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最后一次讲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内阅读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内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1.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3.试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阅读课文“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到“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下面的问题。
5.6.选段中的“你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指____________。
将“你们”与“我们”对举,其作用是___________。
7.8.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9.10.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摘出原句)11.12.选段中的“黑暗”和“光明”分别指什么?13.14.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家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用自己的演讲激励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文章的情节,揭示《最后一次讲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情节分析故事的主角是演讲家米奇·麦克唐纳(Mitch Albom),他曾拥有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但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了极大的痛苦和失落。
尽管如此,米奇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重返演讲领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慈善和公益事业,继续鼓舞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在他演讲的最后一天,米奇发现自己已经患上了绝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
虽然他感到了极度的悲伤和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反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最后的演讲中,带给全世界的人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最后,米奇在舞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地触动了所有听众的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类应该追求什么。
而米奇也在演讲中达到了他自己设定的目标,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二、启示与哲理通过《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和哲理,如下:1. 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珍贵——故事的主角米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可贵,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2. 勇气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不要轻易放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3. 帮助他人——米奇在感到自己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选择了帮助他人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4. 朝着目标前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米奇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毫不退缩地面对死亡,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13 最后一次讲演(含答案)

第四单元13 最后一次讲演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反动派挑.(tiǎo)拨离间.(jiàn),卑鄙.(bǐ)无耻。
(2)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hènɡ)下去的!(3)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义愤填膺.(yīnɡ),慷慨激昂。
(4)历史fù yǔ(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
2.下列成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B )A.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研究古代典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B.面对在课堂上公然睡觉的学生,张老师气冲斗牛....,勃然大怒。
C.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双方的观点迥乎不同....。
D.千万不能挑拨离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2019济宁)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4.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C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朴素而、真率而、飘逸而,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②端庄③娟秀④含蓄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5.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白脸代表奸诈。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表现形式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描写的是端午节的情景。
D.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词语,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如“惠存”“惠赠”“惠顾”。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部编版)

1.下列对《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 .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 .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 .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 .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 .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卑liè (_____) tú(_____)杀 义愤填yīng(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不断变换人称,请简析下面两 句话的表达效果。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语言、行为,理解其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决心和勇气。
(3)掌握修辞手法:学生能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举例:学习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于课文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相对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仍显不足,导致对闻一多先生讲演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导入环节加强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敢站出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勇敢发声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讲演的意义。
(2)文本深层次解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课文的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导挖掘。
举例:分析闻一多先生讲演中所表达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3)情感态度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认识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其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卑劣liè:卑鄙恶劣。
无耻:不知耻辱;没有羞耻之心。
诬蔑miè: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毁灭:彻底破坏,消灭。
卑鄙bǐ:(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蛮mán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fù予:交给重任,使命等。
二、主题概述这篇演讲稿,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表现了演讲者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罪恶行径,热情赞颂李公朴先生及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和事迹。
第二部分(第4、5段):剖析了国民党反动派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指出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揭示了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坚信人民一定胜利。
第三部分(第6—11段):追述争取民主的光荣历史,坚信正义不灭、真理永存,号召进步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努力奋斗。
第四部分(第12段):表明自己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牺牲的决心。
四、思考探究1.第1段中“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李公朴先生“写写”“说说”,反动派就对他要“打”要“杀”,说明李先生无罪却惨遭毒手,这些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鲁迅先生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现状,批判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种势力,并呼吁人们起来改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词语,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对我国文学的贡献。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内容分析: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卑劣(lüè) 无耻(chǐ) 毒手(dú)B.诬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C.恐怖(bù) 毁灭(huǐ) 卑鄙(bì)D.蛮横(hèng ) 挑拨(tiǎo ) 离间(jiān )A.学代会上,学生代表的发言代表了我们全体同学的意思。
B.“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C.从生活小事的欺骗到政治原则上的欺骗,其中只隔一层纸。
D.是就说是,非就说非。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
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的。
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作业推荐》——最后一次讲演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卑劣——liè;C.卑鄙——bǐ;D.离间——jiàn ;故选 B 。
2.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和含义不相同的一 项是() .. .... .. ... .【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 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 下来。
A 项加点词语的词性和含义不相同,第一个“代表”是名词,第二个“代表”是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自菲薄尚往来胜枚举俊不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礼尚往来,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这是个褒义词,使用语境错 误。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 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 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A.设问引用 反复 C.反问引用 反复 【答案】A B.反问 比喻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这里有没有特务?”是设问。
“桃色事件”属于引用。
“无耻啊!无耻啊!”是反复修辞手 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重大事故、重大案件以及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的简称,其数字部分应加上引号。
D 项,“一二•一”应加上双引号。
故答案为 D ,6.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D 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后,在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
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 后一次讲演。
故答案为 D,二、现代文阅读拓展阅读闻一多的真性情方 子①在世人心目中,闻一多的形象基本上被定格为两种: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
然而很少人想到,闻一多其实是非 常有趣的人,他的真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魏晋名士。
②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有个叫臧克家的学生前来报考。
当年的国文考试有两道试题,其中之一是《杂感》。
臧 克家的《杂感》只有一首诗,三句话,闻一多却对这三句话无比欣赏,认为它饱含哲理,判了 98 分。
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了零 分,但因为有了接近满分的国文成绩,他才顺利进入了青岛大学,后来成为一名诗人。
③中国人历来看重等级,闻一多却更在乎性情相投。
臧克家进校后,闻一多非常关心其学业,在写作上更是用心指导。
臧 克家很快在文坛脱颖而出,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1933 年出版的《烙印》则一时洛阳纸贵。
臧克家曾感激地说过:“没有闻一 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然而,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
后来离开青大赴清华执教时,他写 信给臧克家说:“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④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
他教《楚辞》时,常常身着黑色长袍,昂首阔步进入教室,从容地掏出烟盒,问在座的学生: “哪位吸?”学生不接话,他就自己叼上一支,然后边敲桌子边和着节拍唱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
”这才 开始讲《楚辞》。
⑤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平津学生纷纷罢课,赴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铁 心抗日。
受此影响,青大学生也在当年 10 月成立反日救国会,计划南下请愿。
校方同情学生的爱国之举,但反对学生南下,闻 一多也持这种态度。
学生去南京后,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同在青大执教的好友梁实秋也表示赞成。
虽然,学 校最后只是给这些学生“记过”处分,但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
⑥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
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 的标语。
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
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 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⑦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的。
否则,他当年家境 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
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 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⑧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7.文章记叙了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试分别加以概括。
8.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洛阳纸贵”的含义。
9.第⑤段中“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0.通读全文,联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说说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7.①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时,与臧克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②教《楚辞》时,风趣幽默。
③在青岛大学,因坚持原则,遭到学生反对。
8.“洛阳纸贵”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文中突出强调了臧克家的《烙印》很受读者欢迎。
9.这句话承上启下,重点在于引出下文闻一多以幽默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反对和捉弄,表现出他幽默、坦然的心态。
10.既是一名爱国诗人、民主斗士,又是一个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的人。
【解析】【分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从第三段“闻一多并没有将臧克家看作自己的学生,而是视作好友”,第四段教《楚辞》时的幽默,第五段“闻一多在校务会上主张开除带头的学生”“学生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怀恨在心”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
【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这里运用“洛阳纸贵”的典故,意在说明臧克家的《烙印》影响之大。
【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作用,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快乐时要幽默,无奈时也要幽默”在第五段的开头,由上文闻一多任教时的幽默转到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时的幽默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一是爱国诗人,一是民主斗士”“闻一多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人”“真性情的闻一多爱幽默”可以概括出闻一多的性格特点。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三、综合性学习11.某校团委开展以“亮我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校团委准备设计一张海报。
请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海报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校团委准备于4月25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团委办公室召开各班团支部书记会议,布置活动相关事宜。
请你提前两天拟写一则简短的书面通知。
(3)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校团委准备举行“亮我青春风采”演讲比赛。
下面是李强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衅。
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________________。
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勇气是强心剂,让精神萎靡的人焕发活力;勇气是激流,让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①文中存在用词不当的语病,可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②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过渡自然。
③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修改:【答案】(1).(1)【示例】张扬青春,放飞梦想(或:绽放青春,拥抱未来)(2)通知各班团支部书记:校团委研究决定,将于4月25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团委办公室召开各班团支部书记会议,布置“亮我青春风采”活动相关事宜,请大家准时参加。
校团委4月23日(3)①“挑衅”(2).“挑战”。
②【示例】我们都要有义无反顾的勇气(意思对即可)③将“提醒自己”后的“,”改为“:”【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设计主题语,最重要一点是紧扣活动主题,其次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可用句式比较整齐的两个句子,有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对修辞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