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头痛
《中医内科学》_第一节头痛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节头痛_中医世家第⼀节头痛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头痛既是⼀种常见病证,也是⼀个常见症状,可以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般⼈群发病率达5%,流⾏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患病率之⽐约为1:4。
相当数量的病⼈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
我国对头痛病认识很早,在殷商甲⾻⽂就有“疾⾸”的记载,《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风”,《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犯于头脑⽽致。
《素问·五脏⽣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
汉·《伤寒论》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
隋,《诸病源候论》已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
宋·《三因极⼀病证⽅论》对内伤头痛已有较充分的认识,认为“有⽓⾎⾷厥⽽疼者,有五脏⽓郁厥⽽疼者”。
⾦元以后,对头痛病的认识⽇臻完善。
《东垣⼗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虚头痛、·⾎虚头痛、⽓⾎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为头痛分经⽤药创造了条件。
《丹溪⼼法》认为头痛多因痰与⽕。
《普济⽅》认为:“⽓⾎俱虚,风邪伤于阳经,⼈于脑中,则令⼈头痛。
”明·《古今医统⼤全·头痛⼤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总结说:“头痛⾃内⽽致者,⽓⾎痰饮、五脏⽓郁之病,东垣论⽓虚、⾎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外⽽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
”另外,⽂献有头风之名,实际仍属头痛。
正如《证治准绳·头痛》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门,然⼀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医学课件
23
(一)循经用药 六.临床体会
• 太阳头痛: 羌活、蔓荆子、葛根;
• 阳明头痛: 葛根、白芷;
• 少阳头痛: 柴胡、川芎;
• 厥阴头痛: 藁本、吴茱萸;
• 太阴头痛: 苍术;
• 少阴头痛: 细辛。
医学课件
24
(二)配伍风药
• 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轻扬,易达病 所,故临床治疗头痛,不唯外感,即使内 伤头痛,亦常配伍风药,如防风、羌活、 京子、荆芥等。但风药走散,久服伤气; 风药多辛散,易伤阴津,故阴血亏虚之人 当慎用。
• 患者近4年来每周头痛发作10次以上,每次疼痛 持续10分钟左右,头痛以右侧为主,间断性发作, 呈刺痛或固定痛,伴头晕,多梦,急躁,双侧膝 关节、肩关节、背部发凉疼痛。外院诊为血管神 经性头痛。发作服止痛片或其它西药无效。既 往有痹证病史。
• 查体: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神经系 统检查偏未头发风现(阳肝性阳体风征医学动,课件,头血颅瘀CT夹未痰见湿异,常阻。滞脑33 络)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 细弱。
• 治法:滋阴养血。
• 方药:加味四物汤。
• 加减:兼气虚—加参、芪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肝血不足—加酸枣仁、珍珠母等。
医学课件
19
(4)肾虚头痛
• 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
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 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 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力或细数。
• 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上犯清空,壅滞不 畅而头痛。
• 风湿—湿为阴邪,风湿蒙蔽清窍而头痛。
医学课件
4
内伤不足
• 年老,劳欲过度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头痛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头痛-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头痛【定义】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使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自觉头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本节主要讨论内科常见的头痛。
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以及其他原发性头痛,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一些继发性头痛,如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也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气上犯头部,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而发为头痛。
因风为六淫之首,“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导致头痛的六淫之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多夹寒、热、湿邪而发病。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可发为头痛。
若肝火郁久,耗伤阴血,肝肾亏虚,阴虚阳亢,亦可引发头痛。
3.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或劳逸失度,或病后正气受损,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营血亏虚,或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可致头痛的发生。
若因饮食不节,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遏清阳,上蒙清窍而为痰浊头痛。
4.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久亏。
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脑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
若肾精久亏,脑髓空虚,不荣则痛,发为头痛;若阴损及阳,肾阳虚弱,清阳不展,亦可发为头痛。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跌仆坠损,头脑外伤,或久病人络,气血滞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痛。
二、病机头痛的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外感头痛为外邪上扰靖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因脑为髓乏海,依赖于肝肾精血充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
外感头痛属表属实;内伤头痛中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以实为主。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fb009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f.png)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xx年xx月xx日•头痛概述•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中医特色疗法目录•头痛的预防与护理•头痛的案例分析•头痛的学术研究进展01头痛概述头痛为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中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包括前额、两侧颞部、头顶、后枕部疼痛。
头痛定义头痛类型•外感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外感头痛由外邪侵袭所致,与六淫邪气相应,病理机制为邪气阻滞头部经络,营血不和,脑失所养。
内伤头痛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机制为脏腑失调,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或瘀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
头痛的病因病理0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等症状。
风寒型头痛风热型头痛风湿型头痛暑湿型头痛多由外感风热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发热、有汗、苔薄黄等症状。
多由外感风湿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身重、四肢酸痛、苔薄白等症状。
多由外感暑湿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身热、脘闷、苔黄腻等症状。
根据头痛的不同症状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或祛风散寒、或清热祛湿、或活血化瘀等。
中医对头痛的治疗原则辨症论治中医认为头痛与脏腑气血失调有关,通过调整脏腑气血,使气血畅通,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调整脏腑气血中医认为头痛不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饮食、环境等因素。
整体观念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头痛类型,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风寒型头痛可选用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的药物;风热型头痛可选用板蓝根、柴胡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头痛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头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03头痛的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头痛的方法,具有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中医内科学头痛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头痛试题及答案本文为中医内科学头痛试题及答案。
头痛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症状,中医内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治头痛。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内科学头痛试题及答案的介绍。
一、试题1:某女性患者,年龄35岁,头痛已有一周时间,疼痛性质为胀痛,头部胀痛加重时伴有眩晕,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病证。
下列哪些药物可选用来治疗此患者的头痛症状?A. 细辛、赤芍、川贝、丹皮B. 天麻、丹参、甘草、白花蛇舌草C. 布那氨酯、布洛芬、阿司匹林、曲普坦D. 当归、白芍、甘草、桑叶答案:D. 当归、白芍、甘草、桑叶二、试题2:某男性患者,年龄45岁,头痛已有一年多时间,疼痛性质为跳痛,头部跳痛加重时伴有眼睛干涩,口干,舌苔黄腻厚,脉细数。
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
下列哪些药物可选用来治疗此患者的头痛症状?A. 川芎、槟榔、枳壳、绿豆B. 羌活、黄柏、当归、杜仲C. 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D. 桔梗、黄芪、当归、白芍答案:B. 羌活、黄柏、当归、杜仲三、试题3:某女性患者,年龄30岁,头痛已有三个月时间,疼痛性质为刺痛,头部刺痛加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辨证为胃湿病证。
下列哪些药物可选用来治疗此患者的头痛症状?A. 桂枝、白芍、干姜、半夏B. 三七、牡蛎、当归、鳖甲C.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华佗感冒颗粒、维生素B6D. 白茅根、鳖甲、丹参、黄芩答案:A. 桂枝、白芍、干姜、半夏四、试题4:某男性患者,年龄50岁,头痛已有两个月时间,疼痛性质为针刺样痛,头部针刺样痛加重时伴有颈项强直,口苦,舌苔黄厚,脉弦滑。
中医辨证为肝火犯肺证。
下列哪些药物可选用来治疗此患者的头痛症状?A. 广藿香、白芍、陈皮、薄荷B. 佩兰、黄柏、当归、丹参C. 醋制地黄、杜仲、川连、白茅根D. 对乙酰氨基酚、考麦拉明、维生素C、维生素B12答案:A. 广藿香、白芍、陈皮、薄荷五、试题5:某女性患者,年龄40岁,头痛已有数年时间,疼痛性质为搏动性痛,头部搏动性痛加重时伴有眼睛充血,面红,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 头痛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谢谢
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痛。
【病机】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外 感头痛以风邪为主,且多兼夹他邪,如寒、湿、热等。 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头痛因于肝者,或因肝失疏泄,气 郁化火,阳亢火升,上扰头窍而致;或因肝肾阴虚,肝阳 偏亢而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头痛因于肾者,多因 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使肾精久亏,无以生髓,髓海空 虚,发为头痛。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窍有赖 于精微物质的滋养。头痛因于脾者,或因脾虚化源不足, 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或因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若 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气血凝滞,脉络不通,亦可发
4.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
气血化源不足,或病后正气受损,营血亏虚,不能上 荣于脑髓脉络,可致头痛的发生。若因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阻遇清阳,上蒙清窍而为痰浊头痛。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跌扑闪挫,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气血滞
为瘀血头痛。
【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 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 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 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 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 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 等病史。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指 标。
3 切诊
4 辨证论治
医生可能会用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 切诊,以判断病情。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医生会对病因 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头痛的常见病因
外感病邪
头痛可能由风寒、 风热等外邪侵袭导 致。
内伤情志
长期情绪波动、精 神紧张等因素可能 引发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头痛的概述,中医理 论与头痛的关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注意事项。
头痛的概述
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出现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分类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
发病机制
头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神经调节等因素有关。
饮食调理
4
善头痛症状。
中医饮食调理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食 材和方法,来帮助缓解头痛。
预防与注意事项
1 日常预防和注意事项
2 温馨提示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预防头 痛的发生。
本课程旨在提供参考,如有头痛等疾病, 请及时就医。
中医理论与头痛
中医对头痛的理解
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人体经 络被病邪阻滞,气血运行不 畅所致。
头痛的中医分类
根据脉证、舌诊等中医诊断 方法,头痛可分为风寒头痛、 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痛等。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 则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则是调整 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的平衡。
诊断
1 问诊
2 望诊
医生会询问头痛的具体症状、时间、频率 等情况。
饮食失调
暴饮暴食、食用过 冷或过热的食物, 可能导致头痛。
运动劳损
头痛中医内科学证型

头痛中医内科学证型
头痛的中医内科学证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外感头痛: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等。
风寒头痛表现为恶风畏寒、痛
连项背、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以疏散风寒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川芎茶调散、都梁丸等。
风热头痛则表现为头痛而胀、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芎芷石膏汤、黄连上清丸、桑菊饮、清眩丸等。
风湿头痛则表现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等症状,治疗以羌活渗湿汤加减为主。
2.内伤头痛: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和瘀血头痛等。
肝阳头
痛表现为头痛伴有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耳赤等症状,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肾虚头痛则表现为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等症状,治疗以养阴补肾药物为主。
血虚头痛则表现为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黄白等症状,治疗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为主。
痰浊头痛则表现为头重如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等症状,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为主。
瘀血头痛则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等症状,治疗以通窍活血汤加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