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讲稿:第六讲 语言民俗民间文学(优选.)
民间口头文学汇总PPT优选版

b) 爱情政治叙事诗: 以男女婚恋生活为 情节线索,反映上 层统治者的矛盾 。
三、民间长诗的产生、形成与 传播
• 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我国三大英雄史诗大约都产生于原 始氏族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 形成分三个阶段 ① 英雄传说阶段。有真人真事附会、演义或虚
生存的实践活动. • 产生: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 • 传播:口耳相传,书面记录。
第二节、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 征
• 一、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 • 劳动歌: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
进劳动的功用。 • 仪式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呆丧等
仪式以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 • 生活歌:反映人们日常劳动生活和一般家庭社会生活
民间口头文学 民间诗歌
讲想讲得事、抒想抒的情,以求得情感的满足,心理的平衡。
5、新的歌节。具有群众性游乐几日 民间诗歌:民间口头韵文创作中,除谚语、谜语以外的作品,包括短篇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和民间长篇诗歌。
第三节、民间诗歌的体式、表现手法与功能
在传说的基础上融入神话。
特色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新功能。 在传说的基础上融入神话。
《桃花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等
⑤ 此外还有七言五句体、三七七七言四句体、 九八九八言的四句体等
• 三、民间诗歌的功能
• 宣泄与补偿。讲想讲得事、抒想抒的情,以 求得情感的满足,心理的平衡。
• 教化、模塑与规范。教诲、游戏、语言训练 等儿歌,通过寓教于乐,起着重要的教化规 范作用。
• 最为直接的社会实用功能。可以直接指挥生 产、协调动作、鼓舞斗志、解除疲劳等作用。
精华讲稿:第六讲语言民俗民间文学

精华讲稿:第六讲语言民俗民间文学第一篇:精华讲稿:第六讲语言民俗民间文学第六讲语言民俗/民间文学一、语言民俗的含义(一)含义语言民俗:指民众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口头文学、口头习用语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具有艺术性的表达习惯和行为方式。
又称“民间口头文学”或“口碑文学”。
这类民俗产生于人类文明的最早时期,是民众为交流信息、抒发情感而进行的智慧表达。
二、语言民俗/民间文学的特征(一)口头性:一种表演的模式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
在过去,民众不可能享有文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口传心授”是民间文学生存和展现的必需方式,它由此构成了一种彼此互动的具体情境。
民间文学的口头交流是通过方言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方言,会带来不同的交流效果。
任何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用其流传地的方言进行演说,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用普通话或其他地方方言演说(唱),必然减弱其原有的艺术魅力。
当代著名的民俗学者理查德鲍曼从口头讲述事件自身出发,认为口头艺术是一种表演,在《Vetbal Art as Performance 》一书中,他说:从根本上说,表演作为一种口头语言交流的模式,存在于(表演者)对观众承担着展示自己交际能力的责任。
这种交际能力依赖于能够用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说话的知识和才干。
他的表演理论为我们认识口头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口头文本与书面文本的关系:(二)集体性:演说者与观众的互动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1)集体性的表现:创作和流传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与句我一句地完成创作的;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2)表现在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民间文学

第二节 民间文学作品的分类
民间文学,如果按照体裁分类,有三分法和四分法,前者见教材,后者分类(据张余《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基础》)如下表: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1、增进大学生对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了解,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现代社会新的民间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家对民间文学尤其是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唤起大家对乡土文化和民众创造力的重视。尤其希望引起大家对各自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并且通过大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在实践中多对民间文学进行调查、记录、研究和利用,尤其是抢救性的调查、发掘、保存和研究,充分发挥传统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在民间文学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获得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利用的成果,就一定会对民间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也相信,在大家当中,将来一定会有人在民间文学的调查与研究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
现在,我国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一般通用“民间文学”一词,其含义是指群众
的口头创作,以与作家文学相区别。
根据以上介绍,民间文学简言之就是:
群众创作并流传的口头文学艺术作品。其具体的定义就是: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性等特征。(教材第18页)
韵文类 歌 谣 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
叙事诗 长篇叙事诗、长篇抒情诗等。
史 诗 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
民间文学资料

• 反映劳动人民的信仰和观念
• 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
• 寓意生活哲理和文化内涵
• 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 包含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民间文学主题与象征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 反映劳动人民的文化传统
• 寓意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
• 包含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文化传承
• 传承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
• 弘扬民间艺术和智慧
• 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民间文学:传统与传承
DOCS
CONTENTS
01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02
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
04
民间文学的主题与象征
05
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
03
民间文学的地区特色
01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传统
近现代民间文学的传承
• 传统民间文学继续传承
• 新民间文学应运而生
• 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相互影响
近现代民间文学的变迁
• 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
• 民间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 民间文学与新兴传媒的结合
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当代民间文学的影响
当代民间文学的价值
• 传播民族文化
• 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
• 口头传播
• 家族传承
• 社会活动
现代传承方式
• 文化教育
• 传媒传播
• 旅游开发
民间文学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民间文学反映地域文化
• 地域风俗
• 地域历史
• 地域信仰
地域文化影响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精选推荐

民间⽂学第⼀章绪论1.民间⽂学的范围:(1)散⽂类:神话、传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类:民歌、长诗、谚语、谜语、绕⼝令(3)说唱类:曲艺、⼩戏2.民间⽂艺学的性质(1)民间⽂艺学的学科性质民间⽂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学的学科。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它是⼀门既有交叉性⼜具有独⽴性。
交叉性:A.民间⽂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门研究民间⽣活⽂化传承的学科;民间⽂学是⼀种集体传承的⽣活⽂化,因此民间⽂学是民俗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B.民间⽂艺学⽐⼀般⽂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不了解⼈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了解特定民族与地区的⽂化史、⽣活状况,许多民间⽂学作品的内容就难以理解。
C.民间⽂学与民族学也有很⼤的关系。
处于前⽂字社会阶段的民族,他们的历史⽂化依靠⼝头代代相传。
因此,民间⽂学也是民族学的⼀个重要分⽀。
D.民间⽂艺学也要紧紧依靠语⾔学,因为民间⽂学是以⼝语为载体的。
不了解语⾔的规律,就不能完全解释民间⽂学独特的语⾔艺术。
E.民间⽂艺学还与哲学,⽂化⼈类学,社会学等关系密切。
独⽴性民间⽂学是⼀种特殊的⽂艺学,它有⾃⼰的研究对象、⽬标和研究⽅法。
尽管它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借鉴它们的⽅法和成果,但民间⽂艺学毫⽆疑问是⼀门独⽴的学科。
(2)民间⽂艺学的国际性英国学者汤姆斯与1846年⾸先提出了民俗这⼀学科名词。
20世纪初,⽇本学者柳⽥国男提出了“重出⽴证法”,研究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与变化的部分。
柳⽥国男也提出了“⽅⾔周圈论”,认为距离⽂化发达的城市越远,⽅⾔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为民间⽂学的传承规律寻找依据。
3.民间⽂学的性质(1)民间⽂学属于⽂学的⼀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学、通俗⽂学相并⾏的⼀门独特语⾔艺术。
(2)民间⽂学是⼀个民族世代传承的⾮物质⽂化遗产,是民族⽂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间⽂学是⼀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主体上还是下层⼈民的作品。
(4)民间⽂学与静态的物质⽂化遗产不同,它是⼀种“活”着的、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新鲜⽣命⼒的⽂化现象。
民间文学课件word文档版(1)

绪论一、关注民间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民间传统文化包括非物质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有实体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社区、各族群或个体世代相承的、尤其是口传心授的各种文化表达、民俗生活、本土知识和传统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空间。
(一)长期以来,对于传统的漠视,使我们吃了不少苦头,这样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辨析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二)中国的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面对这种趋向单一的文化模式,有必要挖掘和发扬中国历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世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珍爱,从外部影响到我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
(四)从文化功能的角度看,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凝聚力。
二、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这主要是由于它用口头方式反映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大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情歌: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珠上,看到哪里都有你。
民谣: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体现为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欣赏刘三姐山歌《只有山歌敬亲人》三、民间文学的分类(一)民间散文作品。
包括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
(二)民间韵文作品。
包括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三)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
包括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书、民间小戏等。
四、民间文学的价值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性质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在内容方面的特性——直接人民性(一)民间文学主要表现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志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民间文学7PPT课件

“从前”(童话常见的开头):故事被 从现在、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
“童话一般以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的胜 利结尾,并且保证‘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 福的生活。’这也同样造成了距离,将故 事带到了结尾。罗马尼亚民俗学家米哈 依·波普提出,童话的开头将儿童从现实引 进非现实之中,而童话的结尾则把他们从 非现实带回现实之中。”——阿瑟·阿萨·伯杰
定型(程式化特点) 单纯式故事 复合式故事: “三迭式” “连缀式”
3、情节构思的类同性(二项对立的美学原则)
25
故事的类型化 母题或情节单元( motif )
“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 续存在于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 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美]斯蒂·汤普森
26
“情节单元”是英文或法文中“motif” 一词在民间文学里的对应词,指的是故事 中小到不能再分而又叙事完整的一个单元。 这里所谓的“情节”,是指生活中罕见的 人、物、或事。所谓“单元”,就是扼要 而完整地叙述了这罕见的人、物或事。例 如:“有一只生了角的兔子”是一个情节 单元,这是静态的;“那个大力士单手拖 动了一架飞机”也是一个情节单元,这是 动态的。
4
一、生活故事
几种生活故事类型 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 奇巧婚姻故事 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 巧女故事 呆女婿(傻姑爷)故事 傻儿子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5
丁乃通
一个熟悉中国民间故事的人可以发现中 国社会和国民性中有许多方面是其他学科 的专家不太看得到的。例如,一般人通常 认为中国旧社会传统上以男性为中心,但 若和其他国家比较,就可以知道中国称赞 女性聪明的故事特别多。笨妻当然也有, 但仅是在跟巧妇对比时才提到。
笑话的喜剧结构方式:归谬法、学样法、巧计法、 对照法、突转法、误会法、巧合法、重复法、递 进法等等。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第一讲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三.民间文学的范围四.民间文学的性质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第三讲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2.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第五讲神话一.神话界说与起源二.神话分类三.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第六讲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概说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三.民间传说的特征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第七讲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第八讲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的概说二.民间歌谣的分类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四.歌俗、歌节与歌手第九讲民间叙事诗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第十讲史诗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二.史诗的分类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二.谜语三.歇后语第十二讲民间说唱一.民间说唱概说二.评书与评话三.快书与快板四.相声第十三讲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三.民间道具戏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参考文献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19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语言民俗/民间文学一、语言民俗的含义(一)含义语言民俗:指民众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口头文学、口头习用语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具有艺术性的表达习惯和行为方式。
又称“民间口头文学”或“口碑文学”。
这类民俗产生于人类文明的最早时期,是民众为交流信息、抒发情感而进行的智慧表达。
二、语言民俗/民间文学的特征(一)口头性:一种表演的模式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
在过去,民众不可能享有文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口传心授”是民间文学生存和展现的必需方式,它由此构成了一种彼此互动的具体情境。
民间文学的口头交流是通过方言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方言,会带来不同的交流效果。
任何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用其流传地的方言进行演说,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用普通话或其他地方方言演说(唱),必然减弱其原有的艺术魅力。
当代著名的民俗学者理查德鲍曼从口头讲述事件自身出发,认为口头艺术是一种表演,在《 Vetbal Art as Performance 》一书中,他说:从根本上说,表演作为一种口头语言交流的模式,存在于(表演者)对观众承担着展示自己交际能力的责任。
这种交际能力依赖于能够用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说话的知识和才干。
他的表演理论为我们认识口头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口头文本与书面文本的关系:(二)集体性:演说者与观众的互动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1)集体性的表现:创作和流传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与句我一句地完成创作的;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2)表现在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一般来说,民间文学都具有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较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因而由民间文学作品可以体察民众生活和思想的实况。
(3)表现在特定群体/集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三)变异性:表演活动的不可复制刘魁立说:民间文学的一个本质性的创作机制,在于它不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过程。
它似乎没有绝对的定本。
”“瞎话瞎话,无根无把;一个传俩,两个传三,我嘴里生叶,他嘴里开花,传到末尾,忘了老家”。
变异性存在的条件是演说者不受完全固定文本的限制;当演说者依据固定文本演说,他们就成为复制者而非创作者,相应地,被演说者的作品再也不会出现真正的异文,因为文本已被固定化和单一化了人们的记忆。
(四)传承性:演说模式的相对稳定民间文学的变异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它只能在口头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增多异文,另一方面又趋于模式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实际上指的是演说模式的相对稳定,落实到文本,就是“叙事范型”或“故事范型”的相对稳定。
在口头传统中存在着诸多叙事范型,无论围绕着它们而建构的故事有着多大程度的变化,它们作为具有重要功能并充满着巨大活力的组织要素,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
★思考: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语言民俗按照其内容和传承表现来划分,这种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可以划分为讲述、歌唱和讲唱等三类。
所谓讲述语言民俗,指的是依靠叙述性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一类语言民俗事象,主要神话、传说、故事和熟语等四种不同类型。
三、神话概述㈠神话界说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二)神话类别按题材或内容划分:①自然神话:是指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
开天辟地神话(创世神话):原始人所想像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的创造等内容,这类神话也被我们称为创世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是关于人类最初怎样生成、来自何处的神话。
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
自然万物神话:指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幻想,对天地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万物的成因与来历作出解释。
这些神话可以归为几个主要类别:日月神话、雷电神话、四季神话、动植物神话。
②人文神话,或者叫社会生活神话:是反映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神话。
文化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所使用的重要物品或技术的发明过程的神话。
部落战争神话:讲述氏族社会各部落战争的神话。
民族族源神话:是各民族讲述自己的民族或部落的始祖、来源以及民族迁徙的神话。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㈠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神话最主要的艺术特质是语言的叙事艺术,神话具有综合艺术的多维性。
㈡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
特定群体的神话会随着这个群体的延续而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特精神,成为特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文化标识、经典形象。
㈢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最首要的意义是讲述和接受特定神话的氏族或部落将其视为自己的真正历史。
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㈣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艺术创作所依赖的思维机制是以整体和直觉为认识方式的神话思维。
(四)中国古代神话概述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
中国古代神话不发达的原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重实际而黜玄想;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不语“怪力乱神”;中国古代历史家注重考信于“六艺”,对神话不讲或将其改为历史。
中国神话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书。
四、传说概述(一)民间传说概说㈠民间传说的界定:学界对于传说的界定大致有两种看法: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民间传说又俗称“口碑”,是一切以口头方式讲述生活中各种各样事件的散文叙事作品的统称。
与广义传说概念的宽泛性不同,狭义的民间传说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性散文体叙事。
根据目前我国传说学理论研究进展,我们可以将这一界定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在民间传说种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㈠民间传说的分类方法1.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古代传说、近代传说、当代传说等。
同时,每一类传说还可以再细分,例如,古代传说可以依据朝代划分为秦代传说、隋唐传说等。
但是,我们知道,口头创作与传承的文学是很难准确判定其产生年代的,所以这种分类法是有局限性的。
2.根据传说所讲述内容的性质划分将传说分为三类,即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
每一个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地方风物传说可以细分为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和习俗传说等几个小类。
目前,这种分类方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3.根据传说在表述方面的特点和功能划分把传说分为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类:描述性传说以叙述人物的事迹为主,主人公大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或在作品中被特别声明为历史上的实有人物。
解释性传说是以事物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对山川名胜、风物特产、动植物及民间风俗习惯等的名称、特征之由来做出某种解释,解释的过程构成有头有尾、有人物、有事件的故事。
民间传说的分类:目前,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界比较通用的传说分类方法是,按照传说讲述内容的性质进行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学者近年来关于传说分类研究的整体思路和宏观构想。
因此,我们将沿用这种分类方法,把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个类别。
1.人物传说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
在中国民间传说里,人物传说的十分发达、成熟。
根据传说种人物身份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六种类型:⑴神仙传说⑵文人传说⑶巧匠名医传说⑷帝王将相传说⑸起义英雄传说⑹政治历史人物传说2.历史事件传说历史事件传说,也称为史事传说,是以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的传说。
这类传说往往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而人物传说重在记人。
史事传说在描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刻画历史人物,但这些人物多是普通的百姓,并且在传说种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而人物传说种的历史人物往往是著名的人物。
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历史事件传说:⑴反抗外来侵略的传说⑵农民起义的传说⑶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3.地方风物传说⑴山川名胜传说⑵物产传说⑶动植物传说⑷习俗传说(三)民间传说的特征㈠表述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虚构性㈡故事情节的传奇性㈢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和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四)民间传说的产生途径㈠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像及虚构㈡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的加工,是神话转为传说㈢将历史事实传奇化㈣将完全虚幻的故事粘附在真实的事件上(五)四大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和梁祝传说。
五、民间故事:广义的民间故事指称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