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初论

合集下载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明代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明代画坛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流派,吴门画派不仅在绘画技法上有独特的特点,更在思想观念和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统绘画的研究热潮,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也逐渐引起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吴门画派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艺术风格特点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吴门画派的视角。

一、历史渊源吴门画派起源于明代的江南一带,尤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中心。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为吴门画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代早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北方的文化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江南地区由于得到相对的安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上涌现出了不少有志于文化艺术的士人。

他们追求自然、清新、恬静、舒适的生活境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发扬光大。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吴门画派得以迅速形成并壮大。

而在雅俗共赏的氛围中,艺术家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了明代吴门画派的独特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的形成不仅得益于社会和时代的背景,更得益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艺术家们继承了古代绘画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有别于前人的新的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的一座闪亮的艺术殿堂。

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唐寅、文徵明、仇英等人。

他们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各具特色,更在艺术思想和审美情趣方面颇具个性,为明代吴门画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唐寅(1470-1524):唐寅,字伯厚,号伯厚居士,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人、文学家。

唐寅以花鸟画和人物画闻名,他的花鸟画以风格古拙、笔法质朴见长。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明代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江苏苏州吴中一带为中心。

这个画派在明代时期探索与研究的成果,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吴门画派的发展始于明代初期的嘉靖年间,其代表人物是文徵明。

文徵明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的画家、文人和书法家,他的画作融合了文学和绘画的特点,被誉为吴门画派的奠基人。

他注重文章与绘画的结合,追求画面的韵味和意境,善于运用笔墨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

他的画作风格朴素古拙,富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被广大文人雅士所推崇。

明代中期的隆庆、万历年间,吴门画派发展迅速,崛起了一批优秀的画家。

这些画家在继承文徵明的基础上,吸收了南方画派的传统,融合了南北画的技法,推动了吴门画派的繁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陈洪绶。

陈洪绶是一位既擅山水,又擅花鸟的大师级画家,他的作品具有自然流畅的笔墨,富有变化的构图和细腻的描摹,表现出了景色的韵味和神韵。

他的花鸟画作品更是细腻入微,充满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给人以明快愉悦的感觉。

吴门画派在明代晚期进入了一个高峰阶段,此时的画家独树一帜,风格多样,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唐寅。

唐寅是一位多才艺术家,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题材,尤以山水画最具影响力。

他的画作意境深远,构图独特,笔墨疏密有致,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他尤其善于捕捉山水景物的变化和光影的变幻,使得他的画作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吴门画派倡导“山水雅趣”,强调兼具山水精神和雅致情趣的表现方式。

他们用手法纯熟的笔墨,通过构图的空间布局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江南山水的秀丽和雅致。

他们注重画面的整体风格和氛围,给人一种温婉、安逸的感受。

吴门画派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强调“墨韵”。

他们追求笔墨自由流畅、意境深远的表现方式,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笔墨的极简化和意境的丰富多样,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画风。

吴门画派的画家们更注重表现主观情感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他们不仅注重形象的外部表现,更注重画面内在的气韵和生命力。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已修改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已修改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摘要:明代晚中期的绘画成为了吴派的天下,研究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对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吴门画派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吴门画派的历史背景等内容作为文章的切入点,然后介绍了吴门画派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从非“士”非“隐”的平民文人的艺术特色、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特色、山水画的园林化的特色三个方面探讨了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吴门画派;艺术特色;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1吴门画派我国明代从洪武元年(1368)到祟祯十七年(1644)前后历时276年。

这一时期的绘画,初期以浙派为代表,但是到了中晚期则成为了吴派的天下。

吴门画派起初被称为松江画派,后来被后人合并为吴派。

吴门画派主要是因为吴国在苏州一带建国,苏州的别名也叫做吴门。

吴门是一个画家辈出的地方,自晋到清总共有1220多有名望的画家产生,特别是在明代,出现了一大片蜚声画坛的书家。

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是其中声誉最著者。

吴门画派是松江画派领袖董其昌先生提出的,南村别墅图册题跋中进行了述说。

吴门画派经历了酝酿、兴起、繁盛和衰落几个阶段。

明初至天顺年间(1368一1465)是该画派的滥筋期。

这一阶段,苏州在经历了元末战乱之后,经济、文化虽未完全复苏.但作为江南的鱼米之乡和人文荟萃之地,这里仍是诗人、画家活动的中心。

著名者有王级,杜琼、刘迁、陈汝言、沈良深、沈恒吉等人,被称为吴门画派的前驱。

他们继承元代赵孟顺和“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攒的文人画的传统,并将文人画的衣钵,通过父子、师生、亲友关系的渠道,递接传授。

由于他们的辛勤耕耘,终于在明代中期,使文人画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一1567)是吴门画派的炽盛时期,也就是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文嘉、陈淳、钱毅、陆治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画家活动的岁月,先后将近一百年。

2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明代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兴起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

该画派以吴门地区为中心,以画家、书法家、诗人和文人为主体,以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作特点。

在中国绘画史上,吴门画派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吴门画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明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壮丽,也外祖了实现自与南北画风。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使绘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由于明代南北分治,南画与北画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南画风的主要特点是在继承和发展宋代四大家画风的基础上,强调笔墨的灵动和线描的自由,更注重画家个性化的表现。

而吴门画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吴门画派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吴地胜景的影响。

吴地山水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偏爱的地方。

在明代中期,地处吴地的画家、书法家和文人纷纷涌现,并形成了画家与书法家双重身份的现象。

这些文人画家们游历吴地名山大川,观赏名胜风光,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传神再现在了作品中。

吴地的文人们还极大的推动了文学和绘画的结合,诗画合璧成为了吴门画派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明代中期开始,吴门画派逐渐兴起并繁荣起来。

画家们在山水画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技法风格,吸收了宋、元、南北朝以来的绘画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韵味。

吴门画派与当时南方各地的绘画流派相结合,吸纳了南宗画风的一些特点,同时在笔墨、构图、用色等方面又有所突破和发展。

二、吴门画派的艺术特点1.山水自然:吴门画派的画家们尤其重视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他们对吴地的山川风物深有感悟,擅长于以笔墨表现山水的雄浑壮美,遒劲有力。

他们笔下的山水秀丽婉约,民族特色鲜明,墨色相间,极具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

2.情致悠长:吴门画派的作品在表现山水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文人意境,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这些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墨表现,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思索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他们的画作更富有情致悠长的气息。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吴门画派是中国画史上的一支重要画派,起源于江南一带,尤其以苏州和杭州一带最为兴盛。

自南宋以来,吴门画派在中国画坛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吴门画派也经历了兴盛和衰落,本文将从历史和艺术角度,对吴门画派的兴衰进行深入探讨。

吴门画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吴越国。

在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吴派绘画。

吴门画派兴盛于明清时期,尤以文人画家为主要代表。

这些画家在绘画创作中,不仅注重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与创新,还注重与诗文的结合,形成了一种诗画结合的文人绘画风格。

他们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以笔墨悠远,意境深邃的绘画风格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一大亮点。

吴门画派的兴盛离不开士人文化的影响。

吴门画派的画家多彼时为文人,他们除画外,亦以诗、书、茶等修身养性的方式来陶冶情操。

他们在绘画创作中,常以文学作品或文人墨客的志趣为题材,运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来构图,使作品在形式上更具有意境和情感的张力。

这种绘画方式不仅丰富了绘画表现手法,也使得绘画作品充满了诗意与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吴门画派的画家中以文德昭*、文德昌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他们的作品多以雅俗共赏的形式呈现,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吴门画派的兴盛也离不开地域的独特性。

吴门画派兴盛于江南一带,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对画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南山水秀美,民风淳朴,这里的画家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江南地区也是中国文人墨客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对吴门画派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吴门画派也经历了衰落。

清朝后期,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冲击,传统文人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绘画市场也出现了萧条。

西方绘画艺术的介入和影响,也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影响。

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构图法等新技法和新理念的引入,使得传统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市场和观众。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吴门画派是中国画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画派,它诞生于明代末期,兴盛于清代,被誉为中国画坛上的“巴黎左岸”。

吴门画派以苏州为中心,将吴中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精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随着历史的变迁,吴门画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式微,到了20世纪中期几乎消失在画坛上。

本文将从吴门画派的诞生发展,以及其兴盛和式微的原因进行浅谈。

吴门画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明代末期的明万历、明天启年间,当时苏州以及吴中地区的文化艺术繁荣,形成了以画院为中心的画坛,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可谓是万历之后的画家文征,他对明代前期的吴派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画风。

在文征的影响下,苏州地区的画家们开始形成了一种以墨为主的绘画风格,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同时也吸取了南宗画风的柔和和秀丽之美,形成了吴门画派鲜明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吴门画派注重以文人雅士为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形成了清新秀丽的画风。

清代是吴门画派兴盛的时期,清初的苏州画坛又一次成为南方画坛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画家前往聚集。

在此期间,吴门画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苏州画坛的鼎盛局面。

苏州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笔墨技法和画风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些许的创新和变革,使吴门画派的风格更加清新、秀丽和自然。

在清代,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支持和青睐,吴门画派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画家们在此期间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吴门画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式微。

首先是由于清朝政府对于文人士大夫的打压和排斥,导致了画坛环境的恶化,许多画家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认可,使得吴门画派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是西方绘画及现代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冲击,中国画坛逐渐开始引进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与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吴门画派的传统绘画风格,使得吴门画派的地位逐渐被西方绘画所取代。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吴门画派,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兴起于明清时期,深受江苏吴县地区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得名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在中国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兴盛不久便逐渐式微,淡出了画坛。

那么,吴门画派到底是如何兴盛和衰败的呢?本文将就吴门画派的兴衰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看看吴门画派的兴盛阶段。

吴门画派最初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当时的吴县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这为吴门画派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明代末年的萧瑾所提出的“诗、画、书、印”四艺并重的理念,为吴门画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吴门画派得以迅速崛起,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和代表作品,其创作风格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吴门画派在兴盛时期最为突出的是其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现。

吴门画家擅长以简筆勾勒山石,以淡墨勾勒花草,表现自然界的真实和美好。

他们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追求大自然的意境和灵魂所抒写的意象。

他们的作品自然朴实、真实自然,让人感到一种清新雅致、空灵超凡的意境之美。

吴门画派的兴盛并不长久,其衰败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由于地区文化的衰退,吴门画派的发展环境逐渐恶化。

随着时代变迁,吴县的经济地位不再突出,文化环境也逐渐式微,这为吴门画派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吴门画派长期主张写意和意境的表现,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情感,但在绘画技法上相对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这也使得吴门画派的作品在技法上显得相对单一和呆板,难以适应新时代潮流。

吴门画派内部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地方文化局限,吴门画派的画家们往往缺乏对外界的开放心态,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这使得他们的作品难以与时代潮流相契合。

吴门画派内部也存在着派系之争和学术纷争,这使得画派内部的凝聚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强大的综合力量。

但吴门画派的衰退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反而也给予了后世更多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画也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革,吴门画派的兴衰历程正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学术论坛·美术学艺术教育136ART EDUCATION 2012 · 10众所周知,元代是中国的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期,历代文人学者也一直对元代文人画的技法和思想反复研究琢磨,却忽略了明代文人画在中国画坛的作用以及对后代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

其实,明代最为著名的文人画派——吴门画派,追本溯源与元四家可以说同气相求,注重对文人气质的渲染。

笔者试图以吴门画派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吴门画家生活背景、受资助者的影响以及艺术见解与文化修养方面的阐述,剖析其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生活背景决定艺术成就吴门画派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下形成的所谓文人集团,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直至今日仍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首先,当时活跃的市场经济。

元朝后期统治者极其腐朽,大批画家纷纷举家南迁,苏州开始成为当时绘画的中心。

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自古有着“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而且所处的地理位置又非常特殊,南宋建都临安,苏州是离京都最近的大城市。

后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南京,苏州又一次成为离京都最近的大城市。

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据载起锚地在太仓浏河,苏州成为“通番”(今称之为对外贸易)的窗口。

永乐迁都后,贯通了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物资交流,苏州又成为物流中心。

到明中期,商品经济较前代更加活跃,当统治者疲于宫廷内部斗争时,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诞生,表现在江南市镇经济发展,工商业比重逐渐增加,当时的苏州和与之毗邻的松、嘉、湖地区是全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丝织业、冶炼业、珠宝业、造纸业等行业相当兴盛,纺织印染、苏州刺绣、苏州制扇、玉雕、木雕、漆雕等手工业工艺也刺激了吴门绘画艺术有更新更广泛的改革与突破,需以提高绘画艺术水平和壮大绘画人员队伍来与之相适应。

另外,苏州宜居的自然环境,引得各方人士来苏定居,兴建私家园林成为一种时尚。

园林是绘画、建筑、文学艺术的综合体,显然,画师在筑园时有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如吴门四家中,文征明、沈周各自为其园林作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创作。
关链词: 吴门画派; 兼容并蓄; 艺术
中国绘画自北宋苏轼提出“ 士人画” 开始, 便确 立了“ 士人画” 创作的重要标准。进人明代晚期, 对 于绘画宗派的划分 , 更加越演越烈。“ 至于南北宗 之说, 亦创于明季董其昌, 不但 自己分宗派, 且将古
文人, 不 喜 著 述, 日 被 人 斥 责 而 无 力 反 且 故
抗 1P。 种 南 为 宗 宗 之 实 上 ”13 视 宗 正 的 派 见,际 37 这 ()
是在明代后期出现于画坛。而在此之前虽有文人画 和院画之说, 但也只是文人画家为了强调其在创作 上的主张, 提出了在创作中的一些观点而已, 更何况 在明代中期 , 还曾出现了融南人北的吴门画派。昊 ・ 门画派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将南北 二宗相融会。 吴门画派在艺术创作上, 开创了“ 、行” 利” “ 相 渗, 融会各家之长的局面。虽然吴门画派是以文人 画为主流的画派, 但是吴门画派并不像前代及后世 文人画家那样有着极其严重的宗派、 门户之见, 吴门 画派一方面在绘画中保存了元代文人画的气质, 同 时对宋元文人画那种浑然迷茫的悲凉出世作风, 在 他们的绘画中予以剔除。他们所继承的是元代绘画 中那种画风清新, 抒发文人雅韵的逸人高士的气质。 同时, 南宋“ 院画” 以及“ 浙派” 绘画艺术那种用笔遒 劲, 对物体结构层次分明的刻画效果 , 也对他们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由此, 吴门画派以元代文人画为载 体, 又吸取了宋代院画立意布局、 刻画景物的长处,
人强分宗派。(( , 董其昌的分宗说,禅家有 0 IP 按照 n 7 I0 “
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 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 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 赵伯驹、 伯骤、 以至马、 夏 辈。南宗则王摩洁始用渲谈, 一变钩祈之法, 其传为 张澡、 关、 荆、 郭忠恕、 巨、 董、 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 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 临济儿孙之盛, 而 北宗微矣。要之摩话所谓云峰石迹, 迥出天机, 笔思 纵横, 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 王维画壁, 亦云:
从而出现了“ 变宋化元” 的新画风。 ] ’ [
沈周的绘画具有文人画的特点, 画风除直接师 承于杜琼外,后来博取众长, “ 出人于宋元各家, 主 要继承董源、 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 王蒙、 吴镇的 水墨浅降体系, 又参以南宋李、 马、 刘、 夏劲健的笔 墨, 融会贯通, 刚柔并用, 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 自
‘ 吾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川‘ 董其昌将唐以 ’ ” 即’
后的绘画分为南北二宗, 将水墨谊淡画法的文人画 家比作南宗, 将以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 宗, 自 他 诩为南宗正派。 这种南北分宗的观点带有浓厚的宗派门户的偏 见。从中仍能清楚的看到, 中国绘画在历史上有着 两大传统。即: 文人画和非文人画传统。自唐代到 明代初期, 两大传统从创作方法以及作品面貌而言, 各自始终有着不同的创作原则, 都为中国绘画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的繁荣增添了瑰丽的奇芭。应该说二 者并无熟是熟非或抑北崇南之现象。对于崇南贬北 现象的出现 , 只不过是“ 历代南宗画家多为文人, 故 关于祟南贬北之论著甚多, 北宗画家多为专家而非
9 2
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初论
兰 锐 文章编号 :6 2 64 20 )4 02 4 17 - 8 (07 0 - 9 - 9 0 0
中图分类号 : 109 J2 .
文献标识码 : A
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初论பைடு நூலகம்
兰 锐 (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康定 660 ) 201
京。{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 ; s ] 仇英的确众揽宋元诸
名家画作。虽然他多数作品都以“ 院画” 目标, 为 但 在严谨的绘画中又显示出了一股文秀的气息, 正如 清代方薰在( 山静居画论》 中所说:萧疏简远, “ 以意 涉笔 , 置之沈、 唐画中, 几莫能辩。说明仇英绘画和 ” 文人画家的作品几乎全然同属一类 , 其作品《 溪山 楼阁图》 虽然有“ 院体” 绘画的痕迹, 如遒劲的松枝、 尖峭的山石 , 劲力的用笔。但其 中也不乏有文人绘 画之法。如构图的均衡、 用线虽劲力但含蓄, 刻露之 气较少 , 在皱法中夹带短研, 墨色轻淡, 色调明快, 这 无不显示了文人画对仇英的影响, 换句话说仇英 的 作品无不透露出文雅之气。同时, 仇英还和当时名 噪一时的文人画家文征明等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甚 至合作进行绘画创作, 如在正德十五年 (50年) 12 仇、 文二人合作《 摹李公麟莲社图》 这幅画的题款上 写有 :庚辰秋 日衡山文征明长洲仇英同摹李伯时 “ 莲社图。在这里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跋 , 中说明人 ” 其 物是仇英画的, 山水是文征明画的。根据《 石渠宝 复续编》 的记载, 嘉靖十年(51 文征明和仇英 13 年) 还以书画合壁的方式共 同创作 了绢本设色《 孝经 图》 此画已遗失)仇英作画, 卷( , 文征明以楷书书写 《 孝经》 。此题历史上常为文人画的画题。从此说 明仇英和文征明的关系非同寻常。仇英的绘画在当 时也很受文人的喜好, 并在其作品上题跋, 如仇英的
突出人物。
所画春江图, 精妙人神, 索命题之。遂录二作于后。
对于出身贫寒的仇英来说, 其画虽师法周臣, 脱 胎于“ 院体”但他的绘画作品吸取了文人画家和宋 , 元名家之长。据项元沐之孙项声表说:仇十洲先 “ 生实赵吴兴后一人, 讨论余先大父墨林公韩幕中有 三四十年, 所览宋元名画千有余矣。又得性天之授 , 餐霞吸 霹, 烟火气 习, 为 独 绝 之 品, 无 遂 声重 南
劣论也。[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文人画和非 ” ] ,
文人画是以极其包容的心态加以对待的。从其作品 具体的表现技法看, 无论是水墨还是青绿都是给予 了同样的重视。他的绘画也有“ 粗笔” 细笔” 和“ 两 种面貌, 而且在他的绘画中青绿山水作品占有重要 的地位, 如他在四十九岁时画的( 惠山茶会图》 就是 一幅著名的青绿重彩作品。六十三岁画的《 石湖清 胜图》 则又是 以水墨浅绛, 笔墨工细简淡的作品。 而七十八岁所作著名的( 江南春图) 是他典型的工 笔淡彩作品, 是他细笔的代表作。而他的另一幅作 品《 古木寒泉图》 则是他水墨粗笔的代表, 用笔粗放 刚健, 画面气势磅礴, 江南春图》 与《 相比呈现出其
收稿 日期 : 0 0 - 0 2 6- 5 2 0 作者简介: 兰锐(92 )男, 16 一 , 四川成都人,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 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
万方数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0o七年第四期
9 3
成一家。[( 可以说沈周的绘画既学前代文人 ”  ̄, ] ,
摘 要: 店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 以明代釜其昌等人所言, 主要有“ 文人画” 非文人画, 与“ 两大传统, 利” 印“ 家与“ 家。 行, 各家均按各 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 中期吴门画派的绘昌创作兼容“ 北” 南、 二宗, 稚俗兼俱,利” 行” “ “ 相渗, 形成了 “ 画格不纯” 之局面。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史革, 呈现出“ 兼总条贯, 挽其精徽” 的局面, 并影响到后世的绘
画, 又学南宋“ 院画” 。既有文人墨戏 自娱, 陶写性 情的一面, 又有职业画家刻画精微的一面。在笔墨 上既有“ 院画” 的硬度、 力感, 同时最大限度的“ 又保 留元人的含蓄笔致 , 如较多的中锋用笔和松秀的干 披, 于凝重中显浑厚 ; 墨色酣畅淋漓, 又注意浓淡变
路数完全迥异。从其作品可以看到, 绘画面貌是多 样的。他的创作如同他对历代绘画作品的见解是相
万方数据
9 4
吴门画派的艺术成就初论 一兰

与周臣李唐的区别。他的绘画作品中, 时常出现文 人喜好的清雅之趣的景物, 加之笔墨运用沉墨柔翰 , 给人以清雅、 空灵的感觉, 故令观画者回味无穷, 顿 脱俗念 , 具有移人的诱惑力。从此可以说唐寅的绘 画可比肩沈、 , 文 属吴门一派当之无愧。他既是文人 画家职业化的代表, 又可以谎是职业画家文人化的
一致 的。
化, 气势磅礴而又醇厚苍润。[ %) 6 m沈周绘画中的 1 (
笔墨将宋元各家融为一体, 用笔柔中带刚、 刚中有 柔。多变的墨法, 坚实雄劲的笔法, 使粗笔山水更趋 于雄健苍劲, 凝重浑厚。出人于元人笔墨与宋人丘 壑之间, 终于一改前代文人画的空寂之境, 形成了 “ 粗枝大叶” 而又“ 天真烂发” 的独特风格。从其作 品《 松石图》 中不难看出他“ 变宋化元” 的作风, 画幅 中既有淋漓酣畅的水墨运用 , 又有对树木山林的精 微造型, 于粗中见细, 刚柔相间。已完全脱离前人所 囿。将前人之画法融为 自己的绘画语言中, 并做到 运用变化 自如的境界, 无怪王杯登在( 吴郡丹青志) 中对他有“ 先生兼总条贯, 莫不揽其精微” 的评论。 而文微明同样是兼宗各体, 博采众长的大家, 明 末陈继儒在《 妮古录》 中曾说 :文待诏自元四家, “ 以 至子昂、 伯驹、 董源、 巨然及马夏间三出人。 可以看 ” 出他不但宗师宋元文人画, 也学南宋“ 院画” 。据画 史记载, 他曾经和唐寅一起临摹过不少的南宋绘画 作品, 还题跋品评, 对南宋李唐绘画的造诣甚为推 祟。甚至还将自己收藏的南宋画家夏圭之子夏森的 画作, 让学生王毅祥临摹。从此不难看出文微明的 确同沈周一样, 对宋元画家都是以极大的包容之心 予以继承, 他曾经还这样表述过他对历史上绘画的 见解:余闻上古之画, “ 全尚设色, 墨法次之, 故多用 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 水墨杂出。以故上古之画 尽于神, 中古之画于逸。均之, 各有至理, 未有以优
至于唐寅, 王择登在《 吴郡丹青志》 说他:评者 “ 谓其 画, 远攻李唐, 足任偏师; 近交沈 周, 当半 可 席。 而王世贞《 ” 舜州山人四部稿》 中则说他:伯虎 “ 才高, 宋李营丘、 自 范宽、 李唐、 夏, 马、 以至胜国吴 兴、 王蒙、 黄数大家, 靡不研解, 行笔极秀润, 填密而 有韵度, 惟小弱耳。姜绍书《 ” 无声诗画》 :唐六如 说 “ 画法 , 受之东村( 周臣)” 。从这些记载都可以得知唐 寅绘画师承是极其 的广泛, 他先后宗学 于沈周、 杜 荃、 周臣, 同时又远师元代四家, 绘画综合了南北二 宗之长。画风显露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如果说其作 品《 松溪独钓图》 还是主宋周臣“ 院体” 一路的山水 画, 那么他三十七岁时所作的( 王鳌出山图) 则是在 师承“ 院体” 基础之上融人了宋元诸家的画法, 画风 面貌已有了极大的变化, 此图构图饱满, 山势雄俊, 人物精细, 表现技法上用笔方劲, 山石以小斧劈皱表 现, 保持了“ 院画” 的特征。同时又融进 了沈周、 文 征明之法, 线条秀细, 墨色温润, 画面清润中透露出 雄健之气。唐寅的画虽然一开始就倾向于宋代大师 的风格 , 尤其钟情于李唐、 刘松年 , 这点显 然是不符 合后来南北宗论中的南宗的标准, 因此, 董其昌诸人 将其排斥在南宗之外。然而作为明代中期的唐寅来 说, 除主要师承周臣、 李唐、 刘松年外, 仍然兼学了南 宗所推崇的董源、 巨然、 吴镇。如他的( 沛台实景 图》 虽有李唐之影响, 但画中远处的清描淡染的云 雾, 山峦上的点苔树木, 无不透露出元代文人画家高 克恭的云山, 可以说这是唐寅融南人北的又一佳作。 唐寅韵山水画一眼看去是否很多方面都是出 自 于宋代大家, 但如果详细品味又是乎有着与“ 正统” 宋人之画法不同之处, 画面上那种以草书似的迅速 移动的线条, 透露出对绘画媒介运用 自如的熟练程 度, 这种快笔、 信手、 即兴的暗示 , 不仅是文人画所提 倡的以书人画的体现, 同时也是职业画家经长期训 练所要达到的熟练水准 , 唐寅这种 自发 的“ 不羁 ” 、 “ 率笔” 的应用可从他的《 枯搓鹤鸽》 中体现得最为 明显 , 这种放任挥洒的笔法在后来徐渭的所谓大写 意中才得以见到。唐寅这种融南人北的画风, 虽然 师法于周臣、 李唐, 但从作品所流露出的文雅之气, 又可认为他是将周臣、 李唐“ 文雅” 化了。这在他的 其他画作里也同样得到了体现, 毅庵图》 《 如《 、事茗 图》 《 、春泉小隐图》 从这些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