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非金属导电材料
非金属的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的知识点总结非金属的性质1. 导电性:非金属通常是较差的导体,它们的电子结构使得电子难以自由传导。
在晶体中,非金属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或离子键,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电子难以自由移动,导致非金属的导电性较差。
然而,一些非金属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显示出一定的导电性,例如石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2. 热导性:非金属的热传导性一般也较差,这是由于非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结构导致热能传导困难。
部分非金属,如硅和石墨,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表现出较好的热传导性能。
3. 机械性能:非金属的机械性能通常较差,它们的原子结构使得非金属材料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
然而,一些非金属材料在加工和处理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机械性能,如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
4. 化学性质:非金属在化学性质上与金属有着显著的区别。
非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易于与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非金属还具有较强的活泼性,容易与氧气、氯气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此外,非金属在一些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等反应。
非金属的分类1. 碳族元素:碳、硅、锗、锡和铅。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包含4个价电子,它们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4价。
2. 氮族元素:氮、磷、砷、锑和铋。
这些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3价。
3. 氧族元素:氧、硫、硒、碲和钋。
这些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4. 卤素元素:氟、氯、溴、碘和砹。
这些元素通常表现为-1价,并且具有较强的活泼性。
5. 气态元素:氢、氮、氧、氟、氦、氖、氩、氪、氙、氡。
这些元素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常为气态存在。
6. 其他非金属元素:包括氢、磷、硼、硅、硫、氯等元素。
非金属的应用1. 氧气:氧气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代谢的必需气体,同时也是许多物质燃烧的氧化剂。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冶金等领域。
2. 硫: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备硫酸、硫化物、硫胺等化合物。
硫还用于制备硫化橡胶、制皂、农药等产品。
3. 硅: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伏、光电等领域。
非金属导电材料

非金属导电材料非金属导电材料是指那些不含金属元素,但能够导电的材料。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金属才能导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属材料也被发现具有导电性能。
这些非金属导电材料在电子、光伏、能源储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碳材料是一类重要的非金属导电材料。
碳材料包括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其中,石墨是一种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其层间结合力较弱,因此易于在层间滑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中空圆柱体,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传感器中。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具有高导电性和高透明性,被认为是未来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
其次,聚合物材料也是重要的非金属导电材料。
传统上,聚合物被认为是绝缘材料,不具备导电性能。
然而,通过掺杂导电填料或者在聚合物链中引入共轭结构,可以使聚合物具有导电性。
例如,聚苯胺、聚噻吩等有机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和光伏电池中。
此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也是一类重要的非金属导电材料,通过将导电填料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可以实现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平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此之外,氧化物材料也是重要的非金属导电材料。
氧化物材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优异的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能源储存领域。
例如,氧化铟锡(ITO)薄膜具有优异的透明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等电子产品中。
氧化铜、氧化锌等氧化物材料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被应用于传感器、光伏电池等领域。
总的来说,非金属导电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金属材料被发现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常温导电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常温导电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常温下具有导电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一些特殊的陶瓷、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学、磁学、光学和热学等领域。
以下是几类常温导电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1.碳材料:碳材料是一类具有很高导电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导电涂料等领域。
2.金属氧化物:一些金属氧化物在常温下具有导电性,如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等。
这些金属氧化物通常作为导电填料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涂层和导电织物等领域。
3.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是一类在相对较高温度下具有零电阻的导电材料,如YBCO(钇钡铜氧化物)等。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超导电缆、超导磁浮、超导储能等领域。
4.某些特种陶瓷:某些特种陶瓷,如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和氮化物陶瓷等,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
这些陶瓷材料通常应用于高温、高压、强腐蚀等特殊环境下的电学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常温下具有导电性,但与金属材料相比,它们的导电性能仍然有所差距。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这些材料与其他材料(如
金属)进行复合,以提高其导电性能和实用价值。
九年级化学非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非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知识点
非金属是化学中的一种物质类型,其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具备
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金属光泽。
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研究了非金属
元素的性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非金属材料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值得
注意的知识点:
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多为气体或固体,在常温下很少有液体状态存在。
- 非金属元素的电子云外壳中电子的数量较少,因此它们倾向
于接受电子,而不是失去电子。
-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往往呈现共价键结构,其分子间以共享
电子对的方式进行连接。
2. 非金属的特性和用途
- 非金属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适用于制造轻便
的产品,如塑料制品和纤维材料。
- 非金属材料在常温下一般都不导电,因此可以用于绝缘材料
的制造,如橡胶绝缘套管和塑料电线。
- 非金属材料在用途上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陶瓷、玻璃、橡胶、纸张等。
3. 非金属反应和化合物
-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反应常常呈现还原性,在反应中接受金属元素的电子。
- 非金属元素与氧气的反应常常呈现氧化性,产生氧化物(氧化合物)。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中关于非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点。
深入研究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能够更好地应用非金属材料。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具体的细节请参考教材或其他权威资料。
参考资料
- 张力, & 潘耀华. (2017). 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参考. 化学教育, (10), 55-57.。
材料学概论非金属材料课件

非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回收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降低资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
挑战
性能稳定性 生产成本
技术更新换代 市场接受度
非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性能稳定性不足,需要加强研究 以提高其稳定性。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降低生 产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 更新换代。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材料学概论非金属材料 课件
目录 CONTENT
• 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 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与技术 • 非金属材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 类
定义
总结词
非金属材料是指除金属材料之外的所有材料的总称,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 机非金属材料。
详细描述
化工行业
在化工行业中,非金属材料被用 作反应容器、管道、阀门等,能 够承受各种化学物质的腐蚀和压 力。
03
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 与技术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包括原料的准备、加工、成型、表面处理等步骤。对于非金属材料,常见的生产 工艺有压制、烧结、溶融、聚合等。
压制工艺是将物料放入模具中,施加压力使其成型的过程。烧结工艺是将物料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 获得致密的材料。溶融工艺是将物料加热至高温熔融状态,然后进行冷却和固化。聚合工艺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小分子聚合 成高分子材料的过程。
非金属材料是指除金属材料之外的所有材料的总称,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 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而有机 非金属材料则包括塑料、橡胶、木材等。
《非金属材料简介》课件

探索非金属材料的奇妙世界!将介绍非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应用以及制 备方法,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环境和健康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什么是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是指不具备金属性质的材料,通常以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少数以金属键结合。它们在各个 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硅酸盐材料
被广泛用于吸湿、除湿、催化 和增强材料等。如硅胶、水泥、 玻璃等。
有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
1 轻质且易加工
有机非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可塑性,便于加工和制造各种形状的产品。
2 良好的绝缘和耐腐蚀性
有机非金属材料在电子、化工和环保领域中具有卓越的绝缘和耐腐蚀性。
3 优异的机械性能
有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制造。
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建筑、风 力发电等领域。如玻璃纤维船 体、建筑结构件等。
石墨烯复合材料
被用于电池、传感器、电子器 件等领域。如石墨烯电池、石 墨烯传感器等。
2 多样化的性能调控
通过改变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比例和结构,可以调控材料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满 足不同需求。
3 减轻重量和节能
复合非金属材料可以代替传统金属材料,减轻重量,提高机械效能,实现节能减排。
复合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 体育器材等领域。如碳纤维车 身、碳纤维飞机部件等。
有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1
聚合物塑料
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汽车和电子等领域。如塑料袋、塑料桶、塑胶零件等。
2பைடு நூலகம்
合成纤维
被用于制造服装、家纺和工业材料。如涤纶、尼龙、氨纶等。
无机非金属的导电机理

无机非金属导电机理
本征缺陷和杂质缺陷形成了离子晶体可能出现 的各种缺陷
晶体中离子载流子浓度:
n nz n f ns
实际应用中:外界条件不同。起主导作用的缺陷不一 样,材料的电导率性质不同。
高温下: 离子晶体的电导主要由热缺陷浓度决定 低温下: 离子晶体的电导主要由杂质载流子浓度决定
11
无机非金属导电机理
科尔缺陷 (2)不等价固溶掺杂形成晶格缺陷——杂质缺陷 (3)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计量比随气氛的变化发生偏
离,形成非计量比化合物,因而产生晶格缺陷。
33
无机非金属导电机理
2.1.5 无机非金属的导电机理
导带
Eg
无机非金属材料
价带 半导体:载流子电子、空穴——电子电导
绝缘体: 晶体:NaCl AgCl MgO 非晶体:玻璃 绝缘体常温下是绝缘的,不能导电
1
无机非金属导电机理
电流:电场作用下,载流子的定向移动。
电导率的基本公式:
只有一种载流子时:
载流子为离子或离子空位——离子电导
3
无机非金属导电机理
n 1.载流子浓度
nq
(1)固有电导(本征电导)
载流子由晶体本身热缺陷——
弗仑克尔缺陷 肖脱基缺陷
提供
晶体的温度较高时,一些能量较高的的离子 脱离格点形成“间隙离子”,或跑到晶体表 面形成新的结点,原来的位置形成空位,从 而破坏晶格的完整性,这种与温度有关的缺 陷称之为晶体的热缺陷。
v0 ——间隙离子的振动频率,
q ——间隙离子的电荷数,
k ——0.86×10-4ev/k,
U
——无外电场时间隙离子的势垒。
0
21
无机非金属导电机理
化学导电知识点总结

化学导电知识点总结一、导电物质的分类1. 金属导体金属是最常见的导电物质,其内部结构呈现出电子海模型,电子可以在金属晶格中自由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金属导电的基本机制是自由电子的漂移导致电流传导。
2. 非金属导体非金属导体主要包括导电聚合物和半导体材料。
导电聚合物是一类特殊的有机材料,通过掺杂或氧化等方式可以提高其导电性能。
半导体材料是一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其导电性能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或掺杂等方式进行调控。
3. 电解质电解质是一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其导电机制主要是通过离子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运动来实现的。
电解质在化学电池、电解水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二、导电机制1. 金属导电机制金属内部的电子形成电子云,可以在整个金属晶体中自由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金属导电的特点是电子的自由移动性,电阻较小,导电性能较好。
2. 导电聚合物导电机制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制主要包括载流子的形成和传导两个过程。
其中,导电聚合物通过掺杂或氧化等方式引入载流子,使聚合物材料产生导电能力。
此外,载流子的传导也是导电聚合物导电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半导体导电机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制与其能带结构密切相关。
当半导体处于室温或较低温度时,其价带中填满了电子,导带中没有电子。
当施加电场或掺杂时,可提高导带中的载流子浓度,从而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4. 电解质导电机制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会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离子迁移电流。
电解质的导电机制与离子运动和电解质浓度密切相关。
三、导电性质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导电性质有显著影响。
在金属导体中,温度升高会增加电子的热运动,导致电阻增加;在半导体中,温度升高会增加载流子的热激发,提高导电性能。
2. 施加电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材料内部的载流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产生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场强度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3. 材料结构材料的结构对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介质损耗,通常用损耗因子tan表示.损耗角正切tan的倒数则
称为品质因数Q, 即
Q 1/ tan
.
很显然, 损耗因子tan大, 则介电陶瓷的能量损耗也大,品质因数
Q就低.
11
(二) 介电陶瓷材料
• 介电陶瓷是最主要的介电材料, 其性质与陶瓷多晶体的晶体结构密切相
关.
• 在晶体32种对称点群中,11种有对称中心, 21种无对称中心.
象称为极化. – 极化可分四种(见下页图):
• 电子极化 • 离子极化 • 偶极子极化 • 空间电荷极化
9
电子极化: 在电场作用下, 使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 原子正、负电荷重心改 变位置,即原子中电子 相对于原子核产生的较 小位移. 离子极化: 在电场作用下, 多晶陶瓷体内的正、负 离子分别 相对位移. 偶极子极化: 在电场作用 下, 非对称结构的偶极子 趋向与外电场方向一致.
4
• 在这种氟石结构的四价氧
化物MO2中,加入碱土金 属氧化物RO和稀土氧化
物RE2O3等,这些氧化物 的低价阳离子置换Zr4+ 离
子后,会在
M
4 1 x
Rx2
O2
x
或
M
4 12
x
RE23xO2
x
固溶体
晶格内出现氧离子空位:
加入一个二价阳离产生一
个氧离子空位, 加入一个
三价阳离子产生1/2个氧
离子空位. 这些空位稳定
了立方结构, 同时这些氧
离子空位和氟石型结构中
存在的间隙使 O2-在氧的
亚晶格中具有高的迁移率,
从而产生氧离子传导特性.
5
• 稳定氧化锆的电性能 ZrO2-12%CaO:阴离子空位6.0%,σi=5.5(S/m)(1000 ℃下), Ea=1.1eV ZrO2-9%Y2O3: 阴离子空位4.1%,σi=12(S/m)(1000 ℃下), Ea=0.8eV • 应用:
–热释电晶体中,在外电场作用下,
压电晶体
随电场改变电偶极子方向的晶体 称为铁电晶体.
热释电晶体 铁电晶体
图 电介质、压电晶体、热释 电晶体和铁电晶体的关系 12
• 介电陶瓷按介电常数, 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 具有低和中等介电常数. 中等介电常数范围: 15-500. 损 耗因子 < 0.003. – 第二类: 以铁电材料为主的高介电常数陶瓷. 介电常数范围: 200020000. 性能随温度、频率、场强变化程度大. 损耗因子 < 0.03. – 第三类: 介电陶瓷材料组织中含有导电相. 可降低电容器中介电材 料厚度. 性能与第二类相同.
r-相对介电常数, C0-真空中的静电容, 0-真空介电常数
0 r
- 介电常数
– 介质损耗:
介质的极化强度:
P 0 ( r 1)E
P-介质的极化强度;E-电场强度
当电场不断地改变时,介质内的极化也就要不断地改变.当电场改
变得很快时,介质的极化就会追随不及而滞后,这样引起的损耗称
第六节 非金属导电材料
• 非金属导电材料: – 快离子导电陶瓷 – 高分子导电材料
一. 快离子导电陶瓷 • 电荷的两种输运方式:
– 电子脱离原子 自由电子 – 电子与原子核一起移动 离子导电 • 材料总电导率 = e+ i – e-电子电导率; i-离子电导率 • 金属材料在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 离子电导活化能比较高, 离子电 导率比较低, 导电的主要方式 电子导电 • 晶体陶瓷、非晶态玻璃,离子电导活化能较低(<0.5 eV), 离子导 电不容忽视, 甚至是主要导电方式
空间电荷极化: 陶瓷多
晶体在电场中, 空间电荷 在晶粒内和电畴中移动, 聚集于边界和表面, 以及 一些载流子在一定范围内 迁移而产生的极化.
通常介电材料极化是以上
四种极化的组合和叠加.
10
• 衡量介电材料的两个最主要参数:
– 介电常数:
当介电材料置于电容的两个极板之间时,会增加电容量:
C rC0 r0 A / d A / d
– 氧敏传感器(一种氧浓差电池, 氧化锆作为固体电解质), 测量气 体或熔融金属中氧含量, 监控汽车排气成分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氧化铝
• - Al2O3 – 近似化学式: Na2O·11 Al2O3 – 六方晶系 – 在较高温度生成 – 一价阳离子 Na+为载流子 – 应用: 高能固体电解质蓄电池(Na-S电池)隔膜
• 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 晶格上排列的是非极性原子或分子, 电性是完全
中性的,称为各向同性介电体.
• 20种无对称中心点群(除O-432点群外的21种无对称中心点群)的晶体称
为压电晶体.
– 在压电晶体中:
• 有10种点群的晶体是极性晶体, 具有热释电性(由于温度变化而
使极化改变),称为热释电晶体.
电介质
6
• - Al2O3
– 近似化学式: Na2O·5.33 Al2O3 – 三方晶系 – 在较低温度生成 – 一价阳离子 Na+为载流子 – 电导率比- Al2O3更高 – 应用: 心脏起搏器中钠和溴间隔板
二. 导电高分子材料
• 特点: 重量轻、易成型、电阻率可调; 可通过分子设计, 合成不 同导电特性材料.
1
(一) 快离子导电理论简介 • 离子导电性:
– 离子电荷载流子在电场( 电势梯度) 或化学势场 (化学势梯度) 作 用下,通过间隙或空位在材料中发生长距离迁移,这种离子一 定是材料中最易移动的离子, 它可以是阳离子, 也可以是阴离子.
• 正常离子化合物电导率不很高, 固体电解质电导率比它高出几个数 量级, 故通常把固体电解质称为快离子导体或超离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
3
• 材料
– 立方稳定的氧化锆 (ZrO2) • ZrO2具有多型转变:单斜相(1170 ℃) 四方(2370 ℃) 立 方(2715 ℃) 液相. 立方晶体结构在2370 ℃到熔点稳定. 通过加入低价离子代替部分Zr,可把立方晶体结构稳定到 室温. 稳定ZrO2立方结构的离子有La3+、Sc3+、 Y3+ 、 Mg2+、Ca2+、Mn2+等,因为它们的离子半径接近四价Zr4+ 的半径. • ZrO2基固溶体以O2- 导电,在高温下有较高的O2-电导率. • 离子空位: 离子离开格点形成填隙离子或跑到晶体表面形 成新的格点, 而在原来的位置留下空格点成为空位. • 立方ZrO2具有氟石结构,如下页图所示,O2- 排成简单立 方结构,在点阵1/2处占据着Zr4+ 间隙离子.
– 材料
• BaTiO3: 介电常数高, 但高压下, 介电常数随电压变化较大(这主 要是由于 BaTiO3 铁电特性的影响).
• 钛酸锶(SrTiO3 ): 介电常数比BaTiO3 低, 但绝缘性能好得多, 介电 常数随电压变化小, 介电损耗也小.
– 用途: 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视机、雷达高压电路及避雷器、断路器 等方面
• 主要材料:
在通用树脂中 + 导电填料及添加剂 – 通用树脂: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 导电填料: 金属粉、金属纤维、炭黑、石墨、碳纤维等; 形 状: 球状、薄片状、针状 – 添加剂:抗氧剂,固化剂,溶剂,润滑剂等
• 材料种类:导电胶粘剂、导电塑料、导电薄膜、导电涂料
三. 介电陶瓷
14
3. 高介高压电容器陶瓷
• 高介电容器陶瓷: 介电常数超过1000的介电陶瓷材料通常为铁电陶瓷材料.
– 材料
• 以钛酸钡(BaTiO3 )为基 + 掺入少量MnO2等添加物: 介电常数很 高
• 以Sr、Sn、Zr 等离子,置换钙钛矿型结构的多元复合化合物, 则 使介电常数增大到近20000.
• 高压电容器陶瓷:
• 快离子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 – 结构主体由一类占有特定位置的离子构成 – 存在大量空位, 其数量远高于可移动离子数 – 亚晶格点阵之间具有几乎相等的能量和相对低的激活能 – 在点阵间总是存在通路
2
• 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可用Arrhenius方程描述:
0 exp( Ea )
2.微波介质陶瓷 – 性能要求: 在微波频率下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低膨 胀系数和低介电常数温度系数. – 陶瓷材料: • MgO-SiO2 系陶瓷, : 6-24, Q值不高(Q为品质因数) • MgO-La2O3-TiO2系陶瓷, 在 4GHz 下, Q: 5000 • BaO-TiO2系陶瓷中: – BaTi4O9 : 在4GHz下, : 8, Q: 9000 – Ba2Ti9 O20 : 在4GHz下, : 30, Q: 7000 • ZrO2-SnO2-TiO2系陶瓷中: – Zr0.8 Sn0.2TiO4 : 在7GHz下, : 36-57, Q: 6500 – 制备:原料混合 煅烧 破碎 烧制成形. 有时需采 用热压烧结. – 用途: 微波电路元件, 微波谐振器
(三) 实际应用的几种陶瓷介电材料
1.温度补偿电容器介电陶瓷 – 性能要求: 稳定的电容温度系数、低介电损耗 – 材料: • MgO-La2O3-TiO2系: 镁镧钛酸盐陶瓷 • CaTiO3、SrTiO3 和 MgTiO3 与 LaTiO3 复合 – 用途: 高频振荡电路中用作温度补偿电容介质
13
• 分两类: 结构型和复合型 – 结构型: 通过电子或离子导电,高分子本身结构显示导电性 • 主要材料:聚氮化硫、掺杂型聚乙炔(电阻率可达2×1 0-5 •m)等 • 主要用途:蓄电池、微波吸收材料等
7
– 复合型:是通过不具备导电性的一般高分子与各种导电填料分散复 合、层积复合、使其表面形成导电膜等方法制成. 填充在高分子中的 导电粒子或纤维相互紧密接触形成导电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