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茶文化是中国千年文明的瑰宝之一,其中传承着众多的诗词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珍品,更是关于茶的传说、品味和体验的宝贵资料,为后人探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学源泉。
以下是对几篇茶文化诗词文学作品的简析:
《茶经》: 这是茶文化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是唐代的陆羽所著。
它在中国茶艺发展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茶叶的种类、泡茶的方式,揭示了泡茶的时间、茶具的选择、水的质量等茶道中诸多细节,深入浅出,娓娓道出。
唐代的《观绿》诗中写道:“白露侵堤草,夜寒下渚鸥。
翠阴消未得,遍处是凉秋。
山随赤日尽,江入碧云浮。
闲话传芳思,更待慕清求。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秋日的景色,绿色的茶叶与秋日的景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此种景色对诗人的内心也有所影响,能使人心静神宁,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瞬间。
因此,唐代的文人雅士们开始创作形式各异的茶文学作品。
唐代最著名的茶叶赞美诗就是陆游的《茶经讲》。
在诗中,陆游赞扬茶叶的美妙之处,强调了饮茶的益处以及泡茶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茶道文化,被后人称为“茶圣”。
唐代的茶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短诗和词歌,还有长篇的散文。
韩愈的《茶品论》就是一篇代表作,以他自己的经验,详细地描绘了茶的工艺制作、品味和质量等方面的细节和知识要点,成为了茶道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总之,茶文化中的诗词文学作品是展现它深厚历史和文明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精髓,也是茶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经典的表述方式,和精美的内涵,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也为我们喝茶提供了做法和理论的文学依据。
普洱茶文化的诗词赏析

普洱茶文化的诗词赏析诗词、曲艺、歌舞等文化艺术,普洱茶走进了《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巨著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普洱茶文化。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普洱茶文化的诗词赏析,一起来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诗词赏析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饮茶》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皎然《饮茶歌送郑容》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歌》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琴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白居易《食后》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茶》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
咏茶文化最著名的古诗词鉴赏

咏茶文化最著名的古诗词鉴赏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静心,过得从容。
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
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
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咏茶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品令·茶词》宋·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在黄庭坚看来,茶是一个故人、是挚友。
他说,煎好的茶水,香气持久,饮茶使人精神爽朗,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可以洗去身心疲倦。
当你忧倦之时,品一盏清茶,甘洌的茶水,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
《鹧鸪天》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说: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
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李清照一身尘土,喜欢团茶的苦味,不过是在生命流离之后的喟然感慨罢了。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在临安的客栈里等待皇帝的诏见,他在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在这茶味中,他感慨为何要周旋于这京都的风尘中,不如归去吧!茶总能在某个时候,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启迪。
《幽居初夏》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标题:茶韵千年:唐宋茶诗词赏析
引言:
茶,这个字眼,如同一种古老而醇厚的韵味,弥漫在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在唐宋时期,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象征。
诗人用笔墨描绘出了茶的千姿百态,品茶如品人生,这便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唐代:茶的颂歌
1. 《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此诗以玉泉山之玉泉仙人掌茶为题材,描绘了采茶人的艰辛和制茶过程的乐趣。
诗中呈现了茶叶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苦与乐,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魅力。
2.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白居易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用清澈的泉水煮茶的情景,展现了对茶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诗表达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清新与自然。
二、宋代:茶的艺术
1.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苏轼以超然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烹茶的画面。
诗中描述了采摘茶叶的过程和烹茶的乐趣,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茶的欣赏。
2.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陆游在诗中描述了雨后品茗的情景,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赞美和对茶的热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茶时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静谧与美好。
三、结论:
唐宋时期的茶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展现了茶叶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品味到千年茶文化的韵味,感受到茶叶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些诗作,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诗词

茶文化诗词
1.《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对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壑源新茶的喜爱和赞美,将其比作佳人,形象生动。
3.《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通过对茶的外形、香气、制作、品尝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推崇。
4.《尝茶》:“生拍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这首诗通过对茶叶形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茶叶的喜爱和赞美。
历史经典茶文化诗词

历史经典茶文化诗词以下是5个历史经典茶文化诗词赏析:1. 《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赏析: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了茶的形态、功用以及人们对茶的喜爱之情。
该诗先从茶的本性说起,即“香叶,嫩芽”,言简意赅。
其次谈人们对茶的喜爱,“慕诗客,爱僧家”,道出了茶与文人雅士之间的不解之缘。
接着详细描写了烹茶、饮茶的过程和意境,展现出饮茶带给人们的享受和情趣。
2.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山间清泉旁煎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描绘了煎茶的过程,泠泠的泉水和瑟瑟的茶粉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
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他希望能将这碗清香可口的茶寄给爱茶之人,与他们一同分享这份美好。
3. 《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主人以茶待客的情景,表现出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梅花的出现使今夜的月色显得更加不同寻常,进一步衬托出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谊。
4.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其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思念故人的同时,也要珍惜当下、把握时光的情感。
5.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随着我国的茶叶生产的逐步发展;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叶的诗词文学作品..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此后更是不乏精妙绝伦的妙诗绝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宋·杨万里”、“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白居易”、“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宋·陆游”……这些融茶道与人情于一体的诗句都是我国茶诗、茶词中的代表作..在所谓“茶诗”的范畴里;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宝塔诗、回文诗、联句诗、寓言诗及唱和诗等..下面就由我对以下列举出的几首各具特色的诗词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一、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 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注: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二、回文诗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宋苏轼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注: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三、联句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唐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昼、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注: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以上这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颜真卿;着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四、寓言诗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酒针锋相对答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极为有趣;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引起深思..五、唱和诗茶中杂谈煮茶唐皮日休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唐陆龟蒙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注: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总而言之;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所说的那样:“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相袭相传;使茶诗、茶词在茶叶和诗词文化中形成、发展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赞美茶诗句大全茶诗妙句

赞美茶诗句大全茶诗妙句摘要:一、茶诗概述二、赞美茶的诗词精选1.陆羽《茶经》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苏轼《汲江煎茶》4.杜牧《秋夕》5.陆游《卧病郊舍》三、茶诗妙句解读1.陆羽《茶经》中的茶道精神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茶与友情3.苏轼《汲江煎茶》中的品茗意境4.杜牧《秋夕》中的茶与思念5.陆游《卧病郊舍》中的茶与闲适生活四、茶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正文:茶诗是中华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茶为主题,通过诗人的感悟和描绘,展现了茶的韵味、品质以及与生活、情感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我们将从赞美茶的诗词精选和茶诗妙句解读两个方面,来领略茶诗的魅力。
一、茶诗概述茶诗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茶诗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类别。
茶诗不仅赞美了茶的品质,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感。
二、赞美茶的诗词精选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赞美茶的著名诗词:1.陆羽《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圣”。
他的《茶经》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瑰宝,对后世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茶经》中,陆羽赞美茶为“神农尝百草,日啖三升,而其味无穷”,体现了茶的无尽韵味。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这样一句:“微雨闲花落,春鸟午飞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描绘了品茗的场景,表现了茶与友情的美好。
3.苏轼《汲江煎茶》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汲江煎茶》赞美了茶的品质:“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汲江煎。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船。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弦。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看南轩疑梦间。
”诗句中展现了品茗时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4.杜牧《秋夕》杜牧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文学作品简析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说法。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随着我国的茶叶生产的逐步发展,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
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叶的诗词文学作品。
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夫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众多植物中的一种出现的。
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的茶诗,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唐,此后宋朝达到第二个辉煌巅峰,元明清民国以至于今,都代有佳作,茶诗总量不可胜数。
以梅尧臣为例,据不完全的统计,单在《宛陵先生集》中,就写有茶叶诗词25首。
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300多首茶叶诗词,他并以陆羽自比。
苏东坡的茶叶诗词也不少,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许。
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双井茶的诗篇,他的另一些茶诗还引用了佛教的语言。
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比美。
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也写了双井茶赞诗。
其他如蔡襄、曾巩、周必大、丁谓、苏辙、文同、朱熹、秦观、米芾、赵佶(徽宗皇帝)、陈襄、方岳、杜来、熊蕃等都写过茶诗。
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此后更是不乏精妙绝伦的妙诗绝句——“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宋·杨万里)”、“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唐·白居易)”、“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宋·陆游)”……这些融茶道与人情于一体的诗句都是我国茶诗、茶词中的代表作。
在所谓“茶诗”的范畴里,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宝塔诗、回文诗、联句诗、寓言诗及唱和诗等。
下面就由我对以下列举出的几首各具特色的诗词做出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注: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
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
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
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二、回文诗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宋苏轼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
乃续之,
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注: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
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
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
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三、联句诗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昼、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注: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
以上这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
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
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
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
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
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四、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
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酒针锋相对答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
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
”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
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
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极为有趣,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引起深思。
五、唱和诗
《茶中杂谈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
唐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注: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
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
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
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总而言之,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所说的那样:“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相袭相传,使茶诗、茶词在茶叶和诗词文化中形成、发展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