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爱国卫生健康小知识

爱国卫生健康小知识以下是相关卫生健康小知识,供参考:一、个人卫生1.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2.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二、饮食习惯1.保持适量饮食:不过饱过饥,尽量少吃零食。
2.合理搭配食物:荤素搭配,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变质食物,避免食物中毒。
三、环境保护1.减少污染: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2.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3.节约能源:节约用水、用电,减少能源浪费。
四、运动健身1.适量运动: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多样化运动:尝试多种运动方式,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3.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过度运动和运动损伤。
五、疾病预防1.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早期治疗和管理。
六、疫苗接种1.了解疫苗接种知识:了解各类疫苗的适应症和接种程序。
2.积极接种疫苗: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
3.做好接种后护理: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七、健康作息1.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
2.规律作息:尽量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利于调节身体机能。
3. 放松身心: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八、心理健康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2. 沟通交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心情,排解烦恼。
3. 学会调节情绪: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如听音乐、阅读等。
九、避免不良习惯1. 戒烟限酒:吸烟、饮酒是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应尽量避免或限制。
2.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锻炼,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爱国卫生运动宣讲会内容

爱国卫生运动宣讲会内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国民的健康意识,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国民素质,我们举办了这场爱国卫生运动宣讲会,希望能够提醒大家重视自身卫生,为国家健康作出贡献。
一、环保刻不容缓环境卫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和维护的。
身为公民,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大家关注空气质量,减少开车行程,多走路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还有,大家要关注饮水安全,饮用干净的水源,远离污染源。
二、个人卫生习惯要养成个人卫生是我们建设健康国家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在饭前便后、接触脏物后、外出回家后等场景都要勤洗手。
另外,保持口腔卫生也是重要的。
我们要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健康。
同时,保持皮肤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定期洗澡,保持皮肤干净。
三、食品安全,我们也要关注食物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食品安全更是我们大家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另外,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卫生操作规范,避免食品交叉污染。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我们还要格外注意食品的存放和保鲜,避免食物变质引发食物中毒。
四、加强身体锻炼,健康生活身体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通过锻炼身体来保持身体健康。
有氧运动、运动健身、户外活动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此外,我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五、构建和谐社区环境社区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一起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环境。
每个人都应该争做社区卫生的守护者,共同维护社区的卫生环境。
比如,主动参与社区卫生志愿者活动,积极呼吁邻里一起关注环境卫生,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社区。
六、传播卫生知识,共同参与为了更好地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素养。
家庭、学校、社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
爱国卫生知识宣传内容120句

爱国卫生知识宣传内容120句爱国卫生知识宣传内容1.卫生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2.胡乐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3.有了您的真心呵护,x才会更加美丽!4.全民参与,治理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5.整好农村卫生,造福农民群众6.清洁家园,从我做起。
7.全民发动,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
8.村庄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9.万众成一心,脏乱不近身。
10.关注农村卫生,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建设。
11.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文明整洁新农村12.人人动手,消灭四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3.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14.手拉手,心连心,创建农村新天地。
15.建设新农村,弘扬新风尚。
16.建设卫生村庄,共建美好家园。
17.整好农村卫生,造福农民群众。
18.整洁家园人人有责19.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
20.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21、户户建卫生厕所,村村创优美环境。
2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23、人人动手,消灭四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4、爱护环境,从我做起!25、创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26、治理卫生环境,建设美丽、文明的新明光!27、开展环境清理,美化净化家园!28、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29、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美化环境,人人受益!30、健康水平要提高,讲究卫生是关键31、造福家乡人民32、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3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
34、讲究卫生,消灭四害。
35、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美好家园。
2023年爱国卫生运动主题句子1、大搞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四害”孳生场所!2、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3、消灭四害,预防疾病。
4、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5、四害传播多种疾病,消灭四害刻不容缓。
6、改善环境卫生,享受健康人生!7、讲究卫生,消灭四害。
8、坚持经常性除四害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
爱国卫生宣传资料

爱国卫生宣传资料爱国卫生宣传资料一、卫生月宣传口号1、我行动,我健康2、清洁家园,保护健康3、让空气更清新、城市更洁净、家园更美好4、健康与卫生同在,文明与卫生同行5、人人动手,清洁环境,消灭四害,呵护健康6、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7、讲究卫生,增强体质二、爱国卫生二十四字方针国务院将爱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归纳为24字基本方针:“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指导,社会监督”。
三、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条建议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2、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定型食品;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5、不私自采食瓜果蔬菜和野生食物;6、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意义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意义深远:一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二是培育社会文明卫生新风,提高市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因此,我们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之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整洁优美、文明进步的现代化科技城,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公共场所应具备的卫生条件1、室内空气清洁无烟气2、微小气候适宜(温度、湿度等)3、采光照明良好4、环境整洁安静5、卫生制度健全6、卫生设施完好六、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指出被动吸烟(二手烟)会造成死亡、疾病和功能丧失。
爱国卫生月宣传资料49095

爱国卫生宣传材料(一)一、什么是卫生城市?答:“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卫生城市分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创建卫生城市对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加快开放步伐,振兴经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知名度和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居民怎样主动搞好公共场所的卫生?答:搞好公共场所的卫生,住在楼上的居民不应只图方便,将废纸、烟头、瓜皮、果壳等废弃物随手扔出窗外,不应向窗外泼脏水,倒残羹剩汤。
晾晒衣物时要先拧干,以免水滴弄湿了楼下邻居晾晒的衣被。
垃圾必须分类倾倒。
建造、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倒在指定地点,不得倒入垃圾箱内。
在实行垃圾袋装化的地区,居民应主动配合,将垃圾装在垃圾袋内,在指定的时间内放在指定的地方。
此外,还要保持住宅区内绿地的整洁。
三、市民“十不”规范指哪些?答: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贴滥画;不违章乱建;不抢道乱行;不损坏公物;不虐老欺幼;不污言秽语;不酗酒滋事;不赌博迷信。
四、市民应从哪些方面树立卫生意识、养成卫生习惯?答:一是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二是搞好工作场所的卫生,三是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四是注意个人卫生。
五、爱国卫生月是哪一个月?答:每年四月为全国卫生月。
六、创卫对绿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
七、什么是“四害”?“四害”主要能传播哪些疾病?答:“四害”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
主要传播的疾病是:老鼠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
苍蝇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蚊子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等。
蟑螂传播甲型肝炎、痢疾、伤寒、霍乱等。
爱国卫生宣传材料(二)一、为什么要搞好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环境卫生状况不好时,空气中会飘散着灰尘,这灰尘可能携带病菌、病毒等病微生物,人吸入后就会生病,如果居住环境不仅有灰尘,还有污水、杂草、禽畜粪便、垃圾等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所以保持环境卫生对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益处。
爱国卫生知识科普

爱国卫生知识科普一、爱国卫生爱国卫生是指每个公民都要爱护自己,爱护他人,爱护公共环境,保持公共卫生的良好状态。
爱国卫生涉及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卫生整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
爱国卫生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能遵守卫生规定,关心公共环境卫生,才能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宜人的社会环境。
二、爱国卫生的重要性卫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保障。
爱国卫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共卫生:爱国卫生是维护公共卫生的前提条件,只有每个公民都能爱护个人卫生,注意公共环境卫生,才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2.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爱国卫生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共同利益的体现。
通过爱国卫生,可以营造一个整洁美好、宜人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3. 传承中华民族的卫生文明:爱国卫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卫生传统之一。
通过爱国卫生的倡导和实践,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卫生文明,也可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卫生传统。
4. 弘扬民族精神和道德风尚:爱国卫生是一种公民道德责任的具体体现,只有每个人都能遵守卫生规定,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爱国卫生知识科普为了提高公民的爱国卫生意识,加强公众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必须进行爱国卫生知识科普。
以下是对爱国卫生常见知识的科普:1. 个人卫生知识(1)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步。
特别是在餐前、厕所后、接触动物后等情况下,一定要及时洗手。
(2)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换洗内衣内裤,保持个人卫生干净,有助于预防皮肤病和其他传染病。
(3)避免近距离接触: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家庭卫生知识(1)家居卫生:家中要定期清扫卫生,保持室内的整洁干净,防止蟑螂、蚊蝇、老鼠等害虫滋生。
(2)饮食卫生:要注意食品的清洁卫生,尽量选择有清洁卫生保障的食品,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
爱国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爱国卫生知识宣传资料为了提高国民的卫生意识,提升国家的整体卫生水平,以下是一份爱国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参与。
第一部分:个人卫生1.饮食健康合理膳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要首先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科学搭配膳食。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避免食用过多油炸、加工和含有高热量的食品。
2.个人卫生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
定期洗澡,注意清洁头发、牙齿和指甲。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垃圾和公共场所后。
要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
3.锻炼身体适度运动有益身心健康。
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第二部分:家庭卫生1.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
经常清理居室,尤其是床上用品、台面、厨房和卫生间等易滋生细菌的地方。
使用环保清洁剂,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2.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家庭卫生的重要环节。
根据家庭居住地的规定,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进行分类投放。
做好垃圾分类,有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3.食品安全家庭的食品安全关系到全家人的健康。
要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品,保持食品的清洁和卫生。
储存食品时注意避光、防潮,并合理利用冰箱和冷冻设备。
第三部分:公共卫生1.环保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和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可减少车辆排放和空气污染。
2.保护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整洁,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公共财物。
3.疫情预防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如经常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口遮挡、不随意外出等。
遇到疫情爆发或接触到病原体,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卫生部门的指示进行处理。
总结: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是爱国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资料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资料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卫生环境的重视也日益提高。
为了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促进公众对卫生的关注和参与,以下是一些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信息和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鼓励全体公民自觉遵守卫生法规和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城乡卫生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这项运动涵盖了个人卫生、家庭卫生以及公共环境卫生等方面,旨在营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为什么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1. 保护个人健康:个人卫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通过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 增强国家形象:一个干净整洁、卫生有序的社会环境,不仅对公众健康有益,也给国家带来积极的形象。
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共同营造卫生环境,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3. 丰富社会文明内涵:爱国卫生运动的参与不仅仅是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素质的体现。
只有每个人都懂得保持卫生,才能形成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三、如何参与爱国卫生运动?1.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等基本卫生习惯。
这些小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个人和社会卫生产生重要影响。
2. 家庭卫生管理:保持家庭的清洁和整洁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定期清扫卫生、合理使用消毒剂、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等都是保持家庭卫生的重要方面。
3. 参与公共卫生活动:爱国卫生运动还包括参与社区、学校以及单位组织的公共卫生活动。
比如,参与垃圾分类、无烟环境倡导等活动,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果1. 城乡环境整洁:通过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城乡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和维护,卫生乱象得到遏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乡村环境也日益改善。
2. 疾病预防控制:由于广大群众的参与,疾病传播的风险得到降低,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一、你知道“四害”吗?
“四害”一词人们一点也不陌生,最近,蟑螂也被人们归入“四害”之列,并起名为“新四害”。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四害”中的“三害”———苍蝇、蚊子、老鼠稳居“宝座”外,另外那一“害”也在更新换代。
在五六十年代,麻雀曾身居“四害”之一,原因是麻雀吃粮食,全民动员围攻麻雀,后来人们认识到麻雀除了吃粮食也吃害虫,它也就不算一“害”了。
尤其到了最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虽然麻雀是极普通的鸟,人们也知道不能随便捕杀了。
臭虫也进过“四害”之列,那是在人们生活条件不好的年代,恶劣的生活环境成了臭虫、虱子、跳蚤的“乐园”,在低矮潮湿的平房中臭虫最多。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的改善,高楼多了,平房在经过装修改造之后,臭虫也无处藏身了,自然不能再为“害”了。
近些年,人们吃的好了、住的好了,又引来了新的害虫———蟑螂,被研究专家称为“富贵虫”,五星级宾馆饭店100%有蟑螂、75%的居民家里发现了蟑螂,现在蟑螂已经无处不在,几乎荣登“四害”之首,除掉这一“害”已经刻不容缓。
二、一起认识“猪流感”
中文简称:猪流感
英文:swineinfluenza
英文简称:swineflu
注:为避免“猪流感”一词对人们的误导,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将当前疫情改称为“A/H1N1流感”。
猪流感全称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
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
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 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
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
猪流感多被辨识为丙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
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有很多个不同的品种,计有: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导致猪流感的感染。
与禽流感不同,猪流感能够以人传人。
过往曾经发生人类感染猪流感,但未有发生人传人案例。
2009年4月中,墨西哥公布发生人传人的猪流感案例,有关案例是一宗由H1N1猪流感病毒引起,并在基因分析的过程发现基因内有猪、鸡及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人种的基因。
人感染猪流感的症状:猪流感患者通常有39摄氏度以上的高烧、剧烈头疼、肌肉疼痛、咳嗽、鼻塞、红眼等病征。
传播方式:
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
间传播。
易感人群:
确诊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
预防:
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个人防护措施有: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5月预防6类常见传染病
春季有6类传染病最常见,分别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躯干、头部较多,四肢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的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麻疹: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
3~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日,有的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
小儿患手足口病后有哪些症状?
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的预防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②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
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③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院治疗。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亲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摄氏度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预防这6类疾病的要点是:
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擦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