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南京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
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南京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南京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南京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京市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南京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南京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京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京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南京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京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转型中的南京人口问题

南京市转型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要点)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7月29日一、人口发展现状(一)常住人口规模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市常住人口为8004680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176.62万人,增长率为28.31%。
年平均增长率为2.52%。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口年均出生率保持在7‰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8%以上。
(二)人口性别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14.34万人,占51.76%;女性人口为386.13万人,占48.24%。
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10.21下降为目前的107.31。
(三)人口年龄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14万人,占9.51%;15—64岁人口为650.72万人,占81.2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61万人,占9.20%。
与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4%,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1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8%。
(四)人口文化素质全市常住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9.0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6.69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237.26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8.20万人。
(五)人口地区分布地区人口数(人)比重(%)全市合计8004680 100.00玄武区651957 8.15白下区602031 7.52秦淮区405891 5.07建邺区426999 5.34鼓楼区826074 10.32下关区445117 5.56浦口区710298 8.87栖霞区644503 8.05雨花台区391285 4.89江宁区1145628 14.31六合区915845 11.44溧水县421323 5.26高淳县417729 5.22二、适度人口规模(一)常住人口规模预测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及预测结果,到2015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预计为为920万人,最低880万人,最高990万人;到2020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预计为1060万人,最低970万人,最高1180万人;到2030年南京市人口规模预计为1260万人,最低1150万人,最高1330万人。
江苏省行政区域人口调查统计

序号市行政区县人口街道镇乡18002玄武区65.283白下区60.294秦淮区40.655建邺区42.776鼓楼区82.677下关区44.568浦口区71479栖霞区64.5910雨花台区39.1811江宁区1151012六合区91.671213溧水县42.1814高淳县41.881563716崇安区22.9617南长区37.8618北塘区33.7419锡山区68.11620惠山区69.13421滨湖区123622江阴市16051123宜兴市1244142485825鼓楼区28726云龙区30727贾汪区472728泉山区551029铜山区1142030新沂市921631邳州市1782432丰 县961433沛 县1141634睢宁县104163545036天宁区21637钟楼区519238戚墅堰区11339新北区603640武进区15711441溧阳市751042金坛市55743104644沧浪区3945平江区2746金阊区2947虎丘区574348吴中区1168749相城区694450常熟市1511151张家港市125852昆山市1651053吴江市128954太仓市71755工业园区7045672857崇川区6914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常州苏州58港闸区45659通州区1142060启东市971361如皋市1272062海门市9120163海安县871064如东县99146544066连云区2371367新浦区5962268海州区2343169赣榆县951870东海县9513871灌云县8271272灌南县63757348074清河区3112375楚州区9821676开发区2277淮阴区797778清浦区3343279涟水县8617280洪泽县331281盱眙县6614582金湖县32118372684亭湖区909685盐都区714986东台市991487大丰市711288响水县51889滨海县961290阜宁县841491射阳县901392建湖县74129344594广陵区3446195邗江区5877396江都市1011297仪征市56998高邮市7419199宝应县7514100维扬区28213101开发区1923102311103京口区3865104润州区3041105丹徒区307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106镇江新区22107句容市629108丹阳市9613109扬中市335110510111海陵区49103112高港区3145113泰兴128151114姜堰市8115115靖江市669116兴化市155295117472118宿城区806104119宿豫区64143120沭阳县154268121泗阳县83115122泗洪县91149镇江市泰州宿迁梅园新村街道、新街口街道、玄武门街道、后宰门街道、锁金村街道、红山街道、孝陵卫街道、玄武湖街道。
南京南调研报告

南京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京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状况、交通运输情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南京南地区自从开展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其中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南京南地区拥有一些知名企业,如东方电气、南京高科、紫金矿业等。
这些企业为地方经济贡献了可观的税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 人口状况南京南地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
这些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南京南地区的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较大。
3. 交通运输南京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南京南站是该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连接了南京市区和其他主要城市。
高速公路网络也十分完善,方便了居民和货物的流动。
此外,南京南地区还拥有一座重要的内河港口,为货物进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4. 人民生活水平南京南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化程度也较高。
地区内拥有多所高等学府,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方面,南京南地区的医疗设施较好,居民享受到了相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南京南地区的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多个公园和文化场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三、调研成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南京南地区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南京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地区的综合实力。
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方面,我们建议:1. 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科技型和知名制造企业,提高地区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外来人口的居住和就业,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3.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南京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分析江苏省统计局2009-02-27 10:37:02人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承担者和一切社会生活的出发点。
家庭则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改革开放30年来,南京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人口家庭结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人口的发展状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1980年,南京市明确规定生育政策为:晚、少、优,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79年至1981年,在全市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配备计划生育专职或兼职干部,同时将计划生育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1982年国家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写入了《宪法》,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同年,南京市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83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南京市计划生育试行细则》,对严格控制生育第二胎、杜绝多胎作具体规定,人口出生率在前期一路回落,从1980年的13.91‰降至1985年的10.16‰。
但由于受60年代自然灾害后期至70年代前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从1949年底到1958年末,这期间全市人口由256.7万人增加到311.93万人)出生人口已进入婚育期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之初市区外来人口流入量增加,计划外生育现象较多。
农民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也有所抬头,致使计划生育管理的难度随之加大。
从1986年开始,低生育水平出现较大反弹,1986年、1987年、1988年出生率分别为12.6‰、14.7‰、14.94‰,1989年甚至达到16.54‰,出现了南京市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
进入90年代,全市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
南京市人口结构的现状与调整

电 、煤 气和 水业 .5 09
建 筑业 第 三产业
07 1
0 6 3 O . 1 5 1 3 06 3 0 23 . 23 04 . . 5 3 9 1 . 0 . . 2 . 5
“ 五 ” 时 期 继 十
加 坡 ( 城 市 型 国 家 ) 美 、 日 、 韩 均 属 、 有 很 大 的 差 距 。 从 南 京 与 上 海 、香 港 、 新 加坡 的从业 结构 的对 比分析 上看 . 南 京 与上 海 的 三 次 产 业 从 业 结 构 相 似 程 度 最 高 ,为 9 .3 , 评 分 值 也 最 高 , 27 % 为 8. 35分 , 与 中 国 香 港 的 相 似 程 度 最 低 , 为 7 .6 , 评 分 值 也 最 低 . 为 73 % 3 . 1分 。 南 京 市 第 一 产 业 从 业 人 数 占 91 全 市 从 业 人 数 的 比 重 高 达 3 .2 .而 01 % 香 港 、新 加 坡 分 别 只 有 031 、021 . . % . % 南 京 比新加 坡 的 比重 高 出 2 . % ( 991 南 京 城 区 高 出 65 % ) 南 京 市 第 二 产 业 .7 , 从 业 人 数 所 占 比 重 为 3 .8 ,而 香 港 、 26 % 新 加 坡 分 别 为 2 .0 、2 .4 . 南 京 28 % 91% 比 香 港 高 出 9.8 8 % (南 京 城 区 高 出 1 .3 ) 南 京 市 第 三 产 业 从 业 人 数 所 63 % ,
2 .24 .4 3 .o4 9 22 65 2 02 6 58 1 2 . 2 . 3 . 2 42 03 9o 2.9 1 .4 .4 16 18 1 . 95 12 38 38 58
2011年南京市人口数据

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快推进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人口指标顺利完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体趋于协调。
一、2011年全市人口发展的概况1、主要人口发展指标顺利完成,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等人口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省要求。
人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活环境等生活质量指标有较大上升空间,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见表一。
表一主要人口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1年比2010年增长1 人口自增率 3.69‰ 1.12‰2 符合政策生育率98% 持平3 出生性别比108.81 —0.144 人均GDP(户籍)96573元/人11.07%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0元13.7%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108元17.8%7 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0.97万人0.27万人8 城镇登记失业率 2.65% 0.07%9 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198.55万人次122.55万人次10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16万人—0.29万人11 人均预期寿命77.1岁0.5岁12 在校大学生(不含研究生)71.57万人0.95万人13 在校研究生9.28万人0.55万人14 两院院士79人2人2、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流入人口数量回升迅速。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6.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9‰,机械增长率‰,全市常住人口约为810.91万人,比2010年增长1.3%,其中人口总量前四位的区县为江宁、六合、浦口和鼓楼,依次为127.12万、98.33万、76.67万和76.62万。
常住人口规模最少的是秦淮与建邺,依次为36.63万和38.97万,实现了年度规划人口总量控制目标(见图一)。
2011年度我市流入人口为181.6万人,创造了自2005年以来流入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与2010年相比,流入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0.34%(见图二),其中江南八区流入人口共计115.60万人,占全部流入人口的63.66%。
南京城市人口分布

1990-2009南京男女人口变化趋势图
年龄构成(人口金字塔图)
从以上图例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 1.南京城市总人口处于不断增长中。 • 2.男女性比例都是不断增长的趋势,且男性比例 一直高于女性比例。 • 3.出生率较高,老龄化现象不严重。 • 4.人口增长比例比较协调,城市协调发展,优生 优育的计划实行的比较好。
南京人口数量区域分布
• 截至2009年底,南京全市常住 人口758.89万,其中户籍人口 624.4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82%,流动人口比例较小,仅 为18%。在户籍人口中,市区 户籍人口541.24万人,占87%, 郊县人口较少,只占13%。 • 江南八区在绕城公路以内的户 籍人口260万人(居住范围为长 江以南绕城公路合围的250平方 公里的下关、鼓楼、建邺、白 下、秦淮、玄武、栖霞、雨花 台八区,超过南京市区总人口 的40%。
南京人口调查
单位:万人
2004 2005 年份 总人口 583.60 595.8
2006 2007 2008 2009 607.23 Biblioteka 17.17 624.46 629.77
299.74 305.24 310.40 314.70 317.38 319.16 男(性 别比) 283.86 290.55 296.82 302.47 319.36 310.61 女(性 别比) 性别比 105.60 105.06 104.58 104.04 103.36 102.75
案例: 各地每年都要分析当年的人口形势,将当年的数据与上一年的数 据进行对比。许多分析报告在列举了对比数据后得出结论:“今年的 工作比上一年有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如果我们仔细察看各项指标的数量,发现变化并不大,如计划生育 率由88.5%上升到89%,出生率由15.4‰下降为14.9‰(这其中由于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能导致出生率下降),多孩出生由165人减少 为149人,多孩率由2.2%下降为2%等等。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得 出的定性结论应当是:“工作稳步发展,人口增长保持平稳的态势”。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分析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分析,并由“定量”的 描述引申到定性的判断。如果忽视定性的分析,那么,所谓定量分析 不过是数量变化的文字描述而已。把握好定性分析的关键在于,定性 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即“定量”在前,“定性”在后。那种先 “定性”,再计算数量变化的做法,违背了“定量”与“定性”的基 本规律。这样进行的定量分析,只是给定性的结论加一些数量的点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人口调查报告
一. 南京人口数量表 (一)性别比例
年份总人口性别比total 男女sex ratio population male female (female=
100)
1990501.82260.08241.74107.591991506.43262.41244.02107.541992510.04264.16245.88107.431993514.73267.09247.64107.851994518.27269.27249.00108.141995521.72270.77250.95107.901996525.42272.27253.15107.551997529.82274.28255.54107.331998532.31275.41256.90107.211999537.44278.14259.30107.272000544.89281.66263.23107.002001553.04286.17266.87107.232002563.28291.34271.94107.132003572.23295.10277.13106.482004583.60299.74283.86105.602005595.80305.24290.55105.062006607.23310.40296.82104.582007617.17314.70302.47104.042008624.46317.38307.08103.362009
629.77
319.16310.61102.75
按性别分南京省历年总人口(年底数)单位:万人
year
(二)年龄构成(人口金子塔图)
/2000-rp/sjp/2/2-1.htm
年龄别总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性别比
人口金子塔图
-13-11-9-7-5-3-1135791113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89以后
年
龄
段
人口百分比
女
男(三)职业构成:从三类产业上划分
(四)民族构成
项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
全省总人口4378.55032.67442.38553.49255.8按民族分的人
口
汉族4337.94980.97362.38452.59143.3各少数民族40.651.780.0100.9112.5
二人口增长分析
(一)人口自然增长分析
1.增长率分析
2.增长类型分析
3.人口增长惯性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三人口质量分析
(一)人口身体素质(人口寿命分析,身高,体重)
(二)人口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技术人员比重,文化人口比重)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