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课件
Un5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能力培养方面: • 通过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分
析,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立足现实、吸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 成果并将之运用于祖国建设能力。
Un6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 建设的新时期
概要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邓小平:“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坚持共产 党领导,坚持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基本前提”
Un2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方面: • 2.思想教育方面: • 3.能力培养方面:
Un3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第10课鸦片战争 (共45张PPT)

第10课鸦片战争 (共45张PPT)

如何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价两次鸦片战争 对中国的影响(不记)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 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表现 在:
经济上: 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客观上刺激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 思想: 开近代思想的先河;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思想,
19世纪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沙俄共割占中 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政治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侵害; (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3)补充: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开放 2)经济 ①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刺激洋务运动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近代化 起步(经济)。
国家 政 治 经 济 军事 对外 政策
1760年代—1840年代
英国 君 主 立 宪 制完成工业革 船 坚 殖民 资 本 主 义 国命,发展资 炮 利 扩张 本主义经济 家 中国 腐朽的封 自然经济占 军备废驰 闭关 建专制统 统治地位, 锁国 战术落后 治 财政困难
二、鸦片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1840.6——1840.8) 广州——浙江定海 ——天津白河口— 和谈(琦善)
扩 大
割地
赔款 开埠 议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附件-----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贸易主权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 供了借口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赁土地、房屋 和永久居住
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按条约规定,英国公民在中国的通 商口岸犯罪后,中国官员不能再像以前按照中国法律惩 罚他們,而必須把他们交給英国驻华官员(即领事), 按照英国法律处理。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谈 判时,已宣布废除所谓“領事裁判权”的不平等关系。 片面最惠国待遇--如果将来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 条约,给予他们某些利益,英国也可以同样获得這些利 益;但是如果英国将来和其他国家签订条约,给予他们 某些利益,中国却不能获得同样的利益。1943年,中、 英两国政府谈判,宣布废除所谓“片面最惠国”待遇, 但這已经是鸦片战争后的一百零一年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勤讲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个不同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 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课,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史纲要,必须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 方法。 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身为中华儿女, 身为中华儿女,应不应继承中华民族重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 毛泽东: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他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W1H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二、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ppt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学习思考: •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 2.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和基本经验。 •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绩 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9-6-30 谢谢你的 Unive1r2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观看
2019-6-30 谢谢你的 Univer2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观看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方面: • 2.思想教育方面: • 3.能力培养方面:
2019-6-30 谢谢你的 Univer3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观看
•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2019-6-30 谢谢你的 Unive1r4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观看
谢谢观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9-6-30 谢谢你gy of C 观看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课时分配 • 约用6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2019-6-30 谢谢你的 Unive1r0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观看
2019-6-30 谢谢你的 Univer5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观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十章课件

辛亥革命的成果
1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王朝
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独裁结束,开启了更加自由、平等、民主的现代国家建设。
2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治框架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 专制時代,开启了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时代。
3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则随之而生,它提出了用科学方法救国,又融合了民主共和、人民自由、学 术先进、民生幸福的思想,不断促进止从这异化的民族振兴。
结论
辛亥革命代表着近代中国民族解放的开始,它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建立中华民国和结束封建专制 统治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背景
中西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经济, 政治,文化的半殖民地化,民族 意识觉醒推动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特点
正式宣告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王朝 结束,兴起了民族资本主义,推 动了中国新文化和民主运动的发 展。
辛亥革命的过程
武昌起义
历时三个月的革命斗争,共和军从 武昌起义开始,迅速占领了长江流 域一带的各大城市。
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南京成为中国临时 政府的首都,倪嗣冲出任内阁总理 大臣,并且制定了一部临时宪法。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新思想的 表现,通过于1910年代至1920年代 期间激烈的出版物、辩论、各种革 命组织和新兴文艺形式推进了精神 上的革命发展。
辛亥革命的启示
要有勇气
自立自强
远望未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的是一群勇 敢带有强烈民族精神的人。历史的 车轮前行需要人们一代一代的推进, 需要他们强无敌的勇气。
辛亥革命也启示人们,要像大鹏展 翅迎风而起,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要有迎难而上的气概。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 人 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国 家 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 带 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 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 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1真题再现
选择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 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 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 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 和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 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伟大胜利。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 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 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 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 待马克思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21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21人教PPT课件

失败原因 1清朝是落后的封建国家,统治者战和不定, 军备落后,指挥失当。 2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雄厚,武 器先进,蓄谋已久。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 兴的资本主义。 认识: ①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 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 ③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有直接关系。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英国 确立了君主 完成了工业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立宪制
革命
---强大
中国 封建君主专 制统治
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
军备废驰 ---落后
闭关锁国
从中我们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国际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西方资本
景: 主义国家迅速崛起,需要开辟 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地。
国内背 景: 当时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核心概 念突破)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一 定程度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受到外国殖 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即国家主权的部分丧 失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 它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 地位;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 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 准确的理解是( )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 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 半 C有部分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
C 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D既是殖民地又是封建社会
1、有人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你如何看待?(从战争背景过程影响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纲领;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 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 “三步走” 发展战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先进性建设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 建设事业稳步前途无量,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 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 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 本经验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 全正确的。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10-1978.12)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5-1978.10) 3、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978.11.10-1978.12.15)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8-12.2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历史新时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跨世纪发展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战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洪涝灾害;
香港、澳门回归。
抗洪斗争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Biblioteka 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制定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行动纲领。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对外政策的调整 中美建交,寻求 和平的国际环境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1981年,全面总结新中国历史,科学评价毛泽 东和毛泽东思想。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向新的中共中央 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 1993年11月,通过《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3月,制定“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与民主法 制建设。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本章重点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是怎样的?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 会取得这些成就?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 开放的起步
2003年和2004年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推动经济和社 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04年胡锦涛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中国 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 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 革创新来实现发展, 同时坚持对外开放 的基本国策,在平 等互利的基础上同 世界各国开展交流 合作,努力实现互 利共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