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

合集下载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惊叹的音乐成为我心中的经典。

这部电影由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改编自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爱情和坚持的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眼睛,我们见证了他与钢琴的深情结合,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每一次他的手指触碰琴键,都仿佛传递着他内心的激动和悲伤。

这种情感的传达让我不禁为他的遭遇而感到心痛,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是我最为喜爱的部分之一。

从影片开始的那段动人的钢琴演奏,到整个故事中贯穿始终的美妙旋律,音乐成为了影片的灵魂。

每一首曲子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它们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阿米尔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

每一次的演奏都让我陶醉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阿米尔的坚持和对音乐的热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他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放弃,始终相信音乐能够给他带来力量和希望。

这种坚持和信念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此外,影片中的情感线也让我感到十分动容。

爱情在阿米尔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他的爱人之间的故事充满了甜蜜和痛苦。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纯粹和真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分离。

这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无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爱情的可贵和脆弱。

总的来说,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音乐和故事情节打动了我的心灵。

它给我带来了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珍贵和脆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思考。

我相信,它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激励着我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第一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让灵魂栖居在深邃的海洋——《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

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分享。

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1在众多没有获得奖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就没有得什么奖,可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部电影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海上钢琴师》也是一部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电影。

但是当年它诞生的时候,确实也没得过任何奖项。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海上钢琴师》的题材和视角都非常独特。

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

在一个,豪华游轮头等舱里,有一个孤儿被遗弃了,这个事发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这孩子养大。

由于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妈妈是谁,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

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

后来他长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

他把这个船当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船上走下,来到什么纽约,巴黎,这个船停靠的繁华都市。

他身边有个朋友叫麦克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

但是这个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过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爱情。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这麦克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

他得到一个消息,说那个游船叫佛吉尼亚号,说最后要把它炸毁了,他才想起这1900是不是还没下船。

他再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1900在一个角落里还出来,还真跟他见面了,说我生在这条船,死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在大屏幕上,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那个吹号胖子的弱视问题,他的视线多次失焦和瞳孔频闪,这暗示着他的讲述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想象成分。

而他对 1900 故事的讲述充满细节,特别是他如何能看到 1900 从舷窗里看姑娘,以及台词中反复出现的“他不存在”“只有我知道你的存在”,这些都让人不禁思考,1900 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中,还是仅仅存在于号手的想象里。

每个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他想过的生活和他实际能过的生活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在艺术家身上尤为突出。

许多投身于艺术、创作或创业的人,往往拥有超出庸众的才华,但热爱却远远超过了才华,这种过剩的热爱往往无法弥补才华的不足,反而导致了痛苦的产生。

1900 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年,而维多利亚时代到 1914 年结束。

大致同期的美国则处于镀金时代,横穿大洋往返美欧的豪华游轮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电影中,上等舱和锅炉房的巨大反差,也影射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

号手虽然眼有残疾,但却在游轮上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也让他有了成就自我的念想。

号手和 1900 的第一次见面,伴随着呕吐和在风浪中荡琴,既象征着生理上的不适,也代表着心理上的狂喜。

当钢琴师开始独奏时,其余乐手停止演奏,暗示着这是同一个人的两项工作。

而那盘唱片也是号手本人的作品,多年后仍能被他流畅地演奏,这也进一步暗示了号手和 1900 之间的紧密联系。

号手在 1933 年突兀地下船,这一年是大危机的最后一年,纳粹上台,暗示着弗吉尼亚号可能已经停止营业,至少已经营了 33 年。

之后,它可能被辗转用于其他用途,如二战期间的医疗船。

号手想过的生活就此幻灭,因此他幻想出了一个从来不下船的 1900。

而“重逢”发生在 1945 年,二战结束后,号手已经成为了一个秃头大叔,这十几年间他所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眼有残疾,无法从军,也很难再找到乐手的工作,他成为了盛世的多余之人。

但他仍然带着那把小号,因为钢琴带不走,这是他与过去的唯一联系。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感动至深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音乐天才在二战期间与他的钢琴一起漂泊在大海上的故事。

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激动人心的世界。

首先,影片的音乐是令人难忘的。

每一曲钢琴曲都充满了深情和力量,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希望。

尤其是在海上漂泊的场景中,音乐更是成为了主人公唯一的陪伴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这种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的。

主人公通过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诚,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

而他与小提琴家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纯粹。

同时,影片中对战争的描写也是令人深思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以及音乐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都让观众在思考之余也感受到了一种共鸣。

最后,影片的画面也是令人赞叹的。

导演对海上的描绘,以及钢琴演奏时的镜头处理,都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艺术水准。

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海风的呼啸和音乐的魅力,这种视听的震撼让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了情感和力量的电影。

它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爱情的伟大,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打动。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 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电影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在多个方面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由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天才钢琴师的故事,他在一艘豪华客轮上与一名神秘女子之间展开的音乐旅程。

首先,这部电影的音乐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钢琴师在船上的表演场景令人陶醉,他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

音乐不仅是电影的主题,也是角色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

每一次琴键的触碰都传达着深情和内心的痛苦,使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

其次,影片通过展现战争和人性的对比,给人以深思。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期间,钢琴师被迫与家人分离,他们被迫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

电影通过展现人们在逆境中的反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同时,它也传达了对和平和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吁,使观众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此外,影片的摄影和艺术指导也非常出色。

镜头的运用和画面的美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船上的旅程中。

每一帧都充满了细节和情感,使整个电影更具视觉冲击力。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和舞台设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和奇迹的世界。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影片中的演员表现。

蒂姆·罗斯扮演的钢琴师将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纠结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真实而动人,使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共鸣。

此外,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都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音乐、战争、人性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点。

这部电影不仅令人陶醉于音乐的美妙,更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和和平的思考。

它的摄影和演员表现也无可挑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和情感的盛宴。

如果你对音乐、战争和人性的探索感兴趣,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影评 - 海上钢琴师

影评 - 海上钢琴师

影评 - 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以其深情的故事、精美的画面和令人难忘的音乐而广受赞誉。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刻的感觉,那就是对爱和音乐的无尽追求。

主人公贝尼尼奥·贝尼尼是一位天才钢琴师,他在海上的船上演奏着美妙的音乐。

他的琴声不仅令人陶醉,更是一种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

通过他的音乐,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狂热。

其次,电影通过贝尼尼奥的故事,展现了二战期间的苦难和人性的光辉。

贝尼尼奥成为了一名海上钢琴师,他在船上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然而,电影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仍然能够保持希望和温情。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令人难以忘怀。

导演用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大海的壮丽和宁静,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而配乐更是电影的灵魂,曲调悠扬,旋律动人,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每一首音乐都似乎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诠释,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

它通过音乐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对爱和音乐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对战争的反思。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中。

这部电影不仅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还与我产生了共鸣。

它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对梦想的追求,使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海上钢琴师影评(15篇)海上钢琴师影评(一):11月15日《海上钢琴师》将在院线以修复画质重新上映,这部电影是无数人心中的挚爱。

初看时我以为这只是一位虚构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可在了解了爵士乐的发展背景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隐喻,电影的主人公叫1900,那“1900”到底是什么?在一艘横跨大西洋,连通着欧洲与美国,满载着移民的豪华蒸汽游轮里。

一个粗鲁的黑人烧锅炉大叔捡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白人弃婴,并为他起名叫做1900。

因为他被捡到的那天正是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天。

1900,在充满着欧洲人、美国人和黑人的移民环境中,被黑人养大,在最底层成长。

直到有一天,1900第一次来到旅客舱,透过毛玻璃看到了钢琴,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到钢琴。

玻璃上天使的双手正好抚摸着1900被音乐深深吸引的大眼睛,彷佛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受到艺术天使的眷顾。

而此时让1900沉醉的音乐,正是拉格泰姆。

如果说蓝调是爵士乐之母,那么拉格泰姆就是爵士乐之父。

换句话说,是“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造就了爵士乐。

而在那艘船上,趁着夜幕,八岁的1900在拉格泰姆音乐的启蒙下,第一次奏响了钢琴,从此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钢琴家诞生了。

成年后的他一向留在船上,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师。

之后他遇见了一位从新奥尔良来的白人小号手麦克斯。

在与这位朋友的相处中,1900明白了,他长久以来即兴演奏的那些音乐其实就是外界所谓的“爵士乐”。

他在船里既为头等舱的富人们弹奏爵士,也为三等舱的穷人们弹布鲁斯、民间小曲。

无论贵贱,所有人都爱他......试想,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征,都是隐喻,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1900”可能根本就不是人,他其实是「爵士乐」的拟人化形象。

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虚拟艺术家的传奇人生,这个电影讲的或许是「爵士乐」从底层诞生,辉煌时人见人爱,最终没落的全部历史!如果“1900”代表着“爵士乐”,那么电影里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斗琴则又多了另一层深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3篇)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

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

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

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

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

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

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

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

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

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

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

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往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

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

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异常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择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影评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

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个性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

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

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

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

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

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

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

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个性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

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齐分享。

期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海上钢琴师影评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取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透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取。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取,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取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取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仅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终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明白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我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之后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可是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能够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能够用钢琴当武器。

让人喘可是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此刻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

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

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留意,时而大胆,时而活力,时而委婉。

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可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我的音乐一齐翱翔。

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先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

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终,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还有的就是影片最终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取他的生活,怎样选取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职责,对生活不用心的看法!可是最终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取,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我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我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我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