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感冒病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历.

出院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岁住址:新政镇村社
入院日期:2008 / 出院日期:2008 / 住院天数:天
入院病历简述:
患者因感冒受凉后出现咳嗽、鼻塞,到个体诊所开中药一剂,服后效果不明显,现出现咽痛、恶寒、咳嗽加重,于2008年月日上午来我院内科诊治,经检查收入住院观察治疗。
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经过:抗炎、对症治疗
出院时情况:基本痊愈出院
出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事项:食清淡饮食,注意感冒
入院病历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农已婚
入院日期:2008/ 上午10时病历记录日期:2008/ 上午
住址:新政镇社
病历申诉者:主诉咳嗽、咽喉痛、鼻塞伴腰痛2天
现病史:患者因感冒受凉后出现咳嗽、鼻塞到个体诊所开中药一剂,服后效果不明显,现出现咽痛、恶寒、咳嗽加重,体温37.8℃而来我院治疗,经检查收入住院并观察治疗。
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6.5℃ P80次/分 R21次/分 BP145/72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喉头充血,双肺呼吸音增粗,肝胆脾未扪及,四肢脊柱无畸形,神经系统未查。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治医师;。
病例分析

检查结果
• 1、血常规:WBC 12× 109 /L 血常规: 12× • 2 、透视:右下肺有一边界较清楚, 透视:右下肺有一边界较清楚, 致密度较均匀的底朝外的三角形阴 影。 • 要求:提出初步诊断 要求:
病例二
• 患者,男,20岁,锻炼过程中突感右侧胸痛, 患者, 20岁 锻炼过程中突感右侧胸痛, 气促,偶有咳嗽,无明显喀痰,发热。 气促,偶有咳嗽,无明显喀痰,发热。开 始未予特殊处理,半日来症状逐渐加重, 始未予特殊处理,半日来症状逐渐加重, 随来门诊。 随来门诊。 • 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既往:体健, • 查体:T36.5℃,P98次/分,R28次/分。呼 查体:T36.5℃,P98次 R28次 吸急促,皮肤无黄染,气管略向左移位, 吸急促,皮肤无黄染,气管略向左移位, 右肺叩鼓音,听诊右侧呼吸音消失。心率98 右肺叩鼓音,听诊右侧呼吸音消失。心率98 律齐。腹部查体无异常。 次/分,律齐。腹部查体无异常。 • 1、还要做哪些检查? 还要做哪些检查? • 2、初步诊断是什么? 初步诊8.5× 109 辅助检查:血常规: 8.5× /L ,N65%. •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 胸片:右侧肺野外带透亮度增加,肺 胸片:右侧肺野外带透亮度增加, 纹理消失,右肺压缩约40% 纹理消失,右肺压缩约40% • 患者应该作如何处理? 患者应该作如何处理?
病例一
患者, 患者,男,24岁,因高烧、胸痛3天入院。3 24岁 因高烧、胸痛3天入院。 天前因“感冒” 感觉全身发冷,寒颤, 天前因“感冒”,感觉全身发冷,寒颤,试表 39.8℃,一天前开始感右侧胸痛, 39.8℃,一天前开始感右侧胸痛,深呼吸时加 发病后曾服几次退烧药片,只能暂时退烧, 剧。发病后曾服几次退烧药片,只能暂时退烧, 于发病后第二天高烧仍不退,自觉胸闷、 于发病后第二天高烧仍不退,自觉胸闷、心 到医院急诊.就诊时检查:急性病容, 跳.到医院急诊.就诊时检查:急性病容,精 神欠佳,但神志尚清楚。体温39.5℃ 脉搏102 39.5℃, 神欠佳,但神志尚清楚。体温39.5℃,脉搏102 脉细较弱,呼吸22 22次 血压70 70/ 次/分,脉细较弱,呼吸22次/分,血压70/ 50mmHg,右侧呼吸运动稍受抑制, 50mmHg,右侧呼吸运动稍受抑制,叩诊时右 下肺稍浊,右下呼吸音减弱。 下肺稍浊,右下呼吸音减弱。 1、医生应该尽快做给患者做何处理。 医生应该尽快做给患者做何处理。 还应该做何检查。 2、还应该做何检查。
(完整版)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

(完整版)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概要本文档旨在通过中医的角度,对患者某次感冒的病因进行全面分析,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以下为患者的完整病历分析。
个人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职业:XXXX-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患者表述出现咳嗽、鼻塞、喉咙痛等症状,并且体温升高。
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出现咳嗽、鼻塞、喉咙痛等症状,并且体温升高。
患者没有意识到引发这些症状的特别原因。
既往史- 患有慢性鼻炎,症状偶尔反复发作。
- 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8℃- 咽部:红肿,可见分泌物- 口腔:舌苔薄黄- 脉搏:脉浮中医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诉以及体格检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认为以下因素可能导致该次感冒病情:1. 外感风邪:患者饱受慢性鼻炎困扰,体质较弱,容易感受外界风邪的侵袭。
2. 饮食不节:患者饮食惯不规律,经常过食辛辣、生冷等易损伤脾胃的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
3. 情志不调:患者最近工作压力较大,经常感到焦虑、紧张,情绪波动较大。
情志不调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增加感冒发病的可能性。
中医治疗建议基于以上病因分析,提出以下中医治疗建议:1. 风寒驱邪:根据患者体质较弱和外感风邪的因素,建议使用中药进行驱邪治疗,可以使用桂枝汤或香菇豆腐汤等温中解表的方剂。
2. 调节脾胃:建议患者调整饮食,避免过食辛辣、生冷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且富含养分的食物,如温热的粥类、蔬菜等,有助于健脾胃,提高免疫力。
3. 调节情志:建议患者研究放松技巧,如进行适量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保持情志平和。
随访计划建议患者按照中医治疗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进行随访,以便对病情进行及时调整和评估。
结论本文档通过中医的角度对患者此次感冒的病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基于病因分析提供中医治疗建议。
希望本文档对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以上为中医完整病历感冒病因分析的文档,供参考。
感冒soap病历范例

感冒soap病历范例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30岁•就诊日期:2021年5月10日•主诉: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病历记录【S】Subjective 主诉患者张三来诊,主诉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热。
症状出现约两天,咳嗽频繁,咳痰为白色,咳嗽时有轻度胸闷感。
打喷嚏和流鼻涕频繁,鼻涕呈清涕。
体温测得38.5℃。
【O】Objective 客观资料•体格检查结果:–体温:38.5℃–脉搏:80次/分钟–呼吸:18次/分钟–血压:120/80 mmHg–咽峡炎:轻度充血–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无明显湿罗音【A】Assessment 评估根据患者张三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感冒。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热。
体温38.5℃,咽峡炎轻度充血。
【P】Plan 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以下治疗计划:- 休息:建议患者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 饮食:推荐温热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水分摄入。
- 感冒药物治疗: -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按照说明书用药。
- 咳嗽抑制剂:如氨溴索糖浆,每日3次,每次10ml。
- 鼻塞缓解剂:如盐水鼻水或鼻腔喷雾剂,每日3次,每次2滴或喷雾。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寒冷刺激物。
随访计划•建议张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及时就诊。
•告知张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嘱咐张三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结论该病历是一份感冒的SOAP病历范例,通过主观和客观资料的记录,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和制定了相应的治疗计划。
此范例可以作为医生记录和沟通的参考,有助于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对于类似感冒的疾病,合理地进行治疗和随访,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病情控制。
伤风感冒案例

伤风感冒案例某案例分析:伤风感冒的处理方式伤风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喉咙痛、身体乏力等症状。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探讨伤风感冒的发病原因、处理方式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上班族,经常接触不同人群,冬季期间他遭遇了一次伤风感冒。
以下将详细分析他感冒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式。
1. 发病原因分析:小明的感冒可归因于以下原因:(1)病毒传播:感冒通常是由一种叫做冠状病毒的病毒引起。
这类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当小明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时,病毒就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他体内。
(2)免疫力下降:在感冒前,小明的身体免疫力可能已经处于下降状态,这使得他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2. 处理方式建议:面对伤风感冒,小明应该:(1)休息:伤风感冒会让人体感到疲惫,建议小明休息好,给予身体充分的修复和恢复时间。
(2)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小明可以选择相应的非处方药物,例如解热镇痛药、咳嗽药等,以缓解相关症状。
(3)饮食调理: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饮食清淡为宜,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4)祛病毒治疗:局部用药、漱口液等可以帮助杀灭口腔和喉咙中的病毒,减轻不适感。
3. 预防措施:伤风感冒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小明减少患病的可能性:(1)勤洗手: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在与他人接触之后。
(2)注意呼吸道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
(3)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4)增强免疫力:定期锻炼、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结语:通过对小明伤风感冒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遵循正确的处理方式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伤风感冒的认识,学会正确应对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风热感冒门诊病历模板现病史:患者自述于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体温最高达到39℃左右。
患者曾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西药,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头痛、咽痛,咳嗽有痰,嗓子干燥,喉咙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
辨证分析:本例患者表现为风热感冒,病因为外感风邪,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内生,以致于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症状。
辨证分析为风热表证,证候特点为热邪外袭,气血不通,症状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身痛等。
诊断: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
方药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石膏、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5g。
治疗过程:患者于第二天开始服用方药,连续服用三天。
第一天,患者体温下降至37.6℃,咳嗽、喉咙疼痛明显减轻,头痛、身痛症状消失。
第二天,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喉咙疼痛、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
第三天,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体检正常。
随访:患者于第四天复诊,体检正常,无不适症状,建议继续观察两天,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如果症状再次出现,及时就医。
总结:风热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祛风止痛的方药治疗,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劳累,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感冒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感冒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感冒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25岁。
职业:程序员。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鼻子就跟开了水龙头似的,鼻涕止不住地流,脑袋也晕乎乎的,感觉就像被人敲了一闷棍,浑身不得劲儿,这感冒可把我折腾惨了。
”三、现病史。
患者自述三天前加班熬夜赶项目,当时就觉得有点冷飕飕的,但没太在意。
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感觉喉咙有点痒痒的,像是有只小蚂蚁在爬一样,接着就开始打喷嚏,一个接一个,打得自己都有点懵。
然后这鼻涕就像决堤的洪水,清水鼻涕不停地流,纸巾都用了好几包了。
脑袋也开始犯晕,就像被一团棉花塞住了一样,迷迷糊糊的。
身上没什么力气,软绵绵的,感觉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稍微动一下就觉得累得慌。
还老是觉得发冷,穿再多衣服都觉得不暖和,就想缩在被窝里。
吃饭也没什么胃口,看到平时爱吃的东西都觉得没味道,就像舌头罢工了似的。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也没有过敏史,就是平时工作忙,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有时候忙起来就随便对付两口。
五、望诊。
1. 面色:面色略显苍白,无光泽,就像阴天里蒙了一层灰的天空。
2. 舌象: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就像薄薄的一层霜落在了地上。
六、闻诊。
1. 声音:说话声音有点鼻音,瓮声瓮气的,就像嘴巴里含了个东西在说话。
2. 气息:呼吸比较平稳,但是能闻到有一点点轻微的清涕的味道,就像刚下完雨的那种清新中带着点凉意的味道。
七、切诊。
1. 脉象:诊脉时发现脉象浮紧,就像浮在水面上的一根绳子,紧紧的,这是外感风寒之象啊。
八、辨证分析。
患者因劳累过度,正气不足,又外感风寒之邪,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寒性收引,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清阳不升,就导致了头晕、身痛、乏力。
寒邪犯胃,胃失和降,所以食欲不佳。
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表证之象。
这就好比一个城堡,士兵们(正气)都累了,外面的敌军(风寒之邪)就趁机攻进来了,城堡里的秩序(脏腑功能)就乱套了。
(完整word版)伤风感冒案例

风寒型感冒的症状感冒鼻塞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
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
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风热型感冒的症状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暑湿型感冒的症状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时行感冒的症状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
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
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
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
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
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风感冒病例
“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本为“感受”之意。
元代《丹溪心法▪头痛》中始把“感冒”作为病症名。
如今,感冒在中医范畴中意指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其病情轻者亦称“伤风”或“冒风”、“冒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
另外,在一个时期广泛流行,证候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以冬春季多发,全年均可见到。
因病邪之殊和体质强弱之异,在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
在西医学中,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
临床主要变现为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咽痛、咳嗽等轻度呼吸道症状。
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北方常发生在冬季,南方则多发生在冬季和夏季。
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有自限性的特点。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或咳声嘶哑、口鼻干燥、咽干痒痛;或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或盗汗,头晕心悸,口渴,手足心热等症状。
病因
经云: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感冒虽由外感风邪疫毒引起,然而由于素体不足,自我调节不利,也可以使外邪更加容易侵入人体而造成疾病的产生。
一、外感风邪疫毒
外感邪气疫毒,郁闭太阳,上袭口鼻,以致肺卫失宣而发病。
其中,六淫邪气以风邪为长,善行而数变,非但单独致病,亦可夹杂寒、湿、燥合而为病。
此外《内经》中曾记载一种特殊情况,即冬季受邪,隐而未发,谓之伏
邪,藏于厥阴,至于春季,随少阳之气浮而为病,此情况较为复杂,虽由外邪引起,然而却是由内向外发病,能否称为感冒尚有疑问,故在此不作专门论述。
二、素体不足
素体不足可以有很多种情况,比如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大病初愈,正气未复,或由于饮食失节,起居失常,房劳过度,或由于生活中的琐事引起的情志失调,尝贵后贱,偿富后贫等,均可使机体产生阳虚、阴虚、食积、痰积、血瘀、血虚等病理状态,使卫外能力减弱,而与邪气一同引起疾病。
病机
一、发病
四季均可发病,然而致病邪气与四季不同而大相径庭。
冬季与春季之初多为风寒为病,春季多为风温为病,夏季暑湿致病为多,秋季以燥邪为主。
二、病位
感冒为病,病位于人体与外界最接近的部位,一般有二,一是太阳经之所过太阳者,一身之藩篱,寒邪犯人,若不直中三阴,则首先侵犯太阳经。
二是肺脏,肺脏为水之高源,五脏六腑之华盖,温邪上受,从口鼻而入,则首先侵犯肺卫。
三、病性
寒热虚实均可见到,不仅与外邪性质有关,更与素体强弱有直接关系,入风寒不仅可以传入少阴,使人阳气衰微,或郁而不张,若素体阳气旺盛,寒邪亦可如里化热,形成寒包火的状态。
再比如风温不仅可以开泄腠理,使人汗出过多而阴虚,亦可与体内湿气相合结而为痰蒙蔽心窍。
因此,病性当结合整体,临床仔细判断。
四、病势
疾病的病势由正气虚衰与邪气轻重共同决定。
感冒中,寒邪致病的常见病势有六经传变与直中三阴,温邪致病常见三焦传变与由肺卫直接逆传心包。
由
于同气相感,湿邪易于影响脾的正常运化,而温热亦可影响阳明而共同形成实热或虚热病症。
五、病机转化
寒邪侵犯人体可以按照六经顺序传变,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依次如里,逐渐加重。
邪气在三阳经时,多为实证,热证或寒热交错证,邪气在三阴经时,多为虚症或者寒证。
若人体禀赋不足,邪气可以直中三阴,表现为虚症和寒证。
在三阴经尤其是少阴经时,由于关乎到肾阳,因此最为凶险。
温邪侵犯人体,可由上到下侵犯人体,亦可按照卫、气、营、血的顺序逐渐加重。
在上焦最初由卫气受郁,肺气失宣,入里则可变为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如若禀赋不足,或治疗失当,可是邪气逆传心包,致使邪热内陷,机窍阻闭。
在中焦,邪气侵犯胃经,可使阳明热炽,津液暗耗,津液不足,肠道失运,阳明热结,传导失司。
在下焦则导致肾精耗损,虚风内动。
燥邪侵犯人体,先犯肺卫,表现出肺卫燥热证。
若不及时外解,内郁于肺,则可使燥热化火,灼伤肺络,亦可进一步耗伤肺之阴液而成肺燥津伤证等证。
肺之经络与胃相连,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易下移胃肠,导致肠胃津液亏损,而见肺燥肠热证、阴伤腑实、肺胃阴伤等证。
少数正气亏虚,感邪较重的患者,燥热之邪也可内陷营血,而致气血两燔证,或深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而致燥热津伤等证。
湿温病起病滞缓,缠绵难遇。
随卫分之邪内传,或膜原之邪渐趋脾胃,出现湿热留恋气分,从而形成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的气分证。
可由湿偏重、热偏重、湿热并重三种类型。
因中焦脾胃为三焦气化之枢纽,且湿邪为弥漫性浊气,故病程中可见蒙上留下,弥漫三焦的病理变化,如湿热蕴毒,上壅咽喉,横犯肝胆;湿热下注小肠,蕴结膀胱等证候类型。
若湿温病久不愈,则可以出现日久伤阳或化燥伤阴两种转归。
以上为几种邪气致病的常见传变规律,然而病机的转化不仅在于此,也在于病人本身的具体状态,比如风寒郁闭,其人又素有痰饮,则可以内外合邪,
即是小青龙汤证甚至十枣汤证,并非笼统的词句可以概述。
病机千变万化,外有六淫疫毒,可单独为病,亦可合而为病,亦有未愈而又感他邪者。
内有七情饮食,气血津液,痰饮积滞,夹杂各种条件的虚实变化,数之可千,言之可万。
是故《经》云: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是其谓也。
辨证论治
一、风寒感冒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自古以来便对很多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伤寒的描述提纲挈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所以风寒感冒并不一定见到文中所记载的所有症状。
然而头痛发热,肢节酸痛,却依然十分常见。
风寒感冒较轻者,也可以见到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痰清稀色白等症状。
太阳经为一身之藩篱,为多血少气之经,皮毛属肺,肺主气机,因此太阳经与肺脏共同具有守护肌表的重要功能,风寒郁闭,经络凝滞则肢体疼痛,正气奋起抗邪,则发热恶寒,气机失调,则鼻塞声重。
治xx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感冒
“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之提纲证也。
”此外亦可见到头痛,流浊涕,咽喉红肿疼痛,痰黄黏稠等症状。
风邪属阳,阳邪从阳,必伤卫气。
人身之中,肺主卫,又胃为卫之本,是以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
肺胃具有通调气机津液的功
能,为热邪所迫,则身热、咳嗽、烦渴、痰黄黏稠。
又风温从口鼻而受,壅遏气血,故可见到咽喉红肿热痛。
治xx解表,清肺透邪。
三、暑湿感冒
“暑湿者,恶寒反热,自汗,关节尽痛,头昏目眩,手足倦怠,不自胜持,此并伤暑湿所致也。
”除此之外,也可见到鼻塞流浊涕,心烦口渴尿短赤等症状。
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
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发热,汗出热不解;暑湿犯肺,肺气不清,故可见到鼻塞流浊涕;风暑夹湿上犯,则面垢,头昏胀痛;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尿短赤;暑湿阻滞经络,经络不利,气机不展,故关节尽痛。
治宜清暑祛湿解表。
四、xx感冒
“诸涩枯涸,干劲皴竭,皆属于燥。
”“燥气先伤上焦华盖。
”常可见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甚则咳声嘶哑,口鼻干燥,咽干痒痛,头痛等症状。
燥热之邪犯肺卫,卫阳被遏,邪正相争,故见发热,微恶风寒;燥热伤津,肺气失宣,故见干咳无痰或少而粘,咳声嘶哑等;燥热上扰,经气不利,可见头痛;燥伤肺胃津液,故见口渴鼻燥,咽干痒疼痛等。
治xx甘润,清透肺卫。
五、气虚感冒
主症除却各种邪气的致病特点外,常见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反复发作,稍有不慎则发病。
素体禀赋较弱者如年老人或多病者,气虚则卫表不密,故容易反复发病;气虚体弱,宗气不利,故气短懒言,倦怠无力。
治宜益气解表。
六、xx感冒
主症除却各种病邪的致病特点外,常见盗汗,头晕心悸,口渴,手足心热等症状。
阴虚生内热,故见头晕心悸,手足心热;阴虚津少,故口渴。
治宜滋阴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