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南京市(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前言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出生人口数量,死亡人口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占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同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占全国死亡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和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占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出生人口数量同全国出生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占全国死亡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数量同全国死亡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一. 南京人口数量表 (一)性别比例年份总人口性别比total 男女sex ratio population male female (female=100)1990501.82260.08241.74107.591991506.43262.41244.02107.541992510.04264.16245.88107.431993514.73267.09247.64107.851994518.27269.27249.00108.141995521.72270.77250.95107.901996525.42272.27253.15107.551997529.82274.28255.54107.331998532.31275.41256.90107.211999537.44278.14259.30107.272000544.89281.66263.23107.002001553.04286.17266.87107.232002563.28291.34271.94107.132003572.23295.10277.13106.482004583.60299.74283.86105.602005595.80305.24290.55105.062006607.23310.40296.82104.582007617.17314.70302.47104.042008624.46317.38307.08103.362009629.77319.16310.61102.75按性别分南京省历年总人口(年底数)单位:万人year(二)年龄构成(人口金子塔图)/2000-rp/sjp/2/2-1.htm年龄别总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性别比人口金子塔图-13-11-9-7-5-3-11357911130-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89以后年龄段人口百分比女男(三)职业构成:从三类产业上划分(四)民族构成项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全省总人口4378.55032.67442.38553.49255.8按民族分的人口汉族4337.94980.97362.38452.59143.3各少数民族40.651.780.0100.9112.5二人口增长分析(一)人口自然增长分析1.增长率分析2.增长类型分析3.人口增长惯性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二)人口机械增长分析三人口质量分析(一)人口身体素质(人口寿命分析,身高,体重)(二)人口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比重,文化人口比重)(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
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南京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京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南京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京市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南京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京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京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京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南京 人才调研报告

南京人才调研报告南京人才调研报告一、引言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本报告旨在对南京市人才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南京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南京市人才概况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为902万人。
在这庞大的人口中,南京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市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数量超过200万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40万人,博士人才超过10万人。
同时,南京市还拥有多个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盛誉。
三、南京市人才发展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相对接,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为南京市吸引高端人才和发展科技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产业优势:南京市拥有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南京江北新区和南京化学工业园。
这些园区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研发环境,并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3. 政策优势:南京市积极推行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各类人才购房优惠、创新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
此外,南京市还建立了专门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和交流的机会。
四、南京市人才发展问题与挑战1. 人才流失问题:尽管南京市拥有众多高端人才,但近年来,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南京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一线城市,不少高端人才选择去其他一线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南京市在人才吸引和留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引进政策不够优惠、人才培养环境不够优越等。
2. 人才结构需优化:尽管南京市拥有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但高职业技能人才相对匮乏。
南京市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高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南京市人才发展策略1. 完善人才政策:南京市应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来南京发展,并制定留住人才的政策,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

南京市场调研报告南京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南京市是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城市,是江苏省省会,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一环,南京市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发达,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二、市场特点1.人口结构:南京市人口众多,且大部分为年轻人,年龄层次较低。
这意味着市场对时尚、创新、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较高需求。
2.消费习惯:南京市消费习惯多样化,消费者趋向于购买高品质、环保、健康的产品。
受到国内外品牌影响,品牌认知度高,并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
3.购物中心:南京市拥有众多购物中心,其中集中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如新街口、德基广场等。
购物中心是人们购买商品和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
4.电商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在南京市的发展迅速,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购物。
在线购物方便快捷,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三、竞争环境南京市市场竞争激烈,各个行业都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快消品、服装、餐饮等行业,市场份额已经被主要品牌占据。
因此,新进入者需要具备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四、市场机会1.旅游业发展:南京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其他行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等,同时也为纪念品、文创产品提供了市场机会。
2.大健康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健康产业逐渐崛起。
南京市消费者对保健品、健身器材、美容美发等产品和服务有较高需求。
3.互联网服务:南京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市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因此,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有较大的市场机会,例如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
五、市场挑战1.价格竞争:南京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
因此,新进入者需要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
2.品牌认知度:南京市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新进入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来建立品牌认知度。
在市场推广上需要考虑合适的渠道和宣传方式。
2020年南京市人口及医疗配比

5584
8924
2020年
9314685 8907392 7225706 7161937
9.49 6
3.48
3439 271 92 62937 57455 47838 121719 99557 35577 2246 45473 4950 5626 3894 5685
59证程度指标
增减数
814585 439242 127537 128150 -0.12
0.52 -0.65
197 23 2 3891 3956 2962 7111 5701 1877 211 3012 245 298 91 58 222
541
673
增减% -2.73
-1.91
-2.65
-3.04
-3.17
-3.33
-2.4
-23.16
-19.97
人口概况
一、人口情况
年末常住人口数 (人) 年平均常住人口数 (人) 年末户籍人口数 (人) 年平均户籍人口数 (人)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二、机构、床位、人员
(1)卫生机构数 (个) 其中:医院数 (个)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个) (2)床位数 (张) 其中:医院床位 (张)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 (3)卫生工作人员数 (人) ①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执业医师 (人) 执业助理医师 (人) 注册护士 (人) 药剂师(士) (人) 技师(士) (人) 其中:检验人员(人) 其他卫技人员 (人) ②其他技术人员
(人)
③管理人员
(人)
④工勤人员
(人)
2019年
8500100 8468150 7098169 7033787
南京南调研报告

南京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状况、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南京南地区自从开展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其中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南京南地区拥有一些知名企业,如东方电气、南京高科、紫金矿业等。
这些企业为地方经济贡献了可观的税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 人口状况南京南地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
这些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南京南地区的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较大。
3. 交通运输南京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南京南站是该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连接了南京市区和其他主要城市。
高速公路网络也十分完善,方便了居民和货物的流动。
此外,南京南地区还拥有一座重要的内河港口,为货物进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4. 人民生活水平南京南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化程度也较高。
地区内拥有多所高等学府,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方面,南京南地区的医疗设施较好,居民享受到了相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南京南地区的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多个公园和文化场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三、调研成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南京南地区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南京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
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方面,我们建议:1. 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科技型和知名制造企业,提高地区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外来人口的居住和就业,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3.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南京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2010南京市人口大数据

市2010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市人口计生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完成。
现就与5个计划单列市、9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全省、、市相关的指标,从人口及家庭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规模及变动情况备注:1、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降序排列。
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增长量为176.62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五位,除了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口增长高于我市外,人口规模增长也略高于我市,但差距很小。
我市人口增长率由“五普”的20.71%增至28.31%,年均增长率由“五普”的1.84%增至于2.52%。
常住人口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均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虽然低于人口基数小于我市的和移民城市,但是充分说明了我市人口吸聚力和城市影响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二、家庭规模家庭规模及人口变动(单位:万人,万户,%,人/户)备注:1、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2、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将序排列。
我市的家庭户由“五普”192.1万户增至237.03万户,家庭户人口由“五普”560.1万人增至655.42万人。
家庭户数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十一位,家庭人口数则列第十二位,这与我市人口规模的位次有很大关系。
我市平均家庭规模由五普的2.92降至2.77人/户,位次上由“五普”的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降至第十位。
说明、和等其他城市的家庭小型化发展进程快于我市。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家庭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9.79%降至81.88%,列第十三位,仅高于和,说明我市挂靠于集体户的常住人口较多、流入人口比重较大。
三、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性别结构及变动趋势(单位:万人、%)本次普查我市人口性别比位居第四,低于、和,但仍达到107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一. 南京人口数量表 (一)性别比例
年份总人口性别比total 男女sex ratio population male female (female=
100)
1990501.82260.08241.74107.591991506.43262.41244.02107.541992510.04264.16245.88107.431993514.73267.09247.64107.851994518.27269.27249.00108.141995521.72270.77250.95107.901996525.42272.27253.15107.551997529.82274.28255.54107.331998532.31275.41256.90107.211999537.44278.14259.30107.272000544.89281.66263.23107.002001553.04286.17266.87107.232002563.28291.34271.94107.132003572.23295.10277.13106.482004583.60299.74283.86105.602005595.80305.24290.55105.062006607.23310.40296.82104.582007617.17314.70302.47104.042008624.46317.38307.08103.362009
629.77
319.16310.61102.75
按性别分南京省历年总人口(年底数)单位:万人
year
(二)年龄构成(人口金子塔图)/2000-rp/sjp/2/2-1.htm
年龄别总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性别比
(三)职业构成:从三类产业上划分
(四)民族构成
二人口增长分析
(一)人口自然增长分析
1.增长率分析
2.增长类型分析
3.人口增长惯性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三人口质量分析
(一)人口身体素质(人口寿命分析,身高,体重)
(二)人口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比重,文化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