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向东向南发展

合集下载

关于四川战略定位的宏观思考

关于四川战略定位的宏观思考

关于四川战略定位的宏观思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立足四川当前的现状,在正确分析四川与重庆关系的前提下,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论述四川的战略定位,以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四川;现状;战略定位一、四川的现状分析四川目前的窘境,借用官方文件的表述很能说明问题:“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是四川最大的问题。

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市场化国际化提升期,也是跨越发展爬坡上坎的关键期”。

不过,“祸兮福之所有”,劣势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

四川以其广阔地域,众多人口,丰饶物产,雄厚基础以及坐镇西南的区位优势,以及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火热推进,使这片古老的巴蜀大地即将成为未来“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二、正确定位四川与重庆的关系当前四川的战略定位,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并协调处理好与重庆的关系。

不管四川人有多么不愿意,首先一定要承认这样一个道理:一方面,四川的发展从长期看绝对离不开重庆,重庆的机遇其实就是四川的机遇;另一方面,重庆的腾飞如果没有四川作为支撑,也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目前重庆人还在抱怨当年成都对重庆的剥夺,但是纵观历史、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重庆和四川分则两损,合则两利,这其实也是中央为什么要在该地区实施“双子星座”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

如果两地长期恶性竞争,最终只会错过历史给两地真正腾飞的发展机遇。

从长期看,成都要放下架子,实质意义上认可重庆在大西南作为老大哥的地位,四川与重庆应该像上海与江浙一样有机互补,立足本位,结束到底是融入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的徘徊摇摆政策,推动成立“成渝经济区”,加快一体化进程,向东辐射长江经济走廊,向南辐射泛珠三角,向西借助西南大通道辐射缅甸和印度洋,成为实质意义上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区相媲美的第四大经济区。

最新-成都市府原副秘书长等6人涉嫌贪污受贿被起诉 精品

最新-成都市府原副秘书长等6人涉嫌贪污受贿被起诉 精品

成都市府原副秘书长等6人涉嫌贪污受贿被起诉人物导入弓继权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成都市农牧局局长时任龙泉驿区区委书记唐荣新原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时任龙泉驿区区长东移领导小组组长苏琼珍原龙泉驿区委统战部部长时任龙泉驿区副区长东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东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张立友原龙泉驿区区长助理兼建设局局长东移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并兼任东移公司总经理何德才原龙泉驿区房管局局长李波原龙泉驿区财政局副局长在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规划下,龙泉驿区当年成立了东移领导小组和东移公司。

趁此机会,当时的区委书记、区长将龙泉驿区专项建设贷款基金当成奖金私分。

4日记者获悉,原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成都市农牧局局长弓继权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同时被起诉的还包括原成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唐荣新、原龙泉驿区委统战部部长苏琼珍、原龙泉驿区区长助理兼建设局局长张立友、原龙泉驿区房管局局长何德才、原龙泉驿区财政局副局长李波5人。

据称,6名被告被指控的罪名包括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受贿罪。

目前,成都市中级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冠冕堂皇领导班子成立东移公司据指控,1998年,龙泉驿区为了贯彻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部署,先后成立了实施向东发展战略龙泉驿区工作领导小组简称东移领导小组和成都市城市东移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移公司,专门负责该区开展城市东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开发建设事宜。

当时,弓继权任龙泉驿区区委书记,而唐荣新以时任龙泉驿区区长的身份担任东移领导小组组长,苏琼珍则以时任龙泉驿区副区长的身份担任东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东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张立友当时则是东移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并兼任东移公司总经理。

乱发奖金公司洗钱400余万1998年12月,苏琼珍、张立友提出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应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发放奖金。

弓继权和唐荣新同意后,4人共同商量,决定通过东移公司将当年度银行发放给龙泉驿区用作专项建设的1045万元贷款资金用作奖金私分。

成都未来哪些地方发展潜力大?买房应该去哪里课件文件

成都未来哪些地方发展潜力大?买房应该去哪里课件文件

成都未来哪些地方发展潜力大?买房应该去哪里以往,成都有几大传统CBD,大致包括东边的牛市口CBD,南边的人民南路CBD,西边一直不明确,而北边有人民北路CBD,加上春熙路CBD就构成了成都发展的繁华地带。

而未来十年,是这样的。

从成都发展的区域规划和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规划看,城西的温江以居住为主,工业相对不发达,西北的郫县虽以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产业丰富,但近几年,工业逐渐向天府新区和高新南区、双流转移,几乎无工业进驻,因此向西部发展的机会不大。

温江花园城市成都城北的产业基本以商贸为主,目前还占有“北改”的光,但“建设路”这个区域对于成都人,特别是对于东门的成都人,可谓耳熟能详。

这个区域,被称为东门的“繁华**”,这里聚集了龙湖天街三千集购物中心、伊藤洋华堂、SM广场、财富又一城商业体、华联东环广场等商业明星。

在成都的轨道规划,这里地铁线路规划多,“北改”如火如荼,在未来十年,也是蓬勃发展的低地域。

由于一系列因素,北改差不多最远也就在金牛、成华和新都交界的商贸集中地止步。

成都北改示意图城东,即龙泉驿区,以成渝高速为界。

龙泉驿南部发展机遇非常大,一绕内是成都东村,向外则是天府新区汽车城,由于龙泉山的阻隔,内在发展机会较少,必须向龙泉山以东拓展,特别是简阳方向。

以汽车制造为主的工业区,可以作为天府新区的工业基地,龙泉驿的发展方向向东拓展到简阳,向南和天府新区的其它区域融合,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方向。

龙泉驿产业带近几年来的发展,什么好事都在城南,目前,城南是成都向外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向,是向东即简阳和向南即仁寿发展的出发地。

是大成都的起步区,目的是把简阳和眉山融入成都,而成为大成都。

所谓天府新区,指向东南,道理就在于此。

(素材源自网络,如侵联删)。

成都各个区发展前景

成都各个区发展前景

成都各个区发展前景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四川省省会。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之一,成都市各个区域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成都市中心区拥有着极高的发展潜力。

成都市中心区位于成都市东部,是成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核心。

该区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城市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成都市中心区也是各类商业、金融机构的集聚地,具有良好的商业氛围和商业配套设施。

随着成都市逐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中心区将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成为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核心区。

其次,成都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也是中国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该区域投资力度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新材料等领域,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具有强大的发展实力,并且在国内外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成都市的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

五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

成都市在这五个产业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并且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成都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有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成都市的外围区域也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成都市的外围区域包括郊区和新城区,由于市中心区的扩张,这些区域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尤其是新城区,由于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些企业和居民的首选地。

这些区域具有较低的楼盘价格和较高的潜力和增值空间,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综上所述,成都市各个区域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市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是五大新兴产业和外围区域,都在不断吸引投资者和企业,为成都市的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原因

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原因

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中心正在向南移动,这是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的结果。

以下是南移的主要原因:
1. 地理位置
中国的南部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使得该地区适合许多产业的发展,如电子、服装、家电、机械和化工等。

南部地区的温暖气候和水资源丰富,提供了生产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对于灌溉农业。

2. 变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鼓励外资进入南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3. 优质人力资源
中国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拥有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源。

这些人才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背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成为了生产和创
新的中坚力量。

南部地区还拥有大量的外籍人才和海外华人,这些人才的加入为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4. 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对于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南部地区的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以深圳为例,它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器件制造基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龙头城市之一,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也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战略区域。

综上所述,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区域的优势、政策的推动、人才资源的优化和市场需求的提高。

随着南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纵深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

成都为什么可以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西部发展采取的战略性决策。

西部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应首先兴奋起来,发挥先导作用,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肩负着这种使命。

中央和四川省对成都寄予殷切期望。

1993年国务院就把成都明确定位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1999年国务院又确定成都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依托成都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圈,带动四川发展”。

要求成都在四川经济发展中起好带头作用,在改革开放中起好示范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好带动作用,在保持社会稳定中起好表率作用,在科教兴川中起好领航作用。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都应该进一步发挥支撑点的作用。

成都具备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撑点的客观现实条件。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好,都江堰自流灌溉系统密布全境,农业发达,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蔬菜副食品供应基地,人民生活富裕。

在西部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宝成、成渝、成昆和成达铁路在成都交汇,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国道三纵两横就有两条经过成都,上海——拉萨线建成后,将有三条经过,基本形成以城区干道为依托、国道公路为干道,四条铁路为动脉、国际航空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

成都是全国六大通信、交换中心和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报刊发行量居全国第三,函件、包件、汇款业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前4位。

另外,成都人的经济意识很强,中国古代第一张纸币交子、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张股票在成都产生,成都红庙子股市首开全国记录等经济现象,充分说明成都有很好的商品经济基础条件,非常有利于建立完善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成都作为西南的科教中心,有49万科技人才,拥有科技人员总数和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据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有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华西医大等一批与现代化联系紧密的工程类和应用型的高等院校。

新都五龙山片区控规

新都五龙山片区控规

4、目标定位
规划原则
“田园五龙、休闲高地”
(1)充分尊重现状生态格局:现代的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危及自然生态环境。 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设计和建设,尽可能保留利用自然条件、地形、 地貌、山水资源创造生态型山水城市风貌特征,与周边山水连成整体,形成一个 完整的生态系统。
(2)注重功能的区域整体性:在宏观控制下从总体定位与用地功能方面突出与周 边在建与拟建项目的协调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形成整体协调的功能板块。
—————“田园五龙、休闲高地”
汇报内容
1 规划背景 区位、规划范围
“田园五龙、休闲高地”
2 发展态势 “198”规划、成都发展战略、五龙山周边发展势态
3 场地分析 地形地貌、视线关系、生态景观环境、交通、适应性评价
4 目标定位 发展规模与目标、规划原则、功能定位
5 控制规划 土地利用图、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生态格局、高度开发强度控制、公共服务配套、 开发时序
6 近期建设控制 内部服务设施配套、内部交通控制、建筑后退地块红线控制、建筑风貌控制
1、规划背景
区位关系
本次规划项目基地——五龙山片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 南部,地处新都区与成都市区的结合部,距离成都市区 15km,区位优势明显。
“田园五龙、休闲高地”
1、规划背景
规划范围
“田园五龙、休闲高地”
规划区东临成绵高速,南靠绕城高速,北接三河片区,西至蜀龙大道,总规划用地面积为 412.27公顷。
结论:通过此定位、规划、经营,优化区域配套、填充区域空白、提 升居住价值、提升土地价值、提升区域价值、提升新都价值。
4、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
“田园五龙、休闲高地”
(1)打造新都南部生态田园旅游服务基地。结合新都城市功能南部拓展,打造新都南部集 户外运动、休闲娱乐、酒店商务、教育科研、田园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高档服务区。

浅谈成都东穷西贵南富北乱

浅谈成都东穷西贵南富北乱

浅谈成都东穷西贵南富北乱大家都知道,成都有“东穷西富南贵北乱”的说法。

当然这是5年前的事实了,随着成都的发展,这个说法已经逐步成为历史。

这个说法形成的历史原因:东穷:东面集中了一批工业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倒闭搬迁,东面集中了大量的下岗工人。

在加上东面有火葬场和烟厂,(其实污染已经得到了控制)一般人不愿意住那边西贵:市府省府及其一些政府部门集中在西面,他们的家属也多住在这个方位。

所以说西贵。

一直以来,羊西线上,一般是不敢停水停电的。

南富:一些做生意发财的外地人,当年一般置业在南面,当时的玉林小区就是典型。

北乱:火车站、荷花池的存在,集中了很多流动人口。

随着成都的发展,这种局面已经不存在了。

达官富商们逐步搬出去,住进高档别墅;东面的工业企业搬迁出去,一些土地被开发成居民小区;西面人口集中,交通问题日益严峻.....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秘密,三年前,成都人集体将“东穷西贵南富北乱”的帽子甩进了历史。

当本报揭竿而起,喊出摘帽子的号召后,应者云集,自此城东中产、城西人文、城北财富、城南国际和城市之芯深入人心。

摘掉一顶帽子,带上一顶帽子,并不是想当然,像对着穿衣镜打扮那样。

因为那一年,南部副中心和东部副中心相继启动,城东腾笼换鸟的东调战略启动,城北旧城改造实施,城市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定位和特性,中产、人文、财富、国际,针对四大方位的四个定语,经过三年城市迅速的发展,基本上得到了现实的印证。

而最近成都东、西、南、北四座新城的规划再次得到强化,其中,东部和南部的新城是早就启动并已经实施的规划,而北部和西部的新城得到了第一次明晰。

如果说三年前,成都东西南北规划发展背景是经营城市,那现在,四座新城则透露出统筹城乡和全域成都的战略格局。

从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提出“全域成都”新理念,就是把1.24万平方公里的成都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来建设,改变城乡割裂的二元社会结构,意义深远。

反过来看,这四个新城就是实现全域成都的一个战略步骤,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东西南北四个新城都在三环外,把龙泉、新都、郫县、温江、都江堰、邛崃等都纳入了新城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为什么向东向南发展!
一、向东发展战略
(一)总体格局
向东发展总体格局采用带状形式,以充分利用台地及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

规划的带状发展区域含十陵、洪河、大面、龙泉、同安等五个重要的片区。

其中十陵片区以发展居住和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在此形成城市东部副中心;大面片区和龙泉片区分别是机械工业发展基础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是未来都市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地;同安镇将是我市重要的公路口岸。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东大街改造
2、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
3、东部城市副中心
4、文化居住区
5、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6、百工堰山水公园
7、省级公路口岸
8、沙河整治
(三)向东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东发展,依托“四横三纵”的干线系统。

四条放射线分别成渝高速路、益州大道(老成渝路)、万方大道(成都——洛带公路)及规划的龙兴大道(成都——龙泉驿交通性主干道)。

通过四条放射线的建设使东部片区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起来。

而三环路、外环路、环城路(成环路)“三纵”的建设又使得东部片区与我市的各公路干线、航空港、火车站有便捷的联系。

1、立交系统
2、给水工程
3、排水工程
5、燃气工程
二、向南发展战略
(一)总体格局
向南发展总体格局采用组团形式,尽量少占耕地并禁止连片发展。

规划的综合性城市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高新起步区、棕树、琉璃南、新园、站南、大源、华阳,最后是牧马山旅游开发区。

上述组团中,高新起步区组团及棕树组团目前已基本形成。

在功能上,除棕树组团以文教居住、商业服务为主,牧马山组团以旅游为主以外,其余组团都是集高新技术产业(及部分传统工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组团。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站南组团形成城市南部副中心。

(二)主要项目(非基础设施部分)
1、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火车南站改造项目,建成南站客运转换枢纽
3、内贸部南站贸易区建设项目
4、南站体育公园
5、琉璃场柳江工业区
6、三瓦窑居住区、石羊、新园居住区及东光居住区
7、南部城市副中心
8、府河延伸整治
(三)向南发展基础设施
城市向南发展的道路骨架可归纳为“五纵三横”。

“五纵”为锦华大道(成都——仁寿)、府城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天府大道(人民南路南延线)、元华大道(元华路)及高新大道。

“三横”为盛丽大道(站前路)、三环路和外环路。

城市向南将依托五条纵向道路轴向开发,流动发展。

1、立交系统
2、给水工程
4、供电工程
5、燃气工程
6、供热工程
三、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成都产业发展规划和开发区布局,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规划建设了位于城市东部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位于城市南部的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着眼于优化市域产业布局,确定在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发展第二产业,并按照城市性质和职能定位强化了金融、商贸、科技文化和通讯、交通功能;在都市区卫星城则强调第二产业按类别相对集中和合理分布。

从中心城市和都市区的现状来看,东部和南部这两个开发区在适应优化城市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我市支柱产业、促进我市经济区域化、国际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开发区建设已注入大量资金,基础设施逐步配套,是我市招商引资、建设发展的“龙头”。

因此东部和南部应当是我市解决城市化问题最为合理的拓展空间。

(二)、调整城市结构和形态,疏解城市功能和人口,形成更加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城市结构。

从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效率和质量的角度讲,成都中心城市现有城市形态、结构、功能分区和人口分布等均有诸多弊端,“大饼”式城市形态造成人口和建筑的高度密集,城市绿地减少,“热岛”效应突出,环境质量恶化;单中心的城市结构造成中心区交通负荷过重又无明确的空间分布特征,解决交通问题的难度很大。

为改变这种现状,新一轮城市规划提出必须调整城市现有结构和形态。

城市重点向东、向南发展,将促进成都向组团形、带形城市形态过渡,把单中心城市结构变为多中心结构,从而使城市结构、形态、功能分区和布局更为合理,并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丰富城市立面的层次,增大绿化面积,有效地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开发建设,形成较好的城市环境,避免在城市建设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平均用力和低水平均衡发展的状况,尽快实现集中力量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城区,形成其规模和投资效益。

(三)充分利用东、南部方向的浅丘和台地,严格保护发成都西部、北部平原耕地。

成都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都江堰自流灌溉,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农副产品基地。

成都的东、南方则大多为浅丘和台地,地下水位较低,土质相对贫脊,农灌条件相对较差。

而成都西、北方向均为良
田沃土,地下水含量丰富,水质优良,地面灌溉条件好。

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西北方向良田沃土有被大量“蚕食”的势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经济与发展农业、保护耕地的关系。

有鉴于此,成都城市重点向东、向南发展,将有效保护成都平原的耕地,充分利用丘陵、台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整体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

(四)控制城市上风、上游方向的发展,保护了城市大气和水环境。

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和水污染,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城市病”。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别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

据调查,由于城市人口剧增,密集增大,工业化程度增加,过量使用地下水。

成都市地下水位每年下沉50厘米,已沦全国缺水城市之一,地下水质量也严重下降。

成都是静风频率极高的地区,日照时数又相对较少,城市产生的大气污染不易排除,目前成都的大气污染已超标。

成都西、北面处于城市的上水上风方向,如果继续大规模向西向北发展,将会对现有水厂取水、府南河工程整治成果带来危害,城中心区生态环境将会受到破坏,不久的将来环境污染问题就会成为困扰成都城市建设的难题。

而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不会对城市构成新的环境威胁,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易于排除和处理,可有效保护城市大气和水环境。

(五)开发了旅游资源,保护了城市西、北面丰富的地下历史遗产和地面文物古迹。

成都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多方面原因,成都幸存的成片历史文化遗存已经很少。

成都的地下历史文化遗产和地面文物古迹大多分布在城市西北面,即西至都江堰、杜鹃城遗址及鱼凫城遗址,北至有大量文物出土的广汉三星堆,最近发现的三道堰古城遗古城遗址......。

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判断,成都的西、北方向密布着丰富的待发掘的各类历史资源。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遗产不再因城市的盲目扩展而遭受人为破坏,应严格控制成都西、北面的大规模城市发展,而代之以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

进入社会年轻人的忠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