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明清传世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在中国绘画史上,尽管山水画是较晚出的画科,但却比欧洲风景画要早一千多年。
在画法上,唐代王维提出了“水墨为上”的观念、强调水和墨的相互作用以后,五代、北宋时期风行湿笔浓墨法。
到了南宋,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在熟性绢、纸上运作的水墨交融、连勾带皴的方法。
元代时纸本大行其道,风行南宗山水,又以干笔皴擦的方法别开新局,影响到了明清及明清之后的山水画风。
本文精选了明清著名画家王绂、戴进、吴伟、文徵明、董其昌、恽寿平、王时敏、王原祁 、王翚、吴历等的部分山水画精品,对其作简略介绍。
1.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山亭文会图》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8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
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
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
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
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王绂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师法吴镇、王蒙等元代大家。
他的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
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
但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他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特别是倪瓒、柯九思二人之长,经过长期的揣摩,形成独特风格,飘逸雄秀,纵横洒落。
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画有繁、简两种风格,繁笔线条较长,转折灵活,多用中锋,学王蒙、吴镇笔法。
简笔则干笔、偏锋、皴擦并用,来自黄公望、倪瓒。
画墨竹笔法灵活稳健,含有书法特点,多受文同影响。
知名于明初画坛。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文征明作品特点

文征明作品特点
文征明的作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深刻的思想。
文征明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融合了传统文学方面的理论思想,以及西方浪漫主义、哲学、宗教等思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
二、强烈的情感色彩。
文征明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他把人生的悲、喜、怒、惧等细腻的情感渗透到作品之中;
三、强烈的历史观念。
文征明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历史观念,他把社会的变化、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作品的叙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理解;
四、深刻的反省观点。
文征明通过他的作品来反省和检讨时代的社会状态,表达出他对时代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五、精巧的文笔。
文征明的文笔细腻,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艺术性很强,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六、多元的文体。
文征明的作品采用多种文体,既有新编的长篇小说,又有短文、散文、抒情诗等,展示了他文学技巧的多样性。
总之,文征明的作品独具特色,具有深刻思想、强烈情感、强烈历史观念、深刻反省观点、精巧文笔和多元文体等特点。
简要论述元四家的作品及艺术成就

简要论述元四家的作品及艺术成就元四家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四位画家,包括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他们在绘画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重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沈周,他是元四家中最早出现的一位画家。
沈周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以造型准确、笔墨淡泊、意境深远而著称。
沈周沿袭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强调个性表达和审美追求,常常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其次是文徵明,他是元四家中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位画家。
文徵明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善于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法,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
文徵明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又有奔放豪放的个性特点。
他独创了“文人画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明代画坛的新局面。
再次是唐寅,他是元四家中最具个人特色和最广泛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唐寅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技法独特。
唐寅的绘画风格富有笔力豪迈的特点,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写意的笔法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他的作品在当时非常受到欢迎,对明代的后世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是仇英,他是元四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
仇英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刚劲有力、笔墨精湛、色彩丰富。
仇英在绘画中注重形态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非常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享受。
总结起来,元四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后世的画家和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形式和内涵,更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元四家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后世画坛的宝贵财富。
文徵明的绘画艺术特征及其成就

2012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9,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5期)Total No .285收稿日期:2012—06—20作者简介:张莹(1990—),女,陕西宝鸡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士。
研究方向:国画,美术学。
浅析文徵明的绘画艺术特征及其成就张莹(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文徵明系“明四家”之一,师从沈周,书画方面造诣极为全面,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
其绘画风格雅淡清逸、文秀沉静,构图丰满多样,尤其善于运用“细文”的表现手法,主宰了明清绘画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文徵明;艺术特征;成就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19—03一、文徵明的生平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同,与沈周同为长洲人,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领袖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富有文学才能和书法才能。
早年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不再求仕进,致力诗文书画艺术创作。
54岁时他被荐进京,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仕途险恶,后以身患疾病为由返回苏州,专注于诗文书画。
文徵明一生过着平静优裕的风雅名士生活,主要从事艺术活动,作品表现文雅幽静的审美情趣。
文徵明比沈周的年寿更长,作品数量多、流传广,他晚年名望极高,家人子弟、门生私淑众多,大多也以诗画得名于当时。
二、文徵明的绘画艺术特征(一)浓郁的文人情怀文徵明的文人画多以雅致清高、超凡脱俗为其理想的精神境地,这些山水画中多表现的题材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竹林村舍、石峰奇突,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带有避世的情绪,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人想入仕却又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文征明的艺术成就与人生价值

文征明的艺术成就与人生价值文征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画大师之一,他的艺术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
他融合了诗、书、画三者于一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人画风,这一风格一直影响到现代,被称为“文征明派”。
一、文征明的艺术成就文征明主要以花鸟和山水画为主,他的画作深受收藏家和学者们的赏识。
他的花鸟画以细腻、明快、简练的笔法著称,色彩清新明亮,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山水画方面,将小清新与诗意融于一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更展现出他在诗、书、画方面的全面才能。
二、文征明的人生价值文征明的艺术成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遗产,同时,他的人生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文征明一生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理念,不为时俗所累,不受世态的影响。
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坚持自我,独立思考,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也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
其次,文征明身兼文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和书法家。
这种全面的才能表明一个人在单一领域中往往并不能超越自己,而在有多样化的才能的情况下,人有机会创造出更加完美和综合化的艺术品。
再次,文征明的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他体悟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反思了尘世的虚妄和生命的意义。
他的艺术不止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也在放射着他作为人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关怀。
最后,文征明的生活也带有朴素和内向的特质。
他倡导清净修身,崇尚自然与自由,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在自己的生活中。
这种田园式的温情不但给他本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的个人形象。
三、总结文征明的艺术和人生,都是有价值的。
他的艺术超越了时空的差异,充满了人生的哲思和感悟。
他的人生也是一种艺术,一直激励着我们,教导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坚持自我、勇于创新。
文征明不仅跨越了时代,更留下了给后世人思考和学习的珍贵经验。
明代画家文征明与明代绘画特点

明代画家文征明与明代绘画特点1. 文征明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文征明(1470年-1559年),字子昂,号南石,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出生于江苏无锡,早年曾在南京大书院学习儒学,后以才华出众而被聘为皇室画师。
文征明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尤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作品注重形神兼备,将写实手法与意境表达相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征明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并且在创新中融入了自己的个人理念和感悟。
2. 明代绘画的背景和特点2.1 社会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这个时期社会稳定繁荣,士人地位提高,艺术活动也十分活跃。
2.2 绘画特点明代绘画延续了宋元时期的传统,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 强调写实和表现力:明代绘画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准确描绘,同时也追求表达感情和意境。
画家们通过观察、真实再现以及个人感悟,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作品。
- 重视构图和形式美:明代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善于运用对比、层次和节奏等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
-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明代绘画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场景,也有宫廷宴会、神话传说等绚丽多彩的题材。
不同画家还各自追求风格上的差异,形成了多种不同流派。
3. 文征明在明代绘画中的地位与影响文征明以其卓越才华和个人艺术追求成为了当时绘画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他对于山水花鸟等题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展出了独特而精湛的绘画技巧。
文征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提倡以自然为师,注重细致观察和表现力,这种观念在后来的绘画界影响广泛。
他以真实写实的手法和审美理念,开拓了明代山水画的新境界,并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对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影响外,文征明更重要的是在艺术理念上给了后人许多启示。
他试图将书法与绘画相融合,通过笔墨之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内心体验,注重创作中融入个人思想感悟和审美趣味。
4. 总结明代画家文征明以其独特而精湛的技艺在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明代书画艺术的技法与审美特色

明代书画艺术的技法与审美特色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明朝时期,书画艺术不仅得到了相当高的文化地位,还得到了许多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的重视。
而明代书画艺术,又有哪些技法与审美特色呢?一、技法1. 皴法皴法是一种具有明显浓墨重彩、物象明确的描绘技法,马远的山水画中常用皴法表现山石的肌理,皴法的描绘追求浓淡、涂抹、疏密的平衡关系,使画面更加富有张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洒墨洒墨法是一种用墨水来渲染纸面的技法,其描绘与造型强调一种自然随意的美感,宋徽宗、文徵明都擅长此种技法。
洒墨法的调墨与水份的限制,使表现出的形象具有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反而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3. 走笔走笔是一种用钢笔快速描绘形象的技法,比起毛笔少了磨洋工的过程,较为精准表达肢体动态。
走笔其实是中国画与西洋技法之间的中介,深受明代后期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如李唐、石涛等人都很擅长使用走笔。
二、审美特色1. 合理规划的构图在明代时期,书画艺术家们注重构图的规划。
他们的构图含意明确,画面布局严谨精美,不会因外界因素干扰思路,也不会过分强调壮美或华丽,而是更注重构图的自然流畅。
比如文徵明的《十扇屏风》和唐寅的《莲塘十景》,都采用了合理的构图并融入了自然风景元素。
2. 崇尚个性与造型自由明代艺术家们崇尚个性和自由,在书画的造型上力求突破传统的束缚。
他们希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自我风格的创新,张择端的人物画,倡导信心个性与自由,将传统的人物形象打破重建,塑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风格。
3. 追求形神兼备的创作目标在明代以前,中国的绘画更注重形式于神髓,而在明代,艺术家们更注重形神兼备。
在书画作品中,他们力求将人物、风景和器物的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比如唐伯虎的《荷香扇》、仇英的《梅花白居易图》等,都表现了人物的形神兼备。
总结:明代的书画艺术充满了创新和进步,呈现出了独特的技法和审美特色。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文徵明(1470年-1524年),字太素,号东篱,明代著名文人、画家。
他以文学和绘画双重身份著称于世,被誉为明代最杰出的绘画家之一、文徵明的绘画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笔墨秀丽,构图独特,富有情感和具备丰富的学识背景。
他的绘画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文徵明的笔墨秀丽是他绘画作品的明显特点之一、他通过浓墨重彩的运用,将画面的色彩鲜明而富有张力。
他的线条流畅,柔韧有力,充满生气。
同时,他对墨的运用极为熟练,能够巧妙地创造出不同的纹理和质感,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其次,文徵明的构图独特,善于借鉴传统的构图技巧,并进行创新和发展。
他擅长运用空间的透视和配角的安排,巧妙地安排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他还善于利用对比和对比鲜明的色彩,使画面更加饱满和平衡。
再次,文徵明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现实,更是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他擅长运用笔墨和构图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受,给人一种奇特而深刻的美感。
最后,文徵明的绘画作品富含丰富的学识背景。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通绘画,而且对诗词、历史和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擅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文学、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体验和研究成果,使绘画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文徵明的绘画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
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被誉为“文人画”的代表。
他的绘画风格独特,深受后世文人和画家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后来文人画的新局面,并对现代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文徵明的绘画特点主要有笔墨秀丽、构图独特、富有情感和具备丰富的学识背景。
他以其突出的绘画成就和独特的绘画风格,成为明代最杰出的绘画家之一,并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在后世一直被广为传颂,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浅析文征明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李晓/ 陈炜济南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文征明是明中期著名的画家,是明四家之一。
文征明书法成就颇高,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多种题材,尤以山水画见长,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向高峰。
他注重师法古人,更注重师造化,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本文通过分析文征明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探究文征明独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文征明;山水画;青绿
一、影响文征明艺术发展的因素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主要继承了宋元山水,明初戴进开创的浙派山水画师法宋代画家马远、夏圭,绘画以南宋的院体画风格为主,皴法主要为大斧劈皴,线条厚重。
明中期在苏州兴起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推崇北宋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
明晚期兴起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师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与吴门画派的绘画风格联系密切。
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并不似其他画家一样幼年成才。
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先生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他七岁才能站立,八九岁语言不顺畅,行动迟缓。
文征明九岁时,其父文林就让他跟随吴宽学习古文,后来跟随父亲读书,十九岁因书法较差岁试三等。
文征明因此下定决心苦练书法,大量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每日临摹十本才肯睡觉,二十岁师从沈周习画,二十二岁拜李应祯为师父研习书法。
文征明曾任翰林待诏,但日常工作只是给嘉靖皇帝讲解经传史鉴,这对文征明来说既感觉无所作为又被琐事影响,不能专心画画。
五十七岁时,文征明决定告别仕途退隐山林,回到老家苏州过起了闲适、安逸的生活。
二、文征明各时期的山水画特点
文征明精通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其中他的山水画数量最多。
文征明的山水画题材大多是家乡的自然风光,于山水画中饱含对家乡的眷恋。
文征明山水画风韵独特,十分注重水墨和色彩的运用。
文征明成就最高的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如《万壑争流图》、《绿荫长话图》。
(1)早年绘画风格-古朴文雅
江南水乡秀丽的风景影响着文征明的绘画特点,他的青绿山水文雅且毫无匠气,《烟江叠嶂图》是文征明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
这幅山水画采用平远的构图方法,描绘了烟峦起伏的景色,用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山石树木,对于山川细心描绘,设色浅淡,很少使用浓墨。
文征明早期山水画中的人物和树石都取法赵孟頫,除此之外还学习黄公望、倪瓒、王蒙等画家山水画中浓密的苔点。
文征明的山水画多是描绘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然中提取景色描绘。
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大都有人物的存在,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多了一丝雅趣。
(2)中年绘画风格-色彩奔放
文征明中年时期绘画风格在设色上有所改变,不再是浅设色,而是更加浓郁,随着练习的日益精进,笔法更加老辣,画面体现着文人气韵,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惠山茶会图》。
画面中文人雅士品茶吟诗,有人在林中散步,有人在亭中赏画,整体作品风格青绿重色,在画山石树木中融入了书法用笔,以行书的中锋笔法晕染,偶时用侧峰,对山石用石绿染色,对树干用赭石和藤黄晕染;画面中的人物采用工笔的形式,树石的形态勾勒细致,树木分布有高低、疏密之分,主次呼应,整幅画高雅精致、情景交融。
这种青绿画法是在赵孟頫、钱选的山水风格上的创新之作,装饰意味浓厚,对所描绘对象如松树、山石以写实的手法层次清晰,较少用皴擦,多反复渲染,色彩厚重。
(3)晚年绘画风格-率真野逸
文征明晚年的山水画更具内涵和深意,在构图上愈加复杂,用笔放松自如,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较多。
他晚年的代表作品是《绿荫长话图》,这幅画中两人坐在绿荫树下闲聊,树旁的小路向山间隐去,耸立的松柏线条干枯淡雅,山石的勾勒细腻结实,在构图上具有深远和高远的特点。
这幅图与青绿山水相比很少渲染,树木的用笔凝练,山石放松概括,近景的古树刻画精细,皴法细腻再加以晕染,中景的古松皴擦出了斑驳的树干,茂密的松针用利落有劲的线条显得整个古松越发挺拔。
《真赏斋图》是文征明晚年细笔山水画的代表作品,适时八十岁。
这幅画中描绘了太湖的假石,房屋后的远山、湖泊,在树木林立的环境中,一房屋内二人对坐赏画交谈,童子在火炉前煮茶,真实的画面中没有浓墨重彩,有的是细致的山水、浅绛设色,文征明这样的年纪还能画出如此工细的作品实在不易。
三、文征明对青绿山水的创新
文人画在宋朝经过苏轼的倡导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文人士大夫追捧。
到了明代,以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崛起标志着文人画在画坛中占据着主流地位。
文征明通过临摹古人的佳作,不仅学习画中的绘画技巧,还把对于山水画的思考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他意识到不能只是单纯的模仿,更要注重创新,集大家之长的同时师法自然形成自己的绘画创作体系。
文征明的青绿山水很少用墨,这是借鉴了倪云林的特色。
学习赵孟頫和王蒙时,不是一笔一划地仿照,而是注重心神领会。
他对于元四家的绘画技巧和用色有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身处环境相似,作画风格也相近。
文征明的山水画得到沈周很多指导,他自小就从沈周身边学习,沈周为人磊落、敦厚,文征明不仅学到了绘画技巧、构图方法,还从沈周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品性。
从史料来看,文征明还注重书法入画,对赵孟頫的书法和山水画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将这些绘画语言转变到自己的山水画中。
文征明的山水画主要是青绿山水小景,吸取唐代的装饰感、宋代的厚重感、元代的雅致,他的题材主要是描绘园林景物、江南风光。
文征明的青绿山水在沿袭元四家的基础上还有对赵孟頫的学习,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思想对文征明影响颇深。
他学赵的书法、绘画、构图层层重叠,在文人画家中赵孟頫是最先使用青绿画法的,文征明在他的基础上将浅降与青绿结合,稀释石色颜料,《惠山茶会图》就是运用这个方法来画的。
唐宋以来,青绿山水在颜色上对比强烈,赵孟頫和文征明在此基础上将浅降做底,再施以石青石绿,这样的山水画更加雅致耐看,文征明在山石的皴法上做减法,在树木的皴法上做加法,同时对树木勾形上方圆并重,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
四、文征明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文征明汲取各家之长,将自己的山水画中诗、书、画达到完美的结合。
他继承了沈周的绘画思想,还影响了以董其昌为首的文人画团体。
后世画家对文征明的艺术评价很高,董其昌说“衡山精工古雅,有唐、宋名家风格,胜国画手不足师矣。
”
吴门画派兴盛于明代中期,对清代绘画影响深远,文征明的清秀典雅的画风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足以证明他是十六世纪中国画坛举足轻重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