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合集下载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引言概述: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尿蛋白大量丢失,导致身体浮现水肿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预防和管理该疾病,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肾病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知识1.1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尿蛋白大量丢失,导致水肿等症状。

它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肾脏自身发生异常,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1.2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水肿、尿量减少、尿液变浑浊等。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通过尿液分析和肾脏功能检查等方法来确定。

1.3 肾病综合征的危害和预防肾病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甚至发展成肾衰竭。

为了预防肾病综合征,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二、肾病综合征的饮食指导2.1 控制蛋白质摄入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禽肉和豆制品等。

2.2 控制盐的摄入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患者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可以选择低盐食物,并注意不要吃太多含盐的加工食品。

2.3 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浮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治疗3.1 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可以匡助患者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

3.2 抗炎药物的应用肾病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肾小球炎症,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功能。

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3.3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尿蛋白的丢失。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等。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小结
§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知识 §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治疗 §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知识
§ (四)肾活组织病理检查
§ (五)肾B超检查 双肾正常或缩小。
治疗方案
1
2

3
4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主要治疗 并发症治疗
Ø 休息 Ø 饮食
Ø 利尿:噻嗪类、Ø 糖皮质激素 Ø 抗凝、抗血小
襻利尿剂、潴钾 Ø 免疫抑制剂: 板粘附
利尿剂
烷化剂、环孢素A、Ø 降脂
吗替麦考酚酯、 他克莫司
Ø 其他并发症 (感染、急性肾
更换为泼尼松龙(等剂量)口服或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
-患者对激素的反应:
根据患者对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激素敏 感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三类,其 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应有所区别。
激素敏感型-规范用药8周内NS缓解 激素依赖型-激素撤减过程中或停用激素后
14天内复发者 激素抵抗型-规范化激素治疗(足量12周)
25g/L时,易形成静脉血栓。 (2)维持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
间于正常的一倍; (3)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或香豆素类药物 (4)抗凝的同时可辅以抗血小板
药物; (5)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
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治疗要点
⒈一般治疗 ⒉利尿消肿 ⒊抗凝治疗 ⒋糖皮质激素 ⒌其它免疫抑制药物
⑴其用药原则是:起始足量、 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高脂血症
血容量
肾小球滤过率 ADH ALD 利钠因子
水钠潴留
水肿
水分转入间质
并发症
§ 感染 § 血栓、栓塞并发症 § 急性肾衰竭 §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一)尿液检查 § (二)血液检查 § (三)肾功能检查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为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蛋白尿:在24小时尿液收集中,尿蛋白排泄量大于3.5克/24小时,或者是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5mg/mmol。

2.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总蛋白浓度小于60g/L,并伴有低白蛋
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小于30g/L)。

3. 水肿: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或局部性浮肿。

4.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尽管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肾小球病变,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仅轻度下降。

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以确定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请注意,确诊
需要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并排除
其他可能引起肾蛋白尿的病因。

为了确诊和确定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因此,在疑似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
及早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NS)
内容
肾病综合征的概况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思路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概况
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综合征, 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30g/L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尿中丢失白蛋白 >肝代偿合成
原 因
胃肠道:严重水肿,吸收不良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对机体的影响
低蛋白血症 尿中多种蛋白丢失的影响 •感染:IgG、补体旁路B因子 •高凝状态:脂代谢改变、抗凝、纤溶有关因子 •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结合蛋白 •微量元素缺乏:血清转铁蛋白 铜蓝蛋白 锌结合蛋白 •对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结合蛋白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老年
膜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继 小球肾炎
肾淀粉样变性
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或实体肿瘤
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原 因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病所引起,占75%


继发性 NS
征Hale Waihona Puke 遗传性NSAlpot综合征
病因分类
Secondry NS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引起者
感染:乙肝、丙肝相关性肾炎 药物、中毒 肿瘤:实体肿瘤、多发性骨髓瘤 系统性疾病:SLE、过敏性紫癜、肾脏淀粉 样变 代谢性疾病:DN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

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其特征是尿蛋白增多、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公众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和病因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尿蛋白增多、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免疫系统异常、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等。

肾病综合征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二、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尿蛋白增多、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和四肢水肿、腹水、体重增加等症状。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进行尿液分析、血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检查。

三、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症状。

一般情况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可以包括利尿剂、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饮食调整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盐分和液体摄入等。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减少饮酒、适量运动等。

四、肾病综合征的预防和自我管理预防肾病综合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

2.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尿液和血液检查。

3.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某些抗生素。

4.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5.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化学品。

自我管理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自身健康状况:1.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2. 注意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3.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

4. 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

5.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五、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和预后肾病综合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和管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涉及肾脏的严重疾病,它可以指多种不同肾脏疾病,其特点是病人的血液改变,机体出现毒物和浮肿的概率都比正常人群
更高。

由于肾脏的重要作用,肾病综合征可能会引起许多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首先,需要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肾病综合征可分为急性肾病
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呕吐、腹痛、腹泻、肌肉痉挛等,而慢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则包括乏力、低血压、恶心、呕吐、腹痛、血尿等。

此外,可以通过血液、尿
液和影像学检查来发现肾脏损伤或器官功能受损的情况。

其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来说,首先要采用
基本治疗,如疼痛药物、抗感染药物、降尿酸药物、高氯酸钾等,然
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推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有
效的治疗方法。

并且,应该注意正确的饮食习惯,多食含有钙、铁、锌、维生素等的均衡营养饮食,避免过量的钠、蛋白质及油脂摄入,
注意控制血糖,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最后,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及早发现疾病,以及按照医嘱按时接受治疗,降低肾病综合症的发生率。

总之,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护理措施
5观察浮肿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天记 录腹围、体重,每周送尿检常规2—3次。
健康教育
1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使患儿及家 长主动配合与坚持按计划用药 2本病患儿住院时间长,应有计划的安排作息 时间,病情缓解后,适当安排一定的学习 3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患儿之间打闹,以防 摔伤、骨折
护理措施
1休息:一般不需严格限制活动。严重水肿高 血压需卧床休息时应经常变换体位。
护理措施
2饮食:水肿患儿盐摄入<2g/天。严重水肿高 血压要无盐、适量优质蛋白 2g/(kg.d)
护理措施
3防治感染: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 收治。避免到公众场合。避免受凉,不去人 群拥挤场所。 4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药物因严重 水肿常致药物滞留、吸收不良或注射后针孔 药液外渗,导致局部潮湿、糜烂或感染。必 须肌内注射时,注意严格消毒,注射后按压 时间稍长些,以防药液外渗。
并发症
1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 最常见的合并症。与免疫功能低下、 最常见的合并症 蛋白质营养不良、多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 剂治疗有关。
可使病情反复和加重
2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钠、低钾、低钙。与长 期禁盐、过多利尿、腹泻呕吐有关。 3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血栓多无临床症状。 仅在大血管栓塞时才出现症状。如肾静脉栓 塞—腰痛、腹痛、肉眼血尿或急性肾衰。 4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
单纯性肾病 :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肾炎性肾病:与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病理生理
1大量蛋白尿——根本生理改变。是导致其他 三大临床特点的基本原因。由于肾小球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肾病时,由于基底膜 构成改变使血浆中分子量大的蛋白能经肾小 球滤出,另一方面,由于基底膜阴电荷位点 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阴电荷减少,使带阴电荷 的蛋白能大量通过。

肾病综合征(共129张PPT)【129页】

肾病综合征(共129张PPT)【129页】
肾病综合征不是疾病的最后诊断。因由多种 病因引起,故其机制、临床表现、转归和防治各 有特点。本章主要阐述原发于肾小球疾病所表现 的肾病综合征。
4
第四页,共129页。
1.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2.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3. 水肿 4. 高脂血症
1与2必备。
5
第五页,共129页。
31
第三十一页,共129页。
治疗:本组轻度病变且临床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 药物的治疗反应好,重度患者疗效差。
32
第三十二页,共129页。
33
第三十三页,共129页。
34
第三十四页,共129页。
35
第三十五页,共129页。
36
第三十六页,共129页。
37
第三十七页,共129页。
1. 感染: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2.药物、中毒、过敏 3.肿瘤:肺癌、结肠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 4.系统性疾病:SLE,过敏性紫癜、血管炎、淀粉样变 。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
8
第八页,共129页。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2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中老年
原发性 继发性
和C3在病变肾小球呈节段性团块样沉积。电镜下可 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及其与肾小球基底膜 分离现象。
55
第五十五页,共129页。
根据硬化的部位及细胞增殖情况可分为以下几型:
经典型:硬化部位主要在肾小球血管极周围的 毛细血管袢
塌陷型:小球外周毛细血管袢塌陷,呈节段分 布,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呈特征性增生 及空泡变性
光阴性。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 胞足突广泛融合是其诊断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
内科学教研室
定义:
➢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大量血浆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 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 临床综合征
临床四大特点
• (1)大量蛋白尿(大于3.5g/d); • (2)低蛋白血症(小于30g/L); • (3)高度水肿; • (4)高脂血症
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简单记忆为“三高一低”
致病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蛋白质分 解代谢↑
大量蛋白尿
低白蛋白血症 脂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 分
血容量↓
转 入
ADH↑ 醛固酮↑ 利钠素↓ 近曲小管吸收钠


钠水潴留
水肿 NS 病理生理
蛋白尿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
性肾病综合征。 •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肿瘤、药物及感染等 皆可引发。
肾病综合征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 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 硬化
系膜毛细血管性 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 仅对部分儿童病例有效, 差
征”
多数成人疗效差
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 约有60%~70%的早期膜
下弥漫性免疫复合物沉 性肾病患者治疗后可达
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临床缓解。但随着病情
晚期有钉突形成
进展,病理变化加重,
治疗疗效较差。
较差
局灶性节段性肾 光镜下可见病变呈局灶、 治疗反应较差,大多数 差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
• 光镜 肾小球成局灶、节段性硬化。 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 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免疫荧光 IgM 和 C3 在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 电镜 电子致密物积在肾小球硬化区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光镜:受 累节段的 硬化,小 管萎缩、 间质纤维 化。免疫 IgM、C3 节段团块 沉积。电 镜足突广 泛融合。
2.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老年人发病 率又呈增高趋势
3. 约30%~40%病例可能在发病后数月内自发缓解 4. 90%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最终可达临床完全缓解,但
复发率高达60% 5. 成人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低
系膜增生性肾炎
病理
光镜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
• 光镜 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插入到GBM 和内皮细胞之间,形成“双轨征” (tram-tracks)。
• 免疫荧光 IgG /C3呈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 电镜 内皮下和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
临床特征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临床特征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 NS 为主要临床表现 • 血尿(~70%) • 多伴有高血压和肾功减退 • 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转变而来 • 30~50%激素治疗有效,但显效较慢;
小结
“三高一低”程度与病变程度不成比例 可根据临床特点推断内部病理变化 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不出现肉眼血尿 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常伴高凝状态 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者疗效差
膜性肾病
病理
• 光镜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上皮侧免疫复合物形成“钉突样”改变 肾小球内没有明显的细胞增殖
• 免疫荧光 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GBM沉积
• 电镜 GBM上皮侧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
• 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 起病隐匿,很少有前驱感染; • 约80%表现为NS ,占我国原发性NS的25%~30%; • 一般无肉眼血尿,30%伴镜下血尿; • 早期常无高血压和肾功损害; • 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 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 • 进展缓慢,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损害; • 约20%-35%患者临床表现可自行缓解; • 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达临床缓解。
细血管性、膜性肾病、局灶性节 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
病理类型
微小病变型肾病
临床特征
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 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对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的治疗反应
预后
90%病例对糖皮质激素 大多数良好 治疗敏感
系膜增生性肾小 光镜下可见弥漫性肾小 与其病理改变轻重相关, 较好
球肾炎
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 轻者疗效好,重者疗效 程度的系膜基质增加 差
免疫荧光 免疫球蛋白呈块状/颗粒样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IgA 肾病: 以IgA / C3 沉积为主 非IgA 肾病:以IgG/IgM / C3沉积为主
电镜 电子致密物沉积在系膜区和上皮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特征
• 我国发病率很高, 占原发性NS~30%;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 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和非IgA肾病; • 非IgA NS(50%) • 血尿(IgA100%,No-IgA70%); • 对治疗的反应取决于病理改变的轻重 。
小球硬化
节段分布
疗效不佳
微小病变型肾病 病理
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可 见脂肪变性 免疫病理:阴性 电镜:广泛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微小病变型肾病
电镜观察 左:正常肾小球足突 右:肾小球足突广泛融合
微小病变型肾病
1. 此型约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成人原发性NS的20%~ 25%
•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 30%的患者有前驱感染; • 约50%~60%表现为NS; • 约30%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 少数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 100%伴有血尿,少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 • 50%~70%病例的血清 C3持续降低; • 肾功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的早; • 发病后10年约50%的病例进展至CRF。
过敏性紫癜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
炎 继发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 球肾炎
中老年
膜型肾病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或实体肿
瘤性肾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
• 引起本征主要临床病理类型的发 病机制未全明了,分述如下
• 主要病理类型有: • 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系膜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