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解析

合集下载

工业工程中的生产线平衡方法研究

工业工程中的生产线平衡方法研究

工业工程中的生产线平衡方法研究导言工业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以最优化的方式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的学科。

在制造业中,生产线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生产线平衡直接影响生产线的效率、产能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中的一些生产线平衡方法。

1. 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安排生产线上的工位任务,使得每个工位的工作负荷基本相同。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减少生产的浪费。

一个不平衡的生产线往往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工序之间的悬殊、产能下降等问题。

2. 生产线平衡的方法2.1 工时平衡工时平衡是一种常见的生产线平衡方法。

通过调整工作站的任务和工作时间,使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最接近,从而达到生产线平衡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工厂实际生产数据和模拟软件来进行计算和优化。

在实施工时平衡时,需要考虑到工位之间的工序关系、人力资源的分配、设备利用率和产品需求等因素。

2.2 流程改进流程改进是另一种常见的生产线平衡方法。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消除瓶颈和浪费,来提高生产线的整体平衡性和效率。

流程改进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工业工程工具和方法,如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和六西格玛(Six Sigma)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出生产线上的问题点,并提供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生产线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保证生产线上的工作岗位得到适当的配置和分配,从而实现生产线的平衡。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员工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灵活转换,从而使得工作负荷更平衡。

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员工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对生产线的平衡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3. 成功案例生产线平衡方法的成功应用案例无处不在。

以某汽车制造厂为例,该厂通过工时平衡、流程改进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成功实现了生产线的平衡和优化。

生产线优化与平衡的研究

生产线优化与平衡的研究

生产线优化与平衡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对生产线的优化和平衡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生产线优化与平衡的研究,讨论优化生产线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平衡生产线的策略和实践。

一、生产线优化的重要性1.1 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和流程优化,企业可以加速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输出量,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优化生产线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生产线的停机时间,有效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提升企业的产能。

1.2 保障产品质量生产线的优化还能够减少因人为操作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产品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通过优化生产线并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证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3 增加企业灵活性通过优化生产线,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灵活的生产线布局可以使企业能够快速切换生产线产品或调整生产节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减少因需求波动而引起的库存积压和成本浪费。

二、生产线优化的方法和过程2.1 数据收集和分析生产线优化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通过监测和记录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如生产周期、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数据,可以获取对生产线的全面了解。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找出生产线的瓶颈和问题所在,为后续的优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2 指标设定和目标确定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设定一些关键的指标和目标,如生产效率提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产品缺陷等。

这些指标和目标应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并能够实现可量化的目标追踪。

2.3 流程优化和自动化流程优化是生产线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线的流程,消除无效的操作和步骤,简化和标准化生产过程,可以减少生产线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此外,引入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灵活性。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论文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论文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论文摘要: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平衡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生产线平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分配工序和任务,使得各个工位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本论文主要研究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包括流程改进、任务调度、工人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现有方法进行评估和比较,以期为制造企业提供合理可行的生产线平衡策略。

关键词: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流程改进;任务调度;工人培训一、引言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平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产线平衡是指通过合理分配工序和任务,使得各个工位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由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需求波动、工人技能不足等,导致生产线的平衡难以实现。

因此,研究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流程改进方法1.滑动平衡法滑动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流程改进方法,通过对生产线工序的重新安排,使得每个工位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

滑动平衡法一般分为正滑动和逆滑动两种。

正滑动是指将生产线中的工序向前移动,适用于工作负荷较轻的工位;逆滑动是指将生产线中的工序向后移动,适用于工作负荷较重的工位。

通过滑动平衡法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整体平衡,提高生产效率。

2.并行工作法并行工作法是指在生产线中将多个工序并行进行,从而缩短整个生产过程的时间。

通过并行工作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并行工作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场地限制等,需要制造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三、任务调度方法1.最短作业优先法最短作业优先法是一种经典的任务调度方法,根据每个任务的处理时间进行排序,并将处理时间最短的任务优先执行。

通过最短作业优先法可以达到任务的均衡调度,降低生产线的空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经典遗传算法经典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思想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寻找生产线中最优的任务调度方案。

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方法研究

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方法研究

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方法研究一、概述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平衡和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生产线的平衡是指通过对生产线各工序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使生产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生产,并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生产线的优化则是在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产线的布局、设备、工艺、人员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方法,通过对现有生产线的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文章将首先介绍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影响生产线平衡与优化的主要因素,接着探讨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方法,包括工序分析、时间研究、生产线布局优化、设备选型与配置、工艺改进、人员培训等方面。

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生产线平衡及优化的重要性在制造业中,生产线的平衡与优化是实现高效、低成本生产的关键。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生产线进行平衡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线平衡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流程、调整工序顺序、优化设备布局等手段,可以使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佳匹配,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闲置时间和浪费。

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生产线优化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生产线,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和缺陷,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产线平衡与优化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生产线平衡问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和资源浪费。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生产线设计、工人培训和生产计划三个方面探讨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方法。

一、生产线设计生产线设计是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分析,了解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时间。

根据需求和资源的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工序之间的先后关系,确保生产线的流畅。

其次,要考虑产品数量和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生产线布局。

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确保每个工序的负荷均衡。

最后,在安排工序顺序时,可以采用时间测算的方法,通过优化工序次序,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二、工人培训工人培训是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关键。

工人是生产线上最重要的环节,他们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线的平衡性。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工人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首先,要理解工人的实际操作情况,了解他们在生产线上的瓶颈和困难。

通过培训,帮助工人理解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流程和关键环节,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其次,可以引入工艺创新和自动化设备,减少工人的重复劳动,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

最后,要加强工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努力解决生产线的问题。

三、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平衡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企业可以采用即时生产计划的方式,根据订单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生产线的产能,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其次,可以采用分批生产的方式,将大型订单分解成多个小批次,通过合理安排工序间的停机和开机时间,减少等待时间和浪费。

最后,可以引入和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前预测生产线的需要和瓶颈,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决策。

综上所述,生产线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生产线设计、工人培训和生产计划三个方面。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

2023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CATALOGUE目录•引言•生产线平衡相关理论•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现状分析•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生产线平衡的实验研究•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对策建议01引言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提高生产线平衡水平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制造企业必须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研究背景与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3国外学者对于生产线平衡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国内对于生产线平衡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已逐渐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

未来研究方向为综合运用运筹学、机器学习等多学科方法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高效的生产线平衡方法,以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数学模型、算法和软件实现生产线平衡的优化求解。

研究内容与方法02生产线平衡相关理论概念生产线平衡是指对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进行平衡,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浪费。

特点生产线平衡具有整体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特点,通过对生产线的整体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线平衡的概念与特点03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订单的多样性和小批量生产等因素,都会对生产线的平衡产生影响。

01生产线的布局生产线的布局决定了各个工作站之间的距离、物料搬运的路径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生产线的平衡效果。

02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工作站的个数、各工作站的工作负载等因素也会影响生产线的平衡。

生产线平衡率生产线平衡率是指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之和与理论最小值之比,是衡量生产线平衡效果的主要指标。

生产节拍生产节拍是指相邻两个产品之间的生产间隔时间,是衡量生产线平衡效果的辅助指标。

生产线利用率生产线利用率是指生产线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效工作时间与总工作时间之比,是衡量生产线平衡效果的辅助指标。

工业工程在生产线平衡中的方法探究

工业工程在生产线平衡中的方法探究

工业工程在生产线平衡中的方法探究工业工程是一门专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学科,它涉及到对生产线的分析、优化和管理。

在生产线中,平衡是关键的一环,它可以确保每个工作站都能按照最佳速度和最佳时间完成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究工业工程在生产线平衡中的方法。

一、时间研究时间研究是一种用于确定每个任务所需时间的方法。

通过对每个工作站的工作内容进行观察和记录,工程师可以准确计算出每个任务的标准时间。

这些标准时间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确保每个工作站都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分析工作站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工作站可能具备不同的能力和产能。

因此,工程师需要对每个工作站的能力进行分析。

这可以通过观察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方式、生产速度和工人技能来实现。

通过了解每个工作站的能力,管理者可以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从而保证生产线的平衡。

三、优化工序在生产线上,工序之间的衔接和转移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优化工序,可以减少转移时间和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工程师可以通过重新设计工作区域、调整工序顺序和改进工具和设备等方式来优化工序,从而实现生产线的平衡。

四、标准化工作方式在生产线中,标准化工作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一致性。

工程师可以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个工作站都能按照标准方式进行工作。

标准化工作方式可以减少错误和浪费,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

五、引入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等技术,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并提高工作速度和精度。

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生产线的平衡,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停机时间。

六、持续改进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持续改进。

在生产线平衡中,持续改进可以帮助寻找并解决潜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者和工程师应该积极参与并推动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工具来优化生产线。

综上所述,工业工程在生产线平衡中应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时间研究、分析工作站能力、优化工序、标准化工作方式、引入自动化技术和持续改进。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汇报人:2024-01-04•生产线平衡概述•生产线平衡的评估指标•生产线平衡的优化方法目录•生产线平衡的改善策略•生产线平衡的持续改进•生产线平衡的案例分析01生产线平衡概述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各工位作业时间尽可能均等,以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定义生产线平衡追求的是工位间的平衡,通过合理分配作业任务,消除瓶颈工位,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特点定义与特点03提高员工满意度平衡的生产线可以减少员工等待时间,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01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平衡有助于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02减少在制品数量平衡的生产线能够减少在制品数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生产系统的灵活性。

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通过对生产线上的作业进行分析,识别出瓶颈工位和闲置时间,为平衡提供基础数据。

作业分析任务分配调整优化持续改进根据作业分析结果,合理分配作业任务,使各工位作业时间尽可能均等。

在实施生产线平衡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平衡效果。

生产线平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不平衡问题。

生产线平衡的原理02生产线平衡的评估指标生产节拍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工序或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

它是生产线平衡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用于衡量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计算方法生产节拍 = 平均生产周期时间 / 平均作业人数。

影响因素生产节拍受到设备故障率、员工技能水平、工艺流程等因素的影响。

010203生产节拍生产线平衡率指生产线上的各道工序所需时间与该生产线平均所需时间的比值之和。

它是衡量生产线平衡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生产线平衡率 = (该生产线上的各道工序所需时间之和 / 该生产线的总时间) × 100%。

影响因素生产线平衡率受到设备布局、作业分配、工艺流程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线平衡率作业时间分布指生产线上的各道工序所需时间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专业:工业工程班级:11级姓名:宋俊达目录引言3 1 某生产线平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 1.1 缺乏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 5 1.2 忽视了人的因素 5 1.3 时间研究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6 1.4 模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6 1.5 宽放种类及宽放率确定有误 71.6 企业领导使用标准时间数据态度不坚决 82.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理9 2.1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9 2.2 生产线平衡要满足的约束 9 2.3 生产线平衡的目的 9 2.4 提高生产线平衡率的原则及效果 102.5 影响生产线平衡的主要因素 113. 生产线平衡的手段与基本方法14 3.1 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 14 3.2 “5S”管理活动 19 3.3 目视管理手段 21 3.4 生产线平衡的FOG方法 23 3.5 生产线平衡的最大候选原则 25 3.6 生产线平衡的分级位置权法 304.某生产线平衡的改善324.1 作业测定方法的改善 32 4.2 改善标准作业指导书 374.3 现场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实例 37结论43致谢44参考文献45摘要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如何提高生产线的产量和整体效率,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实现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同时还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然后交代国内外研究现状,再介绍生产线平衡的三大内方法:最优化方法、启发式方法和工业工程方法。

明确了工业工程便于实施、价格低、实用性强、尤其适合小型生产线的特点,以某公司为例,用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线平衡予以改进,工业工程方法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大块,本文没有过多考虑作业测定,而是直接使用标准时间,重点在于方法研究中的作业分析,采用了“5W1H”技术,并使用鱼骨图分析问题的所在,利用ECRS原则处理问题,改善生产线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PDCA循环帮助实现精益生产。

最后比较三个参数:时间损失率、生产线平衡率、平滑系数来说明改进的效果。

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后期的改善建议。

关键字:工业工程方法;生产线平衡;ECRS;5W1H;PDC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rket from a seller's market into a buyer's market, how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production lin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nterprises. To achieve balanced production, is conducive to keep load balance equipment, manpower, and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 and working hours, save resources, but also to ensure th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production cost.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and then explain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three inner line balancing method: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heuristic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industry engineering. Clearly th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convenient implementation, low price, strong practicability,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small production line, taking a certain company as the exampl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to be used the method of industry engineering,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wo blocks, this paper did not consider the work measurement, but directly use standard time the focus is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operation, using "5W1H" technology, and use the fishbone diagram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he use of ECRS principles to deal with problems, to improve production line situation,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PDCA cycle to help achieve lean production. Finally, comparison of three parameters: the time loss rate, production line balancing rate,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smoothing coefficient. In the article proposed finally the later improvement suggestions.Key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 method;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ECRS; 5W1H; PDCA引言制造企业在采用细分化之后的多工序连续作业生产线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的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样势必存在工序间作业负荷不均衡的现象。

除了造成无谓的工时损失之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严重时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止。

生产线平衡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它是现场IE的一种管理手法,也是解决生产线负荷平均化这一影响生产线效率关键问题的重要方法。

它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进行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研究、对时间进行测定,使各作业时间具有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工业生产线上的不平衡程度不仅直接反应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这是由于生产线的不平衡所造成的装配工人的劳动强度不一,使得劳动强度大的装配工人为了赶上装配线运行节拍,而常常不得不忽视装配质量。

生产线的平衡问题一直是生产组织中长期关注的问题,并对企业生产秩序的正常运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生产线的平衡问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善问题的过程。

通过改善,从而使生产线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并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瓶颈、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这是企业真正追求的目标,也是工业工程的真谛所在。

因此,要保证生产线的平衡,就必须对生产线进行不断地分析、研究和改善。

1.某生产线平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 缺乏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作业测定方法强调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标准操作,规定的作业标准是指经过方法研究之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及有关设备、材料、负荷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的情况。

而有的IE人员忽视了这一基本问题,在对操作方法、作业环境、材料、设备、工具等方面没有进行方法研究的情况下,直接对工人操作进行观测、记录、并计算标准时间。

由于缺乏方法研究,工人的作业程序不合理,操作随意性大,无效动作多,已制定的标准时间含有许多无效时间,研究结果有较大的误差。

1.2 忽视了人的因素作业测定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人对此非常敏感。

它又是以人的作业为对象进行的研究,需要工人的密切配合。

有些IE人员忽视了人的因素。

测定前没有对工人进行动员和培训,测定过程中与工人缺乏有效沟通,使工人对作业测定意识认识不够,认为作业测定的目的是提高定额,加大劳动强度。

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工人在测时过程中故意放慢操作速度,插进不必要的动作,使收集到的数据失真,给后面的评比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1.3 时间研究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1.3.1 观测次数缺乏科学计算由于工具材料的摆放位置不同,读取秒表的误差及物件的品质差异等因素影响,时间研究时应首先按照预定精度要求计算观测次数。

然而,有些IE人员不了解确定观测次数的作用,更不清楚观测次数如何计算。

他们凭经验估计确定观测次数。

观测次数少导致研究结果满足不了精度要求,次数多则会无谓地加大IE人员的工作量。

1.3.2 不进行评比或评比过程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可求出工人完成某单元的平均时间,但这个时间不一定是工人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需对工人的操作速度进行评比,确定评比系数以修正平均值。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因缺乏有评比经验人员而取消了评比,直接采用观测平均值作为正常时间;或者虽然进行评比,但由于目前采用的评比方法如速度评比,平准化法,客观评比等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些因素很难精确界定,对IE人员的要求较高,许多IE人员由于没有掌握评比方法,评比系数确定不准,制定的正常时间有较大的误差。

1.4 模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1.4.1 存在动作分析不准及漏掉动作现象模特法确定标准时间主要依据操作者的动作,因此,准确记录动作是运用此法的关键。

由于有些IE人员缺乏实际应用经验,对动作进行分析时普遍存在动作分析不准和漏调动作现象。

其中分析不准的动作包括上肢动作中的M3,M4动作,放置动作中的P2,P5动作,旋转动作C4,M2及搬运动作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