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2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制造机会。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理解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把握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作。
3.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培育学生识图能力。
2.在指导学生学习细胞微观结构时,培育和进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微观世界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2.通过学习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分和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这一事实,使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作。
2.难点:〔1〕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
〔2〕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立体结构。
3.疑点:〔1〕生物膜的功能。
〔2〕细胞液的概念。
4.解决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观看,使学生易于接受。
〔2〕图文对比阅读,加深对学问的理解。
〔3〕通过对比,进一步明确细胞结构的特点。
〔4〕适时练习,稳固理解。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索,使学生通过观看、阅读、练习,主动、主动参加学习,教师举一些实例关心学生理解。
四、教具预备细心制作相对完好的多媒体课件五、学生活动设计1.观看图片、动画等,理解抽象结构的构成及特点。
2.阅读教材,包括文字和图形。
3.比较分析结构异同。
4.完成课堂练习。
六、课时支配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复习课:1、了解亚显微结构的概念及动植物细胞比较。
通过CAI展示一个只表示出细胞壁、细胞质〔含叶绿体、液泡〕和细胞核的细胞图〔其他结构用点表示〕,提问学生:利用什么设备才能看到这些细胞结构?〔答:光学显微镜,把细胞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得出显微结构的概念。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其功能。
教具准备:
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细胞结构;
2. 细胞模型或图示。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细胞的知识,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元。
二、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
1. 细胞膜:细胞的外包装,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质:包含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提供支持和保护;
3.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 线粒体:产生细胞的能量;
5. 液泡:储存细胞内的物质;
6.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三、展示细胞结构图(15分钟)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四、分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六、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讲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了对细胞的整体认识。
同时,采用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下节课将
进一步深入探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细胞器的作用。
细胞的结构教案高中生物

细胞的结构教案高中生物
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特征。
素材准备:
1. PPT幻灯片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图像和示意图
3. 活动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盐水溶液、试管等
课堂安排: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细胞图像或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盐水溶液中的细胞,并讨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特点。
3. 教学:通过PPT展示细胞的结构,强调不同类型细胞的特征,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等。
4. 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不同类型细胞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对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写一篇短文,探讨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总结,检查作业内容及写作质量。
延伸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或科学家分享关于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科学竞赛或研究项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课时: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理论的基本内容。
2.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细胞的学说。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理解细胞的学说的历史演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讨论“细胞是什么”、“细胞有哪些结构”等问题。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的历史演变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展示讨论成果:请学生代表各组分享讨论结果。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内容:观察与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2. 实验步骤: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记录观察结果。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准备下节课的听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细胞学说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教案课题: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器的功能和互补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1. 先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分别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及其功能,以及细胞核的作用。
三、细胞器功能的讲解(20分钟)1. 详细介绍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2. 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强调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四、课堂作业(1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实验结果等,回答相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细胞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此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细胞的结构,并通过讲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功能。
另外,通过介绍细胞器的功能,使学生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
在课堂作业环节,通过学生的问题回答和观点分享,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案(学生)模板

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知识回顾】一、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制备离心(1)实验原理: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获得细胞膜。
(2)理想材料:o原因: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无,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细胞膜的成分(1)主要成分和,另外还有少量的,细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该成分含量最丰富的是O(2)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的o3: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1)基本骨架:由构成,且排在膜的内外两侧,排在中间,是脂质、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膜。
(2)蛋白质:不同程度的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外表面: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o(4)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o4:细胞膜的功能及特性(1)功能:①:将细胞与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③:进行细胞间的oA.间接传递:oB.直接接触传递:oC.通道传递:o(2)功能特性:o二:细胞壁1:化学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O2:功能:对植物细胞有作用。
3:特性: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相比,植物细胞壁具有性的特点。
特别提醒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这充分体现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被)。
细胞膜上有少量的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功能,而细胞内的膜由于不需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因此含有糖类很少或不含有糖类。
3.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医院里经常利用这一点检测体内是否产生了癌细胞。
4.细胞膜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某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
【习题巩固】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2:下列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B.细胞合成的物质如抗体、激素等可以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D.环境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4:家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因为()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5:最能代表细胞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A. C.H.O.NB.C.H.O.N.PC. C.H.O.S.PD.C.H.O.Mg.Fe6: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胰岛B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B细胞外C.能够合成神经递质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变式训练】1•一种聚联乙烘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烘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
高中生物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情调查、情境导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目标1、细胞膜的成分,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细胞膜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和,还有少量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功能:① 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 控制物质细胞③ 行细胞间信息交流(间接交流和直接交流)4、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分泌功能、吸收功能、识别功能、免疫功能。
5、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6、细胞壁成分:植物和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7、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溶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没有细胞核和众多(膜性)细胞器)提纯方法:离心法注意事项: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二、细胞器1、分类(1)结构上① 双层膜: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能量转换站、养料制造车间。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动力车间、能量转换站。
② 单层膜: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对动物:分泌蛋白质、脂质对植物:形成纤维素,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植物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维持细胞形态。
内含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③ 无膜: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原核细胞唯一细胞器)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互相垂直排列 eg、团藻细胞(低等植物)(2)成分上① 含色素:液泡、叶绿体、有色体② 含DNA:、③ 含RNA:线粒体、叶绿体、④ 含蛋白质:各种细胞器⑤ 不含磷脂:核糖体、中心体(3)分布上① 植物特有:液泡、叶绿体、中心体(低等植物才有,树没有)② 动物特有:中心体③ 原核与真核共有:(4)功能上① 与能量转换有关:线粒体、叶绿体② 与细胞分裂有关:中心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③ 与蛋白质合成分泌有关: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供能)④ 与细胞遗传有关:、⑤ 能自我复制: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3、生物膜系统① 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② 作用:a、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
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

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高一生物第一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3.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4.通过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具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刀片。
三、方法步骤三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比较观察。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1、准备。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
用刀片切取洋葱鳞片(约1厘米х1厘米),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用镊子夹往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
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3、染色。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
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
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
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四、讨论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五、课外活动下课后大家寻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动物的细胞来实验一下,看与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是否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通过第2章的学习,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其重要作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这些生物分子固然重要,但是光有分子还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只有当这些分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的各种结构,细胞才成为基本的生命系统。
因此,本章对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系统一样,细胞同样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内部的调控机制。
细胞的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种结构组分配合协调,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本章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能力方面1.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4.进行实验数据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的标题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际上本章的内容并不像章标题字面上呈现的那么简单,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这些结构的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组分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
章引言以自行车的拆装为例,用类比的手法揭示细胞作为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作为系统,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信息中心对其代谢和遗传进行调控。
本章的内容安排,正是从系统的视角,分为《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三节。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因为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将详细介绍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历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方式,因此本节在介绍细胞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时,没有提到细胞膜的结构,对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本节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展开叙述,避免与第4章重复。
学生对细胞膜并不陌生。
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
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是很难看清细胞膜的,还有不少学生误将气泡认做细胞。
“你是怎样区分气泡和细胞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问题探讨”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将学生原有经验中的疑惑点出来,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曾经学过的细胞内容中,引起学生对有关细胞膜问题的思考。
其实,学生认为细胞有细胞膜,是因为老师是这么说的,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确存在明显的边界,由此推断出细胞膜的存在,学生并没有真的看到细胞膜。
科学家也一样,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看清细胞膜,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
但是,“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问题探讨”接着提出这个问题,请学生推测,科学家是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
这个问题将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大胆推测,讨论,甚至争论,为细胞膜的学习打开兴趣之门。
课程标准中与细胞膜有关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是了解水平,要求不高。
因此,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学生只需知道“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有关这些组成成分的更详细的生化知识。
但是,如果单纯告诉学生这一结论,学生会觉得很干巴,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产生探究细胞膜的欲望了。
教科书作为学生用书,其功能不应是摘录科学上的现有结论,而应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
使学生不仅了解科学的结论,也了解科学的过程;不仅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发展能力,培养爱科学的情感和科学的世界观,从而实现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细胞膜的成分”这一内容的编写中,教科书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很简单,学生只需取一滴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再滴加蒸馏水,使红细胞浸泡在水中,即可观察到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逐步涨破的过程。
这个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例如,制备细胞膜应选择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细胞膜?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实验指导的引言部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
许多有关细胞膜化学组成的资料,都来自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研究。
考虑到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重要性,旁栏的“相关信息”里,提供了与哺乳动物红细胞有关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了解。
细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常常感觉关于细胞的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因而兴趣不浓。
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在“细胞膜的成分”这一内容中,安排了“与生活的联系”,介绍癌症检查报告单上的一些检测项目与细胞膜成分的关系,并附以真实的检验报告单。
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课程标准中要求“简述”的内容,高中教科书没有必要把这些功能都一一罗列出来。
从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说,学生也不可能理解细胞膜的所有功能。
因此,教科书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
至于其他功能,则以开放的处理方式,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己去探究。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它在保持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的协调一致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虽然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为细胞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还是应该让学生了解。
教科书采取的是举例说明、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怎样实现的。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
在介绍了细胞膜之后,教科书还提到了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改变了多年来中学生物教科书关于细胞器的写法,不再逐一列举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而是把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分,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之间的合作。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再请学生将细胞与工厂类比,讨论细胞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部门或车间。
这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学生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
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就是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
在了解细胞器是怎样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之前,即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前,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科学家是怎样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开,分别研究它们的功能的呢?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科书安排了“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的介绍。
在介绍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时,教科书没有对每一种细胞器均匀着墨,而是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
对于以后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教科书图文并茂,重点讲解;其他细胞器则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一段文字简单介绍。
在介绍到线粒体时,教科书还设计了旁栏思考题,如为什么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等等,帮助学生理解线粒体的功能。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不是简单的胶状物质,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所以教科书也对细胞质基质做了简要介绍。
细胞骨架是当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都与细胞骨架有关。
教科书以小字的形式简单介绍了细胞骨架,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研究前沿的了解。
细胞骨架不是必学内容,学生大致了解即可。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学生在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的时候,还会进一步认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这里安排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增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识,学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
“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是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用同位素标记法所做的实验。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实验过程,教科书配以详细的实验过程图解,并用讨论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了给学生留下科学、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把理解了的知识准确地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在“资料分析”之后,教科书用一段文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还有这些细胞器之间的联系。
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大都具有膜,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此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仅是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
在这个学习内容里,教科书还安排了“相关信息”:介绍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开发的一种新的制药工艺,把用磷脂制成的小球,包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达到治病的目的。
此外,还通过“与社会的联系”栏目,介绍了用于治疗肾功能障碍的人工肾,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血液透析膜就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本节之后安排了“科学家的故事──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这个阅读资料,精选了三位于1974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细胞生物学家的事迹。
之所以选择这三位细胞学家,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本节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