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学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声学基础知识(1)

声学基础知识(1)
第一节 声音和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声源。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媒质传播。 在空气中,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质点产生一定的疏密变化, 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出去形成声波。 一、声压: 以P表示,单位是Pa,声压的大小是--将变化的声压瞬时值平方后求得的平均值。 声压在作简谐变化(正弦、余弦)时,声压的有效值是
音高\频率\唱名\键盘位置关系 提琴C\523.2Hz \1 提琴C6\1KHz \і
钢琴:一百三十赫兹(130Hz) 钢琴:一千赫兹(1KHz)
提琴:一百三十赫兹(130Hz) 提琴:一千赫兹(1KHz)
音高\频率\唱名\键盘位置关系
二、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 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大小。
第六节 声波的传播
一、波阵面和声线:声波由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由声
波到达的各点所连成的面称为波阵面。波阵面为平面的称平面波(如管子中的声波), 波阵面为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点声源);波的传播方向称为声线或波射线。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超出人耳的可听频 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当声音 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听阈和痛阈随声压和频 率的变化而变化。听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三、音色
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觉,音色也称音 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
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 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

01声学基本知识

01声学基本知识
都是反射的产物。 反射时间小于50ms的是混响声。 大于50ms的是回声。 混响声阻碍语言声音清晰度,但是有助音乐的和谐。 回声与原声听起来就是两个声音了。
(八)驻波和房间共振、混响时间、室内声压级
3、室内声压级 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声压级:
LpLw10lg( Q4)
4r2 R
R S (1 )
α= Eα / Eo
理论上,α的变化从0(无声能被吸收)到1.0(所有入射声 完全被吸收)。
% 反射 % 吸收和透射
吸声系数
开窗 5cm玻璃棉
24cm砖墙
4、吸声量 A
一个表面的吸声量A等于材料面积乘上它的吸声系数,单位 为平方米m2 ,又称等效吸声面积。
开窗
5cm玻璃棉
24cm砖墙
吸声系数
材料面积 S ( m2 ) 100 m2
1、点声源的声功率和声强:
声音球面扩散
I W 4 r 2
声强可以直接叠加:
I Ii
总声压:
p总 p12 p22...
声压相等的两个声源的总声压级:
LP20lg P10lg2 PO
总声压级增加3dB
例1、已知某车间总声压级是100分贝,当某设备停运后 背景噪音的声压级是93分贝,求该设备在运行时的声压 级是多少?
解:二者声压级差为7分贝,查表可知须在总声压级上减 1分贝,即该设备运行时的声压级为99分贝。
(四)频谱、音乐和噪音
声音频率与能量的关系用频谱表示。这种以频率范围为横 坐标与其相应得声压级为纵坐标所组成的图形成为声源的 频谱图。
音乐与普通声响的区别 音乐为非连续频谱,只含有
基频和谐频,谐频是基频的 整数倍。 普通声响频谱一般为连续的 频谱,无上述特征。

声学基本知识ppt

声学基本知识ppt

声音的干涉与衍射
声音的干涉
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叠加时,它们会产生加强或抵消的效果,形成干涉。在音乐中 ,通过调整不同声波的相位和幅度,可以产生和谐或嘈杂的音效。
声音的衍射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的边缘时,它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衍射。在 音乐中,通过使用不同的障碍物和空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场和音效。
04
声音的传播特性
声音的反射与折射
声音的反射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反弹回原来的介质,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在封闭的空间里,声音会多次反射,形成混响。
声音的折射
当声波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它会改变传播方向,这就是声音的折 射。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慢,所以当声音从水中进入空气时 ,它会向上折射。
传递出去。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03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不同介质时,会产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
现象,这些现象在音乐和建筑声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声音的分类与特征
声音的分类
根据声音的产生方式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 类。乐音是指和谐、有节奏的声音,如音乐;噪音是指不和 谐、无规律的声音,如机械噪音、环境噪音等。
回声与混响
回声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并反弹回来时,我们称之为回声。在音乐 中,通过使用回声效果器,可以创造出一种远离现实、空旷 或神秘的音乐氛围。
混响
当声音在封闭空间内多次反射时,会形成混响。在音乐中, 通过使用混响效果器,可以增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使音乐 更加丰富和悦耳。
05
声音的污染与防护
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声学基本知识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水声学原理PPT 第一章1

水声学原理PPT   第一章1

2、波动方程导出
运动方程: p , u 由连立三个方程 连续性方程: u , 状态方程: p ,
② 思路:
p
2
1 p
2
c t
2
2
波动方程
2013-7-17
第一章 声学基础
24
2、波动方程导出
③ 运动方程:(连续介质中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在连续介质中,有声波作用时,各处压缩是不同的,因此各点压强不等,取介 质中任意一小体积元素看,各面受力不平衡,可以建立该体积元的运动方程式。
声波就是质点运动的传播。质点运动或流体运动制 约于物质守恒定律和牛顿定律,这是声波的基础。
2013-7-17 第一章 声学基础 6
1、声学基础知识
① 声波的基本原理
声波频段的划分:(根据人耳的听觉,划分为三个频段)
• 20Hz以下的振动称为次声
• 高于20kHz的振动称为超声 • 20Hz至20kHz的声振称为音频声
2013-7-17 第一章 声学基础 3
1、声学基础知识
① 声波的基本原理
声波的物理本质 :声波是弹性介质(气体、液体和固 体)中传播的一种(或多种)机械扰动(振动)(变化)(如 压力、应力、质点位移、质点速度的扰动)。
2013-7-17
第一章 声学基础
4
1、声学基础知识
① 声波的基本原理
质点:在弹性介质中,分子以很大速度做随机运动, 在运动中产生随机碰撞,不可能跟踪每个分子的运动。 因此提到质点运动,不是谈个别分子的运动,而是指 若干分子的平均运动。声学中的质点就是这个“集 体”。质点尺寸比分子间距大得多(高几个数量级), 但是比试验中遇到的物体又小得多(低几个数量级)。 质点理学的质点与数学中的点不同。质点是连续流体 中的一个点,静止,在受力时可以运动

声学基础

声学基础

噪声测试讲义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首先我们看几个例子:敲鼓时听到了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是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汽笛声、喷气飞机的轰鸣声,是因为排气时气体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观察实践人们发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因此,人们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二、声源及噪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

产生噪声的发声体叫噪声源。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体的,传声的物体也叫介质,因此,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在真空中我们听不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形式(以大气为例)是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因此也叫声波。

当声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质点并不被带走,它只是在原来位置附近来回振动,所以声音的传播是指振动的传递。

四、声速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传播的快慢我们用声速来表示。

声速定义:每秒声音传播的距离,单位:M/s。

在空气中声速是340 m/s,水中声速为 1450m/s ,而在铜中则为 5000m/s。

可见,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另外,声速还和温度有关。

第二节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人耳的构造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共同来完成人的听觉。

耳朵三部分组成结构见彩图。

外耳,包括耳壳和外耳道,它只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部分。

由耳壳经过外耳道可通到鼓膜,这里便进人中耳了。

鼓膜俗称耳膜,呈椭圆形,只有它才是接受声音信号的,它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振动,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的器官。

鼓室位于鼓膜的后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气腔。

有一个管道使鼓室和口腔相通,这个管道叫咽鼓管。

咽鼓管的作用是让空气从口腔进人中耳的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的空气压力相等,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

鼓室里最重要的器官是听小骨。

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锤骨直接与鼓膜相依附,砧骨居中,镫骨在最里面,它们的构造和分布就象一具极尽天工的杠杆,杠杆的前头连着鼓膜,后头连着内耳。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声学基础1、⼈⽿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KHZ。

2、把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是传声器。

3、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的设备是扬声器。

4、声频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通常调节均衡器。

5、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混浊。

6、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发⼲。

7、唱歌感觉声⾳太⼲,当调节混响器。

8、讲话时出现声⾳混浊,可能原因是加了混响效果。

9、声⾳三要素是指⾳强、⾳⾼、⾳⾊。

10、⾳强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振幅。

11、⾳⾼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率。

12、⾳⾊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谱。

13、⼈⽿感受到声剌激的响度与声振动的频率有关。

14、⼈⽿对⾼声压级声⾳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

15、⼈⽿对中频段的声⾳最为灵敏。

16、⼈⽿对⾼频和低频段的声⾳感觉较迟钝。

17、⼈⽿对低声压级声⾳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很⼤。

18、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显⽰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不相同,但⼈⽿感觉的响度相同。

19、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上标注的数字是表⽰响度级。

20、⽤分贝表⽰放⼤器的电压增益公式是20lg(输出电压/输⼊电压)。

21、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22、声级计测出的dB值,表⽰计权声压级。

23、⾳⾊是由所发声⾳的波形所确定的。

24、声⾳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5、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旋律、节奏、和声。

26、声波的最⼤瞬时值称为振幅。

27、⼀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28、如某⼀声⾳与已选定的1KHz纯⾳听起来同样响,这个1KHz纯⾳的声压级值就定义为待测声⾳的响度。

29、⼈⽿对1~3KHZ的声⾳最为灵敏。

30、⼈⽿对100Hz以下,8K以上的声⾳感觉较迟钝。

31、舞台两侧的早期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加重和加厚作⽤,属有益反射声作⽤。

32、观众席后侧的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回声作⽤,属有害反射作⽤。

33、声⾳在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4、要使体育场距离主⾳箱约34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箱加0.1s延时。

最新【资料精品】第一章 声学基础知识幻灯片课件

最新【资料精品】第一章 声学基础知识幻灯片课件

如:1000Hz的声音:
用声压表示
计算麻烦
听阈声压为 2×10- 5 Pa→0dB 痛阈声压为 20 Pa → 120dB
不符合人耳听觉特性
用声压级表示
计算简单 符合人耳听觉特性
1.5 声压级的叠加
——按能量法则、对数运算法则进行叠加
P1— 声波1在A点引起的有效声压 P2— 声波2在A点引起的有效声压
L-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L 3.0 1.8 1.6 1.3 1.0 0.8 0.6 0.5 0.4 0.3 0.2 0.2 0.1
得△L= 0.8分贝, 则 L1=L- △ L=89-0.8=88.2分贝。
注意:当(L-L2)=3分贝时,△ L =3分贝, L1=L2
0.6
0.7
0.8
0
3.0 3.0
2.0
2.0
2.8
2.8
2.7
2.7
2.6
1
2.5 2.5
2.5
2.4
2.4
2.3
2.3
2.3
2.2
2
2.1 2.1
2.1
2.1
2.0
2.0
1.9
1.9
1.8
3
1.8 1.7
1.7
1.7
1.6
1.6
1.6
1.5
1.5
4
1.5 1.4
1.4
1.4
1.4
1.3
1.3
1.3
P 1 T P2(t)•dt T0
1.4.2 声压级声压级:一个音的声压级等于这个声音的声压与
基准声压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20

声学基础知识96407ppt课件

声学基础知识96407ppt课件

精选ppt
3
第一章 声学基础
教学内容: 声音的概念和特性;声音的构成与作用;
声音的传播规律以及人耳的听觉特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声音现象
的物理性质以及人耳听觉的主观感觉等 方面的规律特点。
精选ppt
4
教学重点、难点:
声音的构成、传播过程和方式以及人耳 听觉的主观感受。声音的物理学知识与 应用。
精选ppt
5
教学准备:
声音效果素材CD光盘
精选ppt
6
教学过程:
精选ppt
7
一、声音的基础知识
声音是世界上很重要的物理现象,与日 常生活、工作、学习关系密切,它的存 在又极其普遍。
自然:风声、雨、雷声、心跳、水流 工业:车、船、机、工厂 人文:语言、音乐、歌声
精选ppt
8
1、定义:声音是粒子运动的结果,即物 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对人耳产 生的感觉叫声音。
声音从音源传入大脑有两个途径, 一是 音源→空间→ 人耳→大脑,另一途径是 音源→人体颅骨→大脑(小 实验:双手堵耳,发声,仍可听见)通过颅骨传导声 音的现象叫颅骨效应。
现象一:听自己的声音,有两个途径,频带宽,音色 好。
现象二:手表、钟摆声音仍可通过牙齿和颅骨传递到 人的大脑神经。
精选ppt
例二:暖水瓶接水,听到的声音会由低频逐渐 变成高频率声音。水流击水产生的声音频宽很 宽,即有低频、又有高频。刚接时瓶的空间大 固有振动频率低,水流击水的低频音产生共振, 低频加强,快满时,水瓶的空间变小,共振腔 变小,共振频率提高,与水流击水产生的高频 音产生共振,高频加强,即听到高频音。
精选ppt
电子声学:研究通过电子电路把声音进行各种特性的 加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基本知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声音。

没有声音,人类社会的交流就不可想象。

这些声音包括人们需要的、想听的,如优美动听的音乐、相互交流的言谈;也包括人们不想听的“噪声”。

在声音的海洋中,人们是如何识别声音的呢?声音有三个要素: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音色的于湿,它们都与声音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这就要从声音的物理特性来了解。

声波的传输及其特性声音是空气分子的振动。

物体的振动引起空气分子相应的振动,传人人耳导致鼓膜振动,通过中耳、内耳等一系列听觉器官的共同作用使人听到了声音。

一、声波的特性1.声音的周期、频率、波长和声速周期:声源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计量单位为:秒(s)。

频率:声源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计量单位为:赫兹(H z)。

它是周期的倒数,即:f=l/T。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1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为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m/s。

声速约为340m/s。

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f频率在20H z~20k H z之间为声波人耳可以感觉的,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频率大于20k H z称为超声波;频率小于20H z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地震波和海啸都是次声波。

有些动物的耳朵比人类要灵敏得多,如蝙蝠就能“听到”超声波。

2.频带频带也称为“频段”,在扩声系统中,一般将介于次声和超声之间的可闻声频率划分为若干个区段,称为“频带”或“频段”。

3.声功率、声强和声压声功率:声功率即声源总声功率,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记作w,单位为w。

声强: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称为声强,用I表示,单位为W/m2。

人耳可听的声强变化范围为10—12~102W/m2。

声压: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介质中的压力与静压之差称为声压,用P表示,单位为P a。

1P a=1N/m2。

4.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声强与声压的变化近似地与人耳感觉变化的对数值成正比,人们便在扩声系统中引入了“级”的概念。

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

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N=10l g(A1/A0)分贝,符号为“d B”,它是无量纲的。

(1)声功率级声功率以“级”表示便是声功率级,记作L w,单位为d B。

L w=l0l g(W/W。

)式中:L。

——声功率级(d B);W——声功率(w);W。

——参考声功率,为10-12W。

(2)声强级声强以“级”表示便是声强级,记作L I,单位为d B。

L I=l0l g(I/I0)。

式中:L I——声强级(d B);I声强(W/m2);I0——参考声强,为10-12W/m2。

(3)声压级声压级指实际声压和基准声压之比的20倍对数值,单位是d B。

L P=20l g P/P。

式中:L,——声压级(d B);P——某点声压;P。

——基准声压,以2×10-5N/m2为参考值5.声级的迭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时,产生声级的迭加,若不考虑干涉效应,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

总声功率和总声强可以相加,但声压的迭加,则不能进行简单的直接代数相加。

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时,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只增加3d B,而不是增加1倍。

比如:100d B加100d B不是简单代数和,即200d B,而是103d B。

当然,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声能密度和声压级的叠加。

二、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和扩散1.声波的反射声波在同一介质中按一定方向传播,而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时就会反射产生虚声源即声像。

2.声的折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接口时,除了反射外,还会发生折射,从而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

3.声的绕射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有小孔的障碍物时,并不像光线那样直线传播,而是以小孔处质点作为新声源,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产生绕射(衍射)。

而且,声音频率越低,绕射现象越明显。

4.声的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凸形的接口就会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比较弱的反射声波,这种现象称为声扩散。

三、声波透射与吸收声波入射到建筑构件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构件,还有一部分由于构件的振动或声音在其中传播时介质摩擦、传热而被损耗,我们称之为被材料吸收。

在进行建声设计时,经常作为选择各种装修材料的隔音、吸音特性的重要依据,以便对室内噪声进行控制。

听觉理论与声音的特性由于客观条件、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和个人爱好的不同,人们对声音的主观要求也不一样,但最基本的需求则是一致的,即希望听到的声音非常清楚,而且要听得舒适、悦耳。

因此,任何音频环境的建立,必须满足人们对声音的主观要求。

要满足这些要求,首先要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听觉效果的因素。

声音的物理量除频率和声压级外,还有各个频率声压级的综合量,它描述的声音某量(声强、声功率或声压级等)在其各频率的分布,称为这一声音的某量频谱。

不同的声音有其各自的频谱。

一个单一频率的简谐声信号称为纯音,若干个频率离散的简谐分量复合而成的信号称为复音。

声音中很少存在单一频率的“纯音”,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大都是各种频率的复合音,如乐器发出的单音就是周期性的复合音,语音则是非周期性的复合音。

声学的频带划分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地划分,而是以各频带的频程数.表1_1列举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 S0)和我国相关行业在音频倍频带和1/3倍频带的划分标准。

二、听觉特性1.人耳的听觉原理声音既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生理现象,人耳是声波的接收者。

人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外耳、中耳和内耳,声波通过人耳鼓膜的振动转化成听觉神经脉冲信号,然后被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从而产生了听觉,即人耳听到了声音。

人耳剖面见图1—3。

听觉的功能有分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还可以判断环境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

2.声音的听觉特征听觉的阈限是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的强度极限,它与频率和声压有关。

在阈限以外的声音,人耳感受不到,不能产生听觉。

(1)听觉范围——听阈与痛阈听觉的绝对阈限包括频率阈限、声压阈限和声强阈限。

在声学系统中,频率20H z、声压2×10。

5P a、声强10_12W/m2的声音为听阈声音,低于这些值的声音不能产生听觉;痛阈声音的频率为20000H z、声压20P a、声强10W/m2。

人耳的可听范围就是听阈与痛阈之间的所有声音,如图1—4所示。

最高、最低可听极限:青少年20H z~20k H z,中年30H z~15k H z,老年100H z~10k H z;最小、最大可听极限:人耳有一定的适应性,常人最小可听下限与频率有关,一般年轻人在中频附近为0d B,上限为120d B,经常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人有可能达到135~140d B。

(2)最低辨别阈(差阈)人耳具有区分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声音的能力。

辨别阈是指听觉系统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最小差异辨别阈值,俗称差阈,它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等都有关系。

对低频(500H z以下)、低强度(50d B)的声音,人耳对频率的感觉最灵敏,常常能感觉出频率微小的变化,而对强度的感觉则不如对频率的感觉灵敏。

(3)双耳定位效应——哈斯效应由于不同的声源作用于人耳的时间、声压及相位的不同从而使人的耳朵可以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及位置。

哈斯效应是立体声系统定向的基础之一。

哈斯的试验证明:当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m s~35m 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 s时,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声源所定;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 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4)听觉定位听觉定位就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差和时间差来判断声源的方位与距离。

一般来说,当频率高于1400H z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反之,时间差起主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的两耳的听力是一致的。

当一个声源在人的右侧时,距左耳稍远,声波到达左耳所需时间就稍长。

(5)掩蔽效应当两个声源出现时,其中一个声源会影响人耳对另一个声源的听觉能力,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听阈称为掩蔽听阈,被掩蔽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阈移)。

噪声对声音的掩蔽与噪声的声压及频率有关,当噪声的声压级超过语言声压级20~25d B时,语言将完全被噪声掩蔽。

被掩蔽声的频率接近掩蔽声时,掩蔽效应最明显;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应较大,反之则较小。

(6)德·波埃效应德·波埃效应指在距离立体声声源相等的对称线上时,如果声源的声压差和时间差均为零,所表现的声像在对称线上,听感好像只为一个声源。

当声压差增大时,声像则向声音较强的声源方向移动,当声压差大于15d B时,就会感受到声像是由较响的声源单独发出。

如果声压差为零,而时间差未变化时,同样也有声像移动的效果,当时间差大于3m s时,则声像完全由前导的声源所决定。

3.声音三要素声音的特性可由决定声音效果的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

(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声音给人的主观感觉,最主要的是声响的大小。

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另外,人们对响度的感觉还和声波的频率有关,同样强度的声波,如果其频率不同,人耳感觉到的响度也不同。

总的来说,声压或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响,但并不成正比关系。

为了描述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便引入了响度和响度级的概念。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是表示人耳对声音的强弱的主观感觉量,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用N表示,单位为“宋”(s o n e)响度是听觉的基础。

正常人听觉的响度范围为0~140d B(也有人认为是一5~130d B)。

一般以1k H z纯音为准进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级为o d B(通常大于o.3d B即有感受)、声强为10_12w/m2时的响度级定办。

方。

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仍以1k H z纯音为准来进行测量,声压级约达到140d B左右。

等响曲线是指以连续纯音做试验,取1000H z的某个声压级为基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纯音的各自声压级构成的一条曲线,如图1—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