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3级医疗体系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篇一: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技术与指导中心。
我院要发挥城区优势卫生资源,实施以大带小、以弱带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纵横联系。
逐步形成县城医疗卫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的协作机制一、上下联动,实行对口帮扶。
按各级卫生院各自需求,派出我院业务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定期轮换坐诊,乡镇卫生院派技术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
二、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
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特色专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对薄弱地方的卫生支持力度,实现共同发村去。
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救助。
推进农村医疗救助,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重点做好农村儿童、孕产妇、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以及农村结核病、艾滋病人群的医疗救助,保障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
20xx年1月篇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医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区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技术与指导中心。
我院要发挥城区优势卫生资源,实施以大带小、以弱带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纵横联系。
逐步形成县城医疗卫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的协作机制一、上下联动,实行对口帮扶。
按各级卫生院各自需求,派出我院业务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定期轮换坐诊,乡镇卫生院派技术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
二、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
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特色专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对薄弱地方的卫生支持力度,实现共同发村去。
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医疗救助。
推进农村医疗救助,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
【新整理】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课件

42-60分: 你的健康状态比较糟糕,建议 马上去医院查查 ;
常见的是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免疫力降低 亚健康具有两重性和动态性:回归健康或转向疾病
注意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无症状现象相鉴别。
疾病或死亡
亚健康状态 疾病与健康的中间
良好的健康
二、影响健 康的因素有
(一)概念 1993年WHO的定义:
199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
研讨会上明确指出
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 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 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 满意程度。
四、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
公认的两点:
生存质量测量须包括主观健康指标(自我评价的健 康)是健康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3)个体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等因素
年龄--动脉硬化多发生于成年人,百日咳多见于儿童。 性别--女性胆囊炎、胆石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高。
男性疝气的发病率高。
2.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 ): 通过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
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
控制生物性疾病的方法:预防接种、合理使用抗生 素。 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上升。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如:血友病、白化病、
糖尿病、高血压、肿瘤
3.现代健康观
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5-302013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强化食品安全,计生改革取得突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稳中有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卫生资源(一)卫生总费用。
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1661.5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9521.4亿元(占30.1%),社会卫生支出11413.4亿元(占36.0%),个人卫生支出10726.8亿元(占33.9%)。
人均卫生费用2326.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57%。
(二)卫生人员总数。
2013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9.0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7.4%)。
2013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721.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1万人,其他技术人员36.0万人,管理人员42.1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1.8万人。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生14.6万人),注册护士278.3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3.5万人(增长8.0%),其他人员数见表1。
2013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537.1万人(占5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1.4万人(占35.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2.6万人(占8.4%)。
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均有所增加(见表2)。
2013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28.5%,大专占38.7%,中专占30.0%,高中及以下占2.7%。
与2012年相比,本科及以上提高1.8个百分点,大专提高1.1个百分点,中专下降2.3百分点,高中及以下下降0.7个百分点。
2013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0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07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08人。
三级医疗制度

三级医疗制度介绍三级医疗制度是一种将医疗资源分级分层的医疗服务体系,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益,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该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二级医疗机构提供较复杂的医疗服务,如手术、疑难病诊治等;三级医疗机构则是综合性医院,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重大疾病的诊治和救治任务。
三级医疗制度的优势三级医疗制度具有以下优势:1. 分级就医三级医疗制度可以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减少患者流向大城市的趋势。
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解决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就医需求,减轻了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压力。
2. 提高医疗效率三级医疗制度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使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专注于各自擅长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次数,提高医疗效率。
3.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三级医疗机构是医疗资源的集中地,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
患者可以在三级医疗机构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
4. 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三级医疗机构通常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能够推动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三级医疗制度,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得以加强,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共享和传播。
三级医疗制度的实施三级医疗制度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和保障:1. 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三级医疗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2. 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三级医疗制度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增加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等方式,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使医疗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
3.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三级医疗制度需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农村3级医疗体系

健康管理
1 普及健康教育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 康管理能力。
2 推进临床咨询
推广临床咨询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咨 询和指导。
未来展望
农村3级医疗体系的发展前景广阔,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供给和质量,满足农民的健康需求。
人才培养
培养农村医疗专业人才
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 专业水平。
引进优秀医疗专业人才
引进优秀的医疗专业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提升医 疗服务能力。
医疗服务
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推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向国家标准看齐,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
农村3级医疗体系
农村医疗体系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医疗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等。本演示将探 讨政策倡导、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现状
1 医疗设施落后
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的落后状态导致医疗资源 短缺,影响了农民的就医需求。
2 人才匮乏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医疗人才,造成了医疗服 务能力的不足。
政策
1 国家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医疗的政策,包 括提高医生待遇、设立专项资金等。
2 倡导健康管理
国家倡导农村居民加强健康管理,提高自身 的健康意识。
医疗设施
1
基层医疗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
改进设施设备
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改善农村医疗服务质量。
3
网络医疗平台
建设农村网络医疗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7-08-18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394个,比上年减少134个。
其中:医院29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5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7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7061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708个,民营医院16432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23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08个),二级医院7944个,一级医院9282个,未定级医院9682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7490个,100-199张医院4324个,200-499张医院4081个,500-799张医院1643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6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7个,乡镇卫生院36795个,诊所和医务室201408个,村卫生室638763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379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6个、县(区、县级市)级2784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4个、县(区、县级市)级2500个。
(二)床位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1.0万张,其中:医院568.9万张(占7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4.2万张(占19.5%)。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报告-川府发〔1982〕20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报告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报告(1982年12月28日川府发〔1982〕203号)省人民政府:在十二大精神指导下,我们于九月上旬召开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州文办主任、卫生局长、县卫生局长和部份基层卫生组织、省级有关部门的代表。
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同志两次到会讲话,副省长彭迪先同志出席了会议,副省长刘海泉同志作了会议总结。
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我省农村卫生工作的形势和问题,总结交流了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县、社(区)、队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经验,研究了有关政策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办法、措施,提出了开创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的任务。
根据会议精神,现将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意见报告如下。
我省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和卫生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并承担着全省百分之八、九十的防病治病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任务。
在保护人民健康,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农村卫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去年,国务院领导同志曾指出:“我国的三级医疗卫生网是比较成功的,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
目前最基层的卫生网不行了,破了,出现了危机,要想办法消除它,不要它垮掉。
”我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由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不少大队合作医疗站处于放任自流、停办、解体和赤脚医生无人管理的状态。
公社(区)卫生院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要靠国家补助才能过日子,许多公社卫生院发生经济困难,甚至濒临垮台的危险。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提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确保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地处安徽西北部的亳州市为样本考察地,在对该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财政支持;对策建议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研究成果为全面考察新医改实施以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提高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中共亳州市委党校课题组选取地处安徽西北部,下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亳州市为样本地,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实地入户走访等形式,对该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调查摸底,探寻可以在部分地区乃至全国推广的经验和启示,着力改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发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亳州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亳州市以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农村基本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医疗卫生机构情况。
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721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1个、一级医院12个,二级中医院4个;妇幼保健所4个;疾控中心5个;卫生监督所4个;中心卫生院27个、一般卫生院76个;村卫生室1,50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
(二)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情况。
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6,472人,其中:县级以上5,938人、乡镇级4,035人、村级5,665人、社区834人;执业医师2,089人、执业助理医师1,019人、乡村医生5,431人,注册护士2,276人、药师(士)450人、技师(士)627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 医改以来,中央为了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 卫生网络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通过:
• 调整人员待遇 • 增加技术力量 • 增添医疗设备 • 基本建设等项目 • 加强其能力建设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看法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不单单只靠新型合作医疗来解决问题,而关键在于 人力资源以及政府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供养的问题。首先不难看出,之 前的医疗卫生改革,改的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究其原因, 就是政府把大部分的农村卫生院推上市场化。卫生院走上了自主经营, 以药养医、以院养人的局面,医院只能靠诊挂、观察、接生、注射、药 品利润等收入拿效益工资,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扣除院内消耗支出,比 如:水、电、垃圾处理、房屋维修、取暖、小设备采购等费用。效益好 的还可派员深造,效益差的也就和药店差不多,就连医生的吃饭问题都 到了无法保障的地步,哪能谈的上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所以我认为 农村卫生院应至少每乡镇设一“中心”、每村设一“点”的要求,应按 基本人员配备:心卫生院或(医疗服务中),院长一名,内科医生一到两 名,外科大夫一名(中心卫生院),妇科一到两名,儿科一名,中医一 名,放射和B超一到两名,检验一名,药房两名,防疫专干一名,护士按 乡镇人口总数的%配备,村医疗服务点,应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工资 (包括三金)和人员深造费用(可按时间段轮流深造)以及基本设备采 购由政府买单,药品由市或县级统一招标采购,什么问题不都解决了吗?
————县级医疗体系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组成部分 的作用是什么?
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 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 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 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 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 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 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 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有何意义
站在政府的高度,公共卫生服务可以使农民 就近、方便的享受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公 共卫生就是让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变成为 广大居民的家庭医生,让广大居民足不出户 就可以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但实际上乡镇 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卫生服务能力、人员和 业务水平有限,很难完成这个神圣而重大的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