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应用解剖
腹部断层解剖学 2脊柱区理论课件

颈椎
胸椎
腰椎
2.经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下方的椎体 主要特征:椎管为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上部。
经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胸、腰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颈段
胸段
腰段
3.经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间盘 主要特征:椎管呈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下部, 不同部位椎间孔下部经过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胸腰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硬膜外脂肪 黄韧带 棘间韧带
胸段矢状面解剖及影像
经胸椎正中的矢状层面(MRI FSE T2WI)
第1胸椎椎体 脊髓
胸椎棘突 蛛网膜下腔
胸椎椎间盘 黄韧带
食管
腰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经腰椎椎弓根的横断层面(CT)
腰大肌 横突 椎弓板
腹主动脉 第3腰椎椎体
椎弓根 硬脊膜囊
竖脊肌
经腰椎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CT)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 后纵韧带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四).脊髓及被膜
• 位于硬脊膜囊内,为前后 稍扁的圆柱形,其各段大 小和外形不同
• 被膜:硬脊膜、蛛网膜和 软脊膜
脊柱区断层解剖
1.经椎弓根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 主要特征:椎管为完整性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央部 ,CT表现为细密的网 椎体骨密质
格状影,边缘清楚
椎体骨松质
附件骨骨松质 棘突
横突 CT
横突
3.椎间孔
位于椎管前外侧,
其内的脊神经根呈
软组织密度,周围 椎体
有低密度的脂肪组 脊神经根
腰骶部疼痛应用解剖

特殊连结: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3、第七颈椎又名隆椎(图2-12) 横突粗大,后结节大而明显,前 结节则小而不显著,有的甚至缺 如。第7颈椎上关节突外缘间距 53.84mm;上关节突(关节面) 内缘间距为:27.88mm;下关节 突外缘间距为:51.04mm;关节 突腰部外缘间距为:49.62mm; 横突后结节间距为:66.48mm。 图2-12 第7颈椎(上面观) 1、椎体钩 2、横突孔 3、横突后结节 4、椎弓根 5、 上关节突 6、椎弓板 7、棘突
第3-7颈椎椎体侧方 的椎体钩与相邻上位椎 体侧方的唇缘相连,构 成椎体侧方滑膜性关节 ,称之为钩椎关节(图 2-5),临床上所谓的 “Luschka关节”。当 颈椎间盘退化变薄时, 使钩椎关节间隙变狭窄 ,上下椎体缘往往可以 发生触碰和磨损,因而 也容易发生增生,导致 椎间孔缩小。
钩椎关节的毗邻:
腰骶部疼痛应用解剖
刘宗良
昆明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Anatom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一、脊柱区颈部
体表标志
1、舌骨 位于甲状软骨上方,适对第3、4颈椎
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 2、甲状软骨(图2-1) 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对
第4颈椎上缘。
椎管构成: 前壁: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 后壁:椎弓板,黄韧带和头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腰椎间盘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最经典的微创技术
经皮L5-S1椎间盘切吸术
4、腰椎关节突关节
上部腰椎的关节突呈矢状面,其上关节突面向内,下关节突面向外; 在下部腰椎的关节突则逐渐改变为前后关节,至第5腰椎时,其下关节 突已向前了。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间的后关节面为冠状位,一般情况下 并不负重。
脊柱、脊髓损伤

• 4.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 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 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 5.颈椎骨折脱位类型。颈3-7可发生椎体压 缩骨折;颈椎脱位由于一侧或二侧小关节 交锁所致;寰椎可发生爆裂性骨折 (Jefferson骨折);枢椎可发生凿状突骨折 及伸展型绞刑者骨折(Hangman's骨折)。 以及C1-2的脱位等。
• (4)脊髓后部损伤。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 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 能完全正常。
• (三)特殊检查 •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 照斜位。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 2.CT检查:有利于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 椎间盘和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
• 3.MRI核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 极有价值。
• (二)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 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 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 • 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 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 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稳定脊柱(通过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其手术方法有: •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①在胸腰段常用哈灵顿棒(Harringron Rod),或鲁凯棒加钢丝(Luque Rod and wire);另外有Dick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等 方法。 • ②在颈椎常用钢丝棘突内固定加植骨融合。 •
×
五、治疗
• (一)单纯脊柱骨折 • 1.胸腰段骨折轻度椎体压缩。稳定型。患 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数日后即可 背伸肌锻炼。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 行复位,恢复原状。3-4周后可下床活动。
• 2.胸腰段重度压缩超过50%。应予以闭合复 位。①可用两桌法过伸复位。②可用双踝 悬吊法复位(图3-73)。复位后同样上石膏 背心固定3个月。
脊柱的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脊柱的解剖结构,掌握脊柱各部分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熟悉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对人体的意义。
3. 掌握脊柱关节的解剖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人体脊柱标本、解剖图谱、解剖模型。
2. 实验设备:解剖台、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镊、放大镜、解剖镜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1)观察脊柱的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
(2)观察脊柱的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3)观察脊柱的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2. 观察脊柱的骨性结构(1)椎骨:观察椎骨的组成,包括椎体和椎弓,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等。
(2)椎间盘:观察椎间盘的构成,包括髓核、纤维环、上下的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
3. 观察脊柱的关节结构(1)椎间关节:观察相邻上下关节突构成的下关节突在下一脊柱的上关节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稳定,不向前滑。
(2)椎弓峡部:同一脊柱的上下关节突之间,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后内方延续,并与中线联合成棘突。
4. 观察脊柱的韧带结构(1)前纵韧带:正常不显影。
(2)后纵韧带:节段性位于椎弓板之间,横断面呈V”字形,正常厚度为3-5mm。
(3)棘上韧带:连接棘突,起固定作用。
(4)棘间韧带:连接相邻棘突,起固定作用。
(5)横突间韧带:连接相邻横突,起固定作用。
5. 观察脊柱的神经结构(1)椎管:椎体后方,纵行半透明区。
(2)椎间孔:相邻椎弓根、椎体、关节突和椎间盘之间,颈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侧位清楚。
6. 观察脊柱的运动机制(1)颈椎:可进行屈、伸、旋转等运动。
(2)胸椎:可进行屈、伸等运动。
(3)腰椎:可进行屈、伸、旋转等运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的骨性结构: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等构成脊柱的骨性支架,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目录
概述 脊柱区的应用解剖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脊柱区断面的解剖学特点 脊柱区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脊柱区断面解剖及影像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标志性结构 三、脊柱区结构的配布特点
一、境界与分区
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 所配布的区域。
(一)椎骨
✓一般形态
椎体 椎孔
棘突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峡部
环状骺板
椎孔 椎弓板 椎 椎弓根 弓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及7个突起 (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棘突
✓骨松质:位于骨结构的中
央部 ,CT表现为细密的网 椎体骨密质
格状影,边缘清楚
椎体骨松质
附件骨骨松质
棘突
横突 CT
横突
2.椎管及内容物
✓硬膜外脂肪 低密度影 椎间盘
✓硬脊膜囊 呈圆形或椭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 平扫不能区别硬脊膜囊、 脑脊液和脊髓。
脊髓 竖脊肌
✓椎内静脉丛 位于硬 膜外间隙内,在CT平 扫上不能单独显示, 增强扫描呈点状高密 度影。
上界:枕外隆凸、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两侧界:(上→下)斜方肌前缘、 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胸壁交 界处、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分区: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
颈段 胸段 腰段 骶尾段
二、标志性结构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5.肩胛冈和肩胛下角 6.竖脊肌
显示为低信号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身体、保护脊髓、连接头部和四肢的作用。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将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结构提供帮助。
1. 脊柱的结构与功能:脊柱由一系列骨骼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
它们连接成一个柔韧的整体,能够承受身体负重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提供支撑和运动功能。
2. 椎骨的解释:椎骨是脊柱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们呈环形结构,骨质较硬且有弹性。
每个椎骨都有一个圆孔,通过这些圆孔形成的脊柱管内有脊髓通过。
椎骨之间由关节连接,形成了整个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椎间盘的解释: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骨的软骨结构,位于椎骨之间。
它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凝胶样核心组成。
椎间盘具有减震、缓冲和吸收压力的功能,对脊柱的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4. 脊髓和脊神经的解释:脊髓是脊柱内的主要神经组织,是神经冲动的传递中心。
它起始于脑干并延伸到腰段,将神经信号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位。
脊髓之间有31对脊神经从脊髓出来,分布到全身各处,负责感觉和运动的控制。
5. 脊柱的生理曲度:脊柱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四个生理曲度,分别是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
这些曲度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减少重力对脊柱的压力,同时提供灵活性和吸震功能。
6. 脊柱的常见问题:由于生活方式、姿势不良、过度使用等因素,脊柱常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例如,脊椎侧弯(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疼痛、运动受限和神经问题等。
7. 保护脊柱的方法:为了维护健康的脊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保护。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体重控制也非常重要。
8. 脊柱的扩展应用:解剖学中关于脊柱的知识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工程师在设计高楼大厦时,需要考虑到脊柱的结构和力学原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第一部分

关节和两个磨动关节。
上位颈椎
背面观
颈椎整体观
隆椎
钩突
钩
钩突
椎
关
节
钩椎关节囊
维持寰枢关节稳固性旳构造有:
关节囊、寰枢前膜、寰
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 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 等。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环枕后膜 椎动脉
项韧带
椎动脉行程
椎动脉 第六颈椎孔
覆膜与前纵韧带
覆膜
后纵韧带
(1)
翼状韧带
覆膜深部
(2)
齿状尖韧带 翼状韧带
(3)
(4)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一部分
脊柱、脊髓 应用解剖
一、脊柱
(一)、椎骨旳基本形态与构造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椎弓板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椎上切迹 横突肋凹 椎下切迹
下关节
(二)、各段椎骨旳特征
1、颈椎:
(1)、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 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 (2)、钩椎关节(Luschka’s 关节) (3)、UTAC---即Unco、Transero、Articular complex称钩突、横突、关节突复合体。
颈椎上面观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颈椎前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颈椎左侧面观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棘突
环椎、枢椎 (1)
上面观
前面观
环椎、枢椎 (2)
下面观
背面观
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和枕骨
髁关节面构成椭圆状滑膜关节,有松弛 旳关节囊,能作相互垂直旳两个轴上旳 运动。
脊柱骨折精品PPT课件

脊柱骨折
屈曲压缩型: 以前柱压缩 损伤为主。
17
脊柱骨折 腰椎屈曲压缩损伤
18
脊柱骨折
▪ (2)伸直型:常发生于颈腰和腰椎,高处坠 落,患者仰面落地,腰部被障碍物阻挡,使脊柱过 伸,发生前纵韧带撕裂,椎体分离和附件骨折。
19
脊柱骨折
(3)垂直压缩型:属于 爆裂型损伤,
▪ 高处掉落的物体纵向打 击头顶,或
4
脊柱骨折 应用解剖生理
▪ 脊柱由33个椎骨 构成,是负重、运动 吸收震荡及平衡肢体 的重要结构,并具有 支持保护内脏和脊髓 的功能。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脊柱骨折 应用解剖生理
▪ 1.椎骨的结构: ▪ (1)共性:由小到大排列的椎体与椎弓,由薄 到厚的椎体,左右对称性结构,椎管容积和前后 径与横径。椎弓上存在两对上下关节突,两个横 突和一个棘突。颈椎横突有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椎体与椎弓融合成为椎孔,众多椎孔构成为椎管, 容纳脊髓和马尾。椎弓根较细部位有椎上、下切 迹,相邻切迹形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节段脊髓 血管通过。
21
脊柱骨折
屈曲牵张型: 以中柱和后 柱牵张损伤 为主
22
脊柱骨折
(5)侧屈型损伤 高处坠落一侧臀部 着地重物打击一侧 躯干发生椎体一侧 压缩骨折,对侧受 牵张暴力,引起神 经根或马尾损伤牵 引性损伤。
23
脊柱骨折
(6)屈曲旋转型损伤
脊柱受到屈曲和向一 侧旋转的两种复合暴力 作用,造成棘上、棘间 韧带牵拉损伤,旋转轴 对侧的小关节囊撕裂、 关节突关节脱位,椎管 变形,脊髓受压。
伤科学
1
脊柱骨折
Spine Fracture
2
脊柱骨折
▪ 概述 ▪ 应用解剖生理 ▪ 病理-分型、机制 ▪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表现 ▪ 治疗-原则、标准治疗、传统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骨的连接
椎体的连接
intervertebral disc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椎弓的连接
zygopophyseal joint ligamenta flava interspinous ligament supraspinous ligament
颈椎的特点 椎体小,椭圆形,椎孔大,三角形 第1颈椎为环形,无椎体和椎弓 第2颈椎椎体上有齿突 第2~6颈椎棘突末端分叉 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椎体上面两侧缘增生形成椎体钩 关节突关节面的方向几乎呈水平位
胸椎的特点
椎体较颈椎大,从上向下依次变 大横断面上呈心形
椎体上、下缘近椎弓根处分别有 上、下肋凹
腰上三角 :
位于背阔肌深面,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 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的底为腹 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与第12肋平行排 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 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腰下三角 :
位于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 和背阔肌前下缘组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 覆盖以皮肤和浅筋膜。在右侧,此三角的前方与阑尾 和盲肠相对,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会有明 显压痛。
背部的肌层 muscles of back
由浅入深依次为: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4层:
斜方肌 、背阔肌 和 腹外斜肌后部 夹肌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上后锯后部 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
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
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下界为背阔肌上缘。
脊柱的应用解剖
李月英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脊柱区的范围及边界
脊柱区又称背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和两侧 的软组织所共同配布的区域。
上界自枕外隆突和上项线,下至尾骨尖;两 侧界为上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线、 髂嵴后分、髂后上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脊柱区的分区
脊柱区区分为项区、胸背区、腰区和骶尾 区。项区的上界为脊柱区的上界,下界为第7颈 椎棘突至两侧肩峰的连线。胸背区的上界为项区 的下界,下界为第12胸椎棘突、第12肋下缘、第 11肋前份的连线。腰区的上界为胸背区的下界, 下界为两髂嵴后份及髂后上棘的连线。骶尾区为 两髂后上棘与尾骨尖所围成的三角区。
枕下三角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由枕下肌围成。其内上 界为头后大、小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 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三角内有枕 大神经和枕动脉通过。
枕下肌的名称及起止点
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上斜肌 起点 第二颈椎棘突 寰椎后结节 寰椎横突 止点 下项线外侧部 下项线内侧部 下项线上方
头下斜肌 枢椎棘突 寰椎横突
枕下肌的神经支配: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的后支
椎骨的连接
椎体的连接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椎弓的连接 椎间关节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项韧带 横突间韧带
椎管Spinal canal
椎管是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与椎骨之 间的骨连接共同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其前壁由 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 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 和椎间孔。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如 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 均可使椎管腔变形或狭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 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胸腰筋膜
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盖于竖脊肌表面,向上与项筋膜 相延续,内侧附着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着于肋角, 向下至腰区增后,并分为前、中、后三层。后层覆于竖脊肌后 面,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腱膜相愈着,向下覆于髂嵴,内侧附 着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 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位于竖脊肌和腰方肌之间,内侧附着于腰 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 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着于第12肋 的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和第1腰椎横突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 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前层位于腰方肌前面,又称 腰方肌筋膜,内侧附着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着于髂腰韧带和 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内、外侧弓状韧带。
横突末端的前面有横突肋凹 第1胸椎及第9以下胸椎的肋凹不
明显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
状排列 关节突关节面的方向几乎呈冠状
位,上关节面向后,下关节面 向前
腰椎的特点
椎体大,横断面上呈肾形 椎孔大,呈三角形;下位
者呈三叶型,有中央部 和侧隐窝两部 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乎 呈矢状位,下关节突的 关节面向外,上关节突 的关节面向内 棘突呈宽短的板状,水平 伸向后方
nuchial ligament intertransverse ligament
椎管的形态
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态及大小不完全相同。 颈段椎管上部近枕骨大孔处近似圆形,往下逐渐演变成 为三角形,矢径短,横径长;胸段椎管大致呈椭圆形或 心形;腰段椎管上中部由椭圆形逐渐演变成为三角形, 下部的外侧部逐渐出现侧隐窝,使椎管呈三叶型,尤以 老年人更为明显;骶段椎管呈三角形。由于腰脊神经根 行走于侧隐窝内,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退变和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引起侧隐窝狭窄的因素,均可压迫 腰脊神经,造成腰腿痛。椎管以第4~6胸椎最为狭小,颈 段以第7颈椎、腰段以第4腰椎水平较小。
椎间孔
椎间孔由上位椎骨 的椎弓下切迹和下位椎骨 的椎弓上切迹构成。其上、 下壁分别为椎弓根上、下 切迹,前壁为椎间盘和椎 体,后壁为关节突关节。 颈部的椎间孔呈水平位, 较长;腰部的脊神经根需 先在侧隐窝内斜向下方行 走一段距离后,才紧切椎 间孔的上半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