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分析
建筑通风分析

建筑通风分析建筑通风是指在建筑环境中,通过调节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风方式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物的自身结构和自然环境因素,如风力、气温差异等来形成室内外气流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赖自然气流:自然通风是利用外界的自然气流,通过建筑物内外的压差来实现空气流动,因此对外界气流的条件有一定的依赖。
2.能耗低:自然通风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支持,仅仅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开窗方式,就能够实现室内空气流动,因此能耗非常低。
3.适应性强:自然通风适用于大多数建筑物,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低矮建筑,都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来实现自然通风。
4.对健康有益: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影响。
然而,自然通风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自然通风的效果受到外界气候和风力的限制,当外界气流不佳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差。
其次,自然通风无法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于一些需要保持稳定温湿度的场所,如实验室、图书馆等,自然通风并不适用。
机械通风是通过人工方式,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机、换气扇等来实现空气流动,以改善室内环境的通风方式。
机械通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立控制:机械通风可以根据需要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量,能够在不同季节和使用场所下提供恒定舒适的室内环境。
2.效果稳定:机械通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恒定的气流量和风速,保证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稳定,提高空气质量。
3.适应性广泛:机械通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密闭空间和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场所,机械通风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4.能耗较高:相比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需要消耗电能来驱动通风设备,因此在能耗方面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建筑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同时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因素,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热对流优化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热对流优化自然通风与热对流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它们能够有效地改善室内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空气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热对流的优化方法与策略,并介绍一些经典案例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一、自然通风的优化自然通风是指依靠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优化建筑朝向、窗户布置、通风通道等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从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目标。
1. 建筑朝向的优化建筑朝向是决定自然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可以使得建筑在不同季节能够得到适当的自然通风。
例如,在热带地区,建筑的长轴朝向东西方向,可以使得自然气流在南北方向上进行对流,减少室内温度的升高。
2. 窗户布置的优化窗户是自然通风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合理的窗户布置可以使得自然气流在室内得到良好的流动。
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开设多个窗户,以增加自然通风的通道,同时设计合适的大小和位置,以便控制气流的方向和强度。
3. 通风通道的优化通风通道是指引导自然气流流动的路径。
合理设计通风通道可以有效地引导自然气流进入建筑内部,并带走室内的热空气。
例如,在建筑中设置采光井、通风塔等装置,可以形成垂直通风通道,加强气流的流动,提高自然通风效果。
二、热对流的优化热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体或流体的对流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优化热对流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分布,改善室内热环境,同时降低冷暖设备的使用频率,实现节能效果。
1. 热对流通道的优化合理设计热对流通道可以有效地引导热空气上升或下沉,实现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
例如,在建筑中设置天窗、屋顶通风设备等,可以促使热空气上升,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另外,通过调整室内家具摆放和室内外温差利用,也可以影响热对流的效果,实现温度调节。
2. 热容量的优化在建筑设计中,热容量是指材料或装饰物对热量的吸收与释放能力。
通过优化建筑材料和装饰物的选择,可以增加建筑的热容量,延缓热量的传导速度,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
在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
建筑物的布局应该有利于自然通风,避免阻挡风向,同时要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形成自然通风通道。
例如,在规划住宅区时,可以将建筑物排列成行,使风能够顺畅地通过整个住宅区。
其次,要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窗户和通风口。
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应该能够让自然风顺利进入室内,同时避免过度的日晒和风雨侵袭。
例如,可以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或者在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以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
此外,要合理利用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也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或者使用轻质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风的阻挡。
最后,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因素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例如,在热带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通风效果,以降低室内温度;在寒带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保温效果,以保持室内温度。
总之,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物的布局、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以及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既美观
又实用的建筑。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建筑中提供清新舒适的空气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热负荷,节约能源。
以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建筑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
例如,多设置门窗,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连接,使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形成死角,以减少空气的停滞。
2.通风口设计:通风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风口和排气口来帮助自然风进出建筑。
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向风面或顶棚上,可以利用气流的差异来实现自然通风。
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背风面或地面上,用于排出废气和热气。
3.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的部分,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可以采用浅色材料覆盖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同时可以设置天窗或天棚等透光装置,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4.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通风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
窗户的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风向和气流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大小不一的窗户,配合建筑的布局和气流路径,实现自然风的自由进出。
5.遮阳和隔热措施: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和热量的进入。
可以使用遮阳板、树荫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同样,可以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热量的传递。
6.利用地形和环境:建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自然通风起到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的绿化和水体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例如,可以设计庭院或花园,利用树木和草坪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风力。
7.控制系统:在建筑中还可以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例如,可以使用风速和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外的气候状况,根据设定的参数来控制通风口和窗户的开关,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需要考虑布局、通风口、屋顶、窗户、遮阳和隔热、地形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关于建筑通风设计的分析

关于建筑通风设计的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自然通风设计的意义与原理,介绍了自然通风在建筑中设计的应用,探讨了与建筑的自然通风相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建筑;通风设计;分析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应贯穿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到构造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仔细考虑自然通风,确保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的热环境,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
1 自然通风设计的意义与原理1.1 自然通风设计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
当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
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
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
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1.2 自然通风的原理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从动力来源上可分为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自然通风等两种模式。
自然通风所指的是通过有用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
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
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
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差。
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组合,建筑的体量和规模逐渐膨胀,同时部分建筑师忽视自然通风,完全依赖于机械通风。
所以造成大量的建筑用房自然通风不畅,因而建筑的耗能增加,室内空气质量恶化,形成“建筑综合症”和“空调病”,产生“病态建筑”。
在发达的国家,近40%的能源是在建筑中消耗的,据专家估算,其中2/3~3/4可通过正确的、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
目前,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2.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之一。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内外温度和风压差异,通过建筑结构和布局,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它是一种经济环保的通风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自然冷却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自然冷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通风原理。
通过利用夜间和清晨较为凉爽的温度,采取适当措施将室内热量排出,达到降温的效果。
建筑设计中常见的自然冷却方式包括:1. 屋顶通风:在建筑屋顶设置通风孔、排气扇等设施,利用自然气流将室内热空气排出,实现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
2. 空气流动: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引导自然风流进入建筑内部,将热空气带出。
可以采用屏风、飘窗等设计元素来促进空气流通。
3. 水体利用:通过建造水景、喷泉等水体景观,利用水的蒸发和风的吹拂,增加室内的湿度并获得降温效果。
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减少对电照明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常见的自然采光原理有:1. 大面积窗户:在建筑立面设置大面积窗户,使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的频率。
2. 采光井:在建筑内部的核心区域或中庭设置采光井,通过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实现室内的自然采光,并促进室内的空气对流。
3. 庭院设计:合理利用庭院布局,使得自然光可以从外部透过庭院进入室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源和舒适的视觉环境。
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风进行室内空气对流,实现空气更新和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
它能够有效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保持空气清新。
常见的自然通风原理包括:1. 垂直通风:通过楼梯间、通风井等垂直结构,在建筑内部形成气流,促进室内空气的对流。
2. 水平通风:利用建筑的布置、开放式空间设计等,形成自然的气流路径,将空气引入室内并排出室外。
3. 气窗设计:在建筑立面设置可开启的气窗,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实现空气流动。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进行室内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使能耗降低,从而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几方面介绍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能耗减少自然通风可以减少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使用,从而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尤其在夏季,如果建筑设计合理,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在凉爽的空气中乘凉。
同时,自然通风可以将新鲜空气带入室内,或将废气排出室外,从而降低室内空气质量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自然通风,在节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室内舒适度,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因此,减少能耗是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二、构建合理风道在建筑设计中,构建合理的风道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
风道的配置数量和位置日后会影响自然通风的质量。
为了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通常选择布置一个中央天井或开放式的中央区域,在楼层之间形成通道,利用自然气流进行自然通风。
三、利用自然气流利用自然气流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的地形、气候以及风向等因素。
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自然气流产生的气流来促进室内气流的交换,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四、合理使用建材在建筑设计中,也有许多建材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来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选择较薄的建筑墙体、采用可开启的窗户和门、使用节能玻璃等建材,都能够促进自然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
五、与环境协调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与周围环境需要协调。
建筑物的朝向、距离、地形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到。
对于那些环境复杂的建筑物,尤其要进行详细的生态周边规划,以便实现有效的自然通风。
综上所述,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通风方式。
它可以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算作是功能性美学的重要体现,在美学层面上给构建物造成诗情画意的同时实现了通风换气的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优势,使其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案分析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案分析摘要:随着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现实状况下,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生活环境舒适度的影响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因素上的不满足就将会直接导致人们在居住中的不适感,而本文中多讨论就是这些影响因素中较为关键的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在本文中,首先就对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原理进行准确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指出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实际工程中所采用的自然通风方法来展开讨论,并在文章的最后着重强调了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重要性所在。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设计方案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under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rresponding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comfort factors is more of, in fact, any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do not meet would led directly to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discomfort, and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in these factors are the key in the architecture of a natural ventilation design.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of precise definitions, and based on thi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combining the actual engineering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method to discuss, and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importance is in.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natural and ventilated, design scheme一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应用简介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创痛、非常古老、非常普遍使用的建筑防热技术,在全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3T12:10:49.2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作者:苏振
[导读] 在人们的发展过程中,能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产品,随着人们利用能源的手段逐渐增多
苏振
石河子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在人们的发展过程中,能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产品,随着人们利用能源的手段逐渐增多,能源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是能源并不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只能越用越少,因此需要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文对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建筑中自然通风的技术原理,并就自然通风如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原理;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空调的越来越多,加大了能源的消耗,空调用电导致了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出现。
于此同时,空调的普遍使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减少空调危害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自然通风。
进行自然通风,是为了给人们提高新鲜的空气。
建筑进行自然通风,可以大大降低空调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因空调而产生的生产CO2;对人类而言,自然通风可降低空调病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将现代建筑设计为自然通风格局进行自然通风显得尤为重要。
1自然通风的概念及功能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之间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者风力形成的风压来引发空气的流动,从而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
作为一种传统的降热技术,自然通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设计中。
相较于空调等制冷设备,自然通风能够通过更新空气和气流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以此来影响人体的官能感受。
此外,自然通风还具有多样化的功能;(1)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2)自然通风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够保障人们的舒适通风,使得人们在通风的过程中,既散去了体内的热量,又能防止人体由于空气潮湿而产生一些不舒适症状,保障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3)自然通风可以对建筑构件进行降温,在室外气温低于室内气温时,开窗15min左右就可以换气1次,从而实现建筑构件的降温通风。
2建筑自然通风原理分析
2.1利用风压
所谓风压,是指在空气流动时,垂直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止压力,在建设设计中体现为,由于建筑物的阻挡作用,使迎风面的气流堆积,从而增大表面静压,而背风面和侧风面则由于空气涡流作用,使得表面静压降低,进而形成建筑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差,通过此压力差,便可以实现空气的自然流通。
因此在建筑设计之中,可以设置局部横向通风道,并基于所要涉及的空气流动方向,进行通风道的敞开与关闭设计,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2.2利用热压
在建筑设计之中,热力学也有充分的体现,当建筑物的室内和室外存在温度上的差异时,便会导致空气密度的变化和差异,从而导致空气产生压力差,进而实现空气的自然流通,这种现象被称为“烟囱效应”,也是建筑自然通风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具体来说,当建筑内部的温度上升,将会使其密度降低,从而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通过预先设置的排风口,将可以实现空气的流动,再利用室外密度较大的空气流入室内,便可以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
2.3风压与热压相结合
利用风压和热压进行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好地实现建筑自然通风的功能。
利用风压和热压相结合的通风设计,可以将二者的效果叠加,从而更好地提升建筑通风效果。
对于特定的建筑物,若要进行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通风设计,需要建筑设计师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从而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改善空气品质。
2.4机械辅助进行的自然通风
当风压和热压不能完全满足建筑通风的要求时,例如对于大型建筑物,由于体型大,通风道长,难以实现空气的对流,因此需要借助机械辅助进行通风。
体现为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的通风模式。
利用循环甬道,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室内通风效果。
这种方式虽然需要消耗一定能源,但仍以自然通风为主,并且其带来的通风效果更加良好。
3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3.1合理设计建筑的布局和形状
从生态方面来说,阳光与风向是影响建筑布局的2个重要因素,而建筑布局又对建筑的自然通风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当地的阳光与风向条件,合理控制建筑的布局和形状。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的自然通风条件时,不光要考虑太阳能对单体建筑的辐射问题,还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风的主导风向保持一致。
如果是建筑群的话,布局中的建筑法线则要与风向保持一定的角度,以便减小建筑背后的漩涡区,更好地实现后排建筑的通风。
在建筑群中,前排的建筑对后排建筑的通风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群体建筑的整体布局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整体建筑的形体、高度、宽度等进行一定的控制,不要让前排的建筑物妨碍后排建筑物的通风效果。
3.2利用树木合理加强自然通风
合理布置建筑风口处的树木也是加强建筑自然通风的一个好办法。
如果建筑通风口处的前排树木比较高,后排树木比较矮,那么空气就会受到高树木的阻挡,气压就会从建筑的上方穿过,自然通风的效果不佳;如果将矮的树木放在前排,高的放在后面,那么空气气流穿过较矮的树木时由于受到较高树木的阻挡,从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促进空气的自然流通。
3.3建筑围护结构的开口设计
房间的开口大小以及开口位置会对风速以及进风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房间的进风口越大,则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区域就越大,进风量也就随之变大;当进风口小时,空气的流速就会增加,流通场地就会变小,所以并不是进风口越大越好,进风口的大小要根据建筑的比例进
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开口的宽度一般为开间宽度的1/3,当开口的面积占地面总面积的20%左右时,自然通风的效果最佳。
3.4利用屋顶的自然风
在屋顶处设置一个架空隔热层,利用架空隔热层,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的结构上,利用屋顶与屋面之间的空气层将热量带走,以此达到给屋面降温的目的。
屋顶自身有独特的结构,设计人员应在结合屋顶结构的基础上,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隔热方式。
3.5风塔的利用
本文分析了英国一个优秀的风塔建筑案例,其实风塔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建筑通风设计形式。
风塔由风斗和垂直竖井组成,在一些空气流体缓慢、通风不畅的地区,风斗的应用非常关键。
设计师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风斗的开口对准主导风的方向,将上部的气流引到建筑内部中,以此形成一个较强的气流差,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
如果在主导风向比较多的地区,就可以设置多个风斗,或者可以设计一种随风向转动的风斗,从多个方面促进空气的流通。
结语
从人类进行建造筑动开始,便有了自然通风技术。
在漫长的发展中,各种地区的人们发明了各种不同的适合本地区的通风方法,至今仍旧被广泛应用。
现如今我们的社会是环保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有效利用完全自然通风,减小建筑能耗,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在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感需求之后,应该达到的更高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国新.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5,22(1):141.
[2]黄保全.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31(3):89-90.
[3]王玲,王丽洁,马士宾.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9,39(9):55-57.
[4]王罡.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6,24(2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