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描述要有条理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描述 ,如先描述整体再描述局部等 。
03
实践活动二:手工制作与创 意表达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手工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 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欲望,通过 手工制作作品展示个人独特想法
和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在完成 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会面对挫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
通过游戏或互动活动,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增 强彼此之间的熟悉感和信任感。
实践活动二
角色扮演游戏。教师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 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 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过程。游戏可以是商店购物、 医院看病等场景。
实践活动一
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可以是拼图游戏、搭积 木比赛等。
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颜料等手工制作所需材料 。
工具准备
画笔、调色盘、橡皮泥等 创意表达所需工具。
安全准备
确保学生在使用剪刀、胶 水等工具时的安全,提前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制作作品,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 进入手工制作的主题。
教学安排
本课程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02
实践活动一:观察与描述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 描述能力。

2024版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上册全册教案

2024版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上册全册教案

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变成水蒸气;将水蒸气冷却,观察水
蒸气变成水珠。
实验现象
03
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变成水珠。
24
实例分析与讨论
• 实验结论:水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通过 冷却变成水珠,实现了水的循环。
2024/1/28
25
实例分析与讨论
实验二 物体的浮沉
实验步骤
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 体的浮沉情况。
19
实例分析与讨论
01
实例一
针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02
实例二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学生的阅
读兴趣、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等,分析调查结果,提出推广阅读的措施。
2024/1/28
03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调查经验和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借鉴。
作品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实用性、美观度等方面,以便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 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努力程度,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鼓励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
感谢观看
2024/1/28
31
2024/1/28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5
教材结构与内容

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我们的校园认识校园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区了解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学会整理和打扫卫生2. 第六章:我们的社区认识社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学会与邻居互动和沟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校园和社区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和社区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校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评价其对生活、社会和环境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章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方式:结合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讨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和社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题。

2. 课堂讲解:简要介绍校园和社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校园和社区的特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校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如环境整理、社区服务等。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教育教案大全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教育教案大全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教育教案大全一、教案名称:小学二年级冬季照料植物教案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照料植物。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过程,并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简单问题导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植物的基本需求:水、阳光、土壤、空气。

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际观察植物的种子发芽、生长以及结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策划小组照料植物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料一盆植物,包括浇水、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等。

5. 活动实施:学生按照分组进行照料植物的活动,老师辅助和指导学生合理照料植物。

6. 总结反思:学生根据观察和实践的结果,总结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负责照料植物的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案名称: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并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常见状态以及平时的观察经验。

2. 介绍水的三态:液体、固体和气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 进行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不同态形态的变化过程,如水的冰、水的汽化等。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5. 总结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特点和实验观察的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转化关系,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3篇)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活动以“探索自然,体验生活”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生活乐趣。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常见动植物及其生活习性;(2)学会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3)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协作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品质。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植物观察(1)活动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活动内容:a.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叶、茎、根等;b.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c.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活动二:动物调查(1)活动目标:了解动物的种类及其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能力。

(2)活动内容:a. 教师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形态、习性等;b. 学生分组,调查校园内的动物,记录动物的生活习性;c. 学生分享调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活动三:科学实验(1)活动目标: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活动内容:a. 教师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b.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c.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活动四:团队协作(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规划
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规划下一 阶段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 统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 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 与度。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分组与任务分配
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材料 、活动场地、技术支持等,确保教学活动 的顺利进行。
数据分析
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百分比、平 均数等,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问题。
报告撰写技巧及范例展示
报告撰写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写作 规范,包括标题、摘要、正文、结论 和建议等部分。强调报告的客观性和 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之词。
范例展示
展示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范例, 让学生直观了解报告的写作风格和呈 现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范例中的优点 和特色,提高自己的报告撰写能力。
3. 裁剪与粘贴
根据设计草图,使用剪刀裁剪 出相应的形状,并用胶水粘贴
在一起。
4. 装饰与美化
使用颜料或其他装饰材料对作 品进行装饰和美化。
创意发挥方向引导
形状创新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形状组合,创造出独特的作 品。
颜色搭配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 的视觉效果。
材料运用
除了卡纸,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如布料、 塑料等,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小学二年级上册综合 实践活动课教案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实践活动一:观察与描述 • 实践活动二:手工制作与创意发挥 • 实践活动三: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 实践活动四:社会调查与报告撰写 • 课程总结与展望

【全国通用】最新版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篇)

【全国通用】最新版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篇)

【全国通用】最新版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篇)《好习惯》教学内容: 好习惯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养成好习惯需要老师家长的指导和监督。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区别好与不好学习习惯并掌握形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能够在学习、生活细节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现的核心素养点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善学乐学.教学重点:区别好与不好的学习习惯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感受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益处,学会如何养成好习惯。

体现的核心素养点学会学习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大树图片。

教学流程:一. 欣赏上学歌1.什么是习惯习惯。

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一时间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气。

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习惯分哪几种?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2.下面着重说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道德习惯。

看同学体育课上的好习惯。

生活方面的习惯。

饮食合理,不挑食,按膳食宝塔来合理膳食。

不浪费。

运动量因人而异,通常每天6000-10000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不小、我能行. 用完的用具放回原位. 自己整理书包、书桌、书柜、房间.3.道德习惯•1)诚实、守信,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尊敬师长。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4)讲究卫生。

•5)不乱翻他人东西。

品质往往是成人之后,衡量人发展的重要原因。

请欣赏我们学校学生为大家带来的好习惯的图片。

4.看看伟人的习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于早自鲁迅先生小时候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要求自己凡事早做,抓紧时间。

这样长时间坚持,就形成了习惯我们的主席毛主席的读书习惯,毛主席凡是读书总是先被偶红黑两只笔。

写眉批和画符号,做本儿有10万字的书籍,她在上面批注有13000字,在1911年到1918年,毛主席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来培养自己的静气和毅力.【设计意图】用伟人在闹事专心学习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习专心的目的。

二上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二上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设计针对二年级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观、调查、访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2. 家乡的自然风光3. 家乡的名胜古迹4. 家乡的传统美食5. 家乡的民俗风情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传统美食、民俗风情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二)实施阶段1. 家乡的历史文化:(1)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

(2)访谈当地的老一辈,了解家乡的历史故事。

2. 家乡的自然风光:(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如山水、湖泊、森林等。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

3. 家乡的名胜古迹:(1)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如古建筑、古遗址等。

(2)讲解名胜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家乡的传统美食:(1)参观当地的美食市场,了解家乡的传统美食。

(2)品尝家乡的传统美食,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5. 家乡的民俗风情:(1)参观当地的民俗展览,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礼让是美德活动目标: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教师演示课件,继续讲述故事《小羊过桥》问:两只小羊为什么都掉进河里了?3、请同学谈谈:听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二、学文明理1、谁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说说书上两幅图讲的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什么?三、联系实际1、请学生讨论: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谦让有什么好处?2、请同学演一演: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1)春游结束了,同学们纷纷登上了回学校的汽车,最后上来了两个同学,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

(2)小强和小丽同时来到了饮水桶前,都想喝水。

(3)你刚从外面回来,同学正抱着一撂作业要进教室。

3、学生讨论,进行表演。

4、请同学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讲谦让?5、你愿意和什么样的同学成为好朋友?6、(1)试一试:把书上的插图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说说这两个故事使你受到哪些启发?7、小结:学习了谦让你有什么收获?四、活动延伸:遇到下面几种情况时,你应该怎样做?1、打扫卫生的时候。

2、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3、吃东西的时候。

4、在妈妈忙着做饭的时候。

5、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时候。

2、不扰人是美德活动目标: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活动教程:一、谈话导入:当人做作业或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1、听老师讲一段“解放军不打扰老百姓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2、你也来讲一段不打扰别人的故事。

3、小组讨论:遇到这种事你有什么感想?(1)做作业的时候,有人在你身边打闹。

(2)看节目的时候,有人在你身边说笑。

(3)睡午觉的时候,有人在你的楼前大声喊叫。

4、写一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打扰别人的含义)课件出示:“写一写”中内容(1)同桌互相说一说,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做准备怎么做?(2)写一写5、我的收获: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你能做到什么?三、活动延伸:1、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2、教师小结:四、全课总结:当别人学习、工作和休息时,我们不要打扰,不得以要打扰别人时,要说明情况或道歉,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

3、怎样打电话活动目标:1、知道打电话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形式,打电话要注意讲文明、有礼貌。

2、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通话时能做到口齿清楚、内容集中、语言简洁,能使用礼貌用语。

3、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二、听课文前半部分录音。

1、思考:录音中是谁给谁打电话?2、讨论:你会打电话吗你从电话录音中,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三、学习课文。

1、讨论:我们家里的兄弟姐妹有许多,你知道有哪些?2、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打电话的经历。

四、练习打电话基本技能。

1、四人一组,分工表演。

2、说一说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3、推荐优秀者示范表演,指名表演。

五、制作电话号码卡你知道爸爸妈妈以及亲戚的电话号码吗?怎么能记下来。

六、活动延伸1、做一做:模拟下面的情景和同学做打电话游戏。

(1)和熟悉的人打电话。

(2)接到不认识人的电话。

2、议一议: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这样打电话合适吗?(1)同学打电话聊天或问作业的答案。

(2)使用公用电话时间过长。

4、特殊电话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记住几个常用的特殊电话:119、110、120、1142、知道特殊电话号码的作用。

3、学会正确使用特殊的电话号码。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电话号码吗?同学们的记性真好。

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的电话号码是他们的专用号码,但是有些号码是所有人都可以拨打使用的,这些号码被大家称为特殊电话号码。

二、认识特殊电话号码1、出示几个特殊电话号码:这几个特殊电话号码都有相应的设备和特定的环境,请大家说说这个设备或者这个特定的环境属于哪一个特殊电话号码?2、这些电话可以帮我们做什么?3、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打什么电话?(1)着火了!(2)妈妈昏倒了!(3)碰到坏人了,赶紧去报警!4、除了刚才认识的几个特殊电话号码,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5、给家里做个电话簿,填写出应急电话的号码。

三、活动延伸1、认一认:你知道电话键盘中的功能键的用途吗?2、说一说:你会打长途电话吗,知道怎样打长途电话吗?四、活动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解了特殊电话号码,并学会了怎样使用特殊电话号码。

有些电话是用来求助的,是不可以随便拨打的。

5、《观察天气》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谁在一闪一闪亮灯?()谁往地上泼水洗路?()谁在天空挂上黑幕?()谁在轰隆轰隆打鼓?()谁在空中架彩桥?()二、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天气现象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根据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给天气记日记。

三、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2、带上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3、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4、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5、提问: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四、了解天气的谚语1、同学们刚才描述了今天的天气,有谁知道明天的天气将会怎样?(引出天气谚语)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就根据长期的观察经验,总结出许多天气谚语。

2、出示书上的天气谚语:让学生读一读,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所以我们不看天气预报,只要细心观察天气,也能进行天气预测。

3、收集天气谚语。

五、活动延伸1、做一做:按照书上的要求做个小小雨量器。

2、试一试:用你做的雨量器测量一下学校附近的降水量。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特别注重学生亲自测量、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

教学中教师给予了详细指导,当场对各小组进行纠正,回到班级并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明确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给四季画像活动目标:1、认识四季的变化,学分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适应季节的变化。

2、知道季节变化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大自然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视频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美丽的春天同学们可以去踏青,愉快的夏天可以去游泳,金色的秋天可以去郊游,白雪飘飘的冬天大家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色,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个季节。

二、四季自然的变化1、同学们,打开课本21页,我们看书中所展示的四幅图片,大家说一说它们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如果我们用颜色来形容这四个季节,各是什么颜色呢?2、大自然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谁能举例说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3、如果你给四季涂上美丽的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呢?三、四季人们生活和劳动的变化1、季节在变化,人们的生活和劳动随着季节也在变化。

打开课本第23页,认真看一看图中展示了人们哪些方面的变化?2、说一说农民伯伯在不同季节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四、四季对人民生活的利弊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景和对我们生活有利的事情,但同时也有很多不利于人们生活的方面。

1、学生分成小组依次讨论:春、夏、秋、冬对人们生活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2、你应该怎么做?五、活动延伸:1、小制作:做一个小小风向标2、用你自己做的风向标测测四季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四季变化,知道了季节变化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大自然带来的影响。

懂得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适应季节的变化。

7、五官的本领活动目标:1、能正确的说出五官的名称,指出相应的位置。

2、初步探讨和了解五官的作用。

3、教育学生要保护好眼、耳、口、鼻这些器官。

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学生唱《小小拍拍》,指出自己的五官的位置,并告诉学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五官。

二、探索五官的本领:1、出示各种能刺激学生感官的东西,如醋、香水、音响等。

让学生知道五官的作用。

2、学生分角色表演五官的本领,比一比谁的本领大?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3、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五官是怎样合作的?4、小组讨论:如果五官之一有了问题,会怎么样?今后如何保护五官?5、如果你有了不良习惯,打算怎么改?三、活动延伸1、做一做:桌子上放着三瓶液体,有一瓶是水,一瓶是白酒,一瓶是白醋。

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区分开。

2、说一说:做上面的实验需要用到五官中哪几个器官?3、想一想:当我们缺少了五官中的某个器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四、教学总结:我们的五官是五个好朋友,原来它们一样也不能少,鼻子能帮助我们闻出气味;眼睛能让我们看清东西。

看电视、看书时注意不能离得太近,看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嘴巴里有牙,能帮助我们吃东西,所以要保护好牙齿,每天早晚要刷牙,晚上睡觉前不能吃零食;耳朵里面有一层看不见的薄膜,一不小心就会弄破,所以我们不要挖耳朵,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们。

8、脊柱的弯曲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脊柱弯曲,知道其形成原因和危害。

2、懂得怎样预防脊柱弯曲。

3、激起对自身形体美的关注和追求,加强脊柱保健。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视频出示十月一日国庆检阅那壮观的场面,一睹解放军叔叔的风采。

欣赏气势磅礴的国庆阅兵式2、看完这段视频,谈谈你的感受?二、认识脊柱1、摸摸脊柱,是什么感觉?2、出示课件:脊柱教师解说:在我们人的背部有一条脊柱,它就好像一根柱子,支撑着我们的身体。

脊柱由脊椎骨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

从人的正面和背面看,脊柱是直的,但是从侧面看,有颈、胸、腰、骶四个弯曲,这样的弯曲是正常的。

3、说说脊柱的作用?4、课件出示脊柱的作用,学生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