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试验房室内空气流场的计算分析.
空调房间室内气流组织模拟(fluent)

模型[1]m s,送风温如图,房间左下角有一个空调,送风和回风方向如图所示。
送风速度为1/度为25℃,壁面温度为30℃。
1.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①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的步骤在此处暂时省略,以后后机会再补上,这里直接读入网格文件hvac-room.msh。
②读入网格后应检查网格及网格尺寸,通过Mesh下的Check和Scale进行实现,这里不做详细描述。
2.求解模型的设定①启动FLUENT。
启动设置如图,这里着重说说Double Precision(双精度)复选框,对于大多数情况,单精度求解器已能很好的满足精度要求,且计算量小,这里我们选择单精度。
然而对于以下一些特定的问题,使用双精度求解器可能更有利。
[1] 李鹏飞,徐敏义,王飞飞.精通CFD工程仿真与案例实战:FLUENT GAMBIT ICEM CFD Tecplot[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12-317a.几何特征包含某些极端的尺度(如非常长且窄的管道),单精度求解器可能不能足够精确地表达各尺度方向的节点信息。
b.如果几何模型包含多个通过小直径管道相互连接的体,而某一个区域的压力特别大(因为用户只能设定一个总体的参考压力位置),此时,双精度求解器可能更能体现压差带来的流动。
c.对于某些高导热系数比或高宽纵比的网格,使用单精度求解器可能会遇到收敛性不佳或精确度不足不足的问题,此时,使用双精度求解器可能会有所帮助。
②求解器设置。
这里保持默认的求解参数,即基于压力的求解器定常求解。
如图:下面说一说Pressure-based和Density-based的区别:a.Pressure-Based Solver是Fluent的优势,它是基于压力法的求解器,使用的是压力修正算法,求解的控制方程是标量形式的,擅长求解不可压缩流动,对于可压流动也可以求解;Fluent 6.3以前的版本求解器,只有Segregated Solver和CoupledSolver,其实也Pressure-Based Solver的两种处理方法;b.Density-Based Solver是Fluent 6.3新发展出来的,它是基于密度法的求解器,求解的控制方程是矢量形式的,主要离散格式有Roe,AUSM+,该方法的初衷是让Fluent具有比较好的求解可压缩流动能力,但目前格式没有添加任何限制器,因此还不太完善;它只有Coupled的算法;对于低速问题,他们是使用Preconditioning方法来处理,使之也能够计算低速问题。
大空间建筑空调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大空间建筑空调气流组织计算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空间建筑空调气流组织计算方法摘要在大空间建筑中,如展览馆、体育馆等,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气流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与舒适度分析

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与舒适度分析摘要:分别对采用百叶侧送侧回、喷口侧送侧回、散流器顶送下回、分层空调、置换通风方式的室内空调室内气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根据ADPI指标对这几种送回风方式进行了热舒适性评价。
结果表明,分层空调和置换通风是室内中较好的气流组织方式。
关键词:室内;气流组织;速度场;温度场;数值模拟;热舒适引言传统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是以送风射流为基础的,通过反复迭代检查温度和速度。
最后,找到合理的回风方案和参数。
空调房间内的供气射流大多是多个非等温湍流射流,一般设计方法是基于单股等温紊流射流的规律,射流约束修正系数、射流重合度和非等温射流的修正系数。
介绍。
这种方法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如排风口的尺寸和位置、热源的性质和位置等,因此必然有一定的误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很大的误差。
若简单地将这种方法用于空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是不合适的。
空间空调系统的气流设计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验结论。
主要研究方法是将气流的数值分析与模型相结合。
由于气流的数值分析涉及到各种可能的内部扰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所以可以完全反映房间内的气流分布,从而确定气流的最佳方案。
1室内空气流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机械通风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多属于非稳态湍流流动,直接模拟尚不现实。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处理。
笔者作了以下假设:1)室内空气为低速不可压缩气体,且符合 Boussinesq 假设;2)室内空气流动为准稳态湍流流动;3)忽略能量方程中粘性效应引起的能量耗散。
2各种送风方式下大空间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2.1研宄对象本文的研宄对象为有内热源、尺寸为12 mX &4 mX5.0 m(长X宽X高)的长方体建筑模型(如图1所示),风口设在外墙侧。
人员和设备由于不断放出热量,对室内气流分布特性有重要影响,将其视作内热源处理。
内热源模型为0.4 mX1.2 mX 1.3 m(长X宽X高)的长方体。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三维紊流计算

一、概述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而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三维紊流计算则是评估空调系统效能和设计最佳气流分布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着重探讨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三维紊流计算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
二、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相关理论1. 三维气流模型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一个复杂的三维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三维气流模型。
这个模型需要考虑室内外气流的相互作用、温度差异、墙面和家具对气流的阻挡等因素。
2. 紊流模拟方法在三维气流模型中,紊流模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常用的方法有LES (大涡模拟)和RANS(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
选择合适的模拟方法对于准确地模拟室内气流非常关键。
三、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三维紊流计算方法1. 网格划分在进行三维紊流计算之前,首先需要对空间进行网格划分。
通常情况下,使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网格来划分室内空间,确保在整个计算空间内都有足够的网格密度。
2. 初始和边界条件设定确定好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于三维紊流计算非常关键。
初始条件包括初始速度场和温度分布,边界条件包括入口和出口的气流速度、温度和湿度等参数。
3. 紊流模拟软件的选择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用于三维紊流计算的软件,例如ANSYS Fluent、OpenFOAM等。
选择合适的软件对于三维紊流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4. 寻找最佳气流分布三维紊流计算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最佳的气流分布,以确保室内空气的均匀性和舒适度。
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找到最佳的室内气流组织方案。
四、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三维紊流计算的应用1. 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通过三维紊流计算,可以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布局进行优化。
确保室内空气的流动均匀性和热舒适度,提高空调系统的效能和节能性能。
2. 室内空气质量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对于人员的健康与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三维紊流计算,可以评估室内空气的CO2浓度和PM2.5等污染物的扩散情况,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清洁度。
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

3.7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在已知空调区冷(热)、湿负荷的基础上,确定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维持室内所要求的空气参数所需的送风状态及送风量,是选择空气处理设备的重要依据。
3.7.1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变化过程在空调设计中,经常采用空气质量平衡和能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空调系统的一些能量问题分析 图3-10表示一个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示意图,房间余热量(即房间冷负荷)为Q (kW),房间余湿量(即房间湿负荷)为W (kg /s),送入m q (kg/s)的空气,吸收室内余热余湿后,其状态由O(h O ,d O )变为室内空气状态N(h N ,d N ),然后排出室外。
图3-10 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 当系统达到平衡后,总热量、湿量均达到了平衡,即总热量平衡 ⎪⎭⎪⎬⎫-==+O N m N m O m h h Q q h q Q h q (3-43) 湿量平衡 ⎪⎭⎪⎬⎫-==+O N m N m O m d d W q d q W d q (3-44)式中 m q ——送入房间的风量(kg/s ); Q ——余热量(kW );W ——余湿量(kg/s );O O d h ,——送风状态空气的比焓值(kJ/ kg )和含湿量(kg/kg );N N d h ,——室内空气比焓值(kJ/ kg )和含湿量(kg/kg )。
同理,可利用空调区的显热冷负荷和送风温差来确定送风量。
)(O N p m t t C Qq -= (3-45)式中 Q ——显热冷负荷(kW );C p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1.01 kJ/ (kg ⋅K)]。
上述公式均可用于确定消除室内负荷应送入室内的风量,即送风量的计算公式。
图3-11 为送入室内的空气(送风)吸收热、湿负荷的状态变化过程在h-d 图上的表示。
图中N 为室内状态点,O 为送风状态点。
热湿比或变化过程的角系数为sR O N d d h h W Q --==)(ε (3-46) 由上可得,送风状态O 在余热Q ,余湿W 作用下,在h-d 图上沿着过室内状态点N 点且/Q W ε=的过程线变化到N 点。
吸顶式空调送风形式对室内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吸顶式空调送风形式对室内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作者:贾学斌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22期【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分析比较吸顶式空调不同送风方式条件下不同时刻的温度场和流场流线。
发现原方案下,气流与周围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范围有限;设置合适的导流罩结构能够延长气流到达地面的时间,加大高速气流两侧的漩涡范围,使得更多冷气流停留在空间,与室内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加速室内气体降温;建议导流罩角度选取15°。
研究结果可为室内吸顶式空调房间的送风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吸顶式空调;数值模拟;气流组织;送风形式;导流0 引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室内区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长时间停留的场所,空调作为其必不可少的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更希望时刻处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
目前,为提高室内空气气流品质,进行了一些研究。
文献[1]应用CFD模拟软件对夏季中央空调房间中常用的上送上回送风形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空调送风角度对室内气流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进而讨论房间的舒适性。
文献[2]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模拟冬季室内气流组织的分布状况,经过对比分析不同的送风速度对室内活动区温度和速度的影响。
文献[3]利用fluent软件通过置换通风和侧送风两种送风方式下办室内的速度场、温度场、CO2浓度场所进行的数值模拟分析。
文献[4]介绍了一种下送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Airpark软件对该设计方法下的空调房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文献[5]针对相同室内条件、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各种模型,运用暖通空调专用数值模拟软件Airpark,对室内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然而随着室内吸顶式空调的大范围使用,对于其送风方式很少考虑,这势必有可能未将空调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影响室内气流组织和舒适性。
因此本文将以吸顶式空调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研究空调不同的送风形式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进而得到一种较为合理的送风方式,为提高空调送风效率,节约能源消耗提供参考。
空调房间流场温度场的fluent模拟报告

空调房间流场温度场的fluent模拟报告1. 引言1.1 概述空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空调房间的流场温度场分布是一个关键因素,对室内温度均匀性、舒适性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空调房间的流场温度场进行模拟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着空调房间流场温度场的Fluent模拟展开研究。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流场温度场模拟方法、模拟结果与分析、参数优化与仿真结果验证以及结论与展望。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具体的子章节,以便系统地介绍和阐述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使用Fluent软件对空调房间的流场温度场进行详细模拟,并通过分析结果和验证方法,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效果。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优化空调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温度均匀性,并展望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
以上是对文章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流场温度场模拟方法2.1 空调流场模拟概述空调房间的流动和温度场模拟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方法实现的。
该方法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并结合大气物理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知识原理,对空气在房间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分析。
通过该模拟方法可以了解空调房间中的气流运动规律以及温度分布情况,进而为空调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2.2 Fluent软件介绍Fluent是一种常用的CFD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它提供了强大的求解器和前后处理器,可实现复杂流体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Fluent软件进行空调房间流场温度场仿真模拟。
2.3 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设定在进行流场温度场模拟前,需要建立几何模型并设置边界条件。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空调房间的几何图形,并导入Fluent软件进行后续处理。
然后需要定义边界条件,包括房间墙壁、入口和出口等。
第五章 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

5.3 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 上送上回
单侧上送上回
异侧上送上回 散流器上送上回
5.3 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 下送上回
5.3 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 中送
5.4 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
一、 一般气流分布的计算方法
5.4 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 空间气流分布受到射流受限、射流重合、非等温等 因素的影响
5.1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温度状况 射流
等温射流 非等温射流 自由射流
是否受限
受限射流
在空调工程中常见的情况,多为非等温受限射流。
5.1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一、自由射流
等温自由射流
2θ
射流轴心速度:
ux u0
0.48
ax
0.145
0.48 ax
md0 x
m1 F0 x
d0
d0
d0 极点
射流断面直径:
dxLeabharlann ax 6.8( 0.145)
d0
d0
紊流系数
射流扩散角: tg 3.4a
u0 ux
起始段
主体段
x
集中射流:圆形、 方形、矩形
扁射流:边长比大 于10的风口 扇形射流:扇形导流
5.1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非等温自由射流
轴心温度:
Tx 0.73 ux n1 F0
根据A查表,K3=1.65
二﹑孔板送风的计算方法
5.求到达工作区的中心气流速度:
取有静压室孔板, 0.75
则
ux1 u0
x 0.1 射流扩散受限
✓可以认为当射流
回流区最大平均风速:
断面面积达到空间 断面面积的1/5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试验房室内空气流场的计算分析摘要:本文对空调试验室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测试室送风系统进行改进设计,明显改善测试室流场分布。
关键词:流场 FLUENT 测试0 综述焓差法实验室常常忽略外部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以至影响到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而大量流场测试周期长、操作复杂,测试室气流速度通常很小,即使微小扰动对测试结果都有很大影响,而且缺乏对气流方向的预测,即使排除人为因素也很难测出流场真实速度,不利于测试室流场改进。
进行数值模拟将有利于工程检测?改进,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计算机数值模拟有助于工程设计的改进。
研究如何形成合理的流场,满足测试室负荷要求,避免回流短路现象,以达到良好的送风效果,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 模型简化与计算为了简化实际问题,便于分析,在建立数学模型前对室内气体的流动先做以下假设:室内气体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为牛顿流体;室内流体温度变化不大,密度可视为常数;室内气体的流动形式为稳态紊流;在紊流中心区,忽略能量方程中由于粘性作用而引起的能量耗散;室内空气在房间内壁面上满足无滑移边界条件。
本文计算所选择的求解器是Fluent5/6。
对于在用Fluent软件计算时所采用的有关数值计算方法,说明如下:压力项、能量项、紊流动能和紊流耗散率项的离散都采用二阶迎风格式。
二阶迎风格式也就是一阶导数的具有二级截差的差分格式,它可以克服迎风差分截差比较低的缺点而又能保持它的长处。
压力与速度的藕合关系的处理方法选用SIMPLE算法。
采用标准k-ε二两方程模型来求解湍流问题时,控制方程包括质量和方程及k-ε方程。
根据以上假设可建立其数学模型,整场的流动应满足质量和动量方程(1) 质量方程(1) (2) 动量守恒方程(2)湍流模型标准两方程模型[8](Jones & Launder,1972)湍流动能k的方程,其一般形式为(3)这里,为生成项,为耗散项湍流耗散率ε的方程,一般采用的形式为(4)这里为生成项,为耗散项 2 边界条件本文中的算例包括以下边界条件:给出入口速度边界,具体值由风机风量及送风管道尺寸计算给定给出出口压力边界,具体值由测试给定在固体边界上对速度取无滑移边界条件,即在固定边界上流体的速度等于固体表面的速度. 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水平面X方向原始模型数值模拟及优化改进数值模拟结果如下图1~6所示在图7~8中,可以清楚看到原始数值模拟和优化改进数值模拟在各个水平面上速度的分布及变化情况。
改进模型孔板送风速度分布更加均匀,送风初始平面上速度分布在0.1~0.13m/s之间,与原始模型相比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这主要是因为流线形的隔板能更好的改变静压室内的压力分布,从而更好的改变孔板的送风速度分布,这可以从压力场分布图中得到进一步证明,模拟结果和我们的理论预测有很好的吻合。
3.2 垂直面Z方向原始模型数值模拟及优化改进数值模拟结果如下图9~10所示在图9~10中,可以清楚看到原始数值模拟和优化改进数值模拟在垂直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
在这两张图中速度分布对比十分鲜明,流线形隔板模型速度分布更均匀,死角比较少,除工况机附近及一些死角外,流线形隔板模型在这个平面上的速度均在0.1m/s以上且分布均匀,而原始模型顶部正中部分明显有一个死区。
4 计算结果本文在原始模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针对原始模型孔板送风速度不均匀的缺陷重新设计一种相对简单实用的流线型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及优化改进得出结论如下:本物理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入口和出口边界放在了非研究区域的送风管道中,而且首次用整个流场回路作为数值模拟计算的对象,这样就把入口和出口简化假设对研究区域的影响降到最小,或者说把简化假设带来的误差引入到非研究区域。
通过扩大模拟范围,来达到净化研究区域的目的.从原始模拟结果来看,孔板送风气流分布不均匀,特别是接近孔板的区域,还存在一定的回流,中间区域流速低,接近于零,两侧流速高,送风口相对一侧墙壁区域附近气流速度最高,中间部分形成两个明显的低速涡流区域。
由于工况机附近负压的影响,造成墙壁一侧和地面上方气流速度偏大,测试室中心区域流速偏低。
进一步分析可知,气流初态决定于静压室内压强分布,气流终态决定于工况机附近负压分布,其它区域为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渡区域。
改变气流分布只能从静压室结构和工况机的位置来考虑。
根据原始模拟静压室压力分布不均造成孔板送风不均,作者设计流线型改进模型,经计算主流区域速度分布较原始模型有明显改善。
【提要】本文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制的原则,通过对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分析,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
【关键词】砖柱厂房,地震震害,抗震设计单层砖柱厂房具有选价低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在中小型工业厂肩中得到广泛应用。
砖柱厂房是以砖柱(墙)做为承重和抗侧力构件,由于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震性能比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差;由于砖往厂房内部空旷、横墙问距大,地震时的抗倒塌能力不如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
因此根据砖柱厂房的震害特点,找出杭震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必要的。
1.地震震害及其特点: ?地震震害表明:6、7度区单层砖柱厂房破坏较轻,少数砖柱出现弯曲水平裂缝:8度区出现倒塌或局部倒塌,主体结构产生破坏;9度区厂房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倒塌率较大。
从震害特点看,砖柱是厂房的薄弱环节,外纵墙的砖柱在窗台高度或厂房底部产主水平裂缝,内纵墙的砖柱在底部产生水平裂缝,砖柱的破坏是厂肩倒塌的主要原因。
山墙在地震时产生以水平裂缝为代表的平面外弯曲破坏,山墙外倾、檩条拔出,严重时山墙倒塌,端开间屋盖塌落。
屋盖形式对厂房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重屋盖厂房的震害普遍重子轻屋盖厂房,楞摊瓦和稀铺望板的瓦木屋盖,其纵向水平刚度和空间作用较差,地震时屋盖易产生倾斜。
2.适用范围及结构布置 2.1单跨和等高多跨的单层砖柱厂房,当无吊车且跨度和柱顶标高均不大时,地震破坏较轻。
不等高厂房由于高振型的影响,变截面柱的上柱震害严重又不易修复,容易造成屋架塌落。
因此规定砖柱厂房的适用范围为单跨或等高多跨且无桥式吊车的中小型厂房,6-8度时厂房的跨度不大子15m且柱顶标高下大于6.6m,9度时跨度不大于12m且柱顶标高不大于 4.5m。
2.2厂房的平立面应简单规则。
平面宜为矩形,当平面为L、T形时,厂房阴角部位易产生震害,特别是平面刚度不对称,将产生应力集中。
对于立面复杂的厂房,当屋面高低错落时,由于振动的不协调而发主碰撞,震害更为严重。
2.3当厂房体型复杂或有贴建的房屋(或构筑物)时,应设置防震缝将厂房与附属建筑分割成各自独立、体型简单的抗震单元,以避免地震时产主破坏。
针对中小型厂房的特点,钢筋混凝上无檀屋盖的砖柱厂房应设置防震缝,而轻型屋盖的砖柱厂房可不设防震缝。
防震缝处宜设置双柱或双墙,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地震时最大弹塑性变形计算确定。
一般可采用50~70mm。
3.结构体系 3.1地震时厂房破坏程度与屋盖类型有关,一般来说重型屋盖厂房震害重,轻型屋盖厂房震害轻,在高烈度区影响更为明显。
因此要求6-8度时宜采用轻型屋盖,9度时应采用轻型屋盖。
人之地震震害调查表明:6、7度时的单跨和等高多跨砖柱厂房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8、9度时排架柱有一定的震害甚至倒塌。
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8Jll一89)规定:6、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8度1、2类场地应采用组合砖柱,8度3、4类场地及9度时边柱宣采用组合砖柱,中柱直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经过地震震害分析发现:非抗震设计的单层砖柱厂房经过8度地震也有相当数量的厂房基本完好,所倒塌的厂肩大部份在设计和施工上也存在先天不足,因此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无筋砖柱单层厂后,在8度区仍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可见对8度区的单层砖柱厂房都配筋的要求是偏严的,在抗震规范的修订稿中将8度1、2类场地“应”采用组合砖往改为“宜”采用组合砖柱,允许设计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对是否配筋有所选择。
一般来说,当单层砖柱厂房符合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条件,经抗震验算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无筋砖柱。
3. 3对于单层砖柱厂房的纵向仍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单靠砖柱做为抗侧力构件是不够的,如果象钢筋混凝土柱厂房那样设置柱间支撑,会吸引相当大的地震剪力。
使砖拄剪坏。
为了增强厂房的纵向抗震承载力,在柱间砌筑与柱整体连接的纵向砖墙,以代替柱间支撑的作用,这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3.4 当厂房两端为非承重山墙时,山墙顶部与檩条或屋面板恨难连接,只能依靠屋架上弦与防风柱上端连接做为山墙顶部的支点,这不仅降低了房屋整体空间作用,对防止山墙的出平面破坏也不利,因此厂房两端均应设置承重山墙。
3.5 厂房的纵横向内隔墙宣做成抗震墙,其目的充分利用培体的功能,避免主体结构的破坏。
当内隔墙不能做成抗震墙时,最好采用轻质隔墙,以避免墙体对柱及柱与屋架连接节点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采用非轻质隔墙,则应考虑隔墙对柱及其与屋架节点产生的附加剪力。
3.6 无窗架不应通至厂房单元的端开间,以免过份削弱屋盖的刚度。
天窗架采用砖壁承重时,将产生严重的震害甚至倒塌,地震区应避免使用。
4 抗震承载力计算 4.1 横向抗震计算单层砖往厂房横向抗震计算的计算简图,可按下列规定选取:(1)当厂房柱为无筋砖柱或边柱为组合砖柱、中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时,可采用下端为固接、上端为铰接的徘架结构模型;(2)当厂肩边柱为无筋砖柱、中柱为钢筋混凝士柱,在确定厂房自振周期时,砖柱下端按固接考虑,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砖柱下端按铰接考虑。
这主要是考宅到在地震作用下,随着变形的不断增加,无筋砖柱下端开裂并退出工作,囚而全部横向地震作用由中部的钢筋混凝土柱承担。
轻型屋盖单层砖柱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可以忽略空间工作影响?采用平面排架进、厅计算。
对于钢筋混凝上屋盖和密铺望板的瓦木屋盖厂肩,其空间作用不能忽略,应按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为了简化,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厂房可以按平面排架进行计算,考虑到其空间工作影响,对计算的地震作用效应要进行调整。
4.2 纵向抗震计算对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等高多跨砖柱厂房,当考虑屋盖为刚性时,纵向地震作用在各柱列之间的分配与柱列的侧移刚度成正比:当考虑屋盖的弹性进行空间分析时,侧移刚度较大柱列分配的地震作用比按刚性屋盖分配的地震作用小,而侧移刚度较小柱列分配的地震作用比按刚性屋盖分配的地震作用大。
设计中为了利用刚性屋盖假定时纵向地震作用分配形式简单的优点,可以针对不同屋盖形式对柱列的侧移刚度乘以修正系数,做为纵向地震分配时的柱列刚度,并对所计算的厂房自振周期进行修正,以考虑屋盖的弹性影响。
对于纵墙对称布置的单跨厂房,在厂房纵向沿跨中切开,取一个柱列单独进行纵向计算与对厂房进行整体分析结果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