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合集下载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事件排序解题技巧事件排序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广大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从2006年起国考已不再考事件排序题,但仍有部分省市的公务员考试会考查)、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调生考试、三支一扶考试、基层政法机关考试等公职考试更好地备考,QZZN归纳总结了事件排序常考8类题型及解题技巧供广大考生备考参考。

事件排序题主要有以下8类题型,通过实例来说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

1.顺承关系顺承关系是指事件之间存在着在程序或时间上有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的一种逻辑关系。

【例1】(1)“五月花”号到达美洲(2)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3)英国将北美东部划为殖民地(4)马可波罗宣扬东方极度富有(5)美利坚民族形成A.5-4-1-2-3 B.4-1-2-3-5C.4-2-1-3-5 D.4-1-2-5-3【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此题即属于顺承关系,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

此题讲述的是北美洲的一段历史,最先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宣扬东方富裕,哥伦布向往东方而出发航海,结果发现了美洲,之后一批欧洲人为避免本国宗教和政治迫害乘“五月花”号船到达北美大陆,英国崛起后将该块新大陆视为自己的殖民地,后来在美洲的不同民族杂居相处,逐渐形成共同的语言和习惯,美利坚民族形成。

2.因果关系事件排序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事件的起因导致了事件的结果,即后面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前面事件的原因而产生的结果,所给出的事件呈现出一种前因后果的发展关系。

【例2】(1)引起火灾(2)造成短路(3)电线起火(4)造成损失(5)使用大功率电炉A.5-2-3-1-4 B.5-4-3-2-1C.5-1-2-4-3 D.5-3-2-1-4【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A。

此题五个事件符合因果关系,事件的前因和最终的结果分别为(5)和(4),即只有首先使用了大功率电炉,才会有后续事件的发生,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造成损失。

再看选项,B、C两个选项都不符合,故首先排除。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会考查这样一种题型——事件排序题,题干通常会给出一些打乱顺序的句子,让我们根据内在逻辑把句子间的正确顺序排出来。

遇到这种题型应该怎么解呢?它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一)首尾排序法:判断选项中给出的首句或尾句是否适合排在那个位置。

一般来说,首句是事件的起因,尾句是事件的结果。

(二)相对顺序排序法,如果有些选项的首句和尾句相同,这时可以通过确定两个句子的相对顺序来进行排除。

接下来通过例题来看一下。

【例题1】(1)放干湖水 (2)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3)清淤泥 (4)湖边风景更胜从前(5)挖坚冰A.(5)-(2)-(1)-(4)-(3)B.(2)-(1)-(5)-(3)-(4)C.(1)-(5)-(4)-(3)-(2)D.(5)-(1)-(4)-(3)-(2)【答案】B【解析】解析:同学们通过参加义务劳动改造湖边,湖边的风景才会更胜从前,放干湖水、清淤泥和挖坚冰都是改造的过程。

所以2应排在第一位,4排在最后一位。

故答案选B。

【例题2】(1)小王利用网络联系客户(2)小王主动学习运用互联网做业务(3)客户夸小王信誉好,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有受潮问题(5)小王及时更换产品A.(3)-(4)-(5)-(2)-(1)B.(2)-(1)-(4)-(5)-(3)C.(5)-(3)-(1)-(4)-(2)D.(1)-(2)-(3)-(5)-(4)【答案】B【解析】小王首先学习运用互联网,然后利用互联网联系客户,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问题,小王及时更换产品,客户夸小王信誉好,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故答案选B。

【例题3】(1)传回月面图像 (2)发射火箭(3)卫星进入月球轨道 (4)嫦娥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5)卫星进入地球轨道A.(3)-(1)-(2)-(4)-(5)B.(2)-(4)-(5)-(3)-(1)C.(3)-(4)-(5)-(2)-(1)D.(2)-(4)-(3)-(5)-(1)【答案】B【解析】只有先进入地球轨道后才能进入月球轨道,只有B符合这一顺序。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1. 什么是行测排序题行测排序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行政能力测试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这类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对一组事物进行排序,以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2. 排序题的基本形式排序题通常以表格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出现。

表格中列出了若干个事物或事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

考生需要按照某种规则将这些事物或事件进行排序,以满足给定的条件。

以下是一个例子:假设有5个人(A、B、C、D、E)参加了一个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下:A:80分B:75分C:85分D:70分E:90分请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这5个人进行排序。

3. 解答步骤及技巧步骤一:理清题意和条件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清楚要求和给定条件。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需要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对5个人进行排序。

步骤二:确定排列方式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用于排序的标准或规则。

在这个例子中,成绩就是我们进行排序的依据。

步骤三:排序根据确定的排列方式,我们可以开始对事物进行排序。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对5个人进行排序。

根据给定的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E:90分2.C:85分3.A:80分4.B:75分5.D:70分步骤四:填写答案最后一步是将排序结果填写到答题卡或答案选项中。

4. 解答技巧和注意事项技巧一:理清题意和条件在解答任何问题之前,都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和给定条件。

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可以帮助你避免错误,并更好地把握解题思路。

技巧二:确定排列方式在解决排序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用于排序的标准或规则。

只有明确了排列方式,才能正确地对事物进行排序。

技巧三:逐步推导如果遇到复杂的排序问题,可以尝试逐步推导。

首先找出一些基本的关系或规律,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或规律进行排序。

逐步推导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注意事项一:注意排除干扰项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排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行测中的排序题目会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排序题目的类型和做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的题型事件排序可分为表示五个事件的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和两组事件的两种题型。

1、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的题型[例1](1)藏羚羊被大肆捕杀(2)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法规(3)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4)藏羚羊濒临灭绝(5)偷猎者被绳之以法A.1-4-2-5-3B.4-1-2-3-5C.2-3-5-1-4D.2-1-4-5-32、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两组事件的题型[例2](1)暑假计划回老家(2)学校举办夏令营(3)改变计划(4)回老家过春节(5)参加夏令营A.1-3-5-2-4B.2-3-5-1-4C.1-2-3-5-4D.4-1-3-2-5(二)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在了解了排序题类型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解题方法:1、解答有关事件排序题目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要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不要先入为主,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三)例题与解析【例题1】(1)创作电影插曲(2)接到配音任务(3)歌曲被广为传唱(4)到基层体验生活(5)电影取得成功A、2—4—1—3—5B、1—3—2—5—4C、2—4—1—5—3D、2—1—5—4—3【解析】C本题叙述的是电影插曲成名的过程。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事件排序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虽然看起来相对简单,但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排序,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件排序题的特点。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要求考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也可能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先后。

在解题时,第一步是要快速浏览所有的事件选项,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有助于我们初步把握事件的主题和大致的发展脉络。

接下来,寻找关键的时间标志词或事件发展的逻辑线索。

比如,“首先”“然后”“之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或者一些明确的时间点,如“2020 年”“春天”“月初”等。

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排序依据。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词,那么就需要通过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顺序。

比如,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准备工作在前,具体行动在后;先有计划,再有实施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

先观察选项中开头和结尾的事件,判断其合理性,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择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例 1:①准备食材②点火烹饪③购买餐具④享用美食⑤清洗餐具首先,我们看到“准备食材”应该是整个过程的开端,所以可以先排除以其他事件开头的选项。

然后,准备好食材后“点火烹饪”,接着“享用美食”,享用之后“清洗餐具”。

而“购买餐具”这个事件相对独立,且一般会在准备食材之前发生。

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③①②④⑤。

例 2:①制定计划②组织实施③明确目标④监督检查⑤总结经验在这个例子中,“明确目标”是首要的,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接着“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最后“总结经验”。

所以合理的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除了掌握上述方法,平时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悉各种类型的事件排序题目,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事业单位行测时间排序解题方法

事业单位行测时间排序解题方法

事业单位行测时间排序解题方法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中有一种特殊的题型是事件排序,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做题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

现在中公教育和众多考生分享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方便考生能够积极备考。

一、直排法事件排序的题目比较短,确定的就是前后之间的顺序。

所以在看到题目比较短、内容较简单时,我们就可以自己针对题目直接排序,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1)建立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2)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私家车越来越多 (4)经济高速发展(5)城市交通出现堵塞A.4-2-3-5-1B.4-5-3-2-1C.2-1-4-3-5D.1-3-4-2-5【答案】A。

解析:经济高速发展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导致私家车越来越多,进而出现堵塞,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控制系统,根据顺序确定为4-2-3-5-1,故答案选A。

二、首尾法在做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直排法是不能直接确定选项的。

那这个时候可以根据选项结合题干确定最优的答案。

2.(1)向农民卖种子 (2)小麦产量下降(3)互相推卸责任 (4)小贩收购假种(5)记者采访A.1-2-3-4-5B.2-5-3-1-4C.3-1-5-2-4D.4-1-2-5-3【答案】D。

解析:小贩收购假种后向农民卖种子,是事件的起因,对应的首句内容。

所以确定4为首句,进而确定答案为D。

三、相对排除法还有第三种解题方法,对应的也是比较难的题目,就是根据首尾确定完选项之后,但是还是有两个选项不确定,这个时候怎么才能保证题目的准确性呢?我们可以通过选项之间的相对顺序来进一步确定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1)一份赔偿的生效 (2)一次事故的发生(3)一份判决地做出 (4)一个椰子的坠落(5)一场诉讼的提出A. (4) - (2) - (5) - (3) - (1)B. (2) - (1) - (5) - (4) - (3)C. (4) - (1) - (2) - (5) - (3)D. (2) - (1) - (4) - (3) - (5)【答案】A。

公考排序题

公考排序题

公考排序题
公考排序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事物发展顺序或逻辑顺序的把握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通常需要分析事件或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重要性程度等标准进行排序。

对于公考排序题,可以采取以下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
要求,理解题目的核心意思。

2.分析选项,确定排序标准:分析各个选项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一个合理
的排序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是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重要性程度等。

3.按照标准,进行排序:根据确定的排序标准,把选项按照顺序排列起来。

注意要保持逻辑的一致性,不要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4.检查答案,确保正确性:排序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可以通
过查看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等是否合理,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在具体解题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要注意事件或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注意时间顺序的准确性,不要出现前后颠倒的情况;要注意因果关系的合理性,不能把没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放在一起等等。

通过以上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解决公考排序题。

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备考中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事件排序是某些省考行测重要题型之一,此部分难度系数不高,主要通过首尾排序和相对顺序排序法即可解题。

但往往是这个简单的题型,却让很多人“大意失街亭”,许多考生不懂得方法,在读完题干后,一句一句的为给定的事件排顺序,特别浪费时间,我们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方法去快速解题。

这里教大家一个保险的招数,如果确定要选择某一选项,可以按照选项给出的顺序再顺一遍几件事情的顺序没看是否存在跳跃,没有问题即可确定答案。

下面介绍一下首尾排序法和相对顺序排序法在考试中的应用。

一、首尾排序法:从选项出发,观察4个选项给定的首句和尾句,适合的留下,不适合的排除即可。

【例题1】①确定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②对十八大代表初步人选实行差额考察③各选举单位召开全委会投票④对不符合十八大代表条件的人选及时调整⑤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员公示A.2-4-5-3-1B.2-4-5-1-3C.1-3-4-5-2D.2-3-4-1-5【答案】A【解析】考查确定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顺序。

最终应该是确定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即1句在最后面。

通过尾句的确定而选择答案,当然,为了保证正确率,可以按照A选项的顺序再顺读一遍。

二、相对顺序排序法:一方面,如果我们确定某些事情的相对顺序,可以用确定的顺序直接选择或排除答案,另一方面如果在观察选项给定首句或尾句的时候,我们确定排除了一些选项,有时候可以观察剩下选项的不同点确定答案。

例如剩下的待选选项只有4句和5句的相对顺序不同,那我们就可以直接看4、5句的顺序,从而确定答案。

【例题2】①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②发明塑料③产生白色污染④制成各种塑料制品⑤弃置成为固体废物A.2-4-3-5-1B.2-4-5-3-1C.1-2-3-4-5D.1-2-4-3-5【答案】B【解析】由于塑料的发明,制成塑料制品产生白色污染,后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方微信:【zjsydwks】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排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行测中的排序题目会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排序题目的类型和做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的题型
事件排序可分为表示五个事件的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和两组事件的两种题型。

1、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的题型
[例1](1)藏羚羊被大肆捕杀(2)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法规(3)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
(4)藏羚羊濒临灭绝(5)偷猎者被绳之以法
A.1-4-2-5-3
B.4-1-2-3-5
C.2-3-5-1-4
D.2-1-4-5-3
2、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两组事件的题型
[例2](1)暑假计划回老家(2)学校举办夏令营(3)改变计划
(4)回老家过春节(5)参加夏令营
A.1-3-5-2-4
B.2-3-5-1-4
C.1-2-3-5-4
D.4-1-3-2-5
(二)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
在了解了排序题类型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解题方法:
1、解答有关事件排序题目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要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不要先入为主,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三)例题与解析
官方微信:【zjsydwks】
【例题1】(1)创作电影插曲(2)接到配音任务
(3)歌曲被广为传唱(4)到基层体验生活(5)电影取得成功
A、2—4—1—3—5
B、1—3—2—5—4
C、2—4—1—5—3
D、2—1—5—4—3
【解析】C本题叙述的是电影插曲成名的过程。

接到任务是创作的前提,即(2)在(1)前,排除B;而电影成功,又是歌曲传唱的基础,即(5)在(3)之前,排除A;先有体验生活,才有创作插曲,即(4)在(1)之前,排除D,因此,本题的合理顺序是2—4—1—5—3。

故选C。

【例题2】(1)工人失业增多(2)自由竞争
(3)劳动生产率提高(4)贫富差距加大
(5)采用先进生产技术
A、5—3—2—4—1
B、2—5—3—1—4
C、5—2—3—4—1
D、1—2—5—3—4
【解析】B本题描述的是自由竞争的一系列影响。

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开始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即先由(2)才由(5),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出现(3),进而造成工人失业,即(1),最终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因此本题的合理顺序是2—5—3—1—4。

故选B。

在行测考试中,排序题目是常见题型但并非难题,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事件的先后顺序,勤于练习,争取将这部分题目分数拿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