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

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

2.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种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他剧种的衰落

4.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尚意书法、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文学艺术()。

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5.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反映出

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

6.“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7.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9.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双百”方针、“教育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1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A.实施“教育革命”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开始推行扫盲教育

二、简答题

11.阅读下列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1)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右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3-15世纪和15世纪后两个时期,中西科技成果的对比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兴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摘编自埃德蒙·柏克等著《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