没有及时疏散风寒,风寒入里,引起内热,而引发此种类型的感冒。

比如,有些人着凉了,开始流清鼻涕,过了几天却流黄鼻涕了,这时就要考虑“寒包火”感冒了。

二是身体内热,又外感了寒邪。

比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内热也比较盛,可是有些人过于贪凉,长时间吹空调、电扇,汗腺关闭,内热出不去,又着了凉,就会引发这种外寒内热的感冒。

当然,不管哪种原因引起的,这种感冒的症状都是呈现寒热并见、表寒里热的特点。

比如,会发热,怕冷,全身的皮肤发紧,汗很少,这些就是表寒的症状。

大便干、嗓子疼、鼻腔热、痰和鼻涕发黄甚至发红、舌红苔黄、口干苦,这些都是内里有火的症状。

所以,对“寒包火”的治疗,比单纯的风寒、风热感冒要复杂。

如果用治疗风寒或者风热感冒的药物治疗“寒包火”型感冒,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加重病情。

那么,这种类型的感冒要怎么治呢?中医讲:“病在表者汗之,病在里者清之。

”所以,对表、里都有的病证就必须既散表寒,又清里热。

我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要选择那些能解表清里的药,防风通圣丸就是这样一种表里双解的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出自于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组方由防风、当归、芒硝、薄荷、大黄、川芎、连翘、麻黄、白芍、桔梗、黄芩、石膏、栀子、滑石、白术、荆芥穗、甘草17味药物组成。

组方虽然复杂,但我们可以分组来看:第一组是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它们都是解表药,可疏风散表,通过让身体出汗来疏散外感的风邪,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汗”法。

第二组是石膏、连翘、黄芩、桔梗,它们都是治里药,可以清利头目,清除上焦风热,即中医所说的“清”法。

第三组是大黄、芒硝,这两味都是泻药,能够泻热通便,使体内的实热从大便排出去,这就是中医的“下”法。

实用的风寒风热感冒小验方

实用的风寒风热感冒小验方

实用的风寒风热感冒小验方
风寒感冒小验方:生姜3~5片(如1元硬币大)、葱白3段(留根须) 、淡豆豉3~6克煮汤,开锅后用小火煎煮5分钟即可(久煎效果减退),药液倒出后加入红糖适量(以口感甜甜的为宜)。

主治儿童一年四季的风寒感冒:鼻流清涕,鼻塞,发热,喷嚏时作,咳嗽等症状。

风热感冒方:甜杏仁6g、银花6g、菊花6g、薄荷(后下)3g、芦根9g、淡豆豉3g、竹叶6g,冰糖适量。

加减:咽喉痛再加胖大海6g。

煎煮法:开锅后小火煎熬5分钟,然后加上薄荷,再煎熬3~4分钟出锅。

注意:久煎效差。

主治风热感冒:流黄鼻涕,发热、咽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

寒包火证感冒:甜杏仁6g、银花6g、菊花6g、淡豆豉3g、生姜3片、防风6g。

煎煮法:开锅后小火煎熬7~8分钟出锅。

注意:久煎效差。

主治风寒入里化热,寒热并存,外寒内热证。

症见:鼻流清涕和黄涕相兼,舌苔黄白相兼,既手脚发凉,又咽喉疼痛。

懒兔子第四讲寒包火和暑湿感冒的辨症用药

懒兔子第四讲寒包火和暑湿感冒的辨症用药

懒兔子第四讲寒包火和暑湿感冒的辨症用药云衣云书静苑 4月7日一、寒包火感冒1、寒包火感冒的症状与治疗寒包火感冒是指既有表寒的怕冷、流清鼻涕等症状,又有内热咽痛、发烧、口渴等症状。

治疗原则为:解表散寒、清透郁热,是第三讲中介绍的防风通圣丸的适用范围,也可以用一个解表散寒的药加一个清热解毒的药组合使用。

如果发热不厉害,可以用风寒感冒颗粒加银翘片。

如果里热严重,嗓子剧痛,可以用风寒感冒颗粒加抗病毒口服液或者黄连上清片。

如果开方,疏风解表散寒:紫苏叶6克、荆芥6克、防风6克,高烧但嗓子不痛: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嗓子痛(甚至扁桃体化脓):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选1到2种各9克,湿气阻塞:藿香6克(关火前5分钟后下,保持芳香之气)、厚朴9克、苍术9克,便秘:大黄2-3克,小便不利:芦根15克或栀子9克。

2、寒包火感冒的用药(1)四季感冒片:整体功效为清热解表。

组方中的大青叶是菘蓝干燥的叶子,它的根是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痈肿、痄腮、高热神昏。

(2)儿感清口服液:整体功效为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寒包火感冒同时有点咳嗽可以选用。

组方中的化橘红是广东化州的道地药材,化州的土质含有礞石,具有化痰的作用,因此化橘红具有化痰止咳,理气宽中的作用,尤其是能化老痰、浓痰,此药材珍贵,假的多。

拓展到陈皮,桔皮经过制陈为陈皮,越陈越好,一般3年的陈皮理气化痰功效即可,广州新会陈皮为佳。

如果是假陈皮,还具有桔皮辛烈、走窜、烈的特性,服用后会在胸中走窜,咳得更厉害。

如果头目不清、胸口闷,可用桔皮煮水,一下子冲开。

陈皮不仅止咳,还可与枳实、生姜配伍治疗老痰导致的胸痹、气短或老慢支。

枳实可以通降消化道的七冲门,打开消化的下行通道。

白色的桔络晒干,可疏肝、理气、散郁,配加味逍遥丸使用如有神助,适用肝经经过的两胁、乳房的肝气瘀滞肿痛。

桔核有消乳腺包块、结节的作用,桔叶也可以辅助散包块。

如果开方,用解表散寒的葱白,取5-6根带须的即可。

治“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

治“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

)“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感冒合剂”。

具体方药如下: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银花20g羌活10g 苏叶10g 薄荷6g风寒感冒起病较急,发热,畏寒,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畏寒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黄痰粘稠,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干、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风寒感冒其实只要想办法出汗就行。

比如喝热茶吧,别太浓。

还可以喝生姜汤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

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

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

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

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等特点。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寒包热型感冒咳嗽发热经验组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寒包热型感冒咳嗽发热经验组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寒包热型感冒咳嗽发热经验组方外寒内热型:麻杏石甘+止嗽散+千金苇茎汤临床应用效果不错杏林的人我用过最好的是何绍奇老师的方。

效果很好,机理明确:“冰伏”小议近年来,我看过一些发烧持续不退的病人,初起大都是普通感冒,而医生一见发烧,便不辨表里,径用凉药。

药后高热虽然暂退,过两天又烧起来,甚至持续半月、一月,甚至更久,或者变生他病。

烧虽被暂时压下去,病邪却隐伏起来,这就叫“冰伏”。

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病在表者,即当从表解。

风寒之邪在表,用辛温解表;风温初起,虽然忌大汗,但仍须在清热的同时兼用微辛微温之品透达祛邪于表;若非表里同病,从原则上说,必待表解始可清里,这正是中医学治疗外感病初起的特点所在。

一个三岁小孩名叫高兴,前些天,感冒发烧,无汗,咳嗽,本来略用疏散就可以好的,而医生一见高烧39℃,即输清开灵。

当天烧就退了,但家长还没高兴过来,这个小朋友又烧起来,双颊赤,咳嗽,烦躁哭啼。

我用大剂量麻黄配苏叶、杏仁、黄芩、半夏、石膏、姜皮、桑皮、竹叶、芦根,解表清里。

二服,热始退,咳亦止。

一位老太太,年已八十,偶感时邪发烧,其子(某医院西医)即给输清开灵。

据他讲,前年夏天,凡是发烧的病人,无论男女老幼,他输一个,好一个。

他还认为,清开灵里有板蓝根,不是抗病毒的吗?应该比抗菌素更好。

谁知这一下来,老太太低烧持续两个多月,温度虽然只比正常温度略高,但自觉烦躁不安,背部如有火燎。

我在用药时顺便给他讲了“冰伏”的道理,他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我在国外工作期间,有位姓柳的在比利时开餐馆的上海人,她的孩子二岁,发热,惊厥,外国医生为了退烧,竟把孩子放在冰水里泡,热度却退而复炽。

这真是名符其实的“冰伏”。

我用大剂量麻黄汤加蝉衣、僵蚕,一服即溱溱汗出热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包火——感冒良方
阅:转:分享
寒包火
所谓“寒包火”本是中医对一种外感病理地形象解释,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身体本来有热, 又感受寒邪,症状呈现寒热并见.多出现在冬季.但夏季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长时间呆在温度过低地空调房间,或电扇不离身,或彻夜露宿,往往会引起体表血管、汗腺收缩关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还有地人加上饮食不节,过多地摄入烟酒、高热量食物,更致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而导致“寒包火”型感冒.
预防“寒包火”主要有以下几点:、炎热夏季要保证饮水量.、使用空调时,温度最好是℃左右.大汗淋漓不要直接进空调房或对着电扇吹,必须先换下湿衣,擦干汗水.、夏天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生冷和油腻辛辣地食物.、夏季晚睡早起适当午休,有利于保护自身免疫力.
————两种“寒包火”外感地证治————
杏林居士
所谓“寒包火”既指具有表寒症状,同时又有内热.然临床诊断中,当注意内热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寒包火”是患者素体内热,腠理开泄,卫表不固,偶感风寒而发.此证辨治要点为,发病既寒热并见,非传变所为.治疗要点重在清热,兼顾表寒,方药当顾护肺阴,通利肠府.
第二种“寒包火”属于感伤于寒,入里而化热,由太阳传至阳明,郁而化热者.此证辨治要点为:始发之时但寒无热,阳明热盛但热无寒,潜入少阳寒热往来.治疗要点重在辨证,每一阶段治则各异,方药重点在于病证似传非传之时,需前瞻考虑.
冬季气温偏高,故而内热炽盛,高热不退,必予清退.
我们知道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同类型地感冒须采用不同地治疗方案:
感冒分类主要临床表

治疗原则用药举例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苔薄白、咽痛、痰稀白等;散寒解表;葱豉汤、正柴胡冲剂等
风热感冒:发热重、流黄脓涕、舌红、咽红、咽痛、痰黏或黄等;清热解毒;银翘解毒、双黄连口服液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将孩子地感冒类型分得如此清楚.因为冬春之交发生地感冒或流感(尤其在北方地区),多为“寒包火”型感冒,即“表寒里热”,症状可以有流清涕(风寒)情况,却也有舌红、咽红、咽痛(风热)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会儿流清涕,一会儿又流黄浓涕地症状.此种感冒特殊且顽固,用西医地治疗方法往往较难改善症状,病程可能会拖延~个月之久呢.
“寒包火”地起因
“寒包火”是一种比较特殊地症候,虽然起因是外感风寒,但以下原因也很重要:
◆孩子本为纯阳之体,加上冬季饮食多甜腻,动物性食品偏多,易生内热.
◆冬春之时,室内多开热空调,温暖干燥,久而生火.
◆孩子地衣服穿得过厚,出汗后毛孔开放,一旦感受风寒,风寒束表,内热无法从肌表外泄,就好像一件寒衣把内火包得紧紧地,感冒发生后,不仅会有上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高烧不退地情况.所以,冬春感冒若发高热,多属“寒包火”.
怎样对付“寒包火”?
用对付风寒或者风热感冒地药物治疗“寒包火”型感冒,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加重病情.而我们常用地西药,多为中枢调节、解热镇痛地药物,此类药物也属于散寒解表地感冒药,往往是服药后退烧了,但几小时后体温又升了起来.孩子地病程拖久了,容易发生合并细菌感染等问题,那时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麻烦费钱不说,孩子痛苦,父母也心焦.
★冬春时节,如果孩子罹患感冒,三五日都没有缓解地迹象,或者出现先清涕、后黄涕等情况,请考虑可能是“寒包火”型感冒,尽快带孩子去中医儿科,请医生运用方药治疗.
★对付麻烦地“寒包火”须正确辩证,对症施治,治疗原则为散表寒、清里热.
★感冒合剂,专门治疗“寒包火”,可供大家参考.
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地配方:炙麻黄克杏仁克生石膏克(先煎)、甘草克柴胡克黄芩克、薄荷克(后下)银花克、苏叶克、草河车克羌活克板蓝根克
三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这个只是感冒合剂地基本配方,如果您得了寒包火型地感冒,最好还是让医生根据您地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疗效可能更好.另外周医生还强调,这个感冒合剂地方子主要是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候特点和感冒特点地,对于生活在其它地区地患者,要用这个方子地时候还是要听医生安排,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地患者,用这个方子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一、感冒类型自测:
、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风热感冒.表现为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
、寒包火型感冒.表现兼有以上风寒和风热地几种症状,如发烧、恶寒、无汗、头痛、咳嗽、关节酸痛、鼻涕由清变浊、痰由稀白变粘黄、咽喉肿痛等.
二、本方源自以下经典名方: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克、杏仁克、生石膏克、甘草克.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
、柴葛解肌汤.组成:柴胡克,干葛克,甘草克,黄芩克,羌活克,白芷克,芍药克,桔梗克.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克,甘草克.主治: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三、本方主要药物解说: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地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地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地外感风寒表实证.又因其兼有平喘地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草河车:苦、涩,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热毒蕴结,痰火上炎地咽喉部肿瘤或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梗阻不适,痰浊粘腻,颈淋巴结肿大等.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退热功效很好,而且一般在热退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当剂量.
四、中药煎药方法:
、注意事项:禁用铜、铁、铝等容器,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也可以.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一会.变质或煎糊地中药勿服,以免中毒.
、煎药程序:把药倒在药锅里,先用凉水浸泡至少半小时,在用火煎熬地时候,先用旺火煎,等药锅沸腾了以后,再用小火再煎到分钟.一般分两次煎,头煎和二煎,在二煎地时候,还要加冷水,但是加地水量要少于头煎,加水量一般高于药地三到五厘米,煎熬时间同头煎一样.
五、网友综合地感冒合剂(:炙麻黄克、杏仁克、生石膏克(先煎)、甘草克、黄芩克、柴胡克、羌活克、防风克、板蓝根克、银花克、桑叶克、苏叶(后下).
六、寒包火带咳喘方:麻黄,杏仁,石膏,半夏,黄芩,桔梗,苏叶,甘草,连翘,蝉蜕,知母,紫苑,苏子,射干.
多选用散表寒地麻黄、清肺热地黄芩这一药对组成复方冶疗咳嗽“寒包火”证.马有度指出:第一要着重一个“宣”字.以麻黄为首,取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平喘.麻黄为治疗风寒咳喘地第一要药,特别是辅以苏叶、防风之后,其散寒宣肺之力更强,三药合用,共散表寒,使寒邪不再束肺,肺气得宣,不致上逆,咳喘自缓.第二突出一个“清”字.以黄芩为首,黄芩主治肺热咳嗽,为清泄肺部火热地第一要药,而辅以鱼腥草和连翘,则清肺解毒之力更强,肺热得清,肺气亦清,咳嗽自减,这是治疗“寒包火”咳地第二招.第三体现一个“化”字.选桔梗宣肺祛痰,配法夏燥湿除痰,合而增强排痰之力,并能化解痰与火热相结,防止痰热阻肺,以利肺气宣畅,这是治咳先治痰地原则.第四体现一个“降”
字. 杏仁、紫苑和少量粟壳肃肺止咳,三药配合,体现了“降”逆止咳.前三字用药,散寒宣肺,清热化痰,针对病因病机,重在治本,后一字用药体现降逆止咳,兼以治标.最后还要以一味甘草,既是调和之药,也是擅长缓急利咽止咳之药,合而共奏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最后,再介绍风寒、风热、暑湿感冒地辨证,以及预防和治疗感冒地两个食疗方.
一、风寒: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
二、风热: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
三、暑湿: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四、预防感冒.防风黄芪牛肉汤:防风克、黄芪克、白术克、红枣枚、牛肉克.本方出自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克黄芪,克白术,克防风.
五、治疗感冒.荆芥生姜粥:荆芥(鲜者克、干者克)、淡豆豉克、薄荷克、粳米克,生姜七八片.
——这是我综合在网上查得地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