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3“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含解析)
世界近代史易错点解析+知识清单--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易错点解析一、时间线与事件关联1.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o易错点:混淆不同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o解析:从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7-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重大历史事件时间:o易错点:记错或混淆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o解析: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 1789-1794年)等,这些事件的时间节点需要清晰记忆。
二、重要概念与理论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o易错点:将文艺复兴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复兴,忽视其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o解析: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至17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2.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o易错点:忽视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o解析: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倡导理性主义,直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三、国际关系与格局1.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o易错点:忽视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及反殖民斗争的意义。
o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这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同时,殖民地国家也进行了反殖民斗争,如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等。
2.国际格局的演变:o易错点:混淆不同时期的国际格局特点。
o解析:从15、16世纪的西、葡称强世界,到17、18世纪的英、法、荷等称强,再到19世纪初的维也纳体系、19世纪晚期的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以及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两极格局,最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多极格局开始形成,这些国际格局的演变反映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变化。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扩张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扩张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复习建议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双重影响,既要看到积极影响,又要看到消极影响。
试题一般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切入,很多非选择题将本部分知识点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形成经济全球化的专题性知识。
知识清单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大陆”)路考点聚焦考点一、认识欧洲的封建时代——西欧中世纪(476-1500年左右)(一)总体特征1.政治: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侯、伯、子、男爵和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彼此负有义务。
2.经济:自给自足的贵族庄园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
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
3.思想:凌驾一切的天主教会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
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国。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
然而,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会和以西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会,活动范围分别在欧洲的东部和西部。
12-13世纪,经过长期斗争,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除君主;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二)近代因素的酝酿1.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
与之同时的,是市民阶层的形成,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一些城市中还建立起了许多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极大地传播了古典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3 “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含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13 “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错因归纳:对“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含义和影响区分清楚。
释疑解惑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真题突破1.(2013·江苏单科·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ABC表述错误,D为正确答案。
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走向会合的世界(商业革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走向会合的世界(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革命的表现:1、世界市场扩大。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
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
世界市场的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地再现在各国的市场上。
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
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
于是,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
像玉米这一美洲的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非洲和东南欧。
马铃薯(土豆)、烟草、可可等也从美洲传到亚、欧、非各洲。
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高中历史知识点繁杂,很多是属于复习中经常遇到的知识上的易错点和易混点,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一)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易错易混知识点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易错点1.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
错误。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朴地理解为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所有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错误。
虎门销烟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因素。
主线因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未来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主线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对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重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社会性质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要矛盾、革命任务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线因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线因素是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所以无法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派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派产品。
平均分派土地可以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派产品则相反。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行的主线因素是缺少社会基础。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的主线因素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主线因素则在于缺少社会基础9.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转折点。
对的。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转折点,由于在此之前列强的重要侵略方式是商品输出,其重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和商品市场;在此之后重要是资本输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开设工厂。
专题13 工业革命时期(2大考点4个易错点)(原卷版)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专题十三工业革命时期:近代后期的西方目录考点一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易错点1】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易错点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考点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点1】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掠夺得来的财富并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易错点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01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破解】(1)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工业革命的成果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此外,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2)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3)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4)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5)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6)促使社会形态转型: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深度剖析真题】1.(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
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点

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点学习可以致富,这些话语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学习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学习真的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学习也确实可以致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
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
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
B 项正确;
材料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
命”,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 D项错误。
D
.货币短缺日益严重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港口从满载货物到无货可装的变化,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
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
C 项;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背景而非结
果,排除 A 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B 项;材料强调货太多而资金
C.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答案】 C
【解析】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故
选 C 项。 A、 B、 D 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不是“商业革命”的表现。
]
5.1580 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
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本题选
C 项。
3.( 2008·北京文综· 17)“价格革命”给 16 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
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答案】 C 模拟突破
1.15 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是
1 至 2 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 10~ 14 克,在威
尼斯达 14~ 18 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 20~ 30 克。”这反映了 ( )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油的价钱顶得上过去的 12 磅。”这一现象导致 (
)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指的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故
B 项正确。
8.(2017 ·湖南衡阳调研 )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
不够并非货币短缺,排除 D 项。
14. (2019 ·江西南昌高三摸底· 16)16 — 17 世纪的欧洲,随着形势的不定地租日益贫困,而工商业者大发横财,他们开始适应新形势而采取一些措施。有些
人抛弃了过去轻视甚至鄙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开始从事工商业经营。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 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
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
()
A.资产阶级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圈地运动
【答案】 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即“价格革命”
,作为封建地主贵族收取定额
地租,其实际收入下降了,因此他们开始从事工商业经营,故选
加速封建势力的衰落,故 C 项正确。
11.(2018 ·江西五市八校联考题 ) 从 1500 年到 1600 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 117%,白银增加了
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 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 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 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 引发了“价格革命”
【答案】 B
( 荷兰 ) 的安特卫普 ( 港口城市 ) ,根据
时间“ 16 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
D 项正确。
10.(2018 ·重庆考前模拟 )16 世纪以前, 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 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
发生暂时的波动。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 16 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答案】 D
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 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
12. (2019 ·江西高三第一次大联考· 19) 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大量金银流
入西欧,导致金价下跌,货币贬值,由此引起西欧经济、政治的一系列变化。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价格革
命”。这里的“革命”是指 (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加速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故 B 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
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人口的膨胀问题,故
D 项错误。
9.(2018 ·吉林八校联考 )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
币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由题目中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由传统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可判断指
的是新航路开辟 ( 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 的影响 ,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 , 故 B 项错误 ; 新
航路的开辟使西欧发生了商业革命 , 其表现为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 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
ABC表述错误, D 为正确答案。
2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 18) 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始积累。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
, 走向衰落。
真题突破 1.(2013·江苏单科·1 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 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
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答案】 B
【解析】“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反映出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变化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的表现。
D 项。
13. (2019 ·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18) 据记载, 1498 年以前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港口装
载香料时,多会出现因货太多而资金不够的现象,而到
1504 年到东地中海港口的货船几乎已无货可装了。
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商业危机开始出现
B
.新航路急需要开辟
C.商业革命已经发生
展 , 还促使他们纷纷组织起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不再具有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的特性
的新型的贸易公司。 ”材料中的这一现象 (
)
A. 促进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 有利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体现了商业革命
D. 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价格革命表现为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 致使作为货币的金银价格贬值 , 物价上涨 , 题目中并没有提及货
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
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答案】 C
【解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 20 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故 A 项错误;明末大致是 17 世纪初,工业革命是
2020 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 13 “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
命”
错因归纳: 对“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含义和影响区分清楚。 释疑解惑
1. 商业危机 : 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 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 , 物价上涨。
2. 商业革命 : 是指新航路开辟后 , 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 ; 商贸中心转移 , 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 价格革命 : 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 欧洲金银货币剧增 , 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特权贸易公司
, 故 C 项正确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成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 故 D 项错误。 4.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