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课件PPT)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课件PPT)

4.本病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 支原体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鉴别。
5.常见的并发症是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或) 肺炎。
入院标准
有高热或并发症者。
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1日内完成。 2.病毒分离,X线胸片,心电图。3日内完成。 3.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1周内完成。 4.血清学检查。1周内完成。
2.抗病毒治疗①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 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分2次静脉滴注, 连用3~5日。或利巴韦林片:每次100~200mg,口服, 每日3次。②金刚烷胺片:每次100mg,口服,每日2次, 疗程2~3日。③吗啉胍片:每次0.1~0.2g,饭后口服, 每日3次。
3.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 择药物,在培养结果出来前,可首先选用抗革效标准
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体温正常3日, 为治愈。
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日,方可出院。
出院指导
1.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接触病人 者应戴口罩。 2.中药烧熏、食醋熏闻。 3.接种流感疫苗。
(三)西医治疗 1.发热及全身疼痛的治疗①阿司匹林片:每次0.3~0.6g, 饭后口服,每日3次。②扑热息痛片:每次0.25~0.5g, 口服,每日3~4次,1日量不超过2g,疗程10日。③阿司 匹林赖氨酸粉针剂:每次1支,每瓶用4mL灭菌注射用水 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肌内注射,每日1~2次。
流行性感冒 诊疗指南(课件PPT)
主讲:XX
20XX年X月X日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为我国法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 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故常引起暴发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染。 小儿、老年人、体弱者易并发肺炎。本病属中医“时行感 冒”范畴,乃时令疫病之邪侵及肺卫,使肺卫失宣,肺气 壅闭而出现的疫病类疾病。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都会导致大量的住院治疗和死亡病例,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更为危险。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病情的严重度和传播的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流行性感冒的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在流感流行季节接触过流感患者或在流行地区,并了解其症状、病程和严重程度。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发热、咳嗽、喉痛、流涕、肌肉疼痛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流行性感冒的确诊通常依靠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

二、流行性感冒的治疗1.对症治疗:对于轻型流感患者,通常只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包括:休息、补充水分、适当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有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应避免外出。

2.抗病毒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和重症患者,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那米韦、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3.合理用药: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必须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和副作用,遵守药物使用的指导,不滥用药物。

4.病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病症时,应立即就医。

5.个人防护措施: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所以个人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眼、口、鼻,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停留等。

总之,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轻型流感患者,通常只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和重症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用药,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最后,提醒大家在流感流行季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Influenza)【WS 285-2008】(2008-02-28发布,2008-09-01实施)3 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史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3.2 临床表现3.2.1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

3.2.2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2.3 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2.4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3.2.5 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3.2.6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3.3 实验室检查流感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程参见附录G。

3.3.1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

3.3.2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见附录B和附录C)。

3.3.3 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见附录D)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见附录E)。

3.3.4 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一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详见附录D)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见附录E)。

4 诊断原则如果在非流行季节仅根据临床表现.流感很难与其他病原体,尤其呼吸道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区别,对流感病例的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的诊断依据。

但在流感流行季节,当地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时,具备相应临床表现的可作为流感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分类分型
● 1.单纯型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 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 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 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 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 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 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 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 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 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 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病理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的化生、固有 层粘膜细胞的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致命的流感病毒性肺炎病 例中,病理改变以出血、严重气管支气管炎症和肺炎为主,其特点是支气管和细 支气管细胞广泛坏死,伴随有纤毛上皮细胞脱落、纤维蛋白渗出、炎细胞浸润、 透明膜形成、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充血、间质性水肿、单核细胞浸润的病理改 变。后期改变还包括弥漫性肺泡损害,淋巴性肺泡炎,化生性的上皮细胞再生, 甚至是组织广泛的纤维化。严重者会因为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多为弥漫性肺 炎,也有局限性肺炎。流感病例外周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 巴细胞相对升高,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一般重症患者胸部 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肺炎的程度与细胞介 导的免疫反应有关,但免疫病理反应对疾病影响程度仍未清楚。流感死亡病例中 常伴随其他器官病变,尸体解剖发现,1/3以上病例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 肿以及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两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H1N1、H3N2等亚型。

流感的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流感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流感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流感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流感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痛、干咳等症状。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症状较为剧烈,且病程较短。

在流感高发季节,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患有流感。

其次,实验室检查是流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是否感染了流感病毒,对于流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某一地区出现流感疫情时,医生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的病史、接触史和病毒的传播途径,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

最后,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也是流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流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这些诊断标准,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和诊断流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4—1995前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所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爆发,丙型则多引起小儿散发病型。

在我国虽将该病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但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三菊。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感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流感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应用。

2 诊断原则流感流行时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

如确定诊断则需要分离病毒阳性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

3 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3.2 临床症状3.2.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3.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3.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3 实验室诊断3.3.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3.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

3.3.3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见附录C 中C1)。

ili诊断标准

ili诊断标准

流感样疾病(ILI)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头痛等症状,以及可能有全身肌肉酸痛或疲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症状与流感相似,但 ILI 也可能是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表现。

此外,南方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夏季流感流行高峰,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对于儿童甲型流感的早期诊断,可以进行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

ILI 和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表现:ILI 患者通常表现出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症状,而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则可能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全身不适等其他症状。

2. 病程长短:ILI 的病程通常较短,通常在一周内逐渐缓解,但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病程则可能较长,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3. 病因:ILI 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则可能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

4. 治疗方法:ILI 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如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而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

总之,ILI 和其他呼吸道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在症状、病程、病因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正确识别和诊断 ILI 对于及时有效地治疗非常重要。

流感危重病例判断标准

流感危重病例判断标准

流感危重病例判断标准
流感危重病例判断标准可以根据病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
果以及患者的病史等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断标准:
1. 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患者的呼吸速率增加或出现呼吸困难。

2. 氧饱和度降低:患者的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

3. 心率增加或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增快或出现异常的心律。

4. 体温升高:患者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5. 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出现抽搐、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

6. 严重的疲劳或虚弱感:患者感到极度疲倦或虚弱。

7. 体重下降:患者体重明显减轻。

8. 实验室检查异常:患者的血象、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
等检查结果异常。

9. 病史:患者有慢性疾病史,如心脏病、肺病、免疫系统缺陷等。

在评估流感病例的危重程度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指标,
并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为危重病例。

同时,年龄、病人的整体情况、并发症等也会对判断有一定的影响。

若怀疑患者为危重病例,应及早
就医并进行相应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感冒
【WS 285-2008】
1 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 临床表现
2.1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

2.2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3 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4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罗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2.5 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2.6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3 实验室检测
3.1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3.2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

3.3 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3.4 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繁殖一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1和2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

4.2 确诊病例
4.2.1 流感样病例(发热,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并具备3中的任何一项者。

4.2.2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3中的任何一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