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好变成了工作_成长故事
从兴趣走向成功的名人事例(精编版)

从兴趣走向成功的名人事例当一个人因为兴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哪怕再苦再累也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每个人都有兴趣,大多数人仅仅当兴趣去做了。
如果我们把兴趣当做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那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以下是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从兴趣走向成功的名人事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从兴趣走向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高考那天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好像在工作或者睡觉,反正不在考场里。
他手下的员工都比他年纪大,他们在私底下都必须接受一个事实给他们发工资的吴总,是一个压根就没有参加过高考的1987年出生的男孩。
22岁的吴昕哲说,他希望自己能看起来尽量老一些,所以他穿衬衫而不是T恤。
22岁的老总:高二时就开公司他对于吴总这个称呼感觉很不好。
这种感觉就如同小时候别人叫他神童一样,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不喜欢。
尽管他现在有足够实力在自己租的高档办公楼里像模像样地工作,管理着他的网络科技公司,每月按时还清车子和房子的按揭。
他甚至没想过,自己的每一步似乎都比别人早了那么一点点,而高考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可以忽略的记忆。
吴昕哲出道很早。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接触电脑,那时候还属于386时代,他就在电脑上打单机游戏。
吴昕哲记得当时打的一款游戏名叫《命令与征服》。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拉起家里的电话线开始上网,那是他最初接触网站制作。
然后凭着不知道哪来的热情就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了。
我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人,一直就没觉得要好好读书。
四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在课堂上与老师唱反调。
说归说,他的成绩其实一直都还不错。
初中的时候。
吴昕哲在省里拿了一个网站制作比赛的第三名,这是他与常规学习生活渐行渐远的开始。
初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盛大网络找到了他,要与他合作做线上广告支持,每月给他1500元到20xx元的工资,他成了当时同学中间最富有的人手机、BP机都有,已经不用向父母要钱了。
在父亲的支持下,初二下半年,他在自己的家乡庆元县开了一家公司,叫做庆元自由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一直放着,跟他的学业一样。
把爱好当作职业的成功人士例子

把爱好当作职业的成功人士例子【篇一:把爱好当作职业的成功人士例子】工作 3 年多了。
在这 3 年多的时间里,linda 备受一种情感的煎熬———在自己的职业与兴趣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linda 大学里学的是行政管理,目前在一家业界很有口碑的公司里做总经办主任,在外人眼中是春风得意。
但linda 总希望做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这简直就是心底难以割舍的一份情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linda 好像走到了人生的一个岔路口。
是沿着专业方向走下去,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另一条职业道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让人难以抉择。
向阳职业咨询公司的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像linda 这样,当职业和爱好发生冲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方法:方案一改行,换个发展领域好好评估一下业余爱好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己真的很喜欢,也能够把职业和爱好很好地统一起来,那么你可以果断地选择改行。
很多成功者的案例都告诉我们,成功是和爱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好与职业统一起来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做出最好的业绩来。
方案二尽量把专业和爱好结合起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领域还是比较宽泛的,在职业定位较准确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文化产业从事和专业有关的工作。
方案三职业与爱好并行让你的爱好来促进职业发展。
可以把对文化、艺术类的爱好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艺术方面的特长,这不仅有助于身心的愉悦,也促进了他们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职业和业余爱好分开,让两者都成为生活的支点。
方案四职业发展好后再发展爱好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
可以把人生的需求分几个阶段来进行满足,不必强求在职业发展初期就一步到位。
每个人的现实情况都不一样,寻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如果人生需求难以一步到位,那么就可以分步骤实施。
当然得有个职业发展规划做前提。
根据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逐步选择相应的工作,培养相应的能力,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之后,再转换职业领域,最终把职业发展与自己的爱好统一起来。
有趣职场励志故事

有趣职场励志故事有趣职场励志故事(一)以梦为马,把爱好变为职业“别人说青春就是做梦和犯傻,我做梦,但我不犯傻。
”这是黄朝昆朋友圈的签名,也是他的摄影工作室的广告语。
黄朝昆是芦山县飞仙关镇人,今年也是24岁。
从小立志成为医生的他,20XX 年高考失利,没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最终在成都一家大学就读土木工程专业。
“我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必须坚持。
”他说,自己背负了家庭的希望,不喜欢也不能放弃。
幸运的是,虽然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却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驴友,喜欢爬山和远足。
三四年间,他和朋友征服了许多大山。
旅行少不了照片记录,在旅途中慢慢接触到摄影的一些知识,他喜欢上了摄影。
“但也只是喜欢,因为相机太贵了。
”由于家境一般,他虽然喜欢摄影,却没有让父母出钱买相机。
朋友们知道他喜欢摄影,常常将相机借给他用。
没有相机,他就用理论知识来弥补。
学校图书馆关于摄影的书都被他借了个遍。
他上网站、论坛、贴吧和“大神”们交流经验。
了解各类相机的参数,使用方法,成为了朋友中摄影技术最好、理论知识掌握最多的一个。
室友们常常打趣他是“没有兵器的一等战士。
”由于技术好、懂得多,不少朋友都会找他调试相机,大家出门游玩,都让他负责拍照。
“在当时的环境下,突然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可,非常高兴。
”黄朝昆说。
毕业后,因为自己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黄朝昆找了一份和建筑相关的工作。
索然无味的工作坚持了半年,黄朝昆决定辞掉工作,和驴友们一起,骑行去西藏。
黄朝昆说,这次骑行无关喜好,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次磨练。
整整28天的骑行,看着身边队友一个接一个放弃,他一直咬牙坚持,在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最后骑到了布达拉宫。
“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放弃,因为我热爱骑行。
”他决定从头开始,和不喜欢的专业,不喜欢的工作再见,做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事。
他说,自己立马就想到了摄影,这是他真正热爱,并且可以当作工作的。
爱好特长融入工作的故事作文

爱好特长融入工作的故事作文在这个茫茫人海、竞争激烈的世界里,能把自己的爱好特长融入工作,那简直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而我,恰好就是那个幸运儿。
我打小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别人在外面疯跑玩耍的时候,我就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涂涂画画。
家里的墙壁、书本,甚至是课桌上,都留下过我“创作”的痕迹。
爸妈没少因为这事儿头疼,可我就是痴迷其中,无法自拔。
后来长大了,上了大学,阴差阳错地学了个和画画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
那时候,我心里那个失落啊,感觉自己的人生就要和心爱的画画渐行渐远了。
可谁能想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命运居然给我来了个大反转。
我应聘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本来以为就是打打杂,做做文案之类的工作。
没想到,有一次公司接了个急活,需要设计一个宣传海报,可公司的设计师们手头都有别的任务,忙得焦头烂额。
这时候,我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小透明”,弱弱地举起了手,说:“要不……我试试?”领导当时那眼神,充满了怀疑,但实在没办法,就让我放手一搏。
我那叫一个兴奋啊,感觉全身的细胞都被激活了。
我熬了几个大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画啊改啊,终于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当我把作品拿给领导看的时候,他的眼睛都亮了,一个劲儿地夸我:“没想到啊,你还有这一手!”从那以后,我就正式成为了公司的设计一员,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彻彻底底地融入到了工作中。
现在,每天上班对我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我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一个个精彩的创意。
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我能跟自己死磕半天,但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所以啊,朋友们,要是能把爱好特长变成工作,那可真是太爽啦!就像我,每天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感觉人生都充满了阳光!。
将爱好变成事业的名人例子

将爱好变成事业的名人例子
1. 周杰伦呀,那可是把对音乐的热爱狠狠变成了璀璨事业的代表人物啊!你想想,他一开始不就是怀着对音乐满满的爱,在小饭馆里弹着钢琴,之后一路拼搏,才成就了现在的音乐天王地位,这是多么厉害的事儿呀!
2. 还记得那个“口红一哥”李佳琦吗?他对美妆的痴迷最后让他成了超级带货网红呀!他对那些口红的了解和热爱,不就像一把火,点燃了他成功的路吗?
3. 股神巴菲特,对投资的热爱那可是深入骨髓的呀!他就凭着这份热爱一路向前冲,把爱好玩得风生水起,变成了令人惊叹的事业,这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4. 杨幂,从小就热爱表演,一路在演艺道路上摸爬滚打,现在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这不就是把爱好变成事业最好的例子吗?她对表演的热情就像燃烧的火焰呀!
5. 梅西对足球的热爱,全世界都知道吧!他从一个热爱足球的小男孩,成长为世界级的足球巨星,这简直就是奇迹哇!他在绿茵场上的奔跑,不就是因为那份热爱在驱动吗?
6. 林俊杰对音乐的执着,那是相当坚定的呀!他用热爱浇灌着自己的音乐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现在的辉煌,这多了不起啊!
7. 刘慈欣对科幻的热爱简直了!然后你看,《三体》出来了,他成功地把爱好变成了令人瞩目的事业,这不是牛哄哄的吗?
8. 朗朗对钢琴的热爱那是路人皆知呀!他每天练琴那么久,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最后成就了自己的钢琴大业,是不是超厉害的?
9. 李宁,对运动的热爱促使他创造了自己的运动品牌,从运动员华丽转身成为成功的商人,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转变啊!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名人不就是因为热爱,才有了拼搏的动力和勇气,最后把爱好变成了令人羡慕的事业嘛!所以呀,只要有热爱,一切皆有可能!。
我最喜欢的爱好变成事业 作文初一

我最喜欢的爱好变成事业作文初一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兴趣是良师益友,它牵引着你走进兴趣盎然的生活,它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奇妙的世界,它引领着你去采摘成功的果实。
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唐朝伟大学者陆羽也曾体会过兴趣的甜蜜。
陆羽从小就是孤儿,生活在寺庙里,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禅师非常喜欢陆羽,希望他能成为佛教的伟大人物,便让他诵读佛经,可生仔寺庙里的陆羽并不喜欢佛教,对诗词歌赋却是充满兴趣,整天抱着诗集。
甚至对禅师提出要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给他出了道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他,让他学习泡茶。
为了能下山求学,他整日钻研茶艺,在苦心钻研的过程中,他还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太太,不仅让他学会了复杂的茶艺,更让他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
最终,当陆羽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双手捧到智积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他下山求学的要求。
从此他更加努力求学,钻研茶道,成为我国着名的学者,由他撰写的《茶经》也使中国的茶道发扬光大。
将爱好发展为职业的实例

将爱好发展为职业的实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个人发展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自己的爱好发展为职业。
下面我将以音乐爱好发展为职业的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许多人的爱好。
许多人喜欢唱歌、弹奏乐器,而有些人甚至对音乐创作充满热情。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音乐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将这一爱好发展为职业。
然而,事实上,有很多成功的音乐人将他们的音乐爱好转化为了职业。
比如说,著名的歌手周杰伦,他从小就对音乐充满热爱,并且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歌手和音乐制作人。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赢得了众多的奖项和好评。
同样,还有许多其他的音乐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地将自己的音乐爱好发展为了职业。
那么,如何将音乐爱好发展为职业呢?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音乐基础。
无论是唱歌、演奏乐器还是音乐创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技巧和知识。
因此,有意向将音乐爱好发展为职业的人,应该学习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另外,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对音乐事业的热情。
音乐事业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其中充满了竞争和挑战。
只有有足够的信心和热情,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同时,还要不断地寻找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例如参加音乐比赛、演出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自己的音乐才华。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头脑和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职业音乐人,除了要有才华和创造力,还需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音乐作品推广和营销出去。
这包括制作专辑、安排演唱会以及与唱片公司和经纪人合作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音乐人和相关人员合作,共同打造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进步精神。
音乐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所有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因此,作为一名职业音乐人,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把爱好变成职业

把爱好变成职业荷兰人普遍长寿,他们退休后的时间差不多与工作时间一样长,退休生活也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是“生活从退休那天开始”。
期丁:民间艺术节的志愿组织者荷兰每年要举办很多国际民间艺术节。
这些艺术节大多没有政府资助,组织工作完全依靠志愿者。
他们不但不收取分文报酬,还要自己承担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斯丁先生今年62岁,退休前在政府机构从事艺术管理工作,退休后志愿者参加恩斯赫德民间艺术节的组织工作。
艺术节每次邀请10个外国团体及5—8个荷兰民间舞蹈团表演,成员总数可达两三千人。
从审查录象、发邀请函,到协助办理签证,工作十分繁忙杂,往往需要志愿者们数月乃至一整年的努力。
而斯丁先生乐此不疲。
他曾于1992年和1995年分别邀请了贵州、西藏歌舞团参加艺术节。
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他在温暖的灯光下敲着电脑键盘,忙于艺术节的组织联系工作;夏天阳光明媚时,他忙完了为期一周的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便与太太到各地旅行,退休生活因此而更加充实。
彼得:中荷体育交流的使者曲棍球是荷兰的体育强项。
近年来,中荷两国的曲棍球交流渐为频繁,其中也有彼得的一份心血。
退休前,彼得是海牙一所学院的行政人员,工作之余,他是HDM曲棍球俱乐部的成员。
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曲棍球运动中,业余爱好变成了职业。
20世纪90年代,他曾任广东省曲棍球男队的教练。
去年,在他的介绍下,HDM曲棍球俱乐部从广东省曲棍球女队请来两名“外援”,帮助俱乐部成功保级。
今年,中国国家曲棍球队赴荷兰观摩比赛,彼得每天义务开车接送队员,还拉上几位老友帮忙。
虽然辛苦,但是他们都很快乐。
乔治:用照片记录生活乔治以前在出版社工作,退休后不久,他就开始在一家音乐学院担任义务摄影师,20多年来一心一意地从事着他心爱的摄影艺术工作。
乔治孤身一人住在退休老人公寓,可是他的生活并不单调,整天忙忙碌碌。
荷兰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次到国外旅行的机会,每月提供一次免费国内旅行的机会。
乔治总是抓紧这些机会,在音乐院没有演出的日子,到处走走,拍拍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爱好变成了工作
1
经常在各种场合被问到:你是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其实这中间颇多曲折,写作于我而言,也不是上天所赐的良缘。
初出校门,我在国企工作,尝试过很多兼职。
去广告公司做过文案策划,去IT公司打过工,学过外文考过研,还拉朋友做过简餐外卖,算创业,当然也包括写作,这些都是我有兴趣去做的。
那几年,我像活在马戏团里。
别人下班就没事了,我的工作才开始。
父母埋怨我定不下来,心浮气躁。
我不知道怎么反驳。
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安心地在大企业做辈子行政工作,可是,我虽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但我非常明确,那种生活、那份工作,非我所喜。
所以,你看到了,想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首先要多尝试,度过一段颠沛流离的青春。
有运气与悟性在20岁用喜欢的事情谋生的人,太少了。
大多数人是与我一样,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了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
而那些永远在问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根本不知道喜欢什么的人,身上往往有一个共性:想得多,做得少。
希望找到答案再去做,就永远找不到答案。
2
多尝试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明白自己的能力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并不意味着喜欢就能做好。
在几件都不讨厌,但喜好程度有差异的事情中,最终被选择当成工作的,其实是与你的天赋或者说先天条件最契合的。
喜欢只是一种初始状态,要达到“爱你所做,做你所爱”的境界,需要成就感的支撑。
当初与我一起写作的小伙伴,有一个比我更爱文学。
我三天写一篇的时候,她就一天写三篇。
当我的第篇文章被晚报副刊刊载,她说你运气真好,语气中有一丝愤
愤不平。
的确,她不仅比我更喜欢写作,而且比我更努力地写作。
我在尝试各行业跨界的时候,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写。
可是,经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巨大的财富。
她缩在那个大企业的仓库里,看着熟悉的风景与熟悉的人,写着自己熟悉的事,一日日,一年年,当初的热爱因为收获不到成就感而日益陈日破碎。
最近见到她,已经做了全职太太,按理说是很适合把写作当成第二职业,问她是否还在坚持,她却意兴阑珊地说,长文写了也没人看,倒是经常发发朋友圈,“在朋友圈里,我文笔最好,很多人点赞”。
3
我们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强,可以不求回报地爱份工作,仅仅因为最初它是自己喜欢的。
最爱,有可能变得不那么爱,最喜欢,也有可能变得不那么喜欢,如果你做这件事的成就感远远无法抵消挫败感的话。
黄渤在成为演员之前,最喜欢的工作并不是表演,而是唱歌与跳舞。
他做过舞蹈老师,跑过歌厅,签过唱片公司,公司倒没签错,捧红了毛宁与杨钰莹,却打击了黄渤,让他明白颜值对歌手有多重要。
无论跑歌厅还是教舞蹈,某种程度上,他把喜欢的事情发展成了工作,但因为一直做得不算好,心理有落差,慢慢就懈怠了。
最落魄的时候,他回山东老家开过工厂、做过实业,成了一个务实的胖子。
这段经历,却让他明白了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是做实业:一见客户就喝酒,每天夹着公文包。
重回舞台的黄渤,对自己的喜好做了微调,选择配音专业,后来终于以演员的身份大放异彩。
喜欢的事情,未必能做好,但你能够做好的事情,一定不是你讨厌的;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喜欢,在成就感的促进下,可能成为第一喜欢的事。
4
我们过度崇拜那些把兴趣爱好发展成工作的人,觉得他们的人生一马平川,万事如意;觉得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意味着没压力,没瓶颈,没烦恼。
这个我真要举手反对。
我爱文学,以写作为生,在瓶颈期还不是焦虑得要死?另一位写作的朋友甚至告诉我,她觉得写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跟生个孩子差不多。
已故苹果CEO乔布斯爱IT业,爱自己创造的产品,算是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的大神,然而他的传记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这是一个经常在工作中痛哭流涕的家伙。
他敏感脆弱、害怕压力。
瓶颈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想要做成一件事的人,就像厌倦期不会放过任何一对曾经情深似海的伴侣。
因为瓶颈、压力,暂时的不顺,就怀疑自己入错行,这样的人永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任何喜欢的事情一旦变成工作,只有意志力才能主宰你原有的天赋。
天賦再好,没有意志力,也会倒在你喜欢的事情上。
满心欢喜地投入,做着做着就不喜欢了,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愿我们与自己喜欢的工作在起,即使被它折磨,依然不忘初心。
找寻喜欢的工作,是一个逐梦的过程;坚持做喜欢的工作,却必须接受现实。
无论多么喜欢,终究有它的局限,没有哪一份工作是没有痛
苦的,如果喜欢就是你的全部,你终将败给枯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