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3
分析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I
C 一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分析美学在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分析
刘 燕 郑 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天津市天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中电科技集团河北工程项 目管理有限公司)
[ 摘 要] 建筑 美不 仅关 系到建 筑 的面貌 , 同时也 关系 到一个 城市 的市 容 , 甚至 体现 了一个 国 家的文化 水 平、 活力 , 给市 民带 来美学 的享受 以及心 灵上 的抚 慰 。 文章从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关系概述人手 , 论述了建筑美的基本要素、 设计的进步来源以及将建筑的设计与美学结合发展这几大方面 [ 关键 词] 建筑, 美学 ; 设计 ; 结合 中图分 类号 : T u一 8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4 ) 0 4 一 O 1 1 8 一 叭
一
形体 即建 筑物 的总体 轮廓或 者理解 为外 形 , 是通过 形体 与线条 , 空 间和 实 体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并且有意识的凸显个性特色以及美学性, 尤为引人注 意 的是 色彩在 此发挥 的作用 。 2 . 5 与 自然的和 谐 建筑之美最为重要的是与周围、 自然的和谐 , 即不能显得突兀。 设计中不能 仅 考虑建 筑个 体而忽 略 了与其它 建筑 整体性 , 而 这也 是当 今建筑设 计 的弊端 , 很 多 的建 筑 单独看 很具 美学 性 , 但是 和其 它建 筑放在 一起 就显 得不 协调 了 。 3如何深化美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 筑 的发展 与人们对 于建 筑物审 美要求 的提 高是一个 不 断前进 的过 程, 经 常 的情 况是 人们感 觉 已有的建 筑水 平不 能满足 审美 的要求 , 并且希 望通 过 将建筑 设 计与建 筑美 学 的结合 达到 更为 理想 的情 况 。
美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美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智慧结晶,而美学则是表现了智慧结晶的面貌,体现这智慧结晶所蕴含的文化及历史背景。
美学更是将建筑中的一切转换成人类心灵中的抚慰。
美学成就了建筑更升华了建筑,让美与建筑完美的相互陪衬。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结构丶建筑材料丶生产设计以及建筑设备等。
建筑美学在建筑面貌中的应用建筑主要是通过空间构造来满足实际需求的,建筑设计中应用空间的转换可以达到很好的美学表现性。
实际中可以通过将住宅中的房间设计为不同的大小或者有意识的将公共建筑中各个建筑设置为不同的占用面积等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形体即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或者理解为外形,是通过形体与线条,空间和实体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并且有意识的凸显个性特色以及美学性,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色彩在此发挥的作用。
建筑之美最为重要的是与周围、自然的和谐,即不能显得突兀。
设计中不能仅考虑建筑个体而忽略了与其它建筑整体性,而这也是当今建筑设计的弊端,很多的建筑单独看很具美学性,但是和其它建筑放在一起就显得不协调了。
建筑美学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各部分的比例,例如虚实的比例、长宽高的比例以及凸凹的比例等,可以有效的改变人们的视觉印象,达到增强审美性的目的。
均衡主要指的是建筑物构图上的对称性,可以理解为建筑物上下、左右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建筑的均衡方式主要是在中轴线上实现左右的对称,最典型的就是北京的故宫。
建筑美学中的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建筑学的了解,让建筑设计产生了局限性,但是由于美学元素的加入又给予了建筑的美感。
正确的认识建筑美学在建筑设计的应用成了一个成功的建筑的关键元素。
由于建筑设计要达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在设计之中要选择次要的构建先受到冲击与毁坏,保留重要构件的完好。
建筑的质量要靠多道防线把关,如果将希望寄予单一的构件就会发生很危险的情况。
因此多墙体比单片墙效果好、框架剪力墙比纯粹的框架墙效果好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思想。
美学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I l Ke y wo r d s 】h o u s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a e s he t t i c , d e s i n g
的瓶颈。
a u ho t r c a r r i e s o u t a t h o r o u g l l na a l y s i s o f he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l a t e d
c o n t e n t i n h o u s i n g c o n s t r u c i t o n d e s i g n ,p r o v i d e s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达 到 房 屋 建 筑 外 形 的类 似 和 统 一 。相 反 ,如 果 相 应 的 建 筑 环 境 的知 识 缺 乏 , 将 可 能 会 导 致 建 筑 设 计 与
风 格 , 实 现 与 风 格 的 统 一 从 另 外 一 个 角 度 来看 , 建 筑 材料 的 选择 应 该 与 建 筑 色 彩 相 匹 配 。通 过 材 料 和 色 彩 的变 化和 统 一 , 在 一 定 范 围 内来 达 成 一 个 整 体 的协 调 。
城市 建筑 I 规划 与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l P L A N N I N G AN D DE S I G N
美学在 房屋建筑设计 中的应 用
Th e Ap p l i c a t i on o f Ae s t h e t i c s i n t h e Ho u s i n g Co n s t r u c t i o n De s i 中的
建筑美学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美学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建筑是一种人类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景观,而这些建筑设计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美学价值。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的运用成为了设计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建筑的美学并非只是简单的外观设计,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从而赋予建筑以独特的魅力和灵魂。
比如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可以看到许多设计师将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功能相结合,通过保留原有的建筑外观和空间结构,同时加入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使得整个建筑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体现了现代都市的活力。
这种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为城市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二、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建筑美学不仅与建筑的外观相关,更与材料和结构的选择息息相关。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除了追求建筑外观的美感,还注重运用可持续材料和先进的结构技术。
可持续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先进的结构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为建筑带来更多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力。
建筑设计师们在选择材料和结构时,不仅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美感,还要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出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
三、空间设计的创新当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空间设计的创新。
建筑不仅仅是容纳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体验、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设计师们通过合理布局、独特的空间形式和创新的空间设计理念,打造出具有情感共鸣和视觉冲击力的建筑空间。
比如,一些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和展览馆,设计师会采用动态的空间布局和多种材料的组合,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通过空间设计的创新,当代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工具,更成为了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四、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美学的运用还需要关注人性化的设计,即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
建筑学中的艺术与美学

建筑学中的艺术与美学从古至今,建筑一直被视为一门融合艺术与实用性的学科。
在建筑学中,艺术与美学是无法割裂的关系。
艺术是建筑的灵魂,美学则是其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艺术与美学,并解析它们在建筑设计与表达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从艺术在建筑中的角色开始。
艺术作为建筑的灵魂,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它赋予建筑物以独特的个性和精神内涵,使其超越简单的功能需求。
通过艺术,建筑师能够创造出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建筑作品,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古代的古希腊柱式建筑以其优雅而均衡的比例感和流畅的线条,表达了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瑰宝。
而美学则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
它关注建筑作品的外观、结构与形式之美。
美学原则的运用使得建筑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吸引人,并产生审美上的愉悦与享受。
形式美、比例美、色彩美等都是美学所涉及的方面。
以现代建筑为例,许多建筑师通过对建筑外观的精心设计,创造出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作品。
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以其独特的铁骨架结构和精巧的装饰,成为了巴黎风景线的代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建筑学中,艺术与美学的运用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还涉及到内部空间的设计。
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色彩和材料选择都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建筑师透过设计来创造出舒适、和谐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例如,现代办公楼的设计通常注重光线、通风和空间的合理规划,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此外,建筑学中的艺术与美学也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建筑作品往往是地域文化的表达与传承。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合和谐的理念,追求着稳重、典雅的美感;而印度的宗教建筑则以丰富多彩的装饰和壮观的规模而闻名。
总之,建筑学中的艺术与美学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赋予建筑以灵魂,表达出建筑师的创造力和个性;美学则通过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使建筑作品达到审美上的享受。
艺术与美学还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

建筑设计·理论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陈芃序,王天扬(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设计从最初的模仿到创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应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本文以经典符号“太极图”为例,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美学意境,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其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
此外,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为太极图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内涵得以拓展,表明了传统经典符号对现代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借以说明真正融汇古今的设计,应当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能让人从中获得“经典符号”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价值,启发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去思考现代设计,使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应用;太极图[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8.35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Design——A Case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aiji Diagram”Chen Pengxu,Wang Tianya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China)Abstract:D esign is a spiral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ideas have never been interrupted since ancient tim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lassic symbol "Taiji Diagram"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cases to explore its expression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new content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Taiji Diagram to expand its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lassical symbols to modern design.It suggests that the design that truly integrates ancient and moder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 but also enable people to obtain the cultural value from the "classic symbol", also inspire us to think about modern design from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modern design has a deeper cultural heritage and a broader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Key Words: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s;application; Taiji Diagram中华泱泱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构造和孕育了经典的美学思想,积累了大量承载这些美学思想的载体,即各具内涵的“文化符号”,如书法、国画、印章、脸谱、年画、传统纹样、吉祥图案,等等。
建筑学中的五大原则

建筑学中的五大原则建筑学是一门涵盖了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学科,它要求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功能性和结构稳定性,还能够塑造出独特而美观的建筑风格。
在建筑学中,有五大原则被认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原则并探讨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到其外观和形式的美感。
这包括建筑物的比例、对称性、轮廓线条等等。
美学原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更是为了创造与环境和谐一致的空间。
例如,建筑师在设计一座建筑时应该考虑到其周围环境的特点,以及与周围建筑相呼应的形式与风格。
二、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是建筑学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一个好的建筑物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或其他活动的需要。
在考虑功能性原则时,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空间规划以及功能区域的合理设置等等。
例如,在设计一座学校时,建筑师需要确保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功能区域的布局合理,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使用。
三、结构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负责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力的作用。
建筑师需要与结构工程师密切合作,确保设计的建筑物能够满足结构性原则的要求。
这包括正确选择材料、合理布置结构框架以及考虑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四、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建造及维护的成本。
建筑师需要在满足功能和美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降低建造成本。
此外,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后期维护成本。
经济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建筑物在满足功能和美学要求的同时,更为经济高效。
五、环境可持续性原则环境可持续性原则是近年来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原则之一。
在面对全球变暖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时,建筑师需要采取可持续的设计策略,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美学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美学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美学的概念和特点,并从建筑美学与城市的关系角度分析了建筑美学在城市的实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建筑美学实际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 tu-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当中群楼竞起,尤其是建筑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使得全世界都为之大为惊叹。
在中国,近年来的主要的城市变化都是依托于城市内建筑的变化,而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和视觉感官则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环境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共同促成了城市的原有特色与新发觉的特色以及现代的建筑与古典建筑之间完美的结合。
现如今,因为人们对于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不懈追求,同时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水平的共同提高,其建筑风格和城市的环境美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了广大群众所普遍关注和参与到的重要领域。
2、建筑美学综述所谓建筑,就是指人类按照审美的规律而塑造出的美的物体物件,美的空间体,美的环境。
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包含了地基、结构和空间、物理以及材料、设备之类的自然科学,还包括了艺术、美学以及环境心理学等等的社会类科学。
它不仅要适应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心理需要,还应当作为人类艺术的审美对象,来很好地适应其精神生活的具体需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而建筑中的艺术,也就是建筑中的美,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在其建筑方面的反映。
它应用群体、色彩、质感以及体型、空间、装饰、比例、尺度等等的建筑语言系统,共同构成了特定的相关艺术和美的形象。
所以,建筑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自然科学定律,还要遵循其他的美学规律来进行塑造和创造。
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美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整体美(或者称为群体美)。
它是建筑美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群体性建筑当中,群体的建筑之美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依据各种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美学规律,将所有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多种形式的特殊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在建筑的应用
建筑学是最能体现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各学科相结合;绘画、雕刻、雕塑、造型艺术与材料、结构技术和气候、地理环境及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综合;物质、精神、逻辑、艺术要求相融合的综合学科。
当建筑不再仅仅局限于遮风挡雨,这时我们不仅要赋予它以实用的属性,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美学法则在建筑造型中的应用体现了人们对建筑美的需求。
人们要创造出美的空间环境。
就必须遵循美的法则(如同:均衡、比例、质感、数学比例、几何关系)来构思设想,直至把它变为现实。
倘若我们在设计建筑并没有遵循美学法则,仅是处于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那必然会被人吐槽为“十大最丑建筑”
应当指出形式美的规律和审美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前者应当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后者则是随着民族、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发展的,较为具体的标准和尺度。
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形式美的规律应当体现在一切具体的艺术形式之中,尽管这些艺术形式由于审美观念的差异而千差万别。
以新、老建筑来讲,它们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多样统一,但在形式处理上又由于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变化而各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
不明确这一点,就会陷入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会因为各自标准和尺度的差异,而否定普遍、必然的共同准则。
自上世纪新建筑运动以来,我们可以说近现代建筑完全摆脱了古典建筑形式比例的羁绊而无拘无束地运用多种强烈对比的比例关系,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动人的建筑形象,但凡此种种只能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确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不能用一成不变的尺度来衡量。
此外,每个民族因各自文化传统不同,在对待建筑形式的处理上,也有各自的标准和尺度。
如前所述,西方古典建筑比较崇尚敦实厚重,而我国古典建筑则运用举折、飞檐等形式来追求一种轻巧感。
另外,在比例关系上,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也很不相同,这固然和材料、结构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即使以同是砖石砌筑的拱石旋来作比较,这两者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至于色彩处理,其差异则更大,西方古典建筑(室外)色彩较为朴素、淡雅,中国古典建筑则极为富丽堂皇。
这只能说是各民族的审美观念不同,并不能否认各地的建筑没有遵守美学规。
因为没有一个西方人不会不感叹故宫的宏伟也没有一个东方人不赞美帕特农神庙的韵美。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圆周上的任意点距圆心等长;圆周长永远是直径的π倍…。
在论及正方形和立方体时认为是完全整齐一律的形体——所有边等长;无论哪一个面都有同样大小的面积和同等的角度,特别是由于它是直角形,这角度不能象钝角或锐角那样,可以随便改变其大小。
近代建筑巨匠勒·柯布西耶也强调:“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
所谓原始的体形就是指圆、球、正方形、立方体以及三角形等。
所谓容易辨认,就是指这些几何状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以上美学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
古代杰出的建筑如罗马的潘泰翁神庙(Pantheon也称万神庙)、圣彼得大教堂,我国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马哈尔陵等,均因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而达到了高度完整、统一的境地。
近现代建筑突破古典建筑形式的束缚,虽然出现了许多不规则的构图形式,但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不排斥运用圆、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构图来谋求统一和完整性,以及许多大型体育馆建筑,或者出于功能、技术的要求,或者出于形式的考虑,都每每借圆或正方形的构图而获得了完整统一性。
另外,在追求建筑外在美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建筑本身的作用,那就是建筑用来给人
用的,如此说来仿佛并不复杂在实际处理中却并非容易,就连许多有经验的建筑大师也难免会犯错误。
例如由米开兰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就是由于尺度处理不当,而没有充分地显示出它应有的尺度感。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就产生在把许多细部放大到不合常规的地步,这就会给人造成错误的印象,根据这种印象去估量整体,自然会歪曲整个建筑体量的大小。
但谁也不能否认圣·彼得大教堂是美的建筑。
对于一般建筑来讲,设计者总是力图使观赏者所获得的印象与建筑物的真实大小相一致。
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建筑,如纪念性建筑,设计者往往有意识地通过处理希望给人以超过它真实大小的感觉,从而获得一种夸张的尺度感;与此相反,对于另外一些类型的建筑,如庭园建筑,则希望给人以小于真实的感觉,如中国江南古代园林叠山理水,均以假作真,小中见大的手法配置花草、树木、流水、亭台、楼阁……,从而获得一种亲切的尺度感。
这两种情况虽然感觉与真实之间不完全吻合,但是为了达到艺术意图还是可取的。
最后特色与个性也是建筑美学法则的一方面,它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有时很容易做到的,由于使用功能、技术的进步,投资者的意志所左右,有时想使新建筑融入建筑环境中反而是不容易的。
特色、个性是对于建筑环境而言,这些特色、个性是以大的建筑环境为背景的,是以建筑环境为底色的对比色,多则乱、多则烂。
如悉尼歌舞剧院,它更象一件放大了的雕塑品,而与古今中外的建筑造型相去甚远,由于弧形空间对声聚焦的作用又与其使用功能背道而驰,造价更是预算的十几倍,工期拖延了十几年,可以说从建筑功能和建筑美学法则的角度去衡量它,一无是处!是个大怪物。
但它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任何建筑和雕塑无法达到的,因为它是象征艺术(象海滨的帆船,象水池盛开的莲花……),是建筑与雕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从建筑设计艺术上说,没有过这么大的雕塑,从雕塑艺术上说,谁雕过这么大的建筑?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空前绝后。
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层意思是它的造型不能多,也不能模仿。
否则只能东施效颦、狗尾续貂!大概印度大同礼拜堂没有它出名就引出于此。
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境构思的建筑造型,造型新颖、独具特色。
但它旁边的国际会议中心的两个“大珠”与之争辉,不但破坏了这种对比,而且悬宾夺主。
这时候一定要做成与电视塔造型中的球一致才能谐调吗?如上所述,特色建筑是以建筑环境为背景色的,既然其它建筑处于底色的地位,为什么不能暗下去而要与之争辉呢?有人说不该让国际会议中心的半球蹲在东方明珠电视塔边上,应该让它“爬下”,不无道理。
美学法则在建筑上的运用是一种必然,建筑美学成为一个单独出来的学门说明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从而人们开始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恰当的运用美学法则可以上自己的设计锦上添花,但过分的追求外在美难免会本末倒置忽略了建筑最本质的功能,从而使最后投入运用时漏洞百出。
参考文献
1《中外建筑》2009年07期
2《环境美学:自然与艺术与建筑的鉴赏》
3《建筑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