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心声2
九年级语文心声2(1)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孤独之旅》《心声》知识讲解

《孤独之旅》《心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孤独之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它以9章20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心声》黄蓓佳,当代女作家,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
作品有《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等。
《心声》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
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知识积累《孤独之旅》1.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厚实:丰富,富裕。
3.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4.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5.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6.觅食:寻找食物。
7.嬉闹:嬉笑打闹。
8.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10.撩逗:挑逗,招惹。
11.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12.依托:依靠。
13.胆怯:胆小,畏缩。
14.掺杂:混杂。
15.驱除:赶走,除掉。
16.窝棚:简陋的小屋。
17.安抚:安顿抚慰。
18.别无他法:没有其他的方法。
19.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20.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21.仓皇:匆忙而慌张。
22.回应:回答,答应。
23.疲软:疲乏无力。
24.温顺:温和顺从。
《心声》1.抑制:压下去;控制。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生字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生字词【导语】本篇是xx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生字词,仅供大家查阅。
第一课《沁园春雪》妖娆yāoráo∶娇艳美好的。
风骚fēng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红装素裹hóngzhuāng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u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一代天骄yīdàitiān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第二课《雨说》田圃tiánpǔ:田地和苗圃。
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喧嚷xuānrǎng:喧哗,大声吵闹。
洗礼xǐlǐ: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用水浸、浇或洒。
襁褓qiǎngbǎo:襁保,襁葆。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后亦指婴儿包。
温声细语wēnshēngxìyǔ: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rùnrúyóugāo:像油膏那样润滑。
第三课《星星变奏曲》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第五课《敬业与乐业》征引zhēngyǐn∶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指推荐选拔人才。
旁骛pángwù: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
又作“亵黩”。
敬业乐群jìngyèlèqún: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九年级语文教案心声观摩课

九年级语文教案心声观摩课九年级语文教案心声观摩课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提供的九年级语文教案心声观摩课,,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1、本单元学习的小说单元,本课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2、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那么: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1、通过作业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文不太熟悉,读得不够,对任务不够了解。
2、通过本课学习,文中讲出了李京京的心声,同学们容易产生共鸣,效果比拟好。
3、学生对文章读得太少,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⑵分析和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表达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2、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心声》语文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心声》语文教案及原文《心声》课文原文《万卡》的故事,勾起李京京对往事深深的怀念。
他多么想在课堂上满怀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可是老师却说他“嗓音沙哑”,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公开课上,京京还是抑制不住地举起了手……已经打过放学铃了。
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
大家都下课,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
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
“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万卡》,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
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表情朗读。
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
林蓉,你读第一段。
赵小祯,从‘亲爱的爷爷……’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
周海,你从……”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表情朗读课文。
’你们就举手。
一个一个顺序来。
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
”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上册第12课《心声》课件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当赵 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不, 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 的。 “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当 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 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他委 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非常想读一段。可程 老师因为他嗓子不好, 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 京京偷偷地在 树林里读起课 文,并深情回 忆起乡下的爷 爷和妮儿。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后 来“只好”让京京接下去 读,最后用“发颤”的声 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4.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3、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哪四个阶段? 4、常见的文学体裁有那些?
明确:
1、人物、情节、环境 2、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塑造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
黄蓓佳,当代女作家。1977年考入北京 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写小说, 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 中篇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 《在水边》。
形象: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 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的少年。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不安 地扭动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 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 吗?’”。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 回忆: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 来;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 大声地从头念起来;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 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 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九年级语文课件 心声

请用心大声的读出你最喜欢的情节或语句。
分 层 品 读
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Ⅱ.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语句,
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 „„ , 原因是 „„ 。
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你觉得它给我们以什么样 的借鉴呢?
程老师开始有点 慌乱,后来“只好” 让李京京接下去读, 最后用“发颤”的声 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 完。
疏理:
人物:李京京 程老师
故 公开课前 (想读课文)开端 脉 事 回家路上 络 (偷读课文)发展 清 (听读课文)发展 情 次日放学 高潮、结局 晰 公开课上 (终读课文) 节:
思考:
综观情节的发展全过程,你找 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
室工作。次年加入中任专业作家。处女作《补考》1972年发表。著
有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
《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长篇小说 《夜夜狂欢》等。
快速阅读课文,提取
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温馨提示:
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里、 教室、公开课上。
程 老 师
1、程老师准备上一堂公 开课,发了一篇讲义,是俄 国契诃夫写的《凡卡》,并 指定了六个同学朗读。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这 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非常想 读一段。可程老师因为他嗓 子不好,怕影响公开课的效 果,执意不让他读。
李 京 京
2、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 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 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主要矛盾冲突是:
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 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 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朗读。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能说出主人公,复述故事情节,说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细致评价文中李京京和程老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写法。
评价交流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
3、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读本文受到的感触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标题的深刻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并注意它们的书写,弄懂意思。
沙哑()发窘()抽噎()恍惚()捻()妒忌()簪子()撒娇()窸窸窣窣()()棱角分明()毛毛 là là()2、作家作品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3、背景资料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
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整体感知情节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讲一下?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人物品析11、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用了哪些描写手法?2、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李京京行为和心理的句子。
人物品析21、《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2、试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深思探究1、课文中的“心声”除了李京京渴望表达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外,还含有何种深意?2、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你认为现在的教育存在怎样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