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学案人教版
8.1 中东(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
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方法
体验、讨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新课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组织学生自学并讨论:
看来地理位置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深远影响,可是,“独木难成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刚才我们谈到“美伊战争”,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
学科
七年级地理
课题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
主备课人
年级
备课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能力目标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情感与
价值观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中东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和经济发展规律。
五、文化差异
中东的这些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请同学思考:这样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力综合发展来讨论单纯依靠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
小结
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作业
讨论: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第1节 中东》精品教案 (25)

中东(第2课时)预学目标:1、通过对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内容的复习,熟练掌握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2、通过复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熟练掌握中东地区主要的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景观。
预学内容:1.阅读七年级地理上册P65页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中东有哪些气候类型?这些气候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分布最广的气候是什么?2.阅读七年级地理上册P75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79页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说出中东地区主要的人种、使用语言;复习P80页世界三大宗教并说出它们的发源地,及世界三大宗教有哪些发源于中东,复习西亚的民居厚墙加小窗的特点,这与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特点相适应的?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材料及图片,知道中东人口、民族和宗教特色等,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并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快速阅读教材P48页‘匮乏的水资源’及图8.7、P49页‘多元的文化’及图8.10和图8.11,用铅笔勾划出可以解答目标要求的语言描述。
1.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国家之间因为争水而发生冲突(说出课本哪一页哪幅图即可,可以简单举出其中一个例子)?2.中东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他们都把哪里作为圣城?【互动探究一】1.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中东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
并以麦地那为例,描述这种气候的特征。
探究记录:通过分析,中东分布最广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这种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2.对照中东水资源分布图,在图中找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三条河流。
探究记录:通过分析和读图,中东河流________(多/少),而且分布__________。
结论:中东_________资源匮乏。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鼓励学生阅读拓展材料,深入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知识。
- 布置探究任务,要求学生从以下方面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a.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b. 中东地区宗教冲突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c. 中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d. 中东地区国际关系与和平进程
2. 讲授新课(20分钟)
- 地理位置:介绍中东地区的位置,强调其“五海三洲之地”的战略重要性。
- 气候特征:讲解中东地区的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析气候对生活、农业的影响。
- 资源分布:展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讨论资源对国家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 文化宗教:介绍中东地区的多元文化和主要宗教,强调宗教对当地社会和冲突的影响。
- 答案:冲突根源包括宗教信仰、领土争端、历史恩怨等。解决方案可以是:双方进行和平谈判,国际社会介入调解,建立互信机制,共同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
5. 专题报告:
- 请选择以下主题,撰写一篇关于中东地区的专题报告:
a. 中东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b. 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与和平进程
- 答案:报告需包含主题背景、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途径等内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地区》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 授课时间:第2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中东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文化等方面展开,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中东地区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和思考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用性和知识深度的把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一、课程标准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4、教学课件5、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6、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四、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图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学生:沙漠面积广大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
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讲述: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转接: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可以发展节水农业)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解释: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
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总结: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精品教案8.1中东(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精品教案8.1中东(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1.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
2.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
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讲授新课电脑展示:课本53页图8.5“ 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各占多少?②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学生回答:①中东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
②因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比重较大。
老师评价小结:回答得非常好,从储量、产量和输出比重可以看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
七年级地理下册8.1《中东》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及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突,从而进一步认识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建设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重点难点
.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和河流分布特点。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
学法
教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东
长期的热点地区: 3.匮乏的水资源
1.重要的地理位置 4.文化上的差异
2.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过程时
间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中东地区的两大热点问
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这节学生听讲。
8.1 中东 第二课时 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下)

2)学生思考讨论战争的危害
二、三洲五海之地
1.阅读P48图8.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了解中东的范围,探讨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读图8.3《中东的地形》,熟悉中东的地形分布3.完成P49活动1
三、世界石油宝库
1.完成P51活动12.阅读P50图文,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3.分析该地区炼油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 学
重石油的分布、产量、储量、出口量及输出路线、输出国家。
3.中东地区水资源的分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多媒体辅助手段及教具
电子白板、地图册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步骤
1.目标定向: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1.阅读P48图文,了解战争不断的中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1)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4.完成P51活动25.完成P51活动3
四、匮乏的水资源
1.阅读P52图文,完成活动1
2.探讨中东地区缺水的原因及根本原因
3.完成P52活动24.完成P52活动3,
5.阅读《伴你学》33、34页学习内容了解中东为水而战的历史。
五、文化差异
阅读P60-62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1.中东地区有哪两座宗教圣城?
2.犹太人分布在哪个国家,信仰哪种宗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认识到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3.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中东地区为例,分析其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具。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东问题,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东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合作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第二课时
xxx中学“三学四导”导学案
究点中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问题导入
下面是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说明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图8-1-13
知识链接
(1)中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中东气候干燥,导致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3)中东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因此骆驼是传统的交通工具。
(4)中东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因此中东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
阿拉伯人喜爱白色,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5)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6)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结论:中东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拓展应用
威海中考下列解决中东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用滴灌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B.通过海水淡化方式增加水资源供给
C.种植业选择耐旱作物
中东(二)⎩⎪⎪⎨
⎪⎪⎧匮乏的水资源⎩⎪⎨⎪
⎧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燥,河流稀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导致需水量增加影响:由于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 引发冲突多元的文化⎩⎪⎨⎪⎧民族:多数居民属于阿拉伯人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的发源地,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易错点 中东地区油比水贵。
中东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多数国家水资源短缺,有的国家甚至没有河流。
在中东一河多国共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也是导致中东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之一。
本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所以在本区“水比油贵”。
易混点 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不是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的圣城。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一、选择题
读“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图”,完成1~2题。
图8-1-14 1.由图可知,麦地那所在的中东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2.本地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
A .人口稀少
B .水资源缺乏
C .耕地稀少
D .资金缺乏
[解析] 1.C 2.B 从图中可知,麦地那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缺乏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
3.解决中东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错误做法是( )
A.以色列用滴灌等节水技术解决缺水问题
B.沙特阿拉伯通过海水淡化获取水资源
C.农业以种植耐旱作物为主
D.通过战争的手段夺取所需水资源
[解析] D 通过战争的手段夺取所需水资源,会导致中东矛盾激化,出现社会动荡,局势紧张。
4.导致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是( )
A.中东地区气候类型单一
B.气候干燥,河流稀少
C.宗教矛盾错综复杂
D.农牧业发达,耗水较多
[解析] B 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导致水资源匮乏。
读图,回答5~6题。
图8-1-15
5.穿着图中传统服饰的居民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解析] A 图中居民身穿白色衣服,衣服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属于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6.关于图中居民主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 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D.该地区人口稠密
[解析] C 阿拉伯人分布于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
中东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由于气候干燥,人口稀少。
这里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水资源匮乏,河流水能资源不丰富。
每年的当地时间10月2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拥入沙特麦加,准备参加穆斯林朝觐活动。
一年一度的穆斯林朝觐活动于25日正式开始,有来自世界各地约400万穆斯林云集麦加和周围几个朝觐地点。
据此完成7~8题。
7.穆斯林是对哪个宗教教徒的称呼(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8.下列哪个城市不是该教的圣城(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孟买
[解析] 7.B 8.D 穆斯林是对伊斯兰教教徒的称呼,孟买是印度的
城市,不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9.中东地区( )
A.是“五洲三海”之地
B.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C.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输入地
D.人们在干旱环境中运用节水技术种水稻
[解析] B 中东地区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地处“三洲五海”之地。
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输出地。
人们在干旱环境中运用节水技术种植节水作物。
二、综合题
10. 日照中考下图区域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8-1-16
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份
气温/℃17 20 24 27 32 36 37 36 34 29 23 19
降水量/
6 3 12 15 8 0 0 4 0 4 16 8
毫米
(1)该区域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不是真正“海洋”的是______,“三洲”界线中属于人工开凿水道的是__________。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共同的圣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域石油集中分布在______及其沿岸地区。
(2)根据气候资料与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3)简述中东地区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东地区。
(1)里海周围是陆地,不是真正的“海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共同的圣城。
中东地区的石油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河流稀少,根据表格可知该地区降水稀少。
(3)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和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
[答案] (1)里海苏伊士运河耶路撒冷波斯湾(2)该区域气
候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河流稀少。
(3)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和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
11.读材料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埃及首都开罗112年来首次下雪。
埃及等中东国家当地时间12月13日出现反常天气,降下厚厚白雪。
耶路撒冷,民众走在雪地之中。
中东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袭击,迫使道路关闭,学校停课。
材料三中东石油外运航线图和开罗气候图
图8-1-17
(1)读材料一可知我国石油从________(国家)进口最多,该国位于______地区。
(2)读开罗气候图,可知开罗属于________气候,很少下雪。
(3)耶路撒冷是__________教、________教、________教的圣城。
(4)读中东石油外运航线图,可看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及其沿岸地区,A线和B线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地区,C线主要输往______地区,其中____线运量最大。
(5)中东地跨三个大洲,写出两个跨两个大洲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沙特阿拉伯中东(2)热带沙漠(3)伊斯兰基督犹太(4)波斯湾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亚 C (5)土耳其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