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_2 水的组成教案2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2(新版)浙教版(1)

第2节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组成物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从而完成全面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更能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由浅入深的学习“水”,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水能发生化学变化吗?可举例:水跟生石灰化合变成熟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合生成一种酸。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水能变成其他物质吗?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板书: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二、新课:(第1课时)水的电解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这个装置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当玻璃中有不溶于水的气体产生时,就将水排到中间的漏斗中。
在实验之前先在两边的玻璃管内装满水,他们通过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通电源后,大家要仔细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2、观察内容及步骤: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只玻璃管内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大,他们的体积比大约为1:2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较慢较少。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1-2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继第一堂《水在哪里》之后,进一步学习水,是从宏观走向微观的教学。
这一堂课,开始学习水的一些重要性质,从学习内容上开始变得难理解,也是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更多的水的性质做好准备。
水的组成一堂课还为学生在将来的元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水的组成一堂课水的电解实验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要讲解得细致。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分子的构成及水的一些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酒精灯、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这些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水循环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科学探究如果我们给水加热,水会变成水蒸汽,但如果我们给水通直流电,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一、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第二节水的组成【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水的组成【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产物以及验证方法。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比拟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解水之间的区别,理解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观探析的过程,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响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承受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探析〕观变化。
对学生的演示给以点评肯定,并用多媒体动画再一次展示“水的微观变化〞。
总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深入思考 1.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3.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知新知呈现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的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下为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
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漂浮的原因。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小组讨论稳固练习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关于水的电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的表现D. 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氢气B. 空气C.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D.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产生水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所以 ( )A. 水中含有氢气B. 水中含有氢和氧元素C. 水中含有氧气D.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新课小结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展展示,请其他同学进展评价。
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组成物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从而完成全面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更能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由浅入深的学习“水”,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二、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三、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四、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五、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引入: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但产生的速率与多少都不同。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又慢又少。
两个玻璃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水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支玻璃管里的液面都在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气体检验:等收集较多气体后,设法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应堵住试管口)进行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2

《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掌握水的组成。
2.学习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
3.认识什么是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
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水,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学习水的组成,掌握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经验方法,进一步认识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种类。
重点:1.学习水的电解实验。
2.熟悉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分类。
难点: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分解反应。
教学方法:板书、投影、实验、讨论、提问教学准备:水槽、电源、试管、自来水、酒精灯、火柴教学时间:1个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水是地球水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内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从而爱护水资源。
新知识点的讲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经被看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的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1.水的电解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试管1中的气体课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③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氢气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不客气的小。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实验总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水的电解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那我们知道了水中含有氢、氧这两种元素,那我们来思考一下,从它们的化学式我们能看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是属于哪一类物质呢?它们都是属于什么物质,在化学里我们怎样进行分类?我们可以看到,水是由2个氢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2个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1个氧元素组成的。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掌握其文字表达式,解释水的电解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拆解重组,培养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水以不同状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并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更新。
其主要是在状态上发生转化。
正因为水的无毒无害和水循环,科学家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中,会优先考虑产物为谁的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主要是靠燃烧氢气来给汽车提供能量,其产物是水和极少量的氨气,氢气可以燃烧变成水,人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水来得到氢气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设计了以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交代仪器名称、实验条件、观察内容等,同学们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请同学四到六人一组,观察后续实验,然后小组汇报分析总结。
环节二:实验一: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药品:水、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步骤:1.装满两支试管2.接通电源实验环节三:引导学生完成汇报分析总结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通直流电环节四:通过实验得出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在正负电极上产生了两种气体,那么这两种气体是否是同一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实验二:检验气体并完成表格学生选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点燃验证氢气和氧气,并指出正负极的气体都不是氯气 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学生完善表格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验证气体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负极气体氢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2水的组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

题目:请解释水分子极性的原因及其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水分子极性是由于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影响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
3. 水的制备和净化:
题目:请列举三种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答案:水的制备方法包括蒸馏、过滤和吸附。蒸馏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然后冷凝水蒸气来制备纯净水的方法;过滤是通过让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吸附是通过使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溶解物质,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极性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来理解。
(3)水的制备和净化: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净水方法。
(4)水的环境保护:通过实例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来理解。
学具准备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水分子性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1.2 水的组成 教案2(浙教版八上)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2.实验结论: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6.提问: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7.简答:化学变化。
8.讨论:运用现在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性质。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9.讲述板书: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现象
1.各种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体
水的异常现象
4℃以下:热胀冷缩
4℃以上:补充:一杯清水是无色透明的,而有的池水、湖水、海水等为什么却是浅蓝色的呢?
这是因为水的颜色与水层的厚薄有关的,无色透明只是对薄的水层而言。另外,水的颜色还跟光有关,射向水的光,一部分在水的表面就被反射,另一部分深入到水中,经过较长的一段光路,再反射出来,在这一段路上,水吸收了一部分光,水吸收光的能力是从红到紫逐渐减弱的,因此人们看水时,觉得是蓝色的。
第二节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过程
备注
1.复习检测: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学生回答:略
3.提问: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4.演示实验:
1)注意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实验现象:
3)可以得出什么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课前布置小实验:
回家做电解水实验:(干电池、自来水、盐水、肥皂水、导线)把导线接在干电池的正负极上,分别把导线插入水中,观察导线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成功后用盐水代替自来水,再在盐水中加入肥皂水。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这些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水循环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交流家庭实验的情况。
(二)科学探究
如果我们给水通直流电,又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我们来做一个水电解的实验,这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中间的玻璃管与左右的两个玻璃管底部互相连通,我们往中间的玻璃管里注入水,最后,三只玻璃管内液面保持相平,左右两个玻璃管的底部各有一个电极,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
2、观察现象:
(1)接通电源,观察电极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汇集在两个玻璃管的上部,两个玻璃管的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
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使燃烧更加剧烈。
(4)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实验结论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通电
这个过程用文字表达为:水氢气+氧气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这些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过水分子分解而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讨论1: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与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理一样吗?
答:不一样。
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了,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讨论2:因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正确说法: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要接触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凝固点)
颜色无色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 1标准大气压下0℃
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讨论1: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回答:冰山是大陆上的冰雪反复积累,在海岸边缘的冰崩解后入海而成的巨大浮冰,冰山有9/10在
海面下,泰坦尼克号船是受冰山撞击而沉没的。
讨论2:海水为什么在越深的地方越蓝。
不同颜色的光线射到水中,一部分会被吸收,一部分会被反射,水越深,被吸收越多,颜色越蓝。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