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必考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第一章绪论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
膏摩方:头风摩散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
唐宋时期: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
唐代第一科:祝由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a. 倡导小儿按摩b. 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c. 重视养生保健手法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e. 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a. 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b. 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5. 《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6. 《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明代: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2.小儿推拿的兴起:“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1576年张四维的《医门秘旨》小儿推拿体系的建立: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推拿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推拿学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 在击法的临床应用中,多用于腰背部的是A、合掌击法B、掌侧击法C、拳侧击法D、掌根击法E、指端击法正确答案:C2. 以下情况可以使用摇法治疗的是A、关节结核B、关节肿瘤C、肩周炎D、关节畸形E、习惯性脱位正确答案:C3.30岁,男,患者右侧腰痛,渐牵涉下肢疼痛,伴有酸困,寒冷感,否认扭伤史。
检查:腰4腰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诊断A、腰椎间盘突出症B、急性腰扭伤C、坐骨神经痛D、腰椎椎管狭窄症E、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正确答案:A4.颈椎病颈神经受刺激时,常表现A、心慌B、酸胀感C、皮肤温度低D、步态不稳E、肩部及上肢放射痛正确答案:E5.交叉韧带损伤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跟臀实验阳性B、足跟叩击试验阳性C、研磨实验阳性D、抽屉试验阳性E、浮髌实验阳性正确答案:D6.用虚掌有节奏的拍打体表为A、点法B、击法C、拍法D、击法E、捏法正确答案:C7. 通过纵向牵拉使关节间距被动扩大的手法称为A、拔伸法B、扳法C、摇法D、捏法E、屈伸法正确答案:A8.滚法操作于项背部,拿肩井,直擦膀胱经,可用于治疗A、肾虚头痛B、肝阳头痛C、血虚头痛D、瘀血头痛E、风寒头痛正确答案:E9.45岁,女性,诉腕部桡侧放散性疼痛,握物无力。
诊断A、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B、神经卡压综合征C、肱骨外上髁炎D、腕管综合征E、腕尺管综合征正确答案:A10. 一指禅推法中操作错误的是A、沉肩C、垂肘D、掌实E、悬腕正确答案:D11.X线片无明显改变的疾病是:A、慢性腰肌劳损B、腰椎间盘突出症C、退行性脊柱炎D、颈椎病E、类风湿性关节炎正确答案:A12.肩周炎主要累及A、冈上肌B、冈下肌C、三角肌D、肱二头肌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13. 㨰法时肘关节屈曲A、80度B、90度C、120 ~140度D、100度E、100~120 度正确答案:C14. 下列手法最常用于上肢的是A、摩法B、擦法C、推法D、抹法E、搓法正确答案:E15. 手掌大鱼际平面称为B、肾纹C、肾顶D、内劳宫E、板门正确答案:E16.肩部疼痛、肿胀、方肩畸形可见于A、肩关节脱位B、肱二头肌长腱滑脱C、肩峰下滑囊炎D、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E、肩周炎正确答案:A17.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A、大横纹B、小横纹C、四横纹D、掌小横纹E、腕横纹正确答案:C18.㨰法频率为每分钟A、100^ 120次B、120^ 160次C、160 ~180次D、180 200次E、200次以上正确答案:B19.项背肌筋膜炎,手法松解的主要肌群A、项背部肌群B、颈部肌群C、腰部肌群D、肩部肌群E、上臂肌群正确答案:A20.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A、腰脊柱侧弯B、托马征阳性C、腰痛及活动受限D、臀部疼痛及下肢坐骨神经痛E、挺腹试验阳性正确答案:D21.不宜用摇、扳手法的是A、脊髓型颈椎病B、椎动脉型颈椎病C、神经根型颈椎病D、颈型颈椎病E、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正确答案:B22.胸椎共有个数为A、7B、17C、5D、12E、14正确答案:D23.膝关节研磨试验阳性见于A、髌韧带损伤B、外侧副韧带损伤C、半月板损伤D、十字交叉韧带损伤E、内侧副韧带损伤正确答案:C24. 下列关于㨰法的动作结构,描述错误的是A、以肩关节为支点B、肘关节屈曲120°C、前臂发力D、手握空拳E、腕关节做屈伸活动正确答案:A25. 以拇指桡侧着力的手法是A、拇指指腹推法B、跪推法C、一指禅偏锋推法D、拇指点法E、拇指揉法正确答案:C26.中指末节螺纹面为A、肾经B、脾经C、肺经D、肝经E、心经正确答案:E27.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时,在拔伸牵引肘关节的同时,应当使前臂A、极度外旋B、极度内旋C、极度旋前和旋后D、极度旋前E、极度旋后正确答案:C28.以下中风后遗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后期偏瘫侧肌肉萎缩,瘫软无力B、偏瘫C、因发病急骤,病情不稳定,不宜马上进行推拿治疗D、舌强语涩E、口眼歪斜正确答案:C29.48岁,女性,诉右肩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必考

推拿学重点整理单选:1.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2.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3.手法(动作形态)分类: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擦法、拔伸法、背法4.衮法静止性用力(前臂)操作: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5.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点穴和手法:取穴:手三里、偏历、阳溪、列缺、合谷、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手法:衮按、揉、弹拨、拔伸、擦等6.扳法操作注意问题:①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②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③不可强求关节弹响④对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⑤对老年人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也禁用扳法7.手法产热最高:擦法8.挤压试验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9.气滞血虚包块应用手法:弹拨法10.站式肌肉:除斜方肌11.小儿按揉法适用于(C)部位或穴位A胸腹部B四肢C全身D背腰部12.······以提高:推拿功法13.向前弯腰疼痛加重:棘上韧带损伤14.调节心率穴:内关15.久泄不止穴:百会16.气穴虚弱痛经:中脘17.慢性腰肌劳损(酸胀痛)18.衮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19.腰突症分型:髓核突出方向分型:向前、后、椎体内突出向后突出部位分型: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髓核突出程度分型:隐藏型(幼弱型)、突出型(移型型)、破裂型(成熟型)20.肾精不足型眩晕的治疗(ABC)A翳风B大肠俞C神门D肾俞21.推拿治疗痛经的腰背部操作所选的穴位是(BD)A膈俞B八髎C命门D肾俞22.揉膝周法所选的穴位有(ABCD)A膝眼B阳陵泉C阴陵泉D血海23.对抗用力手法包括(AD)A拔伸B擦法C按法D扳法24.拔伸法注意事项(ABC)A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B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C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D关节复位时可在疼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25.扫散法的操作部位是:(B)A两胁部B头颞侧部C肌肉丰厚处D四肢部26.搓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处(B)外A以肩关节为支点B可用手臂用力加压C运用身体上半部重量为主要力量D力量可依节律性的前倾后移27.腰椎以(掌按)为主28.补法方向:顺时针推拿治疗中,运用补法不正确的是(B)A长时为补B顺转为补C直推为补D轻揉为补29.治疗面瘫手法不包括(扫散)治疗面瘫手法选择不正确的是:(D)A一指禅法B抹法C擦法D扫散法30.腰椎前屈角度范围:80°—90°31.阴虚火旺型不寐,先推一侧(B)20次,再推另一侧20次A涌泉B桥弓穴C眉弓D三阴交32.两肩胛骨下角与第(B)胸椎棘突同一水平A五B七C六D八33.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但向(D)方向不明显A上臂外展B向后背伸C用力屈肘D上臂内收34.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可用的手法是:(BD)A振法B踩跷C捏脊D背法35.骶髂关节扭伤应作哪些检查.(ABCD)A局部压痛及叩痛B“4”字试验C髋后伸试验D床边试验36.健腿直腿抬高试验见于:(CD)A梨状肌综合症B急性腰扭伤C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D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7.痛经的腰背部操作除肾俞外,还应选择(A)A八髎B命门C肝俞D腰阳关38.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站裆势练习的肌肉是(C)A长收肌B三角肌后束C斜方肌D大圆肌39.推拿手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最早记载是(A)A《苏沈良方》B《针灸大成·按摩经》C《五十二病方》D《肘后救卒方》40.急性挫伤多用(C)A滑石粉B爽身粉C白酒D葱姜汁41.摩擦类手法包括(ABCD)A摩法B擦法C推法D抹法42.捏脊法由(ABCD)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常施于脊柱两侧A捏法B推法C提法D捻法43.什么时候手法刺激宜强(ABCD)A宿痛B劳损C感觉迟钝D麻木44.小儿常用的介质主要选择(ABCD)A滑石粉B爽身粉C酒精D薄荷水45.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46.推拿一词,至汉代以前又称按跷、跷摩,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47.正骨八法: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48.静止性用力:即是将前臂与手部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手法操作时应用“膏摩”一词的提出,首见于《金匮要略》。
2.《推拿密旨》为代医家所著。
3.手法有力一是指手法对体表的直接作用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的力。
4.一指禅推法的移动要求是紧推慢移。
5.《幼科推拿秘书》:“推者,一指推而。
6.擦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
7.拍法手掌的要求是。
8.点穴法操作时快慢频率有以下四种节律、、、。
9.搓法操作时用力要,动作速度要,移动速度要,夹住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 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屈曲角度为()度。
~120 ~130~140 ~1502.《推拿广意》一书是()所著A.明代熊应雄B.元代项昕C.清代熊运英D.明代徐春甫3.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要采用补泻方法,以下哪句陈述是对的?()A.顺经为泻,逆经为补B.顺经为补,逆经为泻C.向心性为补,离心为平补D.顺血流方向为泻4.手法的力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患者治疗部位的肌层厚度B.患者年龄大小C.患者体质的强弱D.医者的体质强弱5.推拿治疗后产生疼痛现象的原因是()。
A.手法技术不熟练B.手法操作时间太短C.手法操作补泻结合不当D.患者因为是老年人的原因6.推拿手法对心血管影响以下哪项为正确的?()A.手法对血压只有降压作用B.手法可以改善微循环C.手法对心肌耗氧量增加D.手法对血管容积减少7.以下哪条不是一指禅偏峰推法操作时的要求?()A.腕关节放松B.不可用腕关节向下按压的动作C.动作要轻快平稳D.大拇指罗纹面着力8.揉膻中穴的功效是()。
A.宽胸理气、化痰止咳B.振奋阳气、化痰止咳C.补益肺气、化痰止咳D.补肾益肺、化痰止咳9.关于直推法以下哪项陈述是对的?()A.只能用拇指桡侧着力B.作直线来回移动C.可以用食、中指罗纹面着力D.频率每分钟200~220次10.开天门的含义是()。
按摩推拿考试重点复习整理

我国最早的按摩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现存最早的按摩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明朝出现“推拿”一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按摩推拿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2改变系统内能3调节信息按摩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1舒筋通络2理筋整复3活血祛瘀滑利关节影响按摩推拿疗效的因素一手法的性质肌肉痉挛——舒筋通络作用的手法解剖关系紊乱——理筋整复作用的手法肢体功能受限——活血祛瘀、消除肿胀二手法的刺激量即手法的力量、手法施用时长、治疗间隔时间、需要几个疗程三治疗部位的特异性(某个部位治疗某种疾病)按摩推拿禁忌症1有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和各种骨病的患者2在软组织损伤早期肿胀较重的部位3有出血倾向者4孕妇及经期妇女的腰骶部和小腹部5醉酒及精神失常等与医生不合作者6有严重心肺等疾患者7皮肤破损处8传染病患者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神通手法操作时形体的基本要求体松体正手法操作时呼吸的基本要求静、缓、深、匀用力的基本原则1近带远端2刚柔相济3整体用力手法的作用放松作用:1缓解肌肉痉挛2放松止痛3活血祛瘀4消除肿胀温通作用:5温通经络助动作用:6疏通狭窄7分解粘连8滑利关节整复作用:9整复错位放松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畜力于掌作用及应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
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在颈、肩、四肢多用罗纹面或指端一指禅推法;在颜面多用偏峰一指禅推法或碟推法;腹部常用跪推法作用层次:肌肉层特点:刚柔相济,以刚为主注意事项: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要协调一致,拇指在治疗部位上要相对固定滚法(侧滚,立滚)动作要领:1侧滚法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立滚法肘关节伸直2着力部位应似球型或瓶状3着力部位应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4 手的滚动幅度应在120°左右,5 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作用及应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
主要作用于颈、肩、腰、背及四肢肌肉较丰厚处作用层次:肌肉层特点: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注意事项: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要协调一致,着力部位要吸附在治疗部位上揉法(指掌鱼际掌根前臂肘)动作要领:1应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2着力部位应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3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4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作用及应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缓解损伤部位疼痛,作用于腹部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按摩推拿考试复习重点

上篇基础篇第一章按摩推拿学基础P1《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P2 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P3 晋·葛洪《肘后方》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P4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四明陈《小儿按摩经》- 最早的按摩推拿专着清·吴谦《医宗金鉴》伤科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P4 民间流派(8种):正骨推拿流派、点穴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gun法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儿科推拿流派、经学推拿流派、脏腑经络按摩流派P5 按摩一词首见《素问·血气形志》“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liao药”?P4 按摩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论)1)舒筋通络:舒筋通络可以理解为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
手法能使机体放松的直接原因是:①提高局部的温度;②提高局部的痛阈;③使痉挛的肌纤维被拉长。
手法能使机体放松、损伤组织得以康复的间接原因是: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营养得到改善;②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肿胀;③通过手法使粘连分解。
2)理筋整复:理筋整复的含义是调理筋骨、整复错位,也就是纠正紊乱的解剖关系。
3)滑利关节;4)活血祛瘀: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的含义是通过手法使瘀血消散、肿胀消除,从而达到促进肢体运动、促进气血流动的作用。
P4 影响按摩推拿疗效的因素(?)一、手法的性质:肌肉痉挛-舒筋通络;解剖关系出现紊乱-理筋整复;肢体功能受限-活血祛瘀、消除肿胀。
二、手法的刺激量:手法的力量、施用时间、每次治疗间隔时间、疗程次数等三、手法部位的特异性:能够治疗某种病的部位就对这个病有特异性。
推拿学考试重点

1、“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2、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4、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6、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7、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8、特定穴;是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会聚于两掌。
9、小儿特定穴与成人特定穴有何不同:成人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具有特定称号的腧穴,根据不同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
10、推拿手法最脏腑疾病治疗的途径:1、同过经络介导、通过功能调节、脏腑的器质性病变,通过手法直达并所。
11、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区别;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都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利用穴位和手法在人体体表进行施治的一种外治方法。
成人推拿主要治疗范围是以骨科疾病为主,例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等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等;内科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紧张疲劳等。
小儿推拿主要治疗范围是以小儿内科疾病为主,例如发烧、咳嗽、消化不良、腹泻、便秘、遗尿、惊吓等。
成人推拿穴位以十四经络为主,小儿推拿用的则是小儿特有的穴位. 由于成人的皮肤、肌肉、脏腑早已经成熟了,相对也比较厚实、强壮,因此穴位的敏感性、感知度没小儿灵敏。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嫩,小儿皮肤可以说是处于“饥饿”状态,先天喜抚摸接触,对按摩推拿具有成人不可比拟的感知度、灵敏度的优势.小儿推拿正是利用小儿皮肤的感知度、灵敏度,通过手法刺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推拿学考试复习重点

推拿学发展源流“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 《幼科推拿秘书》《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脾胃区:左背胸椎 7~12热敷法有湿热敷法和干热敷法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有: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
持久,是指单一手法能够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而不间断,不乏力。
有力,即有力量,且这种力量不可以是蛮力和暴力,而是一种含有技巧的力量。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的节律,速率和压力等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而非忽慢忽快,忽轻忽重。
柔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深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者四项要求,从而具备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能深达内脏及组织深层。
运动关节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 (成人)扌衮法: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
动作要领: 1 、肩臂腕关节放松。
2 、肘微曲约 120~150 。
3 、小鱼际紧贴皮肤,以肘为支点,前臂外旋,手背呈滚动状 4、接触面为小鱼际至第三掌骨侧面约 1/2。
5、手背不宜拖动,不宜跳动揉法:1、带动皮下组织随手的揉动而滑动, 2、以肘为支点,腕部放松。
主要用于肌肉较厚处摩法: 1 、不带动皮下组织。
2、掌面于腕部在同一平面频率 100~120 摩法宜缓不宜急,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推法(单方向直线推动)擦法:大鱼际擦法主用于四肢病症;小鱼际擦法主用于脊柱两旁病症;掌擦法主用于胸背部病症。
搓法:(上肢结束手法,多与抖法共用) 抹法:抹桥弓:耳后翳风至缺盆成一线。
作用;平肝潜阳,降压降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学重点整理单选:1.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2.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3.手法(动作形态)分类: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擦法、拔伸法、背法4.衮法静止性用力(前臂)操作: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5.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点穴和手法:取穴:手三里、偏历、阳溪、列缺、合谷、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手法:衮按、揉、弹拨、拔伸、擦等6.扳法操作注意问题:①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②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③不可强求关节弹响④对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⑤对老年人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也禁用扳法7.手法产热最高:擦法8.挤压试验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9.气滞血虚包块应用手法:弹拨法10.站式肌肉:除斜方肌11.小儿按揉法适用于(C)部位或穴位A胸腹部B四肢C全身D背腰部12.······以提高:推拿功法13.向前弯腰疼痛加重:棘上韧带损伤14.调节心率穴:内关15.久泄不止穴:百会16.气穴虚弱痛经:中脘17.慢性腰肌劳损(酸胀痛)18.衮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19.腰突症分型:髓核突出方向分型:向前、后、椎体内突出向后突出部位分型: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髓核突出程度分型:隐藏型(幼弱型)、突出型(移型型)、破裂型(成熟型)20.肾精不足型眩晕的治疗(ABC)A翳风B大肠俞C神门D肾俞21.推拿治疗痛经的腰背部操作所选的穴位是(BD)A膈俞B八髎C命门D肾俞22.揉膝周法所选的穴位有(ABCD)A膝眼B阳陵泉C阴陵泉D血海23.对抗用力手法包括(AD)A拔伸B擦法C按法D扳法24.拔伸法注意事项(ABC)A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B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C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D关节复位时可在疼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25.扫散法的操作部位是:(B)A两胁部B头颞侧部C肌肉丰厚处D四肢部26.搓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处(B)外A以肩关节为支点B可用手臂用力加压C运用身体上半部重量为主要力量D力量可依节律性的前倾后移27.腰椎以(掌按)为主28.补法方向:顺时针推拿治疗中,运用补法不正确的是(B)A长时为补B顺转为补C直推为补D轻揉为补29.治疗面瘫手法不包括(扫散)治疗面瘫手法选择不正确的是:(D)A一指禅法B抹法C擦法D扫散法30.腰椎前屈角度范围:80°—90°31.阴虚火旺型不寐,先推一侧(B)20次,再推另一侧20次A涌泉B桥弓穴C眉弓D三阴交32.两肩胛骨下角与第(B)胸椎棘突同一水平A五B七C六D八33.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但向(D)方向不明显A上臂外展B向后背伸C用力屈肘D上臂内收34.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可用的手法是:(BD)A振法B踩跷C捏脊D背法35.骶髂关节扭伤应作哪些检查?(ABCD)A局部压痛及叩痛B“4”字试验C髋后伸试验D床边试验36.健腿直腿抬高试验见于:(CD)A梨状肌综合症B急性腰扭伤C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D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7.痛经的腰背部操作除肾俞外,还应选择(A)A八髎B命门C肝俞D腰阳关38.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站裆势练习的肌肉是(C)A长收肌B三角肌后束C斜方肌D大圆肌39.推拿手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最早记载是(A)A《苏沈良方》B《针灸大成·按摩经》C《五十二病方》D《肘后救卒方》40.急性挫伤多用(C)A滑石粉B爽身粉C白酒D葱姜汁41.摩擦类手法包括(ABCD)A摩法B擦法C推法D抹法42.捏脊法由(ABCD)等多种手法动作复合而成,常施于脊柱两侧A捏法B推法C提法D捻法43.什么时候手法刺激宜强(ABCD)A宿痛B劳损C感觉迟钝D麻木44.小儿常用的介质主要选择(ABCD)A滑石粉B爽身粉C酒精D薄荷水45.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46.推拿一词,至汉代以前又称按跷、跷摩,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47.正骨八法: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48.静止性用力:即是将前臂与手部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
简答:1.推拿基本治法:(作用)温法:温经散寒,补益阳气通法:祛邪通滞补法:补气补血、滋阴、温阳泻法:泻下积滞汗法:祛风散寒和法:调和阴阳、脏腑、经络、气血、营卫、脾胃等散法:舒经散结清法:清热凉血、消热祛暑、生津除烦2.衮法动作要领:①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自然屈曲约40°,上臂中段距离胸壁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不能过度屈曲或挺直。
②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前衮至极限时屈腕约80°,回衮至极限时伸碗越40°),使掌背部分的二分之一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③衮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衮和回衮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衮三回一”。
3.整复类手法基本技术要领:①稳: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强调在施行手法整复时,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
②准: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强调进行关节整复时,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
③巧: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不可使用蛮力、暴力。
④快: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
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力的时候发力;其次,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运用自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4.扫散法操作方法:以一手扶按受术者一侧头部以固定,另一手拇指伸直,以桡侧面置于额角发际头维穴处;其余四指并拢、微屈,指端置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与耳上缘平齐。
前臂主动运动,腕关节挺劲,使拇指桡侧缘在头颞部做较快的单向运动,范围是额角至耳上,同时,其余四指在耳后至乳突范围内快速擦动。
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侧扫散约50次。
5.简述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原则、基本手法及操作方法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基本手法:推、揉、拿、扳操作方法:①操作部位以局部为主,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②拿患侧胸锁乳突肌③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数次。
问答题:1.一指禅推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操作:①一指禅常规推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拇指自然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左右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罗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手法频率:120~160次/分②一指禅偏峰推法:以拇指偏峰部着力,拇指自然伸直并内收,余指掌指部伸直。
腕关节微屈或自然伸直。
其运动过程同一指禅推法,惟其腕部摆动幅度较小,有时仅为旋动③一指禅屈指推法:拇指屈曲,指端顶于是指桡侧缘,或以罗纹而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
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或背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其运动过程同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一指禅推法操作时要求术者姿势端正,精神内守,肩、肘、腕各部位贯穿一个“松”字,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将功力集中于拇指端,才能使手法刚柔相济,形神具备。
①沉肩: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②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
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亦不宜过度夹紧内收。
③悬腕: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
腕部在外摆时,尺侧要低于桡侧,回摆到最大时,尺、桡侧持平。
④指实掌虚:拇指端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切忌拙力下压,其余四指及掌部要放松,握虚拳。
前臂摆动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轻重交替作用于体表,外摆和回摆时着力轻重为3:1,即“推三回一”。
⑤紧推慢移:是指一指禅推法在体表移动操作时,前臂维持较快的摆动频率,即每分钟120~160次,但拇指端或罗纹面移动的速度要慢。
2.常规做坐骨神经特殊检查有哪些?是如何操作的?①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足部,另手保持膝关节在伸直位,将两下肢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
正常时,两下肢同样能抬高80°以上,除腘窝部有紧张感外,并无疼痛或其他不适。
若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抬高幅度降低,不能继续抬高,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应记录其抬高的度数。
当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的角度时将足踝背伸,如引起患肢放射性疼痛加剧者,即为加强试验阳性。
②健腿直腿抬高试验:检查健侧腿直腿抬高试验时,如引发患肢坐骨神经反射性疼痛者,为阳性,见于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③坐位屈颈试验: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伸直,使坐骨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然后被动或自动向前屈颈,如出现患肢疼痛即为阳性。
3.推拿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①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②促进损伤组织修复③松解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④纠正骨错缝、筋出槽⑤改变突出物的位置⑥解除肌肉痉挛⑦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⑧促进水肿、血肿吸收4.扳法操作注意问题?衮法的动作要领?扳法:①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②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③不可强求关节弹响④对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⑤对老年人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也禁用扳法衮法:①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自然屈曲约40°,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不能过度屈曲或挺直。
②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使掌背部分的1/2面积(尺侧)一次接触治疗部位③衮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衮和回衮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三回一”6.简述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原则、选穴部位和主要手法治疗原则:对初期疼痛较敏感者,采用轻柔手法在局部治疗,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对初期患者或感觉迟钝者,治疗以改善肩关节功能为主,可用较重手法,并着重配合关节个功能额被动运动。
取穴及部位: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及肩壁部。
主要手法:衮、揉、拿捏、点压、弹拨、摇、扳、拔伸、搓抖等。
7.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特点可将手法分为哪几类?①摆动类:指主要以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左右摆动来完成手法操作过程的一类手法。
如一指禅推法、衮法、大鱼际揉法等②摩擦类:指手法操作过程中,着力部位与被治疗部位皮肤表面之间产生明显摩擦的一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