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子课件-《机械基础(教师用书)》-A02-9162 15-5

当锅内压力达到限定值,压力锅在设计上是怎 样实现安全保障的?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二、压力控制阀
用来控制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或利用系统中的压 力的变化来控制其它液压元件的动作,简称压力阀。
工作原理:利用作用于阀芯上液压力与弹簧力 相平衡的原理。
溢流阀
减压阀 顺序阀 压力继电器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1.溢流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节流阀应用举例
节流阀的应用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பைடு நூலகம்
2.调速阀
调速阀
由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外观图
工作原理图 调速阀
调速阀一般 图形符号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调速阀应用举例
调速阀的应用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系统对流量控制阀的主要要求
1.较大的流量调节范围,且流量调节要均匀。 2.当阀前、后压力差发生变化时,通过阀的 流量变化要小,以保证负载运动的稳定。 3.油温变化对阀的流量影响要小。 4.阀口开全时,液流通过时的压力损失要小。 5.当阀口关闭时,阀的泄漏量要小。
换向阀常用的控制方式符号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换向阀的图形符号示例
二位三通机械控制式换向阀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三位四通液控式换向阀 三位四通手动式换向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三位换向阀的阀芯在阀体中有左、中、右三个工作 位置。中间位置可利用不同形状及尺寸的阀芯结构,得 到多种不同的油口连接方式。三位换向阀在常态位置 (中位)时各油口的连通方式称为中位机能。
出水量和温度是怎样控制的呢?
盆浴前调试水温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三、流量控制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二、压力控制阀
用来控制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或利用系统中的压 力的变化来控制其它液压元件的动作,简称压力阀。
工作原理:利用作用于阀芯上液压力与弹簧力 相平衡的原理。
溢流阀
减压阀 顺序阀 压力继电器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1.溢流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节流阀应用举例
节流阀的应用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பைடு நூலகம்
2.调速阀
调速阀
由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而成的组合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外观图
工作原理图 调速阀
调速阀一般 图形符号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调速阀应用举例
调速阀的应用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系统对流量控制阀的主要要求
1.较大的流量调节范围,且流量调节要均匀。 2.当阀前、后压力差发生变化时,通过阀的 流量变化要小,以保证负载运动的稳定。 3.油温变化对阀的流量影响要小。 4.阀口开全时,液流通过时的压力损失要小。 5.当阀口关闭时,阀的泄漏量要小。
换向阀常用的控制方式符号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换向阀的图形符号示例
二位三通机械控制式换向阀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三位四通液控式换向阀 三位四通手动式换向阀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三位换向阀的中位机能
三位换向阀的阀芯在阀体中有左、中、右三个工作 位置。中间位置可利用不同形状及尺寸的阀芯结构,得 到多种不同的油口连接方式。三位换向阀在常态位置 (中位)时各油口的连通方式称为中位机能。
出水量和温度是怎样控制的呢?
盆浴前调试水温
第十五章 液压传动
三、流量控制阀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第16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平面连杆机构
16.1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16.1.1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1.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原理
周期性速度波动是由于机械系统动能增
减呈周期性变化,造成主轴角速度随之作
周期性波动,如图16.1所示。主轴角速度
从某一数值变回到原值所经式m中a历x: 的时间为一
个运动周期。
、
min
机器作周期运转时的平均角速度可根据
获得机器的稳定运转。 图16.5所示为一常见的柴油机用机械式离心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图。当工作机
的载荷突然减少时,柴油机转速就会突然升高。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调速器两
重球K因离心力增大而飞向上方,带动圆桶N上升,通过连杆机构关小节流阀G
,减小供油量,从而降低速速度。
平面连杆机构
16.2 机械的平衡
16.2.1 机械平衡的目的与类型
转的平稳性要求不一样,表16.1列出了常用机械的速度不均匀系数 的限定范围。
表16.1 常用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
机械的名称 碎石机
冲床、剪床 水泵、鼓风机
0.100.20 0.05 0.15 0.02 0.03
机械的名称 减速器 内燃机
交流发电机
0.015 0.020 0.066 0.125 0.0020.003
16.1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系统是在外力(包括驱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运转的 。如果驱动力所作的功等于阻力所作的功。则机械的主轴将 保持匀速运转。但是,大多数机械系统工作时并不能保证驱 动功与阻力功时时相等。所以,必须对机械系统速度波动进 行调节,使上述影响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机械系统运转速度波动可以分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 性速度波动。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2 机械平衡的目的
减少或消除惯性力
3 机械平衡的分类
回转构件的静平衡 对长径比<1/5的构件,作单面平衡 回转构件的动平衡 对长径比>1/5的构件,作双面平衡
m
FI
m3
m1
m2
FI1
FI2
FI3
4 机械平衡的方法 回转构件的静平衡 回转构件的动平衡
二 回转构件的静平衡
静平衡的对象:沿轴向宽度很小的回转构件,其质量的分布可近似地认为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单平面平衡) 对象确定:通常指其直径D与轴向宽度b的比值,D/b>5的构件),如齿轮、飞轮、带轮等。 平衡的原理:
5.1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调节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的目的和方法
使运动副中产生附加惯性力,降低机械的效率和工作可靠性;引起机械振动,影响零件的强度和寿命;降低机械的精度和工艺性能,使产品质量下降。 实际机械是在外力作用下运转的。由于各种原因,作用于机械的和外力不可能恒等于零,因此,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在所难免。
Amax
Emax
Emin
可用折线代替曲线求得△均匀系数δ
已经很小时,略微减小δ的数值就会使飞轮转
动惯量激增(图7-3)。因此,过分追求运转速度
均匀将会使飞轮笨重,增加成本。
分析前式的三个结论
当J与Wm 一定时,Amax与与δ成正比,即最大盈亏功越大,机械运转速度越不均匀。
输入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总是大于输出功,机械运转速度不断升高; 或者输入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总是小于输出功,机械运转速度不断下降直至停车。
调节原理: 采用调速器使输入功与输出功趋于平衡,以达到新的稳定运转。 机械调速器体积庞大,灵敏度低,近代机器多采用电子调速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因此,本章主要讨论飞轮设计的有关问题。
《机械的平衡和调速》课件

调速的定义
调速是指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输入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等,以达到改变 机械设备输出转速的目的。
调速的重要性
在许多工业领域中,机械设备的输出转速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以满足生产工艺 的要求。例如,在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等领域,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输出转速 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调速的类
平衡的方法
主动平衡
通过增加或减少质量或其他参数来消 除不平衡,使机械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的方法。例如,在旋转机械中通过加 减配重块来消除转子不平衡。
被动平衡
通过采用阻尼材料或结构来减小机械 系统中的振动和不平衡的方法。例如 ,在旋转机械中通过设置阻尼器来减 小振动和不平衡。
02
机械调速的基本概念
调速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液压参数, 如油压、流量等,以达到改变机 械设备输出转速的目的。例如, 通过改变液压马达的输入油压等
。
03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应用
平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平衡在旋转机械中的应用
旋转机械如电机、发动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的目的 就是消除或减小这些力和力矩,提高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
《机械的平衡和调速》ppt课 件
目录
• 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 • 机械调速的基本概念 •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应用 • 机械平衡和调速的未来发展
01
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
平衡的定义
平衡是指机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或以 预定的方式运动的状态。
平衡的重要性
平衡是保证机械系统正常运转的 必要条件,不平衡会导致机械振 动、磨损和效率降低,甚至引发 安全事故。
平衡与调速技术的融合趋势
调速是指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输入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等,以达到改变 机械设备输出转速的目的。
调速的重要性
在许多工业领域中,机械设备的输出转速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以满足生产工艺 的要求。例如,在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等领域,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输出转速 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调速的类
平衡的方法
主动平衡
通过增加或减少质量或其他参数来消 除不平衡,使机械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的方法。例如,在旋转机械中通过加 减配重块来消除转子不平衡。
被动平衡
通过采用阻尼材料或结构来减小机械 系统中的振动和不平衡的方法。例如 ,在旋转机械中通过设置阻尼器来减 小振动和不平衡。
02
机械调速的基本概念
调速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改变机械设备的液压参数, 如油压、流量等,以达到改变机 械设备输出转速的目的。例如, 通过改变液压马达的输入油压等
。
03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应用
平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平衡在旋转机械中的应用
旋转机械如电机、发动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的目的 就是消除或减小这些力和力矩,提高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
《机械的平衡和调速》ppt课 件
目录
• 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 • 机械调速的基本概念 •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应用 • 机械平衡和调速的未来发展
01
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
平衡的定义
平衡是指机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或以 预定的方式运动的状态。
平衡的重要性
平衡是保证机械系统正常运转的 必要条件,不平衡会导致机械振 动、磨损和效率降低,甚至引发 安全事故。
平衡与调速技术的融合趋势
机械调速和平衡15页PPT

1 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 特点:
(1) 在一个周期T内: Wd-Wc=E=0
(2) 机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受力等呈周
期性的变化
(T)
(T)
W dW rE1 2J(20 2)
❖ 调节方法:
飞轮——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构件(能量储存器)
飞轮作用:调速
飞轮调速原理:
Wd>Wr 盈功 动能 飞轮储存能量,使 ;
外力:重力、摩擦力、驱动力、工作阻力… ❖ 工作阻力:机械工作时需克服的生产阻力 ❖ 驱动力:驱动原动件运动的力
❖ 机器动能方程式:
W = Wd – (Wr+Wf)=Wd-Wc = E2 – E1= E 外力功 = 驱动功 -- 阻力功 = 系统动能的增量 ❖ 盈功:驱动力作的功大于阻力作的功 ❖ 亏功:驱动力作的功小于阻力作的功
❖分析:(1) Amax、ωm=const.→JF -δ成反比 -----不宜选取过小的[δ] -----不能完全消除系统周期性速度波动
(2) JF 、ωm=const. → Amax -δ成正比
----- Amax 愈大机器速度波动愈严重
(3) Amax 、δ=con好 者s运 乐t.动 好→--者 读--健 书J-为F, 者-好 博减ω思 ,2少考 好m成者 旅JF智 游反,飞, 者比好 悦轮助 ,宜人 好安装在转速较高的轴上 10
❖ 变速稳定运转:周期性的速度
波动, mC
❖ 非周期性波动: mC
3 停车阶段(m 0)
特点: Wd<Wr m=0
总之 , 只要 wdwc ,则 E 0 变化(速度波动)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助人
3
者乐好读书者博,好旅游者悦,好
《机械的平衡与调速》课件

机械平衡与调速的发展趋势
05
与挑战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总结词
新材料和新工艺在机械平衡与调速领域的应 用,为解决传统材料和工艺的限制提供了新 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如碳纤维、 钛合金等高强度、轻质材料在机械部件制造 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设备的平衡性能和 调速稳定性。新工艺如3D打印技术能够实 现复杂结构的精密制造,为机械设备的精细 平衡和调速提供了可能。
离心机的平衡与调速
总结词
离心机的平衡与调速对于保证其稳定运 行和提高分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平衡技术可以减小离心机振动,提高其 稳定性和分离效果。调速技术则可以控 制离心机转速,实现不同物料的分离需 求。
VS
详细描述
离心机在分离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音, 这会影响分离效果和离心机的寿命。通过 平衡技术,可以减小离心机振动,提高其 稳定性和分离效果。调速技术则可以根据 不同物料的分离需求调整离心机转速,实 现高效分离。同时,调速控制还可以实现 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和环境污染。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平衡的条件
对于一个机械系统,如果作用于其上的所有外力 矩之和为零,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02 平衡的准则
为了实现平衡,需要根据具体的机械系统和工况 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撑、配重、阻尼等措施,以 消除或减小不平衡力矩的影响。
03 准则的应用
在机械设计中,应遵循平衡的准则,合理布置和 设计机械系统的各个部分,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02
机械平衡的方法与技术
静平衡方法
静平衡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调整机械部件的质 01 量分布,使其在静态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第18章机械的平衡和调速

回转构件的静不平衡
6
2. 动平衡 当回转构件同时满足FI=0和MI=0时,称该回转构件处于动
平衡状态。由理论力学可知,当回转构件等速转动时,只有将通
过质心的中心惯性主轴作为回转轴时,才能满足的动平衡条件。
回转构件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其 惯性力系为一个合力偶矩(一对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的惯性力FI、F ′I,它们 之间距离为L)MI,且MI=FIL≠0,因 而是动不平衡的。显然,若将该回转构 件放在两个水平刀口上,将是随遇平衡 的。这种不平衡只有回转构件转动时才 显示出来,因而称为动不平衡。
FI= Fi + Fb miri2 mbrb2 = 0
消去2,可得
me = miri mbrb = 0 上式中质量与向径的乘积称为质径积,表示同一转速下
回转构件上各离心惯性力的相对大小和方位。
显然,静平衡回转构件的总质心与回转轴线重合,即
e=0。故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的刚性回转构件的平衡
回转构件的动不平衡
7
18.2.2 静平衡
1. 静平衡计算 静平衡计算就是确定所增加或除去的平衡质量,使回转
构件的质量重新分配,而将其质心移到回转轴线上。 对于宽径比b/d≤0.2的回转构件,如齿轮、带轮等,可近
似认为各不平衡质量均位于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当该回转 构件匀速转动时,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构成一 个平面汇交力系。该力系可简化为一个离心惯性力的合力 Fi,若 Fi不等于零,则该回转构件是不平衡的。要使其平 衡,可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增加一平衡质量(或在相反方向减 去一平衡质量),使它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b与Fi相平衡, 即
导轨式静平衡架
圆盘式静平衡架
1 3
18.2.3 动平衡
对于宽径比b/d>0.2的回转构件,如电动机转子、发动机 曲轴、汽轮机转子等,其质量的分布不能再近似认为是位于 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必须进行动平衡计算。动平衡计算就 是确定所需增加或除去的平衡质量,将回转构件的质量重新 分布,使中心惯性主轴与回转轴重合。
6
2. 动平衡 当回转构件同时满足FI=0和MI=0时,称该回转构件处于动
平衡状态。由理论力学可知,当回转构件等速转动时,只有将通
过质心的中心惯性主轴作为回转轴时,才能满足的动平衡条件。
回转构件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其 惯性力系为一个合力偶矩(一对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的惯性力FI、F ′I,它们 之间距离为L)MI,且MI=FIL≠0,因 而是动不平衡的。显然,若将该回转构 件放在两个水平刀口上,将是随遇平衡 的。这种不平衡只有回转构件转动时才 显示出来,因而称为动不平衡。
FI= Fi + Fb miri2 mbrb2 = 0
消去2,可得
me = miri mbrb = 0 上式中质量与向径的乘积称为质径积,表示同一转速下
回转构件上各离心惯性力的相对大小和方位。
显然,静平衡回转构件的总质心与回转轴线重合,即
e=0。故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的刚性回转构件的平衡
回转构件的动不平衡
7
18.2.2 静平衡
1. 静平衡计算 静平衡计算就是确定所增加或除去的平衡质量,使回转
构件的质量重新分配,而将其质心移到回转轴线上。 对于宽径比b/d≤0.2的回转构件,如齿轮、带轮等,可近
似认为各不平衡质量均位于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当该回转 构件匀速转动时,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构成一 个平面汇交力系。该力系可简化为一个离心惯性力的合力 Fi,若 Fi不等于零,则该回转构件是不平衡的。要使其平 衡,可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增加一平衡质量(或在相反方向减 去一平衡质量),使它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b与Fi相平衡, 即
导轨式静平衡架
圆盘式静平衡架
1 3
18.2.3 动平衡
对于宽径比b/d>0.2的回转构件,如电动机转子、发动机 曲轴、汽轮机转子等,其质量的分布不能再近似认为是位于 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必须进行动平衡计算。动平衡计算就 是确定所需增加或除去的平衡质量,将回转构件的质量重新 分布,使中心惯性主轴与回转轴重合。
第15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PPT课件

Wmax Emax Emin Emax Wab Wbc Wcd S2 S3 S4 M
将W max代入式可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 。
.
21
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之后,还要确 定它的直径、宽度、轮缘厚度等有关
尺寸。
图15-6所示为带有轮辐的飞轮。这种飞 轮的轮毂和轮辐的质量很小,回转半
.
9
–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不能 依靠飞轮来迸行调节。 只能采用特殊的装置— —调速器,使驱动力作 的功和阻力作的功趋于 平衡,以使机械重新恢 复稳定运转。
– 图15-2所示为机械式离心 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图。
–现代机械上已改用电子器 件实现自动控制。
.
图15-2 离心调速器
10
§15-2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图中最高点d和最低点a就是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处对应于maxaadd二位置动能之差即二位置动能之差即这两点之间各矢量线段的矢量和的这两点之间各矢量线段的矢量和的绝对值也是这两点之间绝对值也是这两点之间mm和和mm两曲线间所包围的各块面积两曲线间所包围的各块面积代数和的绝对值就是其最大盈亏代数和的绝对值就是其最大盈亏功功aamaxmaxcdbcabmaxminmaxmaxmax代入式可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22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之后还要确定它的直径宽度轮缘厚度等有关尺寸
来表示,其定义为角速度波动的幅值(ωmax-ωmin)与平
均角速度m 之比,即
max min m
(7 3)
– 若巳知m和δ,则可得
max
m
1
2
(7 4)
min
m
1
2
(7 5)
由上式可知,越小,主轴越接近匀速转动,机械运转就愈
将W max代入式可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 。
.
21
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之后,还要确 定它的直径、宽度、轮缘厚度等有关
尺寸。
图15-6所示为带有轮辐的飞轮。这种飞 轮的轮毂和轮辐的质量很小,回转半
.
9
–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不能 依靠飞轮来迸行调节。 只能采用特殊的装置— —调速器,使驱动力作 的功和阻力作的功趋于 平衡,以使机械重新恢 复稳定运转。
– 图15-2所示为机械式离心 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图。
–现代机械上已改用电子器 件实现自动控制。
.
图15-2 离心调速器
10
§15-2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图中最高点d和最低点a就是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处对应于maxaadd二位置动能之差即二位置动能之差即这两点之间各矢量线段的矢量和的这两点之间各矢量线段的矢量和的绝对值也是这两点之间绝对值也是这两点之间mm和和mm两曲线间所包围的各块面积两曲线间所包围的各块面积代数和的绝对值就是其最大盈亏代数和的绝对值就是其最大盈亏功功aamaxmaxcdbcabmaxminmaxmaxmax代入式可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22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求出飞轮转动惯量j之后还要确定它的直径宽度轮缘厚度等有关尺寸
来表示,其定义为角速度波动的幅值(ωmax-ωmin)与平
均角速度m 之比,即
max min m
(7 3)
– 若巳知m和δ,则可得
max
m
1
2
(7 4)
min
m
1
2
(7 5)
由上式可知,越小,主轴越接近匀速转动,机械运转就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原因
– 机械是在外力(驱动力和阻力)作用下运转的,驱动力所 作的功是机械的输入功,阻力所作的功是机械的输出 功。输入功与输出功之差形成机械动能的增减。
– 如果输入功在每段时间都等于输出功,则机械的主轴 保持匀速转动。
– 当输入功大于输出功时,出现盈功。当输入功小于输 出功时,出现亏功。
• (1)起动阶段 机械中原动件的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正常工作速度,机 械作加速运动。
• (2)稳定运转阶段 机械中原动件的平均速度保持稳定,为一常数。其 可分为i两种情况:等速稳定运转和变速稳定运转。
• (3)停车阶段 机械中原动件的速度从正常工作速度逐渐下降到零。
• 多数机械都有上述三个运转过程,但也有像卷扬机、挖泥机等机械没 有明显的稳定运转阶段。
表15-1 机械运转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
二、飞轮设计的基本原理
–飞轮设计的基本问题是:已知作用在主轴上的驱动力矩和阻 力矩的变化规律,要求在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的容许 范围内,确定安装在主轴上的飞轮的转动惯量。
.
13
在一般机械中,其他构件所具有的动能与飞轮相比,其
值甚小,因此在近似设计中,可以用飞轮的动能代替整个机
.
6
图15-1 周期性速度波动
.
7
– 动能变化数值相同时,飞轮的转动惯量J越大,角速 度ω的波动越小。
– 由于飞轮能利用储蓄的动能克服短时过载,故在确定 原动机额定功率时只需考虑它的平均功率,而不必考虑 高峰负荷所需的瞬时最大功率。
– 因此,安装飞轮不仅可避免机械运转速度发生过大的 波动,而且可以选择功率较小的原功机。
.
9
–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不能 依靠飞轮来迸行调节。 只能采用特殊的装置— —调速器,使驱动力作 的功和阻力作的功趋于 平衡,以使机械重新恢 复稳定运转。
– 图15-2所示为机械式离心 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图。
–现代机械上已改用电子器 件实现自动控制。
.
图15-2 离心调速器
10
§15-2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来表示,其定义为角速度波动的幅值(ωmax-ωmin)与平
均角速度m 之比,即
max min m
(7 3)
– 若巳知m和δ,则可得
max
m
1
2
(7 4)
min
m
1
2
(7 5)
由上式可知,越小,主轴越接近匀速转动,机械运转就愈
平稳。
.
12
– 各种不同机械许用的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是根 据它们的工作要求确定的。表15-1列出了一些常用机 械运转不均匀系数的许用值 。
图15-3 J 变化曲线
2) 当J与ωm一定时, Wmax与成正比,表明机械只要有
盈亏功,不论飞轮有多大,都不等于零;最大盈亏
功愈大,机械运转愈不均匀。
– 采取措施把机械运转速度波动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 以减小其产生的不良影响,称为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
4
• 机械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
– 使上述不良影响限制在容许范围之内。
一、周期性速度波动
当外力作周期性变 化时,机械主轴的 角速度也作周期性 的变化,如图15-1 虚线所示。机械的 这种有规律的、周 期性的速度变化称 为周期性速度波动。
第十五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15.1 机械运转过程及速度波动的调节 15.2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15.3 机械的惯性及载荷平衡 15.4 刚体回转的平衡
.
1
15.1 机械运转过程及速度波动的调节
• 机械的运转过程
•
机械开始运动到终止运动所经过的时间过程称为机械的运转过程。
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及停车阶段。
.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在机械运转过程中,由于机械驱动力或阻力的不 规则变化等原因使机械动能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因 而使机械的运转速度发生不规则的随机变化,称为非 周期性速度波动。
如果输入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总是大于输出功,则 机械运转速度将不断升高,直至超越机械强度所容许 的极限转速而导致机械损坏;反之,如输入功总是小 于输出功,则机械运转速度将不断下降,直至停车。
.
3
– 盈功转化为动能,促使机械动能增加。亏功需动能补 偿,导致机械动能减小。
– 盈功和亏功将引起机械动能的增加和减少,从而引起 机械运转速度的波动。
•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后果
– 机械速度波动会使运动副中产生附加的作用力,降低 机械效率和工作可靠性;会引起机械振动,影响零件 的强度和寿命;还会降低机械的精度和工艺性能,使 产品质量下降。
图15-1 周期性速度波动
.
5
–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重要特征是:在一个整周期中, 驱动力所作的输入功与阻力所作的输出功是相等的。 但是在周期中的某段时间内,输人功与输出功却是不 相等的,因而出现速度的波动。
– 调节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常用方法是在机械中加上 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件——飞轮。
– 盈功时飞轮转速略增并将多余的功以动能的形式储 存起来,使机械的速度上升较慢;亏功时飞轮转速略 减并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以补充驱动力功的不足, 使机械的速度下降较慢;从而把速度波动控制在允许 的范围内。图15-1中实线为安装飞轮调节后的速度曲 线。
1 2
J
(
2 max
2 min
)
Jm2
– 由此得到安装在主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
J
Wmax m2
(7 6)
.
14
由
J
Wmax
m 2
可知:
1) 当Wmax与ωm一定时,J与成反
比。如图15-3所示,当取得很
小时,飞轮的转动惯量就会很
大。所以,过分追求机械运转
的速度均匀性,将使飞轮过于
笨重,增加成本。
一、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
–如图所示为机械主轴的角速度变化曲线,一个周期内其
角速度的实际平均值m可用下式计算
m
1 T
T
dt
0
(7 1)
– 这个实际平均值称为机器的“额定转速”。在工程计算中
常近似地以其算术平均值来代替,即
m
. max
min 2
11 (7
–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程度用机械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
械的动能。与飞轮的最大角速度ωmax、最小角速度ωmin对应
的机械的动能分别为最大动能Emax、最小动能Emin 。 Emax与 Emin之差表示一个周期内动能的最大变化量。它是由最大盈
功或最大亏功转化而来的。
– 机械在一个周期内动能的最大变化量称为最大盈亏功Amax ,
即
Wmax
Emax
E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