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第2课《芦花荡》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说课课件(28张PPT) (共28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说课课件(28张PPT) (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芦花荡
说课
抗日战争期间, 在河北白洋淀上, 一个抗日老英雄, 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
教材分析
小说三要素
情节 人物 环境
复述 情节发展 景物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能够运用 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2.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综合运用 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 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
美句品评
1. 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手法 的综合运用。
2.真实地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 。
3.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 之情。
过渡提问
1.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想要破坏它的 美呢?
2.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 样的故事呢?
突破难点
过于自信和自尊 点拨法
第一层:是非常的意思 第二层:确实有过头的意思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高尔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从优美的白洋淀风光入手, 切入到景物描写的分析和故事情节的 复述,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 第二课时: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探究其传奇色彩。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 并分析其作用。
2.赏析 “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 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 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 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 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课件 第2课《芦花荡》(共31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 上册 课件 第2课《芦花荡》(共31张PPT)

捏了一把汗,白担心了。老同志,好样的!打吧!狠狠地
打,打他们个落花流水,叫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老百姓。
这下可好,可为大菱报了仇。让人拍手叫好的是这位老同
志竟没有用枪对付他们。回去我得把这告诉大菱,让她赶
紧医好伤,一起去打鬼子。
布置作业
读语段练笔: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 水里去。……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 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句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 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 斗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 在迎风飘撒。”
这是老人痛打鬼子之后,“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 生的感受。表现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 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11时35 分45秒下午11时35分23:35:4521.11.15
【文学常识】

3.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
1.年近六十,老当 益壮,神出鬼没,
1.用条件与精神、业绩的 强烈反差来渲染。
无数次通过封锁线,
传 保证部队的供给和 奇 战斗力。就是因为
他,敌人的阴谋总 色 不能得逞。 彩
2.手无寸铁,只一
2.重点写英雄的行为(先 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再 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 写其所以然,让读者从回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 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作战。史称“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 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 争……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课件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 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 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近六十岁 外貌: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 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工作: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工作范围广 一切保险
性格: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成
老 头
外貌特征:老当益壮 精神抖擞

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
勇敢、机智
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位老英雄 “老头子”的爱国抗日热情以及 自信自尊的品质,还有他智勇双 全的英雄行为,这既赞扬了革命 者不怕艰险、豪迈乐观的精神, 同时也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 民是不可战胜的!
芦花荡
孙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利用白 洋淀中的芦花荡为在荡中的抗日 武装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 老英雄接受任务,运送两个女孩 到荡中养伤,结果由于敌人的严 密封锁而导致行动失利;而在第 二天,老英雄就为这两个女孩报 了一箭之仇的故事。
主人公: 老头子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 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 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 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 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 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 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 切保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课件 新人教版

想一想:
这么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子为什么能够“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为什么能够“出生入死” 的来往于敌人的封锁线上?
为了保卫自己的亲人, 保卫自己的家乡。
话说英雄白洋淀,八月秋高这一天 有位中共交通员,夜晚淀上遇敌顽 小火轮上枪凶悍,鬼子射伤咱队员 似海深仇定要报,英雄艺高胆如天 老人巧使驾船计,诱得倭寇入坑陷 水底挠钩威力大,鬼子狼嚎响震天 心中暗赞老英雄,智勇双全美名传
明确:
我说他“奇”,就“奇”在______
我说他“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
我说他“奇”,就“奇”在他自信而自尊的性格。
我说他“奇”,就“奇”在他悠闲而又乐观的情 绪。
......
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发生了许许
多多的英雄故事,课文中的老头子就是 以他英勇的斗志和非凡的智慧保卫了自 己的家园,从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老当 益壮的气概中,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 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 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 不可战胜的!
渲染气氛的作用:
在鬼子监视下芦花荡的夜晚显得宁 静,但宁静中又带有几分恐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乡月色 1、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
水一样的天上。
2、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 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 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分角色朗读,品读语言描写:
我从______________句中读出了 一个______________的老头子。
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 爱憎分明、过于自尊和自信 智勇双全、老当益壮 ......
(两人一组小组合作,找出老头子的 语言描写,朗读并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2《芦花荡》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2《芦花荡》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散散步,可以体会到一种超越喧嚣凡尘的快 乐。 B.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 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C.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 D.解放军战士出其不意的反击,使敌人有些张.皇.失.措.! 4.整体感知。 (1)试用文字短语概括课文中情节的发展脉络。 开端:__素__描__传__奇__英__雄_____→发展:___护__送__女__孩__受__挫____→高潮: ___智__斗__日__本__鬼__子____→结局:____目__睹__英__雄__风__采_____ (2)文章通过心__理__、_外__貌_、_语__言__、_动__作_和神态等描写,塑造了一位 爱__憎__分__明_、机__智__勇__敢__、_自__尊__自__信_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日老英雄形象。
二、阅读理解 芦花荡(节选)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 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 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 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 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 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 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_张__皇__失__措___: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文学、文体常识 (1)《芦花荡》的作者_孙__犁__,是现代_小__说__家__、__散__文__家_,本文是他的“ 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荷__花__淀__》_。 (2)小说的三要素是_人__物__、_情__节__、__环__境___。其中环境描写包括 _自__然__环__境__描__写___和_社__会__环__境__描__写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交代背景,衬托
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本小文说写三了要三素个之人人物物,:主要人物是
——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 ——交通员
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老头子”的身份是——交通员
物 一对可爱勇敢的英雄姐妹 形

一群可恶愚蠢的鬼子兵
小说三本要文素具之体情写节了:两件事: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 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 渡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 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
如何理解: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 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 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 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 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他把大女孩子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他伤心 到极点,内疚到极点.他是那么喜爱这两个孩子,孩子受 伤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伤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强烈 地自责,他感到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他感到自 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 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老头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 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
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 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题思路:

第2课《芦花荡》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29ppt--初中语文

第2课《芦花荡》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29ppt--初中语文

•生字难词:
•整体感知
1,我们知道小说有三要素,它们是:情节、人 物、环境。学习小说我们就应从这三方面着 手。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 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在读完课文之后,“老 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句 话回答,老头子是个 ——的人。同学们都对 这位老头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个主要 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腔热情来刻画他,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第二课时
• 复习导入 复述故事情节,再现老头子的英雄事迹。 (主要复述故事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二、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 1、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 自读品析,想像体验,揣摩体会。例:老头子 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
•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 2、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课后研读与练习
• ②给孙犁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这篇文 章的感受。
•课外拓展:
• 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 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 章有何异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 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 动?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 性阅读的能力。)
• 三、景物描写,揣摩作用。
•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 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 校周围或家乡的景物。
课堂小结
• 小结内容: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 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 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 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 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 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 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第2课《芦花荡》(共39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第2课《芦花荡》(共39张PPT)
言出果行,智勇双全的英雄形 象。
研析课后习题
再见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12:17:41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72021/3/172021/3/17Mar-2117-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7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7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自尊
语言描写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 能……有热闹哩!”
去掉“狠狠地”可以吗?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写出老头子对敌 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现老头子过于自 尊、自信的性格
“为什麽不能?”是一个什麽句式? 改为陈述句好不好?
不好,用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
环境
险恶、诗情画意
老 人物 头

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
《芦花荡》


整体感知
1.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 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2.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 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芦花荡
孙犁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芦花荡里,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岁月里。 一个干 瘦的老头儿,整天自如地穿梭着, 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 子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 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 只勇敢的鱼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1913-- 2002)现代小说家、 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 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 和“四杆铁笔”。原名孙树勋。河 北省安平县人。最负盛名和最能代 表其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 事》。 《芦花荡》与《荷花淀》为 “姊妹篇”。语言风格:细腻优美, 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 诗”“诗的小说”美称。
2、结合课后练习三,模仿小说中景物
描写的句子,来写写我们家乡的景物。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 小说的环境: 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 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 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 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 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 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 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过于自尊:
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 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 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 尊。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例子: 1、 P.10第1段 2、P.10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 3、P.12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P.15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5、P.17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6、P.18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 直截了当。 转弯抹角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打牙跌嘴 张皇失措
9来反映社会生 体 小说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常 识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积 累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卡 片 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课文开篇描写芦花荡的环境,写道:“苇子还是那么狠狠 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这句话好在哪里?有什么含 义?
用拟人的修辞,将芦苇人格化,以此暗示白洋淀人民在残 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的生存。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样写 使文章生动,语言更有表现力。
1、根据课后练习二,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
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 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 谋。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
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 “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 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 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过于自信: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 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 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 兴的事情”
试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
老头子、大菱、二菱
主要人物:
对其描写方法:
老头子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
侧面描写: 如第8段;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对 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 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请读准下列的字词 : 寒噤 jì n 蹿 cuān 仄歪 zè 飒飒 sà sà 泅着 qiú 吆喝 he 闷热 mēn 竹篙 gāo hāo diàn zhàn
提防 dī 疟子 yào 趴下 pā 扒手 浸透 侵略 Pá jì n
蒿草 荷花淀 绽开
qīn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4、技能、本能。 提防 央告 尖利 能耐 悠闲 仄歪
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 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你最喜欢老人的哪一点?读 有关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 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 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 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 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 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 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请用最简洁的 语言讲讲这位老 人 的故事。 讲清: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 的起因、经过、结 果
第一部分(1-8):序曲,介绍老 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
第二部分(9-19):开端,写老 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第三部分(20-54):发展,写老 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 第四部分(55-63):高潮,写小 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生 和经过.
1.敌人严密监视着芦苇,然而“每到晚上,苇塘里的歌声还是 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
歌声代表着一种精神生活,由此可联想战士的情绪, 想部队的日常生活,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后勤供应有保障,战士 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时传来的歌声,正 是对敌人沉重的打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