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1~5题共20分) (共5题;共20分)1. (6分)(2020·港南模拟)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1) 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2)微动涟漪,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3) 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4)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一句是:______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鳞次(zhì)________比顶礼(mó)________拜小心(yìyì)________通(xiāo)________达旦(wēi'é)________山(lù)________3.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 . 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C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无忧。
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D . 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4. (3分) (2017九上·民乐期末)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
②我们中学生应该奉行“成为你自己!”这一法则。
广东省清远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广东省清远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斡.旋(wò)汩汩..(gǔ)翌.日(yì)怒不可遏.(è)B.缄.默(jiān)拾.级(shí)襁褓.(bǎo)讲信修睦.(mù)C.翩.然(piān)寒噤.(jìn)突兀.(wù)俶.尔远逝(chù)D.俨.然(yǎn)溯洄.(huí)寤寐.(mèi)不知所措.(cuò)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提供./供.奉劲.敌/刚劲.有力息事宁.人/宁.缺毋滥B.庇.护/毗.邻兴.奋/即物起兴.含辛.茹苦/莘.莘学子C.期.年/期.限豁.口/豁.然开朗锋芒毕露./崭露.头角D.孱.弱/潺.潺笨拙./咄.咄逼人识.文断字/博闻强识.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D.《假如生活欺骗你》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在红色文化展厅里,同学们都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心中充满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____的信心、____的劲头、____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广东省清远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广东省清远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31分)1. (10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2)衣沾不足惜,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 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5) ________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6)霜落熊升树,________ 。
(梅尧臣《鲁山山行》)(7) 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大雪三日,________ 。
(张岱《湖心亭看雪》)(9)夕日欲颓,________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________”,安闲自适的心境,知音甚少的感慨,自嘲自解的旷达尽在其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 (12分)(2017·安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ǐ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u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璨心弦徜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邃”的部首是________,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的划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3. (4分) (2017七下·青白江期末)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___(填作家名)的代表作,小说不仅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_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_、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世态图。
广东省清远市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7七下·民勤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 . 无垠皑皑亘古鞠躬尽瘁B . 笼罩忏悔婉转迥乎不同C . 拖沓矜持默契忍俊不禁D . 负荷告罄典藉鲜为人知2. (4分) (2018八上·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曾经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和伟人壮士的赞颂。
中秋前后,阳光下我们可领略到“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的波澜壮阔;①感受到“涛头汹汹雪山倾”的气势。
可在月光中,人潮涌动的纷扰已经完全消逝。
夜晚的江潮,是期待一种涌动在心底的心潮,寂静地等候,细细地体会。
夜是这样的寂静无声?②夜幕笼罩了白天的喧嚣,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神秘、③静谧和安详。
沐浴在月色中,觉得拥有了一份平淡和谐,在纷纭人世的凡尘中,是不是也时常会有这样静美的境界呢?④(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波涛汹涌B . 气势C . 纷扰D . 和谐(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3. (2分) (2019九下·中山模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把“不再”去掉)B . 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把“阶段性”与“取得了”互换位置)C .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把“兴盛”换成“强大”)D . 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在“纷纷”前加“网友”)二、名著阅读 (共2题;共9分)4. (2分)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鲁智深和吴用。
清远市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清远市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这种新药的疗效很好,但副作用也不少。
C.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考试。
2.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话让人耳目一新。
B. 他的话让人耳濡目染。
C. 他的话让人耳提面命。
D. 他的话让人耳闻目睹。
3. 根据题目要求,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B.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偏听偏信。
C.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
D. 他做事总是一视同仁,从不以偏概全。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今天怎么来晚了?”老师问。
B. “你今天怎么来晚了,”老师问。
C. “你今天怎么来晚了?”老师问。
D. “你今天怎么来晚了,”老师问。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从不懈怠。
B. 他总是孜孜不卷地学习,从不懈怠。
C. 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从不懈怠。
D. 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从不懈待。
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B. 他的声音如同春风,温暖人心。
C. 他的声音如同夏日的烈日,炙烤着大地。
D. 他的声音如同冬日的寒风,刺骨入髓。
7.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虽然年轻,却经验丰富。
C. 他虽然年轻,不过经验丰富。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不足。
8.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法规范的一项是:A.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
B. 这本书我读过了。
C. 这本书我读了。
D.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
9. 下列句子中,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交往。
B.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交流。
C.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沟通。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9七上·阳江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及文学常识。
(1) ______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客路青山外,________ 。
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4)人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5)请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 (2020七上·黄浦期末)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的“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称道(用诗中词语回答);尾联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 五、六两句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着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 联系“乡书”一词,尾联中的“归雁”是指诗人希望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3. (8分)(2020·北仑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校际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连州市校际联盟学业水平第二次模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9分)1.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⑤_________________,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⑥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2)毕业在即,文佳希望把初中阶段适合用于毕业寄语古诗文分类整理。
请你协助他完成以下表格。
表达的思想情感出处适合的古诗文句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的离别难以避免,但是情谊可不受时空限制和阻隔,永恒而无所不在。
苏轼《水调歌头》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佳在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发现“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在其他版本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认为哪句更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诗经》让我们认识了很多花鸟鱼虫,见识了2500年前的华夏大地都yùn yù了哪些神奇的动植物。
因此,读《诗经》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增长见闻。
《诗经》之美,不仅在词,亦在情。
不仅yì yáng dùn cuò,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富有美感,还有真挚、纯粹而热烈的情感。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9九上·上城月考) 古诗文句填空。
经典诗文,陪我们走过四季:春天漫步,“树绕村庄,①________”;初夏闲居,“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秋夜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②________盖竹柏影也”;寒冬看雪,“③__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经典诗文,让我们汲取力量:读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④________”启迪我们只要不怕困难,努力前行,终会迎来成功的一刻;读《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⑤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激励我们要有豁达的胸襟,新事物总会替代旧事物,要坚定信念和保持乐观精神。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3.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
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
”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
”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无代无之,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40分) (共3题;共40分)1. (16.0分) (2017九上·滦南期中)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12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山观石梁记①〔元〕李孝光予家距雁山②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
冬日妍燠③ ,黄叶布地。
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④然如浮屠氏⑤ ,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⑥者,客粲然而笑。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
入宿石梁。
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
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⑦酒,客主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
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⑧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⑨ ,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有改动)[注释]①选自《五峰集》。
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温州乐清人。
②雁山:雁荡山。
③妍燠(yù):暖和。
④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⑤浮屠氏:和尚。
⑥袱被:背着捆好的衣被。
⑦醅(pēi):聚饮。
⑧瓴(líng):瓦沟。
⑨沾醉:大醉。
(1)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从两家僮() A. 隶而从者 B.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A.猿则百叫无绝 B.佛印绝类弥勒③长尺许() A.高可二黍许 B.杂然相许(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时落日正射东南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3)同样是探访山水胜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认为“不可久居”,而本文作者却和友人“入宿石梁”,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阅读下列“单元整理单”,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A . 四篇古文都采用“记”的体式:有的记事,如《桃花源记》;有的记游,如《小石潭记》、《雁山观石梁记》;有的状物,如《核舟记》。
B . 《雁山观石梁记》和《小石潭记》都善用比喻的手法,如“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雁山观石梁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似平淡,实则情态毕现。
C . 《雁山观石梁记》、《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思。
D . 几篇短文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雁山观石梁记》按照时间顺序,从白天写到黑夜;《桃花源记》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发现、进入、离开、迷失、寻找桃花源的过程;《核舟记》则采用空间顺序一一介绍核舟的船头、中间、船尾。
3.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远处,那一盏灯①许多年前,我固执地以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同龄孩子的思想,我希望摆脱一切约束而自由地生活。
但那个冬天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改变。
②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又和母亲吵了架,心里充满了不满和委屈。
我独自离开了家,漫无目的地到旷野中流浪,我感觉自己正走向一个自由快乐的天地。
③我不断向前走,饥饿和寒冷却不断地向我侵袭过来。
整整一天的跋涉之后,天不知不觉暗了下来。
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
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和孤寂。
我开始哭,一种愧疚的情绪同时包围了我。
事实上,并没有人给我什么大不了的伤害,我只是因为早上起床时,不肯穿母亲新做的那件看上去十分臃肿的蓝花袄,而母亲只是满怀委屈地责备我不理解家庭的境况和大人的心思。
④一顿大哭之后,我的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
这时候,我倒是真的想到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
她独自养活一家老小,每天在我进入梦乡之前,她那双像松树皮一样粗糙的手就不曾闲过。
白天已经在农田里劳累一天了,有时干着活就开始打瞌睡,头缓缓地垂下去,垂下去,然后再极力地抬起来,用力摇动一下;可是过不久多久,又开始重复那个动作……每当这个时候,母亲的身边总是放一盆冷水和一条毛巾,就连天寒地冻的严冬也不例外,她总是说,擦把脸就精神了!⑤我走着走着就想到母亲了。
她的手到了冬天总是开裂子,那些裂子又因为白天的不停劳作而张开血口子,痛得钻心彻骨!每当这样的夜晚,懂事的大姐就会走上前去,用村里那个土医生配的冻疮膏给母亲涂抹。
这时的大姐,每抹一下就关切地看一下母亲的脸,生怕会弄痛了母亲,而母亲回望大姐的眼神也是慈祥而柔和的。
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以至我每次和母亲发生争执时总是冲她喊:“你是偏心眼了,你就是只知道疼大姐和小弟!”⑥天很黑,周围也模糊。
我一边想,一边自责,一边流泪。
我显得疲惫不堪,同时我迷路了……突然之间,我望见了远处有点亮光。
哦,那是一盏灯!我发疯似地冲向那盏灯……山野顿时平静,天空微微泛白,树木不再狰狞,小路也变得清晰起来。
啊,我竟然听到了母亲带着哭声的沙哑的呼唤。
虽然隔得远了,声音是那样的微弱,可听在我的耳中却格外的清晰,格外的亲切。
⑦微弱的灯光下,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那一瞬间,我注意到母亲看上去十分狼狈,原来母亲一脚踩空,滚到山坡下去了。
我猛然想起,母亲八岁那年害过一场病,她的视力很弱,即使是在白天,也只能看到那短距离的东西。
我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淌。
⑧那个冬夜,母亲手里的那盏灯照亮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也照亮了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心路,并且在以后困难的日子里,我还常常想起——那盏泛着橘黄色光芒的马蹄灯!(1)第①段说:“那个冬天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改变。
”请概括叙述“我”的难忘经历。
(不超过60个字)(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得生动而有意味,请根据文章,分别提出其表达作用。
①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
②这时的大姐,每抹一下就关切地看一下母亲的脸,生怕会弄痛了母亲,而母亲回望大姐的眼神也是慈祥而柔和的。
(3)文章第⑦段写母亲“八岁那年害过一场病”有什么作用?(4)文章结尾说,那盏灯“照亮了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心路”,并且以后我“还常常想起”“那盏泛着橘黄色光芒的马蹄灯”。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5)母亲和“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
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现代文(38分) (共2题;共38分)4. (18.0分)(2017·重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桌与案马未都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
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
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
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
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
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
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
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
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
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
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
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
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
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
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
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
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
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
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
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
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
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1)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②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3)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
B . 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有高下之分的。
C . 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
D . 桌最早指木质的桌子,侧重实用功能。
后来写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
(5)很多传统物品既有实用功能,又有丰富的文化韵味。
如太师椅、红灯笼、青花瓷、紫砂壶、油纸伞、纸折扇……请用“三字经”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填两项。
(不要求押韵)彩屏风,分隔间。
八仙桌,宴神仙。
________5. (20分) (2019八上·浦东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细节里的善意①近日,我带着八岁的儿子明峻,去剑桥一所公立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在填写和签署了一些表格之后,我们来到一楼的办公室咨询往返学校搭乘校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