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概述
TD-SCDMA概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网络结构和接口
• CELL_PCH和URA_PCH状态的引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网络结构和接口
• 2.Iu接口 • Iu接口是连接UTRAN和CN的接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RNS
和核心网之间的一个参考点。它将系统分成用于无线通信的UTRA N和负责处理交换、路由和业务控制的核心网两部分。 • 结构:一个CN可以和几个RNC相连,而任何一个RNC和CN之 间的Iu接口可以分成三个域,即电路交换域(Iu-CS)、分组 交换域(Iu-PS) 和广播域(Iu-BC),它们有各自的协 议模型。 • 功能:Iu接口主要负责传递非接入层的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广播 信息及控制Iu接口上的数据传递等。
上一页
返回
7.3 物理层结构和信道映射
• 7.3.1 物理信道帧结构
• TD-SCDMA物理信道帧结构如图7-3-1所示。 • 3GPP定义的一个TDMA帧长度为10ms。TD-SCDMA
系统为了实现快速功率控制和定时提前校准以及对一些新技术的支持 (如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将一个10ms的帧分成两个结构完 全相同的子帧,每个子帧的时长为5ms。每一个子帧又分成长度为 675μs的7个常规时隙(TS0~TS6) 和3个特殊时隙:D 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 和UpPTS(上 行导频时隙)。常规时隙用作传送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
下行,扩频因子最大为16,这意味着可以有16个正交的码数据流 存在一个时隙内。以语音用户为例,每个AMR12.2K占用两个 码道,一个时隙内可以容纳8个用户。 • (5)通过使用智能天线技术,针对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赋形波束 覆盖,实现了空分多址。智能天线是TD-SCDMA最为关键的技 术,是TD-SCDMA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智能天线由于采用了波 束赋形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扰,提高系统的容量,智能技术是接 力切换等技术的前提。
TD-SCDMA概述及网络结构

TD-SCDMA标准发展历程
1998年6月 30日TDSCDMA提 交到ITU 1999年12月TD1999年12月TDSCDMA开始与 SCDMA开始与 UTRA TDD在 TDD在 3GPP融合 3GPP融合 2001年3月 TD-SCDMA 写入3GPP R4系列规范 2002年10月 中国为TDD分 配155MHz频 率
信道在系统中的配置
N频点载波的定义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第一代 80年代 模拟 第二代 90年代 数字 第三代 IMT-2000
AMPS TACS NMT 其它
数 模 拟 需求驱动 字 技 技 术 术
GSM CDMA IS95 TDMA IS-136 PDC 语 音 需求驱动 业 务 宽
带
TDSCDMA
业 CDMA 务 2000 UMTS WCDMA
R4核心网外部接口名称定义
R4核心网外部接口名称定义
无线网格子系统RAN
UTRAN网络结构
NODE B:对于用户端而言,NODE B的主要任务是实现Uu接口的物理功能; 对于网络端而言,NODE B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使用为各种接口定义的协议栈来 实现Iub接口的功能通过Uu接口,NODE B可以实现TD-SCDMA无线接入物理 性道的功能,并用能把来自于传输信道的信息根据RNC的安排映射到物理信道。 RNC:一个RNC通常可以包含SRNC、DRNC和CRNC的功能,这几个概念是 从不同层次上对RNC的一种描述。SRNC和DRNC是针对一个具体的UE和 UTRAN连接中,从专用数据处理的角度进行区别的;而CRNC却是从管理整个 小区公共资源的角度出发派生的概念。 RNC的整个功能可以分为两部分;UTRAN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功能。RRM是 一系列算法的集合,主要用于保持无线传播路径的稳定性和无线资源连接的 QoS,采用的方法是高效共享和管理无线资源。UTRAN控制功能包含了所有和 RB建立、保持和释放相关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支持RRM算法。 CRNC把NODE B看成两个实体:公共传输和基站通信内容集合体。在RNC中 控制这些功能的部分称为CRNC。 SRNC主要是针对一个移动用户而言,SRNC负责启动/终止用户数据的传送、 控制和核心网的Iu连接以及通过无线接口协议和UE进行信令交互。用户专用信 道的数据调度由SRNC完成,而公共信道上的数据调度在CRNC中进行。 DRNC是指除了SRNC之外的其他RNC,控制UE使用的小区资源,可以进行宏 分集合并、分裂。
TD-SCDMA系统原理培训

TD-SCDMA关键技术
为了达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和要求,TD-SCDMA系统采用 了以下关键技术:
智能天线(Smart
智能天线
Antenna)
多根天线阵元组成天线阵列(一般4-16个阵元) 天线阵分布方式有直线型、圆环型和平面型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智能天线的技术优势 1)波束赋形—能同时形成多个窄波束。 2)用户跟踪—每个波束可以自动跟踪每个用户。
TD-SCDMA 概
述
TD-SCDMA 系统特点
TD-SCDMA 关键技术
TD-SCDMA概述 移动通信的演进 TD-SCDMA的业务 TD-SCDMA的发展历程 TD-SCDMA简介
TD-SCDMA概述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1G 80年代 模拟
AMPS TACS NMT 其它
2G 90年代 数字
3G IMT-2000
子帧5ms(6400chip) 转换点1
0.675ms 864chip 0.675ms 864chip
TS0
DwPTS GP
TS1
UpPTS
TS2
TS3 转换点2
TS4
TS5
TS6
上行链路的时隙和下行链路的时隙之间由转换点分开。
TD-SCDMA的物理信道
DL转UL的时间点固定为DwPTS之后
第一转换点
3G的主要目标
3G是多无线接入技术共存的移动通信系统,因此3G的主要目标是:
完成全球漫游 适应多种环境:微微小区、微小区、宏小区等,同时达到 地面和卫星移动相结合 提供多种业务,支持高速运动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较大的系统容量 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G的主要目标
TD-SCDMA资料PPT课件

9 TD-SCDMA Product intro, Jul - 2004
保护时隙(GP)
TD-SCDMA概 述
测试系统
Tx测试
Rx测试
96 Chips保护时隙,时长75us 用于下行到上行转换的保护
在小区搜索时,确保DwPTS可靠接收,防止干扰 UL工作 在随机接入时,确保UpPTS可以提前发射,防止 干扰DL工作
;
10 TD-SCDMA Product intro, Jul - 2004
TD-SCDMA概 述
测试系
SMU200A(WinIQsim) + FSQ(K76&K77)
TD-SCDMA Product intro, Jul - 2004
TD-SCDMA 帧结构
TD-SCDMA概 述
测试系统
Tx测试
Rx测试
Multi frame
Radio frame 10ms
5ms Sub-frame
G
UpPTS
TS0
TS1 TS2 TS3 TS4 TS5 TS6
L1
g
Data
Midamble
上下行信道估计; 功率测量; 上行同步保持;
7 TD-SCDMA Product intro, Jul - 2004
DwPTS下行引导时隙
TD-SCDMA概 述
测试系统
Tx测试
Rx测试
GP (32chips) SYNC-DL(64chips)
75 s
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初搜: 该时隙由96 Chips组成: 32用于保护;64用于同 步;时长75us 32组不同的SYNC-DL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 为全向或扇区传输,不进行波束赋形;
TD-SCDMA技术简介

TS0
G
TS1
• UpPTS:
– 用于建立上行初始同步和随机 接入; – 160Chips: 其中128Chips用于 SYNC-UL,32Chips用于保护
GP 32c SYNC 64c
• G
– 96Chips保护时隙,时长75us – 用于下行到上行转换的保护
2013-8-7
SYNC1 128c
Radio frame 10ms 5ms Sub-frame
SP UpPTS
DwPTS TS0
G
TS1 TS2 TS3 TS4 TS5 TS6
L1
g
Data
Data
Midamble
144chips 675us
2013-8-7
17
特殊时隙
• DwPTS:
– 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初搜: – 32Chips用于保护;64Chips用 于导频序列;时长75us – 32个不同的SYNC-DL码,用于区 分不同的基站;
2013-8-7
22
业务时隙的L1层控制信令
L1层控制信令包括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发射 功率控制(TPC),同步偏移(SS).
TPC symbols 1 st part of TFCI code word 3 rd part of TFCI code word TPC symbols SS symbols SS symbols 2 nd part of TFCI code word 4 th part of TFCI code word Data symbols Midamble G Data symbols P Data symbols Midamble e G Data symbols P
td-scdma 标准

td-scdma 标准TD-SCDMA标准。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也是全球唯一的TD-SCDMA制式。
它是一种3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时分复用和同步码分多址技术,具有高频谱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TD-SCDMA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满足中国大陆地区特殊的移动通信需求。
在中国,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高,因此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能力和容量需求非常高。
TD-SCDMA标准的推出,填补了中国在3G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TD-SCDMA标准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TD-SCDMA采用了时分复用技术,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利用,实现了多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其次,TD-SCDMA还采用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通信质量。
再次,TD-SCDMA还具有较好的覆盖能力,能够满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通信需求。
最后,TD-SCDMA还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通信体验。
TD-SCDMA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TD-SCDMA标准的推动下,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TD-SCDMA标准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成果,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在3G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TD-SCDMA标准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对TD-SCDMA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 td-scdma标准

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移动通信标准。
该标准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是中国电信行业百年来第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TD-SCDMA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TD-SCDMA是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并被接纳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该标准的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TD-SCDM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与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并称为3G时代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
目前,TD-SCDMA已经进入了标准成熟后的完善阶段,主要在完善HSD-PA、HSUPA和MBMS 等重要特性的标准化工作。
TD-SCDMA标准的长期演进 (LTE)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两个候选方案的关键参数已经基本确定,相关性能仿真工作已在全面展开。
TD-SCDMA标准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联盟产业联盟之链在国际标准推进过程中已全面进入标准演进后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拓展阶段。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中国TD-SCDMA标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td-scdma频段

td-scdma频段TD-SCDMA频段引言: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它是一种基于分时分频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的无线通信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TD-SCDMA所使用的频段。
第一部分:TD-SCDMA频段的标准TD-SCDMA使用了两种不同的频段,分别是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
1. 上行频段TD-SCDMA上行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010MHz至2025MHz。
它是由中国电信储备的1900MHz频段进行改造而来的。
上行频段由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使用。
2. 下行频段TD-SCDMA下行频段的频率范围是1880MHz至1900MHz。
它是由中国电信储备的1800MHz频段进行改造而来的。
下行频段由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使用。
第二部分:TD-SCDMA频段的特点TD-SCDMA频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频利用效率由于TD-SCDMA采用了分时分频多址的技术,可以将频率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
这使得TD-SCDMA 能够在相对较窄的频段内支持更多的用户。
2. 抗干扰能力强TD-SCDMA使用了码分多址的技术,这意味着不同用户的数据在发送时会使用不同的扩频码进行编码,从而降低互相之间的干扰。
这使得TD-SCDMA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 符合国内市场需求TD-SCDMA的频段选择是根据中国电信的频率资源进行规划的,因此非常符合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频段资源,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
第三部分:TD-SCDMA频段的应用TD-SCDMA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下面几个领域:1. 移动通信TD-SCDMA作为中国的本土标准,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建设了基于TD-SCDMA技术的网络,提供手机通信和宽带无线接入服务。
2. 物联网TD-SCDMA作为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SCDMA概述一、TD简介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经十来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2]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二、TD-SCDMA的优势中国提出的TD-SCDMA是建立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国际技术标准,具有技术领先、频谱效率高并能实现全球漫游、适于网络规划和优化、适合各种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建网和终端的性价比高等五大突出优势。
1、TD-SCDMA的技术优势TD-SCDMA是TDD和CDMA、TDMA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下列技术优势:第一,采用时分双工(TDD)技术,只需一个1.6MHz带宽,而FDD为代表的cdma2000需要1.25×2 MHz带宽,WCDMA需要5×2MHz才能通信;其话音频谱利用率比WCDMA高达2.5倍,数据频谱利用率甚至高达3.1倍[1] ;无须成对频段,适合多运营商环境。
第二,采用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和上行同步等大量先进技术,可以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多址干扰,提高系统容量;采用“接力切换”技术,可克服软切换大量占用资源的缺点;采用TDD不要双工器,可简化射频电路,系统设备和手机成本较低。
第三,采用TDMA更适合传输下行数据速率高于上行的非对称因特网业务。
而WCDMA并不适合,不得不在R5版本中增加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
第四,采用软件无线电先进技术,更容易实现多制式基站和多模终端,系统更易于升级换代,更适合在GSM的大城市热点地区首先建设,借以满足局部用户群对384kbps多媒体业务的需求,通过GSM/TD双模终端以适应二网并存的过渡期用户漫游切换的要求。
第五,采用TDD与TDMA更易支持PTT业务和实现新一代数字集群。
2、TD-SCDMA的频率优势首先,频率资源充裕我国3G的工作频段与国际电联的规定的对比详见表1与表2表1 频分双工(FDD)方式表2 时分双工(TDD)方式中国3G频率规划与国际明显不同的是对适合时分双工的50 MHz频带增加了两倍多,达105 MHz。
表明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举措,使中国的3G标准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推进国内的产业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通常,一个完整的组网方案往往采用宏蜂窝完成大面积覆盖,微蜂窝覆盖热点小区或进行盲区覆盖,微微蜂窝提供室内分布,另外,各运营商之间需要有1个频点的频率保护间隔,换言之,具备4个频点才能实现网络覆盖的基本功能。
对数据业务带宽的需求是话音带宽的2倍,需要20MHz带宽。
对TD-SCDMA,单载波带宽为1.6MHz,核心频段55MHz,有33个核心频点,补充频段100MHz,有62个补充频点,所以说TD-SCDMA有着丰富的频率资源。
话音业务需要6个频点(10MHz带宽),数据需要12个频点(20MHz带宽),盲区覆盖需要1个频点,室内覆盖需要1个频点,保护间隔需要1个频点,这样共需要21个频点,考虑到话音业务带宽的富裕性,30MHz带宽(18个频点)能够满足一个独立TD-SCDMA网络的需要。
对WCDMA,单载波带宽为5×2MHz,核心频段60×2MHz,有12个核心频点,补充频段30×2MHz,有6个补充频点;而WCDMA和cdma2000共享90MHz×2的频段,因此WCDMA的频率资源匮乏。
话音业务需要1个频点(5×2MHz带宽),数据需要2个频点(10×2MHz带宽),盲区覆盖需要1个频点,室内覆盖需要1个频点,保护间隔需要1个频点,这样共需要6个频点,考虑到不同阶段的组网对频点消耗的浪费性,40×2MHz带宽(8个频点)基本能够满足一个独立WCDMA网络的需要。
如果一个运营商只能分到20×2MHz带宽,那么必须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策略,由于业务开展和网络质量具有不可预测性,这样建网成本将急剧上升。
其次,频谱效率高对于话音业务,10MHz带宽按0.02Erl,WCDMA可以支持64个(由于呼吸效应采用50%轻载)12.2k话音信道,覆盖3200用户。
TD-SCDMA可以支持144个(没有呼吸效应可以满载)12.2k话音信道,覆盖7200用户。
TD-SCDMA由于综合采用FDMA、TDMA和CDMA的混合复用技术,同时结合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等抗干扰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消干扰,使系统能够在满码道的条件下工作,因此,频谱效率高,能够满足未来扩展需求。
第三,适于全球漫游TD-SCDMA独享TDD频段,拥有全球一致的频率划分,全球核发实际有效许可证124张,TDD占有104张,为TD-SCMDA在全球的推广和漫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同为FDD模式的WCDMA及cdma2000在频谱的实际划分上难免出现分歧,都不可能直接实现全球漫游,只有通过多模终端才能解决问题。
3、TD-SCDMA的组网优势首先,网络没有呼吸效应用户数的增加使覆盖半径收缩的现象称之为呼吸效应,每种业务用户数的变化都会导致所有业务的覆盖半径发生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当用户数显著增加时,用户产生的自干扰呈指数增加,因此呼吸效应是一般CDMA系统的一个天生缺陷。
cdma2000和WCDMA的无线接入除了扩频带宽差别外,所用技术近似,WCDMA的每个载波占用5×2MHz带宽,最大可以支持128个12.2k 话音信道,自干扰随用户数呈指数增加,主要靠功率控制技术来降低自干扰,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干扰,所以呼吸效应现象明显,实际只可支持64个话音信道。
TD-SCDMA的每个载波仅占1.6MHz带宽,每个载波又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时隙,类似GSM网络,它通过低带宽FDMA和TDMA时隙的划分消除了系统的绝大部分干扰,使产生呼吸效应的因素显著降低;由于在每个时隙中采用CDMA技术来提高容量,产生呼吸效应的唯一原因是单时隙中多个用户之间的自干扰,由于其单时隙最多只能支持8个12.2k的话音信道,单时隙用户数量少使自干扰较少;同时,这部分自干扰通过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技术被进一步抑制,因此TD-SCDMA不再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而是一个码道受限系统,覆盖半径不随用户数的增加而变化,即没有呼吸效应。
其次,网络规划能同时保证各种业务的连续覆盖从3G网络规划的角度看,根据链路预算研究表明,WCDMA各种业务的扩频因子不同,各种业务的覆盖半径差距较大,无法解决高速业务连续覆盖和低速业务干扰严重的弊病。
覆盖采用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来进行,即“同心覆盖”,这给网络规划带来了麻烦,如果保证语音业务的连续覆盖,就不能保证高速数据业务,如果保证高速数据业务的连续覆盖,语音业务的覆盖就有很大重叠,相互之间会存在严重的干扰。
使得其在网络规划时不得不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策略,这需要在规划初期就对未来市场的容量和业务需求做出准确预测,实际上现在对未来3G市场的预测是很难准确的,当市场的需求与最初的预测不同时,只能进行优化,情况严重时需要限制业务的发展。
WCDMA网络规划分期建设策略难于实施,后期网络拓扑结构前向兼容性差,需要搬迁前期网络基站,对网络质量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TD-SCDMA频率资源丰富,没有呼吸效应,使得其各业务的覆盖半径近似相同,即“同径覆盖”,因此能同时保证各业务的连续覆盖,拓扑结构是最接近理想蜂窝结构的网络。
使得其网络规划策略为“多次规划,分层建设”。
多次规划是指: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网络规划,保证了建网与市场需求同步,满足各业务随时间不断演进的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分层建设是指:通过增加频点来满足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的容量和业务需求,对站址和覆盖不做变动,保持各次规划之间的相互独立。
后期网络建设不影响前期网络,使网络健康发展。
第三,网络优化最佳。
从3G网络优化的角度看,WCDMA和cdma2000只能采用“同频加站补盲”的“硬优化”策略进行补盲区和吸收话务量,这种方法在解决了局部问题的同时,又引入了邻区干扰加重、邻区配置复杂等一系列问题,甚至需要调整原规划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搬迁部分原有站点),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网络质量问题。
TD-SCDMA网络采用“异频加站补盲”的“软优化”策略来解决覆盖盲点和容量超载,不会增加邻区干扰,原网络性能不受新加基站的影响。
软优化策略也使得TD-SCDMA系统能够在不改变原有站点分布的情况下,解决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盲区覆盖,解决因业务变化而带来的容量超载。
同时,丰富的无线资源也使得TD-SCDMA的组网可以采用全向或定向、单载频或多载频、同频或异频组网等不同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业务需求。
再者,TD-SCDMA还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网络通过调整或升级该系统的软件算法来应对由于地物地貌或者信号传播特性变化等问题,确保了网络质量在所有阶段都是最优的。
4、TD-SCDMA的业务优势TD-SCDMA 业务是基于在TDD双工模式下的TDMA传输方式。
在每个无线信道时域里的一个定期重复的TDMA帧结构被分为8个时隙,通过改变上/下行链路间时隙的转换点,能够适应从低比特率语音业务到高比特率因特网业务以及对称和非对称的所有3G业务。
该系统无须改变原基站和用户终端里射频硬件即可获得相应的系统性能。
从8kbit/s到2Mbit/s的比特率,从对称业务到非对称业务的上/下行链路的TDD 时隙比的变化,都是通过专门的DSP软件来实现的。
对于语音和多媒体实时业务的传输在TD-SCDMA 方案里,像语音和多媒体信号这种多个低比特率信号并行传输的情况,将采用CDMA传输方式。
由于TD-SCDMA 的基础TDMA帧结构的特性,每一瞬间全部用户被分发到每方向的时隙上。
在多信号TDMA/CDMA传输方式下,每个编码的CDMA信道在每5ms的帧结构上一个定期重复的时隙里工作。
通过引入联合检测技术,一方面, CDMA检测条件不会因为链路的干扰和用户的高速运动而丢失。
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个最大的CDMA高负载因子,以支持每个时隙上最多的用户。
对多个信号的CDMA传输,基本的TDMA帧的时隙最多可同时支持16个不同的CDMA信号。
对于高速因特网和包交换业务的传输对串行的高速信号的传输,如因特网和其它包交换信号,则采用不扩频的TDMA传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