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

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

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

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

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答案】D

【详解】

海洋地壳的厚度相对大陆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故此题D正确。

知识点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必须的氧气。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3、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生物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即学即练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图中C层B.图中G层

C.软流层D.下地幔

【答案】1.C 2.C

【详解】

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特征,岩浆发源地,地震波特点。

1.读图,图中 A、B、C、D、E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水圈,A错。D是地壳,E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F是地幔,G是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由D、F、G三部分组成,B错。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C对。地震波在F、G 交界面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减为0,纵波传播速度不为0,D错。故选C。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中,C对。图中C层是水圈,图中G层是地核,没有岩浆分布,A、B错。下地幔横波可能通过,是固态物质,D错。故选C。

能力拓展

考法0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

1,地震波的特征和影响

(1)纵波与横波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区别,考试时常常以图表或者现象描述的形式出现。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三个圈层的名称和位置

(2)三个圈层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软流层的位置和特征,考试时常常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

(3)岩石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圈层,考试时经常考查它和地壳的区别。

【典例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B

【详解】

纵波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横波无法传播,因此震中的船只能上下颠簸,选B 。

考法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和水圈本节只是简单介绍主要特征,具体内容在后面章节呈现。 (2)生物圈是一个特殊的圈层,它依赖于其他圈层而存在,同时将其他圈层有机的联系起来。

【典例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A 、B 、C 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中生物圈是特殊的一个,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图中的A 圈层明显具备这一特征,排除A 、C 。B 和C 一个是水圈,一个是岩石圈,岩石圈的密度明显比水圈大,应该位于该图最底部,故选D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就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分层提分

1.图中()

A.E为纵波,F为横波

B.E波在约2900千米深度完全消失

C.F波在约2900千米深度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D.地球在约2900千米深度以下为固态

2.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答案】

1.B

2.B

【分析】

1.地震波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所以E为横波,F为纵波,A错误;在古登堡界面以上,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古登堡界面处(约地下2900km),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之后缓慢增加,B正确,C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古登堡界面以下为液态,D错误。所以选B。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中,②圈层为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

地球物理学家对天然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研究证明,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圈层结构。在各圈层间都存在着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界面(或称不连续面),其中最重要的界面有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它们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一地幔D.④—软流层

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的抗震系数

【答案】

3.A

4.A

【分析】

3.根据图中地震波变动,横波和纵波经过①层波速增快,应为是地壳;A正确。经过②③分界面时,横波迅速消失,纵波迅速下降,因此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B、C、D错误。故选A。

4.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振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正确。与B、C、D关系不大,故选A。

【点睛】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5.中国神话故事《封神榜》中的土行孙具有遁地能力。假如他从某处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答案】D

【详解】

本题以《封神榜》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顺序。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在穿越地心前,从地表向下,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故直选法选D。

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详解】

地震波速度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若发现石油,则横波会消失,纵波波速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图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下降,有可能有石油的存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30日12时50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67度,东经98.31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

B.②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④圈层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

D.⑤圈层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7千米

【答案】

1.A

2.B

【分析】

1.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33干米,所以本次地震发生在地壳,位于图中①处地壳,A正确。②是上地幔、③是岩石圈、④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BCD错误,故选A。

2.关于地球內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②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正确。①是地壳,岩石圈为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A错误。④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包含软流层,C错误。③圈层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平均厚度远远超过17千米,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有关知识。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判分为三个基本

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018年当地时间6月10日11时35分,位于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市的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出现剧烈喷火,火山灰在樱岛火山上空形成巨型烟云,十分壮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只由岩石构成B.岩石圈属于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5.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6.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外核

【答案】

4.C

5.B

6.C

【分析】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B错误。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一定空间和养分,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误。故选C。

5.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高度物质不同,温度不同,运动状态不同。A错误。水圈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下部、岩石圈上部,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产生复杂的联系。D错误。故选B。

6.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部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地球内外部圈层名称多,要通过示意图识记地球内外部的圈层结构。

7.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和“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

(2)图中C-F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C表示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

(3)图中D处,地震波B速度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D面以下的E物质状态为____态,D面是____界面。C与D之间的圈层是____,地壳的平均厚度为____。

(4)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答案】横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突然加快。突然变小液态或熔融状态古登堡地幔17千米D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有关知识。

【详解】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横波。波速为4-7KM每秒,只能在固态传播。

(2)图中C-F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C表示莫霍界面界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其判断依据是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突然加快。

(3)图中D处,地震波B速度突然变小,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D面以下的E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因为横波已经消失。D面是古登堡界面。C与D之间的圈层是地幔,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33.千米海洋7千米。

(4)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因为莫霍界面以上的都是地壳。地壳在海洋中较薄,不会缺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而已、软流层不止②。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煤矿资源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较浅

【答案】D

【详解】

A项,由图可知①处莫霍界面深度最深、地壳厚度最厚。故A项错误。B项②处莫霍界面深度较浅,即地壳厚度较薄,且位于河流附近,可能有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堆积。故B项错误。C项,③处莫霍界面深度大于②、④处,地壳厚度更厚,相应地幔深度更大。故C项错误。D项,④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故D项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3.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答案】

2.A

3.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2.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3.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 错误。

2010年3月以来,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太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小题。

4.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答案】

4.B

5.A

【分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地球外部圈层。

4.读题干材料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位于北极圈附近,且主要位于北极

圈以南,该纬度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影响,可将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B正确。故选B。5.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首先是蔓延的火山灰物质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局部图。

材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0月30日19时51分,爱琴海海域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5千米。由于地震发生在爱琴海海域,导致土耳其与希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强震还一度引发小型海啸,使沿海城市很快出现海水倒灌,街道瞬间被海水淹没,让人心惊胆战…。

(1)材料一中①、②两层构成地壳,请简要说明地壳的组成和特征。

(2)材料一中③是界面,请描述地震波在经过该界面时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

(3)材料二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哪个圈层。

(4)根据材料二中震源位置,判断此次地震所属的地震带是哪个?

【答案】(1)由岩石组成,坚硬,厚度不均。

(2)莫霍界面横波、纵波的波速均突然增大。

(3)地壳

(4)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分析】

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局部图和爱琴海发生地震为材料,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5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厚度不均。

(2)读图可知,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该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莫霍面处速度均加快。

(3)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6.5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所以地震震源位于地壳。(4)该群岛位于地中海地区,地球上有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此次地震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根据天然月震和人为地震波提供的资料,研究认为月球有着与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科学家推断由斜长岩组成的高地月壳和由玄武岩组成的月海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5千米。月幔的部分占了月球一半以上的体积,自月壳之下至少可以延续至1000千米的深度,物质密度一般超过3.5克/立方厘米,主要由辉石、橄榄石组成,推测温度约为500℃。月核是月球的中心区域,温度大致在1000~1600℃之间,很可能是熔融状态或液态,厚度约700千米,根据推测可能是由铁、镍、硫和榴辉岩物质构成的。

(1)自月面向下月球的内部圈层依次是________。结合材料,确定你认为能体现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的两个比较项目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科学家确定距月面65千米处为月球内部圈层的一个分界面的依据。

材料2 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不同,它不仅毫无绿色植被,也没有空气,没有海洋,昼夜温差近300℃。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经常遭受太阳风、陨石的猛烈撞击,侵蚀是非常巨大的,月面向下1000~2000米范围内主要是月壤和岩石碎块。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约两千克月壤样本返回地球,完成月球“挖土”之旅。

(3)月面向下1000~2000米范围内主要是月壤和岩石碎块,试推测其成因。

(4)推测月壤与地球土壤组成物质的差异。

【答案】(1)月壳、月幔、月核温度、厚度、物质组成。

(2)距月面65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由此推测其两侧物质有较大差异。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使月岩崩解;太阳强辐射、太阳风以及宇宙线的轰击,促使岩石碎裂;陨石撞击作用使基岩和陨石破碎。

(4)月壤中缺少空气、水分和有机质,但矿物质的含量比地球土壤丰富。

【分析】

考察月球内部圈层等相关知识。

【详解】

(1)由材料可知,自月面向下的圈层结构:月壳、月幔、月核。特点是月幔有辉石、橄榄石组成,温度500℃,由斜长石和玄武石组成的月壳,且材料中给出了月核的温度和厚度。

(2)依据就是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在地下65千米处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该处存在不连续面。

(3)月壤和岩石碎块的形成原因: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强烈,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被小行星撞击,形成了很厚的月壤和岩石碎块。

(4)考察土壤的组成,土壤一般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所以月球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少空气、水分和有机质,但是月球上的矿物质含量比地球上丰富,所以月壤中缺少空气、水分和有机质,但矿物质的含量比地球土壤丰富。

2021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 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2.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B) A.对电磁波的研究B.对地震波的研究 C.对声波的研究D.直接观察 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岩石圈就是地壳,与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没有关系 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也较密切。

4.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 A.海洋B.盆地 C.平原D.大陆断层 解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5.岩石圈是指(C)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解析: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位于地面和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解析: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 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 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 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 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 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答案】D 【详解】 海洋地壳的厚度相对大陆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故此题D正确。 知识点0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必须的氧气。大气圈中的各种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3、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在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地球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生物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即学即练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巩固提升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含①,故丁符合。 2.D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3~4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壳 D.地核 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3题,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表数百米内,远远小于地壳厚度,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第4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球内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4.A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传播速度比③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和②属于地壳 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 D.内外核之间 5题,地壳是莫霍界面以外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①和②属于地壳。第6题,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界面。 6.C 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千米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地球圈层有( )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学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传播 速度 能通过的介 质 共性 A表示横 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 所通过物质的 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 波较快 固体、液体、 气体 (3) 深度波速

2. (1)界面:图中C为莫霍面,D古登堡面。 (2)圈层:图中C、D之间为地幔,C以上为地壳,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温馨提示] 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2.水圈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分类:根据其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3)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特别是陆地水。 3.生物圈 指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错误!错误!错误! --—--—- 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4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多次最大震级达里氏6.5级强烈地震,截至当地时间15日凌晨1时,监测到54次余震。据日本NHK最新消息,目前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950余人受伤。 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

高三地理精选易错题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77题综合题含答案和解析)

高三地理精选易错题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77题综合题含答案和解析) 1.读“经纬网图”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位置:甲。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有_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__。 (3)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 (4)右图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 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

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 当地震波运动至莫霍界面处时,纵波与横波的波速都会,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称之为地壳,请据图分析陆地部分地壳厚度的特点。 3.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 ,B1 ,D ,F 。 (2)C是层,这里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用字母表示) 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雅安地震相关资料。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甲乙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 A.玉树 B.雅安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四川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________(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雅安地震的震源位于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地球内部局部地区地震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地震波,正确的是( ) A.甲为横波,传播速度高于乙波 B.甲为纵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乙为横波,传播速度持续加快 D.乙为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图中①层是( ) A.软流层 B.地球外核 C.岩石圈 D.上地幔顶部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圈层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为生物圈 B.②圈层中陆地的厚度较海洋大 C.纵波不能穿过③圈层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厚度分布均匀 B.②层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层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6.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减慢 B.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圈层,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连续加快 C.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快 D.经过乙后,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减慢 下图为辽宁省鸭绿江上游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 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 8.图示景观说明了( )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C.图示圈层受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 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第9题。 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同步课时作业(4)地球的圈层结构 1.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图中a表示( ) A.地核 B.软流层 C.地壳 D.地幔 (2)有关a、b、c三个圈层之间的界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为古登堡界面 B.a、b之间界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 C.b、c之间为莫霍界面 D.b、c之间横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完全消失 3.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上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4.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处,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1)干热岩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 A.受气候的影响小 B.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开发技术要求高 D.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5.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此次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 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含解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定位 1.结合地震波曲线图,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区域认知)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形象记忆法: 地球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 思考1 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提示: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中只有纵波通过。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 口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 大陆厚,大洋薄;高山厚,平原薄;海岭厚,海沟薄;高处厚,低处薄。 2.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图中H为地壳,G为地幔,E +F为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 (1)区别: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是地表至软流层,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 (2)联系:岩石圈包括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完成3~4题。 3.b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4.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2022陕西宝鸡期末)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 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 6.壶口瀑布形成的过程,说明了()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 C.图示圈层受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 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若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8.若此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千米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9.(2021浙江温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地球不同的圈层结构。

(1)Ⅰ圈层的名称是,该圈层厚度适宜是因为地球的体积和适中。 (2)Ⅱ圈层的名称是,其厚度与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具有(正、负)相关性。该圈层和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3)Ⅲ圈层的名称为,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划分,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4)Ⅳ圈层的名称为,由于波不能在该层中传播,表明该层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态。 能力素养提升练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图中任意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 1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千米处可以表示()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1.4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一、选择题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l~2题。 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B.上地幔 C.下地幔D.地核 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平流层B.②为岩石圈 C.③为上地幔顶部D.④为下地幔 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 C.③圈层D.④圈层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7.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由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等多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读下图,回答8~10题。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1检测: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含解析

[基础巩固] (2019·北京东城区期中)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2.图1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图2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项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丁图符合。 答案:1.B 2.D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据此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4.图中的X处为()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 D.内核与外核交界处 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及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降低;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可通过。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答案:3.B 4.B (2019·山东师大附中周测)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6.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5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6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www.k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自主预习 1.划分:科学家通过对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②地壳、③地幔和④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⑤莫霍面和⑥古登堡面。 2.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均厚度约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⑧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可达⑨60~70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3.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⑩地核之间的圈层。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⑪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⑫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⑬液态或熔融状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⑭固态。 思考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案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能通过。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业达标] 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表面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3.地球内部的下列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B.地幔 C.内核D.外核 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第3题,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为2 800多千米,地核(内核+外核)厚度为3 400千米,其中外核厚度约为2 000千米左右。 答案:1.D 2.D 3.B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5.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 A.图中C层B.图中G层 C.软流层D.下地幔

解析: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4.C 5.C 读下图,完成6~7题。 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 C.岩石圈D.地壳 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解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第四节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解析】生物圈跨多个圈层,故A为生物圈,排除A、C项,水圈位于岩石圈之上,故选D。 2.对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 ) A.珠穆朗玛峰B.墨西哥湾 C.刚果盆地D.夏威夷群岛 【解析】珠穆朗玛峰处地壳最厚。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由于原油主要为液态物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在其中传播波速变慢。 4.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A ) A.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外核、内核、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解析】该图示反映出岩石圈、地幔及地壳的关系。岩石圈是由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和地壳组成的。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会变化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6.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D )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解析】第5题,①圈层为大气圈的平流层,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④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第6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7年4月6日,智利北部发生里氏8.3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北99千米,震源位于地下10千米。 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解析)

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高考模拟 高中联考期中试卷 期末考试月考试卷 学业水平同步练习

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解析) 1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 1.B 2.D 第1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B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含①,故丁符合。 2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热能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3~4题。 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壳 D.地核 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答案解析】 3.C 4.A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分布在地表数百米内,远远小于地壳厚度,故浅层地能存在于地壳中。第4题,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球内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 3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传播速度比③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和②属于地壳 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 D.内外核之间 【答案解析】 5.D 6.C 第5题,地壳是莫霍界面以外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①和②属于地壳。第6题,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界面。 4 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千米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地球圈层有( )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动物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解析】 7.D 8.B 第7题,火山喷发,首先影响到的圈层是大气圈,然后降落到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选D。第8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练习含解析中图版1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①②③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D。④—软流层 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1题,根据图示信息,图示①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千米,判断为地壳;②位于地壳以下,到2 900千米范围内,为地幔;③位于地下2 900~5 000千米范围,为外核,则④为内核。选A项。第2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①为地壳,纵波传播速度最大;②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③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④为内核,由铁原子和镍原子等组成。 。A 2.C (综合思维)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顶部 3题,由图看出,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由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第4题,地壳厚度是莫霍面到地表的厚度,故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时,0千米应为莫霍面。 4。C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6.在图中界面,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情况是()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 ) A.横波、纵波都变快 B.横波、纵波都变慢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③层 D.图中①层 【解析】1选D,2选A,3选A。第1题,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认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了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第2题,读图可知,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横波、纵波都变快。第3题,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软流层。 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指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B.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气圈全部 C.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5.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太平洋 【解析】4选C,5选D。第4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部分;生物圈存在于水圈、大气圈之中;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5题,根据课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 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 划分内部圈层方面的作用。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 特征。 3.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其 特征。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 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及特点。 2.地理实践力:结合地震波 特点分析地震波在矿产勘探 中的应用;掌握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的分布及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分类:S表示横波,P表示纵波。 (2)特点 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33km的C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2900km的D处:S波完全消失,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3)圈层名称:E地壳,F地幔,G+H地核。 3.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相互关系: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一、判断题 1.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2.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 3.地壳厚度不均匀,一般海拔高的地区地壳较薄,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较厚。()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5.水圈是一个连续规则的圈层。()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波的分类B.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C.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D.岩石圈的厚度 答案:B 7.岩石圈包括() A.地壳和软流层以上B.地壳上部 C.地幔全部D.软流层 答案:A 8.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B.岩石圈上部 C.地壳下部D.软流层 答案:D 9.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答案:D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第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通 学业质量标准 L」 植心素养k-j 适用示意用.说明地球的陶蟆培构:冰:平Lr解也*波的含地球备阚层之一可的联聚, 水平2:识记比球内部图层的划才依据,范曜,地震 :皮 的分类及将化. 水平沏浦黄,料归纳鲍域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屋的主要特 虐. 水平h通过折科.踪台分析挖博通层对人类普动的影曲, 人均怖谢双:通过认见如碎圈层始构, 树立 美受池球.保护地段的假设急, 琼台思雒:转 台分析也球各图层的 美系& 地理实建力工人类活动对地球胤层的彩凡 01 1顼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根底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 0 3 6 9 I2 I5 收 I (K)0 2(XM) 深0n 皮 4 000 一)§ OOQ 6 000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01横波,B表示02纵波. A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胆固体传播 (2)特性 B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胆固体、鼠t体和垣白体传播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画33千米C处(大陆局部):传播速度都明显里增加. ②在地下幽2_900千米D处:A波口0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S3忽然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回传播谏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四莫霍界面,D为必古登堡界面. 1.判断正误. (1)纵波传播速度慢于横波.(X ) ⑵横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X) 2.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忽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忽然下降 答案A 解析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都明显增加. (3)内部圈层 圈层特点 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工厚薄不一 .海洋地壳厘建.大陆地壳厚 .划分为土地幔和宽下地幔:上地喂上部存在国软流层,是凶岩浆的地域 主要发源地 地核主要由铁和银等金属组成;划分为内核和外核 3,岩石圈:地壳和四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国岩石组成.,3. 试说明软流层和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上地幔上部与地壳都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组成 (1)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⑵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