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参考方法
建筑物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物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 前言建筑物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内空气质量和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通风系统设计、空气质量要求、节能措施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介绍建筑物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规范。
2. 通风系统设计2.1 通风系统组成建筑物通风系统主要由送风设备、回风设备、空气处理设备和风道系统组成。
设计中应确保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和运行效率,避免漏风、冷风直吹以及房间间隔风量不均等问题。
2.2 通风系统布局通风系统的布局应根据建筑物内部空间划分以及风向、风速等环境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在设计中,应注意通风系统与建筑结构、室内装修以及消防通道和电缆走道的衔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无干扰性。
2.3 风道设计风道是通风系统中负责输送空气的管道,其设计应符合通风效果和节能要求。
在设计中,应合理选择风道材料,确保风阻小、密封性好,并采取适当的断面形式和弯头设计,以减小阻力、噪音和压力损失。
3. 空气质量要求3.1 室内空气污染防控建筑物内部存在着各种室内空气污染源,如装修材料、甲醛、二氧化碳等。
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材料,并采取有效的通风系统设计,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保障人员身体健康。
3.2 温湿度控制建筑物内部温湿度的控制对于人员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设计中应合理选择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温湿度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出现过冷、过热、过湿或过干等情况。
3.3 噪音控制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对人员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干扰。
设计中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如选择低噪音设备、设置噪音隔声措施等,以减少噪音对人员的影响。
4. 节能措施4.1 设备能效设计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备能效对于建筑物整体能耗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中应选择高效设备,并合理进行匹配,降低能耗。
4.2 空调节能措施空调系统是建筑物能耗较大的设备之一,设计中应合理选择空调模式、温度设定,并采用节能控制策略,如夜间自动关机、定时调整温度等,以降低空调能耗。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designing natural ventilation前言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贵州自然通风建筑导则>编制任务的通知》(黔建科通〔2015〕15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是: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计算方法;5.自然通风量常用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东南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东南大学(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动力楼401,邮政编码:210096)。
本导则主编单位:东南大学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导则参编单位:贵州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钱华高迎梅郑晓红钟安鑫潘佩瑶李新刚黄巧玲漆贵海周琦杜松李洋李金桃雷艳赖振彬王翔刘建浩李元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向尊太陈京瑞杨立光胡俊辉董云王建国唐飞叶世碧龙君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 符号说明 (2)3 计算方法 (4)3.1 一般规定 (4)3.2 自然通风应用潜力 (4)3.3 自然通风原理 (6)3.4 自然通风策略 (8)3.5 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步骤 (11)4 自然通风量常用计算方法 (14)4.1 理论分析方法 (14)4.2 多区模型 (14)4.3 计算流体力学(CFD) (14)C (16)附录A:风压系数p附录B:有效热量法 (18)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改善我省建筑室内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能耗,遵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自然通风研究现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规定了用于计算建筑自然通风的术语和定义、编制原则、计算方法。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_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_住宅设计规范对于日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要求非常重要,这些要求可以保证住宅内部的舒适度、健康性和节能性。
本文将从日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三个方面阐述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
首先,日照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住宅内部的时间和强度。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在住宅的主要活动区域保证足够的日照,即阳光能够照射到住宅内部。
一般来说,主卧室、客厅和阳光房等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应保证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的直射阳光。
此外,住宅建筑在日照方面还有具体的要求,如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应过小以防止遮挡阳光,建筑物的立面和窗户的朝向也要充分考虑,尽量使得阳光能够进入室内。
其次,天然采光是指通过窗户、天窗等开口,利用自然光照射到住宅内部供人们使用。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在住宅的主要空间(如卧室、客厅、厨房等)保证足够的天然采光。
一般来说,住宅建筑的窗户面积应占房间地面面积的10%以上,以保证足够的自然光进入室内。
此外,住宅建筑的窗户位置和朝向也需要考虑,尽量使得自然光能够均匀照射到室内,避免阴暗和光线不均匀的情况。
最后,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巧妙设计室内和室外的气流,实现住宅内部的空气流通。
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住宅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以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一般来说,住宅建筑应具备足够的出入口和通风窗,以方便室内空气的流通。
同时,还应合理设计住宅的布局,使得自然气流能够顺畅地流动,并避免室内的湿气、污染物积聚。
综上所述,住宅设计规范对于日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都有明确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并兼顾节能性能。
住宅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要求,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同时,住宅使用者也应重视这些要求,对于住宅的日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

建筑中的通风设计通风设计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的湿度、温度和空气流动,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良好的通风还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和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通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空气流通:通风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通常,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应低于室外,因此室内应该有足够的换气量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此外,通风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到空气流动的均匀性,避免产生死角和局部阻塞。
2.湿度调节:通风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室内空气潮湿,易形成霉菌和细菌滋生的环境。
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
通风系统应考虑到空气湿度的调节,配备相应的加湿和除湿设备。
3.温度调节:通风设计还应考虑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室内闷热,不利于人体的正常活动和工作。
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室内寒冷,不舒适。
通风系统应能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实现室内外温度的平衡。
4.噪音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可能会产生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通风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噪音的传播和影响,如合理布置通风设备,采用隔音材料等。
5.能源节约:通风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一定的能源,特别是在冷、暖气环境和湿度调节中。
通风设计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在设备选型、运行控制和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和管理。
6.安全性:通风设计还应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如避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漏电和火灾等危险,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总之,建筑中的通风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室内环境、能源消耗和安全性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通风系统,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循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舒适性。
自然通风门窗风速要求标准

自然通风门窗风速要求标准一、自然通风门窗的概念和作用自然通风门窗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换气的建筑构件。
其核心作用是利用风力进行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设置自然通风门窗,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营成本。
二、风速对自然通风门窗效果的影响风速是影响自然通风门窗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通风换气效果越好。
然而,过高的风速也可能带来噪音、尘埃等问题,影响居住者的舒适度。
因此,合理选择和控制自然通风门窗的风速,是实现高效、舒适通风的关键。
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通风门窗风速要求在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自然通风门窗的风速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为了实现更好的通风换气效果,可以适当提高自然通风门窗的风速要求。
而在多雨潮湿的地区,则需要避免过高的风速导致雨水渗透等问题。
四、如何测量和计算实际风速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风速测量仪器来测量和计算自然通风门窗的实际风速。
常见的风速测量仪器有风速仪、风向标等。
通过测量门窗附近的平均风速和风向,可以评估自然通风门窗的通风效果,并据此调整门窗的开启方式或位置,以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
五、不同类型自然通风门窗对风速的要求不同类型的自然通风门窗对风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推拉窗由于其结构特点,对风速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平开窗和悬窗由于其较大的开启面积和较好的通风性能,对风速的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自然通风门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气候环境和建筑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风速要求。
六、设置合理的开启方式以充分利用风能提高舒适度为了充分利用风能提高自然通风门窗的舒适度,我们需要设置合理的开启方式。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通过设置平行四边形的开启方式来最大化通风面积,从而更好地利用风能进行通风换气。
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可以通过设置三角形或梯形的开启方式来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创造更为舒适和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首先,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关键。
建筑物的朝向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
例如,在季风气候地区,将建筑物的长边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
同时,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便风能够顺畅地流动。
建筑群的布局也可以采用错列式、斜列式等形式,减少风的阻力,增加通风效果。
建筑的开口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窗户的位置、大小和形式都需要精心规划。
窗户应该分布在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以促进交叉通风。
增大窗户的面积可以增加进风量,但也要注意比例协调,避免影响建筑的结构和美观。
此外,窗户的开启方式也很重要,平开、推拉或上悬等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一些情况下,设置通风口、通风井等特殊的开口结构,能够引导风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深处,提高通风的均匀性。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设计同样会影响自然通风。
减少内部隔墙和障碍物,可以让空气更自由地流动。
挑高的空间和中庭设计能够利用热压原理,促进空气的上升和排出,形成自然的通风循环。
楼梯间和走廊等公共区域也可以作为通风通道,与室内空间相互连通,增强整体的通风效果。
在建筑外形设计方面,采用流线型或楔形的建筑外形能够减少风的阻力,提高风的通过率。
例如,一些高层建筑的顶部逐渐收窄,就像一个漏斗,能够引导风更有效地进入室内。
而在低层建筑中,通过设计坡屋顶或者设置风帽等,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增强自然通风。
另外,利用地形和周边环境也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的一种策略。
如果建筑物位于山坡上,可以利用地形高差,使风更容易进入底层空间。
周边的植被和水体也能对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树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强风,同时也能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促进空气的流动。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1 总那么1.0.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改善深圳市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居住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从规划、建筑、热工、空调、照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保证舒服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使用能耗操纵在规定的范畴内。
1.0.4 居住小区宜通过采纳生态设计,改善小区热环境与空气品质;居住建筑应通过采纳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提高空调设备能效比等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卫生换气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空调能耗应节约50% .1.0.5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qc〕index of cool loss of building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运算条件,运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刻内消耗的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0.2 空调年耗电量〔Ec〕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运算条件,运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消耗的电能。
2.0.3 空调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在额定工况下,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同一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效比不同,涉及能效比数值时,必须指定工况。
2.0.4 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表征围护结构抵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5 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接近30年平均值的各月组成一年,作为典型气象年。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建筑空调与通风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建筑空调与通风规范要求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建筑空调与通风的规范要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舒适性和使用效果,还涉及到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建筑艺术设计中建筑空调与通风的规范要求,以期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参考。
一、空调规范要求1. 温度控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气候条件,确保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6℃之间。
2. 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湿度在40%至60%之间,既不会过于干燥,也不会过于潮湿,以确保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
3. 新风供应:除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外,还要确保室内外气体的交换。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人员密度,确定合理的新风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4. 热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的朝向、材料、负荷等参数,对建筑物的热负荷进行精确计算,以实现合理的能耗控制和节能设计。
5. 音响和振动控制:在空调系统设计时,要注意降低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合理的噪音控制对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通风规范要求1. 自然通风:在建筑物设计中,要考虑自然通风的可行性。
充分利用自然气流,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开窗设置,实现自然通风,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
2. 通风系统设计:对于需要机械通风的建筑物,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需要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同时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3. 过滤和净化:通风系统中应设置合适的过滤装置,对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和净化,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健康。
4. 排烟和排气:在建筑物设计中,要考虑到火灾等突发情况下的安全问题。
通风系统应有合理的排烟和排气设置,以提供安全的逃生通道和控制烟气扩散。
5. 通风口的设置: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要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使用需求进行科学布置。
通风口的大小和形状也要考虑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和室内空气流动的平稳性。
综上所述,建筑空调与通风规范要求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参考方法
D.1 小区自然通风设计
D.1.1 应采取定性设计、软件模拟和布局调整的方式进行小区自然通风设计,使小区自然通风利用效果达到本规范第4.0.2条的要求。
1 自然通风定性设计是指依据项目所在位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速和风向,考虑建筑物对气流的阻挡与引导作用,以有利于小区气流流动顺畅为原则,定性地布置建筑物。
2 自然通风软件模拟设计是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小区自然通风进行定量的模拟设计。
3 布局调整设计是指根据自然通风软件模拟结果调整小区内的建筑布局和建筑形态,使小区整体有利于自然通风。
进行布局调整后,应通过自然通风软件模拟确认布局调整后的自然通风利用效果。
D.1.2 采用自然通风软件模拟设计时,应以项目所在地点10米高度处通风时段的主导风速和风向为气象边界条件,按式D.1.2的规定采用梯度风设置来流风速。
V=V0(H/10)α
(D.1.2)
式中:V——项目所在地点任一高度的平均风速,m/s;
V0——项目所在地点10米高度处通风时段主导风
向的风速,m/s;
α——地面粗糙系数,可按表B.1.2选取。
表D.1.2 我国地面粗糙度类别和对应的地面粗糙系数α值
D.2 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
D.2.1 应在小区自然通风设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单体自然通风设计应对各套型分别进行,设计内容包括套型平面布置、开窗位置、开窗方式、外窗可开启面积等内容。
1 明确项目的套型类别;
2 根据小区自然通风模拟结果,确定建筑单体各个立面的风压分布;
3 根据建筑单位各个立面的风压分布,以有效利用风压通风为原则,合理设置合理布置套型的开窗位置和开窗大
小,房间布局应使卧室和起居室为进风房间,厨房和卫生间为排风房间;
4 确定各套型自然通风进排风窗口平均的风压差;
5 确定各套型外窗(包括阳台门)可开启面积,并计算其占套型使用面积的比例。
若不满足本规范第5.2.4条的要求,则需进行调整以符合标准的要求。
D.2.2 宜采用自然通风软件模拟方法进行各套型的自然通风设计。
1 根据小区自然通风模拟结果,获取各套型自然通风进排风窗口的平均风压差,作为套型自然通风模拟的边界条件;
2 根据套型自然通风模拟结果对套型的平面布置、空间布局、开窗位置、开窗大小进行优化调整,使各套型有利于自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